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活動建構幼兒數學核心經驗

2021-01-09 中國教育新聞網

■課程建設·關注國家級教學成果獎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金家壩幼兒園是一所典型的農村幼兒園,以「在自然中成長」為辦園理念,探索利用本土資源,建成了擁有「旱植園、水植園、果園、家禽園、飛禽園」的小農場。該園《開發種植與飼養資源:促進幼兒有益經驗建構的教育實踐》獲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編者

多年來,我園小農場裡植物的選種、栽培、管理、收穫、品嘗、製作,以及動物的飼養管理過程,為幼兒的感知、操作和體驗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教育活動。在活動中,我們不斷探索如何幫助幼兒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建構有益經驗、積累學習方法、形成積極情感。以「石榴豐收啦」為例,我們是這樣在種植活動中建構幼兒數學核心經驗的。

關注幼兒已有經驗,讓「問題」成為活動主題

首先,幼兒的「問題」在哪裡找尋?找尋幼兒的「問題」就是找尋幼兒的好奇心與興趣點。最明顯的是,他們會對感興趣的人物、事物、事件與現象進行討論和交流,甚至是爭論。

在「石榴豐收啦」活動中,9月初幼兒回到熟悉的校園,看到一個個石榴掛滿枝頭,興奮不已,於是出現了很多話題,「哇,好多石榴啊」「有的大大的,有的小小的」「有的變紅了」。面對幼兒的童言稚語,教師需要及時分析與處理,捕捉和挑選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兒最近發展區,生成能夠使幼兒獲得關鍵經驗的主題探究活動。

其次,怎樣看待「問題」與「活動目標」的關係?從幼兒的言行中找尋他們的興趣和所想了解的問題,這是重要的第一步,但是教學活動一定包含成人對幼兒的教育期待,即幼兒關鍵經驗的獲得和活動目標的制定等。

在活動初始,當幼兒產生了強烈的石榴採摘興趣後,教師需要思考:石榴成熟後除了採摘和品嘗,背後還隱含什麼教育價值?幼兒在自由交流中出現的「好多石榴、大大的石榴、小小的石榴」傳遞著什麼教育信息?通過課程進一步審議,教師發現,採摘下來的石榴的數量、重量和產量,都是可以進行深入探究的,石榴樹排列的空間方位也是可以初步感知的。那麼,如何基於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使數學固有的邏輯體系和結構序列,與活動自然而又真正地融合;如何確保生活取向的數學活動對幼兒認知發展有意義,都是我們重點思考的問題。

於是,在遵循幼兒數學學習和發展軌跡的基礎上,基於幼兒的「問題」和興趣,我們最終確立了以下活動目標:第一,幼兒採摘石榴過程中體驗豐收的喜悅,並通過其中運用的分類、統計、測量的方法,解決生活中其他一些常見的實際問題,進一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第二,幼兒在採摘石榴、石榴大比拼、石榴品嘗與分享等活動中,嘗試運用數數、分類、比較、排序、統計等方法,自主探索發現石榴的大小、數量、重量等內容,並在教師幫助下統計每棵石榴樹的產量及整個石榴園的產量。

再其次,基於「問題」預設活動單。進一步捕捉和挑選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內容,最大限度地接近幼兒最近發展區,把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分成一個個可操作、可實施、可探究的內容,具體包括形成主題關鍵經驗、主題情境脈絡、整合主題資源、搭建主題網絡圖等,以此形成一套翔實的關注幼兒有益經驗建構的活動計劃。

「石榴豐收啦」這一活動圍繞數學的核心經驗開展,鼓勵幼兒運用數學思維的方法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並在每個環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強調「問題」解決,幼兒在親歷探究中建構經驗

第一,幼兒自主地對活動與材料進行計劃和選擇。活動中,教師始終鼓勵幼兒以主人翁的姿態投入活動,自己決定活動的解決方案、形式和時間等內容。幼兒為了成功摘下石榴,經歷了「用不同顏色序號的小旗區分石榴樹的排列方位」的過程,在統計出有52棵石榴樹後,決定將石榴樹分配給其他班一起採摘,於是就有了「其他班有多少人」的採訪活動。接著又藉助52片雪花片模擬石榴樹進行「分一分」,自主形成了大帶小的分配方案和接近平均的分配方案。

幼兒自主支配這些活動後,教師又考慮到「如何讓每個班的幼兒都知道自己的採摘任務」,於是進行了「採摘宣傳海報的製作」「懸掛採摘標記牌」「到各個班去介紹採摘」等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始終激發幼兒自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給予幼兒自主支配時間的機會,生動、完整地呈現幼兒建構經驗的歷程。

第二,運用所有感官主動探究,發現事物之間的關係。幼兒在對石榴進行深入持續探究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出現了「哪個石榴最大」「哪棵石榴樹的產量最多」等話題,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幼兒開始逐漸了解石榴之間的關係。例如,在比較石榴大小與重量的過程中,注意充分調動幼兒多種感官,讓幼兒在看看、摸摸、掂掂的活動中進行比較,區分石榴大小、重量的差異。但當眼睛看不準、用手掂不準的時候,可藉助天平秤比出哪個最重哪個最輕。整個過程幼兒通過視覺、觸摸覺、運動覺等感覺通道,體驗了石榴的大小、重量等方面的特性和關係。

第三,探索工具在活動中的使用方法與作用。使用簡單的工具和設備,可進一步發展幼兒自己做事和解決更複雜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前期有了比較石榴王的經驗後,幼兒自發尋找更大的秤去稱稱一棵石榴樹結的石榴有多重。此時,幼兒驚奇地發現,怎麼會一個石榴重量的數字比一筐石榴重量的數字大?出現這種情況,教師並沒有急著去為幼兒解釋「克」與「千克」計量單位之間的不同,只是將此次石榴的稱重活動作為誘導性、啟發性的問題拋給幼兒,把這次活動的重點定為通過石榴的稱重活動,讓幼兒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可以通過測量來解決,而且運用電子秤等標準化測量工具可以得到更精確的測量結果,並學會將積累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解決生活中其他的測量問題,這對幼兒來說才是最寶貴的。

多元化表徵,實現碎片式經驗的統整

對於幼兒來說,學習生活中的數學、應用性的數學遠比概念性數學、系統性數學來得更具實際意義。整個活動依據幼兒的興趣和需要,確定以空間方位、數運算、量的比較等幾塊內容的核心經驗為線索,遵循幼兒數學學習和發展的軌跡,引導幼兒在具體的情境和操作體驗中,運用圖表記錄、類文字記錄、情境表演、繪畫等多種形式,表達或演示解決問題的過程,鼓勵幼兒充分地操作、體驗,學習用符號進行清楚的表達和交流,以此建構數的相關概念,使碎片式的經驗變得系統化,不斷發展幼兒思維的抽象性、邏輯性和條理性。

例如,在比較石榴的大小和輕重的活動中,幼兒能在動手動腦中體驗石榴重量的不同,但如何將對石榴重量差異的感知體驗上升為一種清晰的數學概念,教師的梳理和歸納是至關重要的。於是,伴隨幼兒的活動過程,教師關注幼兒操作後的經驗交流和分享提升,以此幫助幼兒逐步區分重量的差異。這些語言的表徵是幼兒數學抽象性水平的具體反映,能幫助幼兒從「數學行動」走向「數學語言」,從具體表象走向概括抽象。

持續一個月的石榴探索活動接近尾聲,回顧整個活動,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操作體驗,對石榴樹的空間方位、石榴樹的分配、石榴的計數、石榴大小重量的比較、石榴的稱重等積累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初步感知了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而且,整個活動幼兒都是通過「問題解決」來學習數學的,鼓勵幼兒運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遇到的問題,從而促進了幼兒的數學理解和數學交流。

(作者系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金家壩幼兒園園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19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關注數學領域的核心經驗,為理解而「教」
    三、關注兒童,把握數學教學的實踐原則(一)兒童的數學學習是一個從具體到表象再到符號理解的漸進過程提倡「多元表徵」對於學齡前的兒童來說,早期數學概念的發展既離不開具體的客觀環境和生活經驗,又依賴於具體的動作操作和體驗,它是兒童在不斷積累感性經驗,藉助於具體事物和形象逐步在頭腦中建構起一個抽象邏輯概念的漸進性發展過程
  • 研讀數學核心經驗 直擊集合與分類
    為進一步挖掘幼兒數學學習與發展核心經驗「集合與分類」相關內容的教育價值和內涵,提升教師對數學核心概念的理解與教育教學水平。2020年9月24日,合肥市大西門幼兒園教育集團暢和分園教研一組在保教副主任餘學琴帶領下開展了「學習數學核心經驗」系列活動。
  • 核心經驗:搭建《指南》與幼兒園具體活動的橋梁——在幼兒課程中...
    通過三年多的學習和實踐,康十一幼的老師們找到了一條路徑,那就是給《指南》和教師組織幼兒具體活動之間搭建一座堅實的「橋梁」——核心經驗,這座「橋梁」能夠確保幼兒與教師這對雙主體在課程行徑中走的正,即符合《指南》精神,也走的穩,即高質量地支持幼兒學習與發展。那麼,到底什麼是「核心經驗」?具體又是怎麼實踐的呢?
  • 聚焦核心經驗 綻放思維之花
    為幫助教師進一步理解與掌握數學、語言領域中教學的核心經驗,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與策略。2020年10月15日,大西幼教育集團總園的老師們在保教主任梁曉燕的帶領下,開展主題為「聚焦核心經驗 綻放思維之花」——數學、語言領域核心經驗分享交流活動。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如何認識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探究」
    隨著對科學教育目標和對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的深入理解與認識,人們也越來越強調幼兒的探究,強調科學教育的過程主要就是讓孩子親歷並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已經成為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核心詞彙。問:如何判斷一個活動是否是真正的科學探究活動呢?
  • 戶外活動中,幼兒教師如何把握學核心經驗進行指導?都學起來!
    戶外活動中,幼兒教師如何把握學核心經驗進行指導?都學起來!本學期大班設立了跳躍、平衡、投擲、鑽爬、合作等5個戶外區域,在活動中我們發現,幼兒有身體局部運動負荷過大的現象,如在跳躍區活動的孩子下肢運動量較大,而上肢運動量少,而在投擲區的孩子則相反,上肢運動量大,以往我們研究過區域材料的投放,基於這個基礎,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在區域體育活動中充分運動遊戲材料,促進幼兒上下肢充分活動。
  • 張俊教授:幼兒到底是怎麼學習數學的?
    數學是知識,更是一種思維方式。數學知識描述的不是具體事物本身的特徵,它是一種抽象的邏輯知識。所以,數學學習的實質是促進思維發展,它本質上不是記憶的過程,而是理解的過程。機械訓練只能讓幼兒記住,卻無法讓幼兒理解。 幼兒是怎樣學習數學的?
  • 聚心教育「幼兒STEAM課程工作室」教師特訓營活動成功開展
    學前教育階段,是幼兒智力發展的基礎階段,是發展和形成智力最快的階段。聚心教育致力於幼兒教育行業的深耕,經過不斷的拓展和創新,積累了無數寶貴的幼兒教育經驗。現在聚心在幼兒教育課程研發板塊,有了很大的突破:聚心教育「幼兒STEAM課程工作室」教師特訓營活動成功開展。
  • 教師資格證面試幼兒階段_故事活動設計之抓「基本核心」
    【導讀】華圖寧夏教師招聘考試網同步華圖教師發布:教師資格證面試幼兒階段_故事活動設計之抓「基本核心」,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70%的核心環節——基本部分設計。它能在豐富幼兒知識經驗的同時促進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如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思維力等,因此教師要用生動的、規範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注意語言的生動性,故事情節講述的完整性和故事節奏的把握。
  • 市實幼集團開展「鷹架關鍵點 促幼兒自主探究」案例分享交流活動
    案例介紹上學期開學初,水木清華園中四班的小朋友在種植區種下玉米、四季豆等小苗,開始了種植主題活動。後來,孩子們被菜葉上的蚜蟲和螞蟻吸引,沒有孩子關心菜苗長得好不好。興趣點的轉移當幼兒的興趣點轉移——幼兒興趣從預設的種植活動轉向對螞蟻的關注時,教師如何助力興趣點,生成有價值的主題?
  • 幼兒園觀察記錄:如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真正動起來
    但傳統的區角活動中的目標定位、內容設置、材料投放和教師指導等做法,日趨受到挑戰和質疑,已成為當前幼兒園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究竟如何能更加有效的開展區角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真正動起來呢?我在幼兒園一線工作中,積累了許多實踐探索經驗。
  • 幼兒教師招聘筆試考試之名詞解釋
    下面將幼兒教師筆試考試中常見的概念總結如下:(一)學前教育學1.榜樣示範法:榜樣示範法是指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以自己和別人的好思想、好言語、好行為,形象生動地影響孩子的一種方法。2.兒童觀:兒童觀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對待兒童觀點的總和,兒童觀和教育觀一樣,屬於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存在的反映。
  • 錢志亮:抓住4~6歲圖形建構關鍵期,為孩子小學數學打好基礎
    幼兒在學前期,尤其在學前初期,只能掌握這些具體、形象的信息,認知活動圍繞這些具體信息展開。2.圖形信息是直觀的,能夠很快被人們感知到的。學前期的兒童通過動作、行為直接感知這種直觀信息,進行學習和其他活動處理圖形信息的能力我們稱之為圖形能力。圖形能力處理的是具體、形象、可直接感知的信息。
  • 秋季運動會、民俗節、種植活動...本周精彩多多!
    勤業中學 10月15日,常州市勤業中學「勤進」學習共同體在王俊博士的指導下開展了新一輪的課題方案匯報活動,體育組李吉老師、語文組吳妍老師和數學組王巖老師作為學校課題主持人分別交流了三個課題方案,王博士針對三位老師的課題分別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意見
  • 建構主義與人本主義的區別
    建構主義在教育和心理學中的影響越來越大,在課程改革、科學和數學教育、教師教育以及教育研究中佔據著主導地位,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文獻中也頻繁出現,而人本主義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那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兩者有什麼聯繫與區別。首先,建構主義不是一個學習理論,而是眾多理論觀點的統稱。很多研究都認為自己的理論是建構主義的理論,但他們之間卻有很多分歧和不同。
  • 如何培養孩子數學方面最強大腦?就從幼兒學習數獨開始
    萌獅常常收到家長們的詢問:「怎麼樣可以讓孩子在升小學後學好數學?需要在幼兒時培養她哪方面的能力?」 然而,萌獅根據自己的經驗都是這樣強調的:學好數學並不僅僅是算數,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孩子的邏輯推理能力!
  • 小區域裡的大世界,幼兒園區角活動的創設與組織指導
    那怎麼才算作「有準備的環境」,如何創設適宜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的區角活動呢?本文結合在幼兒園的工作經驗,將做拋磚引玉,供各位從事幼教事業的夥伴參考,歡迎大家參與評論完善。什麼叫區角活動?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探索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幼兒園開展區角活動的意義有哪些?
  • 想知道如何配備建構區玩教具
    同時,還可以投放一些廢舊紙盒紙箱等,讓幼兒在需要時可以自己動手製作建構材料。例如,當幼兒用積木進行多層搭建後,會不滿足於現有的建構在經過不斷探索後他們會發現,易拉罐、紙筒、紙箱等也是很好的建構材料,從而開始運用這些替代材料進行建構活動。二、要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幼兒年齡不同,其對材料的需求也不同。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提升科學探究的學習經驗,建立初級科學概念
    在活動的設計上,既要有對全體幼兒進行科學啟蒙的基本要求,更應該注意在實現基本要求的同時,考慮各個活動內容是否具有吸引每一個幼兒探索的可能性,允許不同水平的幼兒,通過自己與周圍物質材料的接觸、感知、相互作用,在同一個教研活動範圍內,在各自的水平上吸收、延伸、擴展經驗,理解現象,解釋概念獲得成功。
  • 聚焦兒童社會核心經驗 促進師幼共同成長
    安徽省委機關幼兒園王璐璐老師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提高幼兒社會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徑》。緊接著,巢湖市中心幼兒園項蓉蓉老師進行了《一起來玩火鍋》的學習故事分享。在場的老師們跟著三位老師的分享,明確了此次社會領域觀摩研討目的,理清了幼兒社會領域核心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