作者丨萊道君
來源丨萊道區塊鏈(laidaoblockchain)
在今年7月份,隨著李笑來錄音曝光事件,量子鏈飽受質疑。李笑來在錄音中表示:李笑來稱,「我幫著量子鏈賣了六個月的』空氣幣』」。對此,李笑來回應稱,這個「空氣幣」是帶引號的,最初那六個月裡,量子鏈還沒有主網上線,所以只能用ERC20代幣,所以,當時外界就把量子稱作「空氣幣」。
要知道,在2017年量子鏈也算是個明星項目,量子鏈(Qtum)在經過117小時的代幣兌換眾籌之後順利結束,累計眾籌比特幣11156.766BTC和以太坊78081.031ETH,價值總額約1億元人民幣,兌換售代幣51%,項目估值達到2億,順利實現了小目標。量子鏈的市值,最高時在全球所有虛擬貨幣排名13,市值超過400億,半年時間漲了300多倍,其交易量在2017年10月曾多次排名全球第三,單日交易量峰值曾一度達到37億美金,僅次於比特幣,展示出良好的流通性。
但是,這些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將近整個一年量子鏈從最高價90美元附近跌到目前1.5美元附近,跌幅高達98%,在跌幅排行榜名列前茅,值得慶幸的是目前價相對眾籌價依然有5倍的漲幅。熊市之下,量子鏈到底能不能扛下去?會不會真是空氣幣,潛行在歸零的道路上?
背景調查
作為一個全球化的項目,旨在整合比特幣和以太坊社區,同時連接起現實世界與區塊鏈之間的橋梁。完成這一目標需要來自不同背景的成員共同努力。量子鏈團隊有來自於比特幣和以太坊社區的成員,還有眾多成員來自於百度、阿里巴巴、騰訊、滴滴和納斯達克等知名科技企業。此外,量子鏈項目還有幸獲得了許多區塊鏈圈大V,傳統投資機構以及中國知名企業高管的支持。
管理團隊成員:
創始人兼CEO帥初:中國科學院博士輟學,曾就職於阿里巴巴集團,具有豐富的區塊鏈技術開發和管理經驗,致力於推動區塊鏈技術早日走向主流。
Neil Mahi:專攻計算機科學領域20餘年,擁有超過20年的軟體開發經驗和4年的區塊鏈開發經驗,並擁有ISCAE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此外,Neil還曾是一名職業撲克玩家,並精通四門語言。
Jordan Earls:Jordan十三歲開始編程,目前已經審核過超過100種數字貨幣的設計,並發現若干安全漏洞,是數字貨幣社區中值得信賴的知名成員。
董百強:董百強肄業於北京大學,主修理論力學學科,在軟體開發有著豐富的經驗。曾經服務於多家知名軟體開發公司,如獵豹移動。
支持者:
Roger Ver: 比特幣初創公司的創始人,被圈內人士稱為「比特幣耶穌」,在數字貨幣領域有極高的話語權。
陳偉星:曾獲2015年第19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12年《福布斯》中國3030創業者等榮譽。現任泛城控股有限公司和泛城資本董事長,"快的打車"創始人。
徐明星:老牌數字貨幣交易所OK創始人,OK一直是數字貨幣領域頭部交易所,交易量曾一度排名首位。
……
理論技術
根據白皮書介紹,QTUM 致力於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價值傳輸協議,打造去中心化應用的開發平臺,旨在建立比特幣生態和以太坊生態間的橋梁,打通區塊鏈世界與真實商業世界。
QTUM 在區塊鏈技術和理念上的主要創新如下:
兼容比特幣的 UTXO 記帳模式和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機
QTUM 採用比特幣中的 UTXO(未消費的交易輸出 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 模型以保證交易的連續性和可溯源性。QTUM 通過帳戶抽象層(Account Abstraction Layer,AAL)兼容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機,支持智能合約及 DApp 的運行。
實現主控合約
除了支持以太坊的鏈內觸發智能合約外,QTUM 通過 Data Feed 和 Oracle(就是將「鏈外信息」作為執行條件的智能合約)的設計,將鏈外的信息引入區塊鏈,設立了「主控合約」。
在這個機制裡,鏈下數據作為 Data Feeds(數據)輸入到 QTUM 上,然後 Oracle 選擇合適的數據觸發智能合約。基於主控合約,形成符合現實世界商業邏輯的區塊合約系統。
分布式自治協議 (Decentralized Governance Protocol,DGP)
QTUM 通過設計分布式自治協議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理模式。通過內嵌到創世區塊的智能合約來治理區塊鏈網絡的參數,打造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自治機制,實現區塊鏈網絡的自動升級和快速迭代,而不用擔心軟硬分叉對網絡和社區帶來的影響。
Identity 身份識別模塊
金融行業對數據的安全性和身份識別的要求嚴格。QTUM 引入了第三方徵信機構,通過 Identity 身份識別模塊驗證的客戶,獲得更多的權限。
QTUM 作為一個運行了兩年的公鏈項目,主要融合了比特幣的 UTXO 帳戶模型、以太坊的智能合約虛擬機兩大成熟的技術,可以實現如下功能:一方面可以實現基於比特幣的核心代碼,即 UTXO 帳戶模型,去開發和運行智能合約;另一方面可以實現兼容比特幣和以太坊生態內的區塊鏈項目,即比特幣和以太坊生態的項目都可以做較小變動遷移到 QTUM 鏈上。
雖然 QTUM 並未提出原創性的技術主張,但是其採用的 UTXO 帳戶模型、智能合約虛擬機、PoS 機制等技術均為已被比特幣、以太坊和點點幣驗證後較為成熟的技術,這就保障項目的基本穩定性和兼容性,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QTUM 的最大貢獻在於實現了比特幣的 UTXO 帳戶技術和以太坊的智能合約機的融合,並且實現交易層和合約層的分層處理,保障了效率和安全性。
項目進展
目前,QTUM 主網已上線,運行狀況相對穩定。基於 QTUM 主網已有數十款 DApp 接入,基於 QTUM 主鏈發行的 Token 有200+,目前QTUM全球節點數高達4927個,主要分布在中、韓、美、德、日等,分散度高。
QTUM 主網作為一個區塊鏈底層公有鏈已實現了相關功能,不管是 Token 的流轉、區塊的流轉、智能合約的接入還是 DApp 的開發和應用,都取得了一定進展,提供了測試的功能和產品。相關進展還是值得肯定。
當前,QTUM 運轉正常,沒有發生嚴重的擁堵或者安全性漏洞。但是主網的實際性能以及容錯機制還需大量數據的檢驗。
對於量子鏈三大功能代碼評測發現:
主控合約:現階段 Qtum 的智能合約開發創新度較低,虛擬機、編譯器、運行語言等幾乎都借鑑了 ETH 。目前該部分代碼有一定的實現,但是在真正的應用以及代碼的可運行方面並沒有找到相應的體現,應該還處於測試中。
Identity 身份識別:該部分代碼實現度相對較高,但由於現在 Qtum 在金融場景下的應用並不完善,所以應用程度並不高,但是未來可用性還是很強的。
x86 架構虛擬機: x86-toolchain 代碼庫在實現 x86 VM 的接入問題,但是總體的虛擬機的開發以及測試以及更重要的其他語言、智能合約的接入和適配還都處於概念階段。
總的來說,Qtum 項目可以說是非常成熟全面的區塊鏈主鏈項目,基本完成了一條區塊鏈主鏈的搭建與實現,針對 DApp 開發的接口以及智能合約功能的完善都有一定的成果且創新版也在迭代更新中。
市場熱度
搜索指數分析:
通過谷歌指數搜索「QTUM」關鍵詞發現,整年搜索量出現持續性下滑,即熱度漸散,搜索主要集中韓國、中國、荷蘭、新加坡和愛沙尼亞地區。
通過百度指數搜索「量子鏈」關鍵詞發現,從年初大熱滑落後,一直處於較為平衡的狀態,日均搜索量337,較低。
社交媒體分析:
Facebook 粉絲量 11497 點讚數9869,粉絲量較多,但粉絲活躍度一般。
Twitter 粉絲量175K 推文數量1207,粉絲量較多,粉絲活躍度高,官方和粉絲互動較頻繁。
論壇:粉絲與官方互動較一般,但是互動內容較為全面。
交易盤面分析:
(全部走勢圖)
(三個月走勢圖)
一年時間,QTUM走出了「過山車」行情,從年初價格下滑後,交易量一直處於低迷狀態。3個月的行情走勢來看,經過大跌後有所回暖,尤其近幾日換手率極高,達50%以上,有刷量嫌疑,但不排除項目方有護盤動機。
總結:綜合來看,量子鏈(Qtum)有強大的背景團隊和支持者,儘管技術的原創性較低,但是經過技術性的整合,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項目進展整體穩中求進,短時間內無歸零風險,同時溢價能力相對其它熱鏈較為一般,但相比大多數鏈還是有價值的,可少量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