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2020-08-04 Car速選

2020年無疑是一個航天大年,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號、美國毅力號三大探測器在一個月內相繼發射前往億萬公裡外的火星。其中以我國天問號和美國毅力號最為引人注目,因為只有這兩個任務將登陸火星,並放出火星車。我國自不必多說,繞、落、巡三階段一次任務全突破,可謂開創了人類火星探測史,難度極大,深受國人期待。而經驗和技術均領先的美國,其任務難度相較不大,卻因跟咱們有直接競爭關係,在國內吸引了諸多網友關注和討論。

不過雖然「毅力號」最近很火,深入介紹的卻並不多,因此本文將按照以往分析地球車的順序方法,來試著解析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探尋:火星車在火星上,究竟怎麼開?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動力:核衰變

「毅力號」火星車在動力上,採用純電機六輪驅動,6個驅動電機分別裝在六個直徑52.5釐米的大尺寸鋁製車輪內,每個車輪都能獨立啟用。而且前後兩對車輪均為轉向車輪,四輪轉向可使毅力號具備原地360度旋轉的能力。再加上搖臂式獨立懸架,能夠通過調整支撐杆角度,來調節懸架高度,以應付複雜的火星地形。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車輪內側的電機

電力源,則來自於一臺鈽-238衰變核電池,以及兩臺43Ah(安培時)的鋰離子充電電池。核電池藉助放射性元素鈽-238衰變(有88年的自然衰變)放出的能量發電,說是核電池其實更像是「燃料」發電機,只不過燃料從石油提煉物變成了鈽的氧化物。「毅力號」上4.8公斤的氧化鈽「燃料」發的電,理論上能讓火星車運行至少14年;而且發電非常穩定,不像太陽能電池板那樣有許多局限,避開了火星塵暴對能量來源的影響。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黃圈內:核衰變電池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核電池位於火星車後部

不過放電功率很低只有110瓦,家用的話只夠點亮一顆燈泡;縱然在電量寬裕時,充滿額外的兩臺鋰電池以待高耗能時使用,也只有900瓦,這從根子上就限制了火星車的動力和任務。這樣的功率,即使是與咱們的國產微型電動車比,也要弱上幾百倍;如:寶駿E300,其電池足以驅動最大功率40kW的電機。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寶駿E300電池

看到這兒,可能不太了解航天的同學會問:既然電力不夠,為嘛不增加核電池或者鋰電池呢?

主要是因為現階段火箭運力都非常有限,只是這一個核電池和兩臺鋰電池,就已經重達71.5kg,在不削減科研和任務載荷的情況下,沒法再增加電池。這種情況跟咱們地球上電動車電池重量與續航裡程之間的衝突十分相似,要想續航高,電池就得重,電池重之後又會拖累續航……由於電池放電功率限制,因此「毅力號」火星車即便是六輪驅動,它的速度依然很慢。

速度:龜速

慢到什麼程度呢?最高時速152米,一小時可行駛152米。這啥概念?地球上體型較大的陸龜爬行速度:1-2km/h,人類正常步行時速:4-5千米,毅力號速度比龜慢10倍,比人慢30倍。用其直徑52.5cm的車輪計算,毅力號「輪胎」一個小時只轉92圈,一分鐘轉1.5圈,也就是1.5 rpm(地球發動機工作轉速2000-3000rpm)。實際速度還會更慢,NASA工程師表示,火星車一天前進兩三百米就能刷新火星上的陸地最快速度記錄了。其實這就是目前外星探測器的正常速度,就拿我國去年初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玉兔二號舉例,到目前為止一年半了,它也只在月球上跑了不到500米。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科普:太空核能應用,目前分為核電池核熱源兩類。核電池(核發電),就是毅力號這種,主要為太空探測器提供電能;核熱源,則只提供熱量,相當於探測器的制熱空調。兩者原理相同,只是核電池能將放射性元素衰變放的熱轉化成電能,而核熱源就只是利用放射性元素放的熱來抵抗太空超低溫對探測器的傷害。

目前以核電池作為唯一能源的太空探測器,只有美國能造,而且是很早之前就掌握了的,比如四十多年前發射升空的旅行者1/2號,它們之所以還能從遙遠的太陽系外或邊緣傳回圖片,就是因為其身上搭載的三塊核電池為天線和儀器提供了電力。雖然我國也掌握了該技術,且部分應用於登月探測;但均為能源補充,主要用途還是「制熱空調」。(註:別以為掌握該技術的國家很多,其實只有中、俄、美三國。)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外觀:機器人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倒立的火星車底盤

毅力號火星車,整備質量1025kg,車身尺寸(不包括前端2米長機械臂),長3米、寬2.7米、高2.2米。重量尺寸與微型電動地球車相當,如寶駿E300 Plus,其重量也是1噸出頭,長2.9、寬1.65米、高1.6米,尺寸更為緊湊,但相差不大。以地球車的標準來看「毅力號」,它就是一臺動力超弱的微型電動「越野車」。如果說乘用車是人的安全運輸,那麼火星車就是科學儀器的安全移動,所以火星車可不講究美觀了,一切以方便科學儀器工作為主,張牙舞爪的外觀就在所難免了,說是車或許更像是火星探測機器人。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駕控:遙控車

筆者受知識所限,就不聊「毅力號」那些非常複雜的科學載荷,主要聊跟車輛屬性相有關的駕控配置。火星車的使用環境非常惡劣,不止有低至-78度的超低溫,行駛路面還都是崎嶇的荒漠戈壁,因此規划行進路徑就非常重要了,不然一不小心陷進沙坑或巖縫,就會重蹈「勇氣號」火星車的覆轍。所以火星車周邊的環境感知就成了重中之重,毅力號共計搭載了23個攝像頭,其中8個可用拍照或錄像的方式來獲取周邊「路況」,然後將圖像傳給地球控制人員,以便為火星車規劃前進路線,就像地球車上的360度環繞影像。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8個可用於自動駕駛的攝像頭

大多數時候,火星車都是被地球遠程操控,這些攝像頭就是控制人員的眼睛。不過為了應對信號延遲(來回最少十分鐘),NASA工程師也讓毅力號擁有了部分自動駕駛的功能,這時攝像頭就如同特斯拉汽車上裝備那些攝像頭,讓火星車進行視覺感知,並建立3D視圖,而後根據火星路況進行有限的自主導航和行駛。火星車自動駕駛和特斯拉自動駕駛的原理基本相同,說不上誰更困難,只是兩者應用場景有極大不同。

造價22億美元的核動力「越野車」,為何動力還沒6萬塊電動車強?

因為是車輛相關的小編,所以筆者只著重介紹了「毅力號」行駛相關的裝置,並未觸及其科學載荷;以至於除了核動力這一個亮點外,它看起來就是一臺動力弱雞的遙控電動「越野車」。但其實火星車要達到地球車一樣的動力水平,是沒有太多技術難度;火星車的難點不在於自身,而是受限於運載火箭的負載能力,以及火星降落的高風險。要是一次性能運個三四十噸,並且攻破了火星降落難點,那開火星車在火星上飆車都能做到。

總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還任重而道遠,加油,科學家們!

備註:「毅力號」火星車的研發和製造花了22億美元。

想知道更多詳實汽車資訊,歡迎關注:Car速選

相關焦點

  • 造價27億美元的核動力火星車即將升空!比天問一號更快抵達火星
    編者按:力號火星車的造價為27億美元,比好奇號火星車還貴2億美元,之所以昂貴的原因在於其搭載的儀器更精細了,這次NASA試圖利用毅力號找到火星上的宜居證據和生命。毅力號另一個亮點是攜帶了一架名為Ingenuity的直升機,這是人類第一種能夠在地球之外天體上飛行的直升機。
  • 在核動力汽車面前,電動車都是「渣渣」
    在之前一篇聊電動機的文章評論中,不少小夥伴都提到了「核動力」的問題。認為現在的新能源電動車都弱爆了,未來一定是核能的天下。其實不用等到未來,核動力汽車早在60多年前的上個世紀50年代就出現了。但最終因為成本、安全性等種種原因未能實現商業化。
  • 造價12.6億歐元,排水量僅5300噸,還不如093級核潛艇
    這種級別的噸位屬於大型常規動力潛艇級別,不僅比不上美國和俄羅斯同等級的核潛艇,和中國早期的093攻擊核潛艇6800噸的排水量相比,也有較大的差距。不過發展到現在,法國的兩級攻擊核潛艇都有著排水量較小的特點。法國海軍的上一級攻擊核潛艇是目前仍然在役的「紅寶石」級攻擊核潛艇,其排水量只有2670噸,還比不上某些常規公裡潛艇的排水量,為五常中最小。
  • 航母戰鬥群造價多少,一年花費多少錢?不是隨便一個國家就玩得起
    以美國航母為例: 二戰中的「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造價1200萬美元(約合今天的19億美元) 二戰中的「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造價3800萬美元(約合今天的60億美元) 曾經最大的常規動力航母「小鷹」號造價4億美元(約合今天的40億美元) 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航母
  • 美軍核動力航母,裝滿鈾要多少錢?數額高達70億人民幣
    導語:美軍核動力航母,裝滿鈾要多少錢?數額高達70億人民幣航母分為核動力航母還有常規動力航母,這兩種航母說需要耗費成本最低的理論是核動力,畢竟常規動力,說需要的燃料數量眾多,且還要經過提煉,過程及其複雜成本也會增加。
  •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 將登陸直徑百公裡火星坑
    美國核動力火星車 將登陸直徑百公裡火星坑  美國宇航局為下一代火星車——目標遠大但發射時間被一再推遲的;火星科學實驗室;選出了最終目標。任務科學家22日宣布,這輛同越野車大小差不多的核動力火星車將會前往位於火星赤道附近的蓋爾隕坑(Gale Crater),這個隕石坑的直徑大約是96英裡(154.5公裡)。他們選擇這裡的關鍵因素是隕石坑中央高近3英裡(4.83公裡)的一座山,它比西雅圖郊外的雷尼爾山還高。
  • 俄羅斯強勢宣誓主權,全球最大核動力破冰船,美國望塵莫及
    據了解,9月22日,世界最大最強的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正式起航前往北極摩爾曼斯克港開始了它的北極之旅,進行冰面測試。看到這裡,可能大家剛開始對這個核動力破冰船沒有太強的概念意識,破冰船從動力上分,主要有柴油動力和核動力兩種,其中核動力推進系統的破冰船只有俄羅斯擁有,主要用於開闢北極航道。
  • 2020年了,還有人靠PPT造車狂卷25億美元
    Nikola成立五年來,因為有「環保0排放」和「先進的氫燃料電池技術」兩大噱頭加持,一路吸金25億美元,投資方都是汽車和機械行業赫赫有名的機構,包括通用汽車、博世、韓華株式會社、凱斯紐荷蘭工業等,還得到美國能源部的支持。2020年6月,Nikola反向收購VectoIQ Acquisition Corp.上市。
  • 續航超強的核動力汽車,裝一次燃料用幾十年,為何還未生產使用?
    大家聽說過核動力汽車嗎?它擁有超強的續航能力,號稱一百年不用加油。那麼如此神奇的核動力汽車真的能實現嗎?其實核動力汽車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出現了。一九五七年,福特公司推出了一輛名為Nucleon的核動力概念車,這款概念車的外形至今看起來仍然是非常的前衛,當然它的動力系統更是先鋒。
  • 航母使用核動力,一次裝多少鈾235?馬上帶你「漲姿勢」
    核動力航母時代的到來,讓航母的航程和遠程打擊優勢進一步凸顯。目前來說,海軍第一強國美國擁有規模最龐大、戰力最強的核動力航母編隊。其中,美制航母的核燃料主體就是鈾235。暫且不說市場供求關係問題,目前純度97的武器級濃縮鈾,其價值已經超過了50萬美元/公斤。
  • 航母使用核動力,一次裝多少鈾235?馬上帶你"漲姿勢"
    核動力航母時代的到來,讓航母的航程和遠程打擊優勢進一步凸顯。目前來說,海軍第一強國美國擁有規模最龐大、戰力最強的核動力航母編隊。其中,美制航母的核燃料主體就是鈾235。暫且不說市場供求關係問題,目前純度97的武器級濃縮鈾,其價值已經超過了50萬美元/公斤。按照設計標準,現役全球數量最多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所使用的是40%高純度核燃料,其價格一般也達到了20萬元/公斤。
  • 核電池+六輪驅動,這款電動「越野車」最近很火,但只有美國能產
    動力:核衰變「毅力號」火星車在動力上,採用純電機六輪驅動,6個驅動電機分別裝在六個直徑52.5釐米的大尺寸鋁製車輪內,每個車輪都能獨立啟用。而且前後兩對車輪均為轉向車輪,四輪轉向可使毅力號具備原地360度旋轉的能力。再加上搖臂式獨立懸架,能夠通過調整支撐杆角度,來調節懸架高度,以應付複雜的火星地形。
  • 核動力這麼diao,我們拿來做汽車啊!
    在汽油車沒油的時候,隨便找個加油站,再花上5~10分鐘加油時間便能滿血復活,但如果你開的是電動車,不好意思,找樁+充電最快也要1、2個小時,如果遇上壞樁、排隊這些情況,那估計沒半天也走不了…在充電樁還沒有加油站這麼普及之前,難道就沒有更加靠譜的電動車了嗎??
  • 不吹不黑,純電動越野車可以帶你去詩和遠方嗎?
    所以不是說承載式沒辦法越野,承載式在剛度這塊是超越非承載式的,當然非承載式允許車輪有更長的行程。 回到車身剛度,純電動車有了電池包的加持,在這一塊要做出高數據比燃油車簡單粗暴多了,不用太擔心車架有塑性變形、沒辦法恢復的問題。
  • 美國新一代核動力火星車好奇號將於年底發射
    美國媒體公布的該國下一代火星車「好奇」號的效果圖美國新一代火星車「好奇」號已於美國東部時間6月22日運抵甘迺迪航天中心。 ■ 焦點 核動力驅動「好奇」號 「好奇」號是美國研發的新一代火星探測器,是以核能作為動力,而上一代的火星探測器「勇氣」號和「機遇」號則是通過太陽能電池板獲得動力。
  • 俄羅斯擬花費42億盧布研製飛往太陽系的核動力拖曳飛船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 俄國家採購網站上發布的俄國家航天集團的材料顯示,俄羅斯計劃為飛往太陽系行星的核動力拖曳飛船研製工作花費40多億盧布。該消息指出,在「核子」試驗設計工作框架內計劃為製造攜帶基於核動力裝置的運輸動力組件的航天綜合體的預研項目研製工作花費42億盧布(約合5449.5萬美元)。
  • 「上海中心」登頂632米 全球十大高樓最高造價39億美元
    2014年8月3日,歷時6年建設的「上海中心」安裝完成最後一榀桁架,成功登頂632米,不僅刷新了陸家嘴樓群的樓高記錄,同時以全球第二高的名次成功改寫全球高樓排名。全球排名前十的高樓中中國獨佔六席,十大高樓中你去過幾所?一財小編精心搜羅各大高樓身份證,天價造價令人乍舌!
  • 航母使用核動力,一次裝多少鈾235,一公斤濃縮鈾要多少錢?
    由於核動力具有無以倫比的優越性,全核動力艦隊一直是美國海軍的終極夢想,美國曾在六十年代一口氣建造了69艘核潛艇,5級10艘核動力巡洋艦,2艘核動力超級航母。所以美國是第一個搞核動力航空母艦的國家,也是歷史上建造核戰艦最多的國家,是現在擁有核動力航母最多的國家。
  • 放棄造車一年後,戴森轉向研發下一代電動車電池
    英國家用電器製造商戴森近日宣布,未來5年將在技術和產品開發方面額外投資27.5億英鎊,進軍AI、機器人和電動汽車電池、電機等幾大領域,令其產品組合在2025年之前增加一倍。 一年前,戴森放棄了電動車整車研發生產計劃。當時,戴森的首款電動SUV已初具雛形。但是,戴森稱沒有看到商業化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