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教授:幼兒到底是怎麼學習數學的?

2021-01-10 騰訊網

數學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知識描述的不是具體事物本身的特徵,它是一種抽象的邏輯知識。所以,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促進思維發展,它本質上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機械訓練只能讓幼兒記住,卻無法讓幼兒理解。

幼兒是怎樣學習數學的?只有理解這個問題,幼兒數學教育才能有的放矢。

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準備

幼兒的數概念從萌發到初步形成,經歷了一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幼兒需要不斷擺脫其思維水平的局限,才能逐步達到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

01 幼兒邏輯觀念的發展

一一對應觀念

幼兒的一一對應觀念形成於小班中期(3歲半以後)。起初,他們可能只是在對應的操作中感受到一種秩序,並沒有將其作為比較兩組物體數目多少的辦法。逐漸地,他們發現僅靠直覺判斷多少是不可靠的:有時候,佔的地方大的物體, 數目卻不一定多。而通過一一對應來比較則更可靠一些。

序列觀念

幼兒對數序的真正認識,並不是靠記憶,而是靠他對數列中數與數之間的相對關係(等差關係和順序關係)的協調:每一個數都比前一個數多一, 都比後一個數少一。這種序列觀念不能通過簡單的比較得到,而有賴於在無數次的比較之間建立一種傳遞性的關係。因此,這是一種邏輯觀念,而不僅僅是一種直覺或感知。

類包含觀念

幼兒在數數時,都要經歷這樣的階段:他能點數物體,卻報不出總數。即使有的幼兒知道最後一個數就是總數(比如數到8就表示有8個物品),也未必真正理解總數的實際意義。如果我們要求他 「拿8個物體給我」,他很可能就把第8個物體拿過來,說明這時幼兒還處在羅列個體的階段,沒有形成整體和部分之間的包含關係。幼兒要真正理解數的實際意義,就應該知道數表示的是一個總體,它包含了其中的所有個體。

02 幼兒思維的抽象性及其發展

在一歲半左右,幼兒具備了表象性功能,能夠藉助於頭腦中的表象對已經不在此時此地的事情進行間接的思考,能夠擺脫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在頭腦中進行思考。這是幼兒抽象思維發展的開始。

表象思維是幼兒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幼兒時期的表象能力發展迅速,這對於他們在頭腦中進行抽象的邏輯思考有重要的幫助作用。但是從根本上說,表象知識提供了幼兒進行抽象思維的具體材料,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取決於他們在頭腦中處理事物之間邏輯關係的能力。

總之,無論是形象還是表象,它們都是對靜止事物或瞬間狀態的模仿,屬於思維的圖像方面;而思維的運算方面,即對主體的外部動作和內部動作的協調, 才是構成邏輯的基礎。

幼兒思維抽象性的發展,實際上伴隨著兩個方面的內化過程,一是外部的形象內化成為頭腦中的表象,二是外部動作內化成為頭腦中的思考,而後者才是最根本的。

幼兒數學學習的心理特點

幼兒思維的發展為他們學習數學提供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是,幼兒邏輯思維的發展特點又造成了幼兒在建構抽象數學知識時的困難。

幼兒學習數學開始於動作

幼兒在最初學習數數的時候, 要藉助於手的點數動作才能正確地計數。直到他們的計數能力比較熟練,才改為心中默數。

幼兒表現出的這些外部動作,實際上是其協調事物之間關係的過程。這對於他們理解數學中的關係是不可或缺的。在幼兒學習某一數學知識的初期 階段,特別需要這種外部的動作。

而對於那些抽象思維有困難的幼兒,幫助其理解加減運算中的數量關係的方法,就是讓他們進行合併和拿取的操作,在實際的操作中理解兩個部分如何合併為一個整體,整體中拿走一部分還剩下另一部分。

幼兒數學知識內化需要藉助於表象的作用

幼兒對於數學知識的理解開始於外部的動作,但那時要把它們變成頭腦中抽象的數學概念,還有賴於內化的過程,即在頭腦中重建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表象的作用即在於幫助幼兒完成這一內化的過程。

如果能在幼兒操作的基礎上,同時引導幼兒觀察實物或圖片及其變化,並鼓勵他們將其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表象,不僅能幫助幼兒在頭腦中重建事 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對於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也有益無害。

例如,在學習加減運算時,在幼兒進行了一系列操作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讓幼兒觀察一幅圖中物體之間的關係來理解加減,或者通過三幅圖之間的細微變化來表現加減的關係, 這些都有助於幼兒在抽象的水平上進行加減的運算。

符號和語言對抽象數學知識的獲得起關鍵作用

在幼兒的數學學習中,外部支持實際上給幼兒提供了一個「支架「, 幫助他們提升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同時也幫助他們的思維水平從具體水平向抽象水平提升。

在這個過程中,符號系統是重要的中介。數學符號是人類的發明。幼兒對符號系統的掌握離不開成人的教。而一旦幼兒掌握了符號系統,他們就能夠更有效地運用邏輯思維。有時, 符號系統還能幫助幼兒在已掌握的邏輯關係和不懂的邏輯關係之間架起橋梁。

語言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也很重要。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幼兒用語言表達其數學操作經驗,能夠對他的動作實行有效的監控,有助於動作內化的過程。教師幫助幼兒用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數量關係,則能幫助幼兒排除具體因素的幹擾,從本質上把握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

幼兒數學知識的鞏固有賴於練習和應用活動

幼兒不斷與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是他們不斷嘗試新策略的過程,練習和檢驗新獲得的策略的過程,以及在應用中鞏固新策略的過程。它完全是通過幼兒的自我調節作用而發生的,而不是教的結果。比如,教師即使告訴幼兒一一對應比較多少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如果幼兒自己沒有感到他原來的方法有什麼不好,他是不會輕易放棄它而接受教師教的方法的。對於幼兒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大量的機會練習和應用。

相關焦點

  • 抽絲剝繭解疑惑 專家助力促提升|第一實驗幼兒園迎接南師大張俊...
    第一實驗幼兒園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促進幼兒園理念提升、教師發展,該園近日特邀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俊來園指導,各姐妹園的教師也一起參與了活動,齊心解惑。在主題審議中,教師們對預設的集體活動把握得相對較好,但對於生成集體活動卻頗覺困難,主要表現在「為什麼生成」、「生成什麼」等,帶著這些問題,大家觀摩了第一實驗幼兒園3位任教1至2年的青年教師執教的3個集體活動。
  • 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方面最強大腦?就從幼兒學習數獨開始
    萌獅常常收到家長們的詢問:「怎麼樣可以讓孩子在升小學後學好數學?需要在幼兒時培養她哪方面的能力?」 然而,萌獅根據自己的經驗都是這樣強調的:學好數學並不僅僅是算數,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 種植活動建構幼兒數學核心經驗
    在活動中,我們不斷探索如何幫助幼兒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有益經驗、積累學習方法、形成積極情感。以「石榴豐收啦」為例,我們是這樣在種植活動中建構幼兒數學核心經驗的。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讓「問題」成為活動主題首先,幼兒的「問題」在哪裡找尋?找尋幼兒的「問題」就是找尋幼兒的好奇心與興趣點。
  • 孩子如何學習英語自然拼讀,幼兒英語學習如何啟蒙?
    隨著大部分的家長明白了英語的重要性,越來越多的幼兒英語學習方法和經驗也孕育而生。自然拼讀又稱「Phonics」,是近年來在國內流行的英語啟蒙方法。其實自然拼讀在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已經使用很久了,因為這個方法簡單高效,符合幼兒的語言發展習慣。2000年左右,一些以英文為第二語言的地區,比如香港,也開始使用此方法,發現學習成效顯著。
  • 清華教授怒懟奧數題,學習不能忘其根本,三點做到位才能學好數學
    奧數主要為了訓練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但如今有些奧數題對於孩子來說則嚴重超綱,就像是金字塔尖,怎麼夠也夠不著。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很多家長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的輸在起跑線上,會讓娃上各種補習班,尤其是奧數培訓班,而奧數則成了一直令廣大小學生喘不過氣來的神奇存在。
  • 全身反應教學法對幼兒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相對於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全身反應教學法應用在幼兒英語教學上強調於英語聽、說的訓練,且聽先於說, 教師通過肢體語言對幼兒進行英語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其英語水平相對低下的弱點,也可以改善幼師英語教學側重於對幼兒進行知識灌輸、課堂氛圍枯燥、學生學習英語興趣低下的教學情況。
  • 父母怎樣做才能提升孩子的數學能力,提高學習數學信心與成績?
    數學能力是邏輯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孩子的學業中尤其受到重視。很多孩子因為在幼時沒有打好數學基礎,導致後期學習數學成了難以跨越的學習障礙。提高數學計算能力能提升數學能力,提高孩子數學學習的信心與成績。很多孩子數學學習成績不夠理想,問題主要出在數學計算能力不強上。每次考試數學計算的扣分會不斷消磨著孩子學習數學的信心。
  • 玩具讓幼兒更早學會學習?科學家:說法大多無根據
    換句話說,學習在子宮中就開始了。」  寶寶確實能在子宮中學習,音樂也確實可以讓幼兒受益。但是沒有證據表明音樂可以幫助子宮中的寶寶。BabyPod的製造者在英國醫學超聲學會下屬的期刊《超聲》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和外置播放器相比,它們的產品能誘發胎兒產生更強的反應,但並沒有得出結論說,這種反應是正面積極的,也沒有說給胎兒放音樂能讓孩子未來更聰明。
  • 3分鐘掌握幼兒數學形狀認知3個實用方法
    在鯨冪數學思維課程中,老師會引導孩子通過細心觀察學會用形狀、種類、大小、顏色等進行匹配和區分。根據不同圖形的提問,引發幼兒主動思考,調動幼兒主動觀察圖形特點,自主歸納和總結出答案。 孩子在辨別圖形的同時,還能同步涉獵其他知識,通過關聯內容加深對於各種圖形的理解。 2、藉助教具認識形狀 實物教具有利於激發幼兒認識圖形的興趣,同時還能很好地活躍課堂氛圍,是幼兒辨識多種形狀有效的教學方式。
  • 中班數學教案:學習一一對應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數學教案:學習一一對應   目標   讓幼兒學習把相關物體進行一一匹配,獲得對應經驗。
  • 英語課上教數學,幼兒英語的CLIL教學策略
    孩子在幼兒階段知識和技能都處於啟蒙狀態,各方面發展迅速的同時也很不均衡,幼兒園小、中、大班之間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所以不同階段的訓練目標也各有側重。那麼,目前國際上主流的CLIL教學在幼兒階段能否適用呢?
  • 幼兒學習環境與幼兒行為研究 雲鹿幼兒園設計
    ——R.Sommer愉悅、組構良好的環境,提供幼兒適齡的多樣活動,用以支持幼兒各層面的發展並促進學習(A pleasant, well-organized environment that provides children with a variety of age-appropriate activity options
  • 3-6歲幼兒數學能力的發展特點
    孩子不喜歡數學,算術能力差,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對孩子的期望太高,恨不得孩子現學現用,卻忽視了孩子的年齡特徵。因此,家長有必要掌握3-6歲幼兒數學能力發展的特點,以期更好的指導幼兒學數學。1、對數的認識3~5歲的幼兒在點數實物後能說出總數,並能按成人說出的數取相應數量的物體。
  • 華媒:新加坡學生研製新發明 助幼兒學習中英文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2月2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發文章稱,近日,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學生的新發明,讓幼兒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他們通過擴增實境科技,讓故事書中的人物「活」了起來。用趣味方式,幫助學生提高中英文和數學的學習能力。
  • 幼兒遊戲的背後,教師在忙些什麼
    幼兒反覆玩耍某一區域的原因是什麼?我們進行了體驗式教研。  第一次體驗:在與幼兒相似的遊戲場景中,教師自由選擇遊戲區域進行嘗試,此時教師是沒有經驗的,這個場景能幫助教師從自己的選擇出發,理解幼兒如何判斷、選擇遊戲區域。教師真正變成「幼兒」,通過自己的身體與感官,像幼兒一樣去面臨問題情境。這個過程就是教師反思自身教育行為的良好契機:「我是基於什麼原因選擇的遊戲區域?在遊戲區中怎麼玩?
  • 數學學習本身可以培養孩子的什麼性格?
    一定要堅持學習,堅持教育,才會有效果的。四階魔數真的是太及時了,這是我一輩子的沉痛教訓啊!我女兒四五歲還分不清楚數字,可是我外孫現在不到兩歲就會點數到30,現在三歲比幼兒園畢業班的孩子都強!我看現在很多年輕媽媽老愛指責別人,其實就是小時候數學沒有學好,沒有學會反思和總結!因此早教方面也進度慢!數學另一個層面就是教人虛心的品格!
  • 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孩子從小就被家長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詩,算數,但是一個好的啟蒙教育,光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功夫沒有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抓住3個時間。朋友小楊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快算數學,就是所謂的心算。一開始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掰著手指頭算,後面了解到其實這樣根本不利於孩子學習,便放棄了這種教學方法。
  • 到底什麼是數學?——讀《這才是數學》
    喬·博勒(Jo Boaler)(1964-)是英國教育作家,也是史丹福大學教育學院數學教育的Nomellini-Olivier 教授。博勒參與推動數學教育改革和建立公平的數學課堂。她是youcubed 的斯坦福中心的聯合創始人兼教務主任,該中心為教師,學生和父母提供數學教育資源。
  • 他是中國的數學天才,寧可在美國端盤子,也不願回北大做教授!
    然而,在我國卻有著一個「不一般」的人,明明是少見的數學天才,可是卻寧願留在美國做一個問人問津的服務生,也不願意回歸故土到大學裡做人人敬仰的教授,他到底在想什麼,現在怎樣了?雖然他滿心想學習知識,可是他卻不能,因為那個時代的特殊性,學習數學在當時人們的心中是浪費資源。所以他只能偷偷的去書店買一些書,然後藏起來學習,因為擔心被別人發現被舉報,他也不與人交朋友。後來恢復了高考,他下定決心考北大,雖然當時只給他幾個月的準備時間,可他卻仍舊憑藉著過人的天賦考上了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