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歲開始被自己的親生母親和外祖母性侵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2020-12-05 阿札希

圖/網絡

文/林希

《海德、哲基爾與我》是一部雙重人格的韓國電視劇,改編自韓國人氣網絡漫畫《哲基爾博士是海德》,2015初在韓國開播。

關於多重人格的韓劇,除了《海德、哲基爾與我》之外,《Kill me heal me》也是一部收視率很高的以多重人格為主題展開的電視劇。也正是以影視角度的呈現,觀眾對多重人格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劇中具瑞鎮是一個富家子弟,小時候和好朋友一起在鬼屋被綁架,他的父親為了證明自己沒有弱點,選擇不救他。這個事實讓他覺得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得到重視不被關愛。而他的好朋友在和綁匪通電話時,他誤解了朋友也騙了他。於是在他逃跑的時候,丟下好朋友自己逃跑了。

這讓他受到了很大的精神打擊,覺得家人對他沒有任何愛,而朋友的背叛、自己拋棄朋友的事實更讓他不能原諒自己。自認為懦弱的他,分離出了另一個跟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格羅彬:友善、勇敢、開朗。

01

多重人格:相互獨立、彼此分開

多重人格,廣泛地被稱為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是指兩個及以上的身份狀態並存的心理疾病,患者的每個人格都是穩定、發展完整、擁有各自思考模式和記憶的,人格之間可能知曉彼此的存在,甚至可以相互溝通,而且這些不同身份的人格通常交替出現控制患者的行為。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人格分裂症,學術上稱為DID。

劇情一開始,張荷娜被黑衣人打暈從樓上推下去,膽小的具瑞鎮見到此情,害怕、退縮、逃避。此時不得不喚出亞人格羅賓,他抱起張荷娜與她一起沉入水中。救了張荷娜之後,具瑞鎮又恢復了主人格,而他卻沒有關於救下張荷娜的這段記憶。

多重人格裡,每一個人格都有屬於自己的記憶,而這些記憶,並不會被其他人格所認知。

《精神病學選刊》多重人格GreavesGB中,Sutcliffe曾提出:多重人格主要是「人格的重大改變,失去了對自我基準的記憶,時間和空間的同一性發生混亂」。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於多重人格,普遍認知度低,也會混淆精神分裂和人格分裂,甚至質疑多重人格是否真實存在。但在文壇上,有一本《24重人格》心理學著作,它是一本紀實性文學作品。正是它的紀實性,從根本上打破了很多人對於多重人格是否真實存在的質疑。

多重人格,它存在於真實生活中,始於不幸的童年,伴隨成長,終其一生。

多重人格裡,各個人格都是相互獨立、彼此分開的。當一種人格出現的時候,其他人格就自動退下,任何時候,只有一個人格出現。而所有人格裡,也只有其中一種人格為主人格,其他人格均為亞人格。

《海德、哲基爾與我》裡具瑞鎮便是主人格,而羅彬是亞人格。整個劇情裡,具瑞鎮和羅彬的記憶並不共享,而他們能夠一致對應同一個生活環境的解決方式是,具瑞鎮在家裡裝了攝像,當他們人格切換了之後,就會查看人格切換之前錄像裡都發生了些什麼。

就像《24重人格》的韋斯特一樣:他本是一個成功的商人,可有時候卻像一個沒有心智的兒童,說話結巴、不會開車;有時候又像屠夫一般,暴虐、自暴自殘、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有時候又像一個溫柔賢惠的女子,照顧他人、甚至上街買菜做飯;甚至在和妻子親熱時說,「我要尿尿」這樣近乎有點怪誕的話語。

多重人格的言行、性格、喜好、記憶在人格切換時,也都一併切換,它們既相互獨立又彼此分開,這也是多重人格的顯著特點。

02

多重人格:自我保護、自我逃避

《課程教育研究》(2012)03期刊曾記載:多重人格產生有三點原因。第一個原因,居然是遺傳因素的影響,拉什頓研究:同卵雙生子和異卵雙生子的五種人格特質得出,40%來自遺傳因素;其次有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多重人格是一種對於環境壓力的防禦,每種亞人格就是針對某種特殊環境的特殊防禦;再次與童年創傷的密切關聯,每一個多重人格者幾乎都有一個充滿痛苦和創傷的童年,特別是性虐待和身體虐待是本病發作的心理成因。

具瑞鎮的人格分裂來自於家人對他生死之命的忽視,來自於最好朋友的背叛。每當他無力承受這些事實,內心就會分離出一部分自我,用分離出的這部分自我,承受那些他自己不能承受的事實,並且認為那不是他自己。

多重人格的人身上,他們的每一次分離自我,都是一種自我保護,都是一種自我逃避,都是一種自我救瀆。多重人格的產生,與童年創傷密切相關,尤其是性侵。

從小受過亂倫或暴虐事件的兒童,他們幾乎都有著根深蒂固的恥辱感和罪惡感,這些經歷讓他們感到羞恥、害怕、噁心、憤怒,而對他們施加這些事情的人,竟是自己身邊最親近的人。於是在被傷害之後,他們拒絕承認和接受,而選擇了逃避。

比較幸運的是,具瑞鎮從小並未受到過性虐待,僅僅是受到的精神虐待,致使他分離了羅賓替他承受自己所沒有勇氣承受的一切。

而韋斯特卻沒那麼走運,《24重人格》裡,發生在韋斯特身上觸目驚心的悲劇居然是,四歲開始就遭受了自己的外祖母和親生母親的性侵,甚至還有父親的雞姦。

韋斯特每受到一次外祖母或親生母親的性侵,就會活生生地從身上分離出一部分自我,這個自我用來承擔他那些噁心到極致、令人作嘔甚至痛苦無比的經歷。而分離出來的這些自我,有他自己內在的人格,也有不受歡迎的亞人格。這些人格,相互交替地支配著韋斯特的身體。

韋斯特最後衍生了二十四重人格,是那個長期讓他深度感到噁心、亂倫、又無處可逃的環境助長了它,也只有這些人格的分裂,才能讓他得以防禦那個讓人窒息的環境。

身心不同程度受到的傷害,傷害日積月累的激增,得不到排解的負罪感和恐懼感,精神倍受折磨和欺凌,但卻一度想要繼續生存下去,一步一步分離出的自我,最終形成了新的人格。

03

多重人格:分身連接、動態平衡

《國外醫學精神病學分冊》曾就多重人格的治療做過研究:以藥物治療為輔的個體心理治療對多重人格障礙的治療有效,尤其是催眠術輔助個體心理治療療效最佳。而在《精神病學選刊》多重人格GreavesGB中研究表明:治療上要爭取其他人格的協作,並讓患者從理智上接受多重人格存在這一事實。

在《海德、哲基爾與我》裡面,具瑞鎮一直配合心理醫生做催眠治療,他在張荷娜的幫助下,慢慢一點一點學會理解並接受童年所發生的那些讓他無法承受的事實。

對過往經歷不接受和不承認而衍生出來的人格,還需要再折返回去,承認它,並正視它。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從精神上給與更多的關心和愛護。

多重人格,影響了正常的家庭生活,也影響了有序的社交活動。他們不能始終如一的出現在自己的愛人面前,也不能完整的進行社交活動。那個藏在內心深處的亞人格,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跳出來,搗毀一切本該正常進行的事情。

劇中張荷娜知道了具瑞鎮和羅彬是雙重人格之後,並沒有選擇離開。她愛上了亞人格羅彬,並和他在教堂在牧師的見證下完成了婚禮。雖然她心理很清楚,具瑞鎮越來越強大,而羅彬正在慢慢地沒有準時出現,這正是他要消失的徵兆。

這期間,正是她對羅彬的愛,慢慢融化了羅彬的鋒芒。而戲劇的是,具瑞鎮卻因為對張荷娜的愛,在慢慢的治療中,學會了承認和接受童年的傷害,在這份三角愛的環境裡慢慢療愈了內心。當具瑞鎮能獨自承擔之時,便是羅彬沒有再出現的消失之日。

正是有了愛和理解,他正視了自己的童年,並嘗試解開謎團,是什麼原因鑄就了多重人格的他。而愛和理解,讓他的主人格和亞人格最終達到了動態平衡,繼而和解達到人格融合。

韋斯特在《24重人格》中指出,罹患了DID的人,內心最大的困難是承認和接受所有噁心和痛苦的過去。反之,他總是不斷地在否認事實。而否認事實拒絕接受,只會使多重人格的情況愈加糟糕。

《24重人格》 的韋斯特有強姦犯的亞人格,也有殺人犯亞人格,有暴虐的亞人格,也有同性戀的亞人格,有四歲孩子的亞人格,還有老師的亞人格……這些人格犯下的錯誤,不僅讓他進了派出所甚至走上了審庭。這些人格的裂變,身份的轉換,相互之間鬥爭,讓韋斯特感到恐懼、軟弱、憂鬱、消沉、甚至絕望。

韋斯特的愛人瑞琪,一天裡要面對韋斯特一群不同角色的分身,她感到恐懼、害怕和絕望,在同事的同情和安撫下他們的關係開始走得很近。然而瑞琪愛韋斯特,她最終沒有離開韋斯特,而在心理醫生的幫助和建議下,慢慢地開始接受丈夫的不同人格的分身們,並與他們和諧相處、交談、溝通。

多重人格是一種心理疾病,心病還需心藥醫。那些童年挨過的虐,受過的傷,埋下的怨。只有給予更多的愛和關懷,讓它認識並接納自我,從過度的自我保護和逃避中,慢慢釋放出來。

結語:

在多重人格裡,各個人格雖然相互獨立、彼此分開,但卻可以通過後期的療愈讓它們和平共處,達到融合,回歸平和。

所有不同人格的誕生,都是童年受過的傷留下的痛。為了保護自己,或者逃避導致受傷的事實,衍生了可以替代的人格。

極度的負罪感,過度的壓抑自我,幼小脆弱敏感的內心,都會造成童年裡不可療愈鴻越的傷。關愛和呵護,成就每一顆本就該被善待的心靈,讓他們健康成長,本是每一個做父母的天職。

相關焦點

  • 「12歲,我被親生父親性侵」:有些父母,來自地獄!
    對於血濃於水的嫡親骨肉,居然能夠仗著自己的父親身份,對女兒為所欲為。已經找不到詞語形容這樣的衣冠禽獸了,只能說,生而為人,卻不配為人。不得不承認,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茁壯成長對於有些孩子來說是奢侈和遙不可及的幻想。他們有著灰色的童年和生活,有著難以啟齒的柔弱和苦痛。
  • 奧丁收養的是自己的親孫子?洛基的親生母親或許是她!
    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跟多瑪姆(本文作者)一樣的習慣,吃飯的時候必找一部電影下飯,昨天晚上多瑪姆(本文作者)吃晚飯的時候就又打開了《雷神3》,看著看著,忽然冒出一個大膽的想法:到目前為止,漫威電影中還沒有涉及到洛基的親生母親,而大姐海拉會不會就是洛基的親生母親呢
  • 哈爾濱一男子長期性侵親生女兒獲刑 14 年:是個絕望而無解的問題
    居住在哈爾濱市的張某與王某結婚多年,育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今年17歲,小女兒今年12歲。2019年7月,王某偶然得知一個令自己無法容忍的信息,從2016年冬開始,丈夫張某就開始對大女兒小蘭(化名)進行性侵,而當時小蘭還不滿14歲。隨著年齡的增長,小蘭有了自我保護意識,於是將事情告訴了母親,王某憤然報警。
  • 愛孩子母雞都會,有些父母卻售賣、毒打自己的親生孩子
    近日,在河北省霸州市褚河港,刑警隊破獲了一起拐賣兒童案,這起案件共有三名犯罪嫌疑人,而其中有一人竟然是孩子的親生母親孟某!據悉孟某的嫂子得知其將三個月大的親兒子賣掉了,無法接受便選擇了報警。經民警訊問,孟某承認以8萬元的價格將孩子賣給了鄰居萬某。
  • 9歲女童遭猥褻:這個防性侵動畫,現在教給孩子還不算太晚
    ,對9歲女童實施犯罪,事後付給周某某現金1萬元;被猥褻女童事後向在江蘇的母親打電話哭訴,母親第二天向上海市普陀區警方報案;之後,女童驗傷情,陰道有撕裂傷,構成輕傷。作為母親,看到這樣的新聞,我無法克制自己內心的憤怒。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如果孩子受到了傷害,都將是父母無法承受的噩夢。所以,面對殘酷的現實,做家長的有必要在他們心裡種下一道防火牆,幫助他們構建好自身的「危險預警系統」,使其在危險來臨之前自動拉響警報,第一時間採取措施來保護自己,及時避免性侵害的發生。
  • 超人的親生母親怎麼死的
    從小在地球長大的超人吸收了太陽的能量也適應了地球的空氣和生活,他的能力日漸增強,但超人在地球上的父母卻不允許他表現出自己的超能力,即便受了委屈也要忍著。 超人的親生母親是氪星人,他的養母是地球人,對於超人來說他和養母的感情更深一點,雖然超人的親生母親也很愛他
  • 父親B型血,母親AB型血,10歲親生子竟是O型血?
    父親B型血,母親AB型血,10歲親生子竟是O型血?慶幸沒有衝動因為血型不吻合做出離婚的決定,差一點永遠失去這個本該屬於自己的愛子。」今天,拿到鑑定結果的謝先生高興地說。    兒子血型不對竟感覺被騙    原來,謝先生去年10月去醫院體檢,化驗血型時無意中發現自己的血型為B型,愛人血型為AB型,根據遺傳學規律兒子的血型應為A型、B型或AB型血型,而兒子小明卻是O型血。 根據血型可以排除父子關係。
  • 禽獸媽媽幫男友一起強姦15歲女兒!親自按住並脫下她褲子!
    和其他孩子一樣,女孩也會幻想父母給自己什麼樣的生日禮物,也會在生日來臨前,滿懷期待。然而誰也想不到,女孩期待的生日禮物,竟然是媽媽這樣的一句話:「噓!寶貝!我的男票......想和你做愛。」和強姦犯的性質一樣惡劣!」但這話,小編不同意!小編覺得媽媽的性質,更惡劣!更禽獸!小編想說,有這樣的媽媽,我寧願自己是孤兒~~然而最近在土澳,這樣的禽獸還不止一個!澳渣男強姦親生兒子!一名昆州男孩從3歲開始就不斷遭到親生父親性侵, 父親每月都會性侵兒子一到兩次。
  • 為啥人類會殺死自己的第一個孩子?父子爭權、不是親生?
    這樣一來,兒子對父親的感情往往是崇拜、怨恨和恐懼,對母親產生依戀心理。長此以往,兒子就會產生強烈的弒父戀母傾向。由於弒父與傳統倫理和法律相矛盾,所以弒父情節嚴重的人只能不斷壓抑這種心理,在他們娶妻生子以後會害怕孩子像自己小時候那樣有「殺父」的念頭,而對孩子不親近。
  • 男子懷疑孩子非親生,竟將妻子和孩子全殺死,DNA結果出來後他後悔莫及
    越南一名男子懷疑妻子和別人有染,甚至認為他們的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男子一怒之下殺死妻子和孩子,然而DNA檢測結果顯示他就是孩子親生父親,如今他後悔莫及。 據越南媒體9月28日報導,31歲的Nam來自越南河內,他和21歲的妻子Duong結婚後有一個2歲兒子。一次,Nam發現妻子的銀行帳戶突然收到錢,於是他懷疑妻子和別人有染,甚至懷疑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
  • 54歲男子性侵4幼童,帶走一夜後下體嚴重撕裂,曾三度入獄
    據中新網12月2日報導,哈爾濱四歲女童被鄰居五十四歲大叔性侵案於12月2日上午由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理,被告人劉某國因姦淫幼女,以強姦罪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同村鄰居,熟人作案據了解,被害女童妍妍今年只有四歲半,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妍妍跟著爺爺奶奶在哈爾濱道裏區生活。
  • 她4歲遭強姦,5歲割生殖器,13歲嫁老頭,最後卻拯救了上億人
    逃跑後變身國際名模和暢銷作家,一生致力於挽救非洲女性。她的名字「華莉絲」,意為「沙漠之花」。華莉絲·迪裡1955年,華莉絲·迪裡出生在海盜橫行的索馬利亞。四歲,沙漠裡的孩子會追著斑馬數星星,生活貧瘠卻也有美好的回憶。可是年僅四歲的華莉絲·迪裡卻被父親的朋友姦污,自此掉入深淵。
  • 格林童話的原始版:殺死白雪公主的是親生母親
    格林童話不是一錘定音,不是從開始到最後只有一個版本,它不斷被改寫、不斷被修飾,一版又一版,是慢慢被改寫成適合孩子閱讀的兒童文學的。  二  說起來你或許不會相信,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話,在原始版和初版格林童話中並不是我們今天讀到的樣子。比如在原始版《白雪公主》裡,一次次殘忍、不擇手段地殺死白雪公主的,不是她那壞心腸的繼母,而是她的親生母親。
  • 四歲孩子睡覺說夢話驚醒母親,脫下衣服一看家長立即報警
    如何防止寶寶生病,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奶爸自己如何帶孩子,這些小技能你是否明白,如何才能更好的跟自己寶寶互動,讓孩子從小就比別人更早一步理解大人,別擔心,關注我們,育兒知識每天分享,讓你輕鬆帶孩子!讓奶爸奶媽也可以輕鬆帶孩子,還自己一個快樂生活!
  • 古人是如何鑑定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親生骨肉?
    還和媳婦生了一個兒子,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沒想到老大在外面打拼了十幾年,老婆竟然得病死掉了。圖片來源於網絡:閱微草堂筆記於是也無心做生意,就帶著孩子回到老家,讓孩子繼承家業。但是老二看到哥哥帶著兒子回來之後,並不想將家產奉還,於是就誣賴說老大的孩子是從外面抱養的,並非是親生的,按照規定不能將家產交給老大的孩子。兩兄弟爭執不下,於是只好去官府打官司。而這個官員非常的昏庸,也沒有仔細盤問老大相關細節,只是按照古法滴血認親。幸好父子倆的血液完全相融,於是縣令便將老二打了一通板子。
  • 鮑毓明性侵案背後,若隱若現的現代版「揚州瘦馬」:令人不寒而慄
    極其精通法律的鮑毓明曾撰文指出,我國對幼女性侵打擊力度不足,為此他呼籲採取有效可行的立法和司法舉措,切實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儘量避免給有特權的人可乘之機。巧的是,在被害女孩剛滿14歲那年,其母親就被「網友」介紹給了鮑毓明,當時他43歲,單身。過了半年,他就把女孩從其母親身邊帶走,先後輾轉北京、煙臺。用鮑毓明在寫給她《保證書》中的話——「給我現在的女兒,未來的妻子」。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 黑人夫婦生下3個白化病孩子 曾被疑孩子非親生
    原標題:黑人夫婦生下3個白化病孩子 曾被疑孩子非親生  據英國《鏡報》報導,巴西一對黑人夫婦育有6個子女,其中竟有3個孩子都患有先天性白化病,甚至有人懷疑夫婦倆不是孩子的親生父母。  據悉,當年,18歲的黑人女子羅斯麥爾· 費爾南達·德·安德雷德(Rosemere Fernanda de Andrade)和黑人前夫生下第一個患有白化症的女兒露絲(Ruth)時,她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起初,她以為這是個惡作劇。而鄰居則認為她跟白人有染。直到第二個白化病孩子出生之後,她才開始了解這種由於缺失黑色素導致的白化病。
  • 惡魔母親用毒品殺死親生骨肉又將屍體放冰箱,如今被判99年
    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在動物界中幾乎所有的母親都有著保護親生骨肉的本性,但有時一些喪失人性的人卻會對自己的孩子痛下殺手……據英國《鏡報》9月4日報導,近日一個名叫阿曼達·奧克斯(Amanda Oakes)的36歲美國女子因之前親手殺害了自己的孩子正在接受法庭審判。
  • 從自己腹中生下的孩子,竟被鑑定不是親生,認識神奇的嵌合體人
    基因鑑定因其科學準確以及不可複製的唯一性,而成為行政與法律上認可的最具權威的一種證據,不過這種科學鑑定也曾出現過一些奇特的事件,這事件還險些令一位母親失去她的孩子。從自己腹中生下來的孩子,通過DNA鑑定卻被鑑定為不是親生,這種聽著令人腦殼發綠的事情,不是什麼腦洞,而是真實發生的科學事件,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 臺灣男子3個月性侵女兒7次 誘其大玩「國王遊戲」
    ,聲稱自己罹患精神病企圖逃脫刑責。(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  7月,臺灣桃園警方接獲1起男子性侵小學二年級女兒的案件,該男在3個月內陸續性侵7次,一直到母親查看手機的通訊軟體內容後才發現女兒曾向同學抱怨爸爸對她做的「禽獸」事情,至此整起事件才得以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