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精靈科學發現室-提升科學探究的學習經驗,建立初級科學概念

2020-12-05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I

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在科學領域活動中,幼兒始終是主動的學習者,探索者,而不是被動的"接收器"。由於先天的因素和出生後外界影響的不同,即使在一同年齡期的幼兒,他們既具有該階段的共同特徵,還具有發展上的個別差異。

在活動的設計上,既要有對全體幼兒進行科學啟蒙的基本要求,更應該注意在實現基本要求的同時,考慮各個活動內容是否具有吸引每一個幼兒探索的可能性,允許不同水平的幼兒,通過自己與周圍物質材料的接觸、感知、相互作用,在同一個教研活動範圍內,在各自的水平上吸收、延伸、擴展經驗,理解現象,解釋概念獲得成功。

科學探究的方法很多,猜想與驗證是科學探究的核心環節。儘量為幼兒設置適宜的問題情景,鼓勵幼兒利用已有經驗進行大膽的猜想和假設,與同伴互相質疑,並在操作活動中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或獨立進行,或與同伴合作,不斷用觀察到的新現象強化、豐富和調整原有認識,逐漸建構起新的知識經驗。

科學活動《光與影》:光和影是幼兒園常見的科學探究活動,教師抓住孩子們玩影子遊戲的興趣,引導他們進行影子的探究活動。

活動中,組織幼兒討論:怎樣使自己的影子變長?又怎樣變短?怎樣才能使自己的影子消失?幼兒相互商討、爭論,並積極地合作驗證,尋找答案,終於發現:身體往與太陽方向相反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長;直立或往與太陽相同方向的一邊傾斜,可以使影子變短;跑到沒有太陽光的地方影子就消失了。

科學活動的探究過程是幼兒不斷主動學習發展的過程。引導幼兒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幼兒的探索技能,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和學科學的積極態度。

在開展探究活動的過程中,讓幼兒在有計劃的學科學和自由的科學探索活動中,主動獲得科學經驗,建立初級的科學概念,掌握學科學的方法,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兒能都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才能使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得到尊重和保護,從而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像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

相關焦點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幼兒科學認知的重要性及如何科學認知的方法
    幼兒科學認知的重要性幼兒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在科學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而對幼兒進行早期的科學認知,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把科學、發現、探究,對周圍事物的好奇整合在一起,促進了幼兒思維的發展,增強了興趣,培養了能力,幼兒能積極地參與科學活動,在活動中提高了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想像力,是一種早期的、全面的啟蒙教育。
  • 小精靈科學室—從科學活動中發現樂趣,體驗科學帶來的無限奧妙!
    小精靈.科學探索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就是探秘,探秘就是樂趣。」在幼兒科學教育中,幼兒科學實驗活動既能滿足幼兒動手和交往的需要,又因充滿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幼兒們的青睞。為什麼要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就是要讓他們從科學活動中感受和發現樂趣,並從中體驗科學帶來的無限奧妙!好奇心.科學探索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決條件,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就要適時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進而使幼兒主動靠近科學,認識科學,「愛」上科學。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學習科學知識活動。
  •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
    探究式教學策略對小學生構建科學概念的影響研究——《導體與絕緣體》課堂教學策略分析作者:姚春玲我們在以探究的方式來學習科學的科學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還要培養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要培養分析和推理的能力,還需培養綜合運用信息的能力
  • 幼兒科學探究發現 注重從幼兒身邊的生活材料來挖掘
    童奕之星幼兒教育 公眾號ID:bjtongyizhixing 關注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
  • 【專家分析】在「做科學」中理解科學
    現代科學教育理論在科學教育實踐方面達成的一個共識是:科學教育最重要的目標是引導兒童主動探究、親歷發現過程,應提倡讓孩子們按照科學家發現知識的過程來進行學習,即引導孩子們用「做科學」的方式來學習科學。
  • 美國科學教育中的探究與實踐
    提出問題(科學)和明確需要解決的難題(工程);建立和使用模型;計劃和實施調查研究;分析和解釋數據;運用數學和計算思維;建構解釋(科學)和設計解決方案(工程);基於證據的論證和辯論;獲取、評價和交流信息。這些「實踐」代替了「研究」,強調了「做」與「學」無法真正地分開,更廣義地體現了科學學習的特點。
  • 小精靈科學發現室—測量都有什麼標準?快來加入,一起探索科學吧
    或表面相互位置的過程的總稱也包括用儀表來測定各種物理量的過程包括長度測量重量測量體積測量測量物體的大小、長短、高矮、粗細、輕重等內容測量 非標準測量和標準測量是幼兒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第一個建立度量衡標準的人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科學實驗與探究在幼兒科學教育中的運用
    因此,教師要深化科學探究在教學活動的運用,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以便於全面開發幼兒的思維認知。幼兒期的孩子處於精力充沛且求知慾很強階段,他們對一切充滿神秘且富有趣味的事物和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就能夠促使幼兒對科學探究充滿激情,進而驅動幼兒對科學知識處於探索和求知狀態,從而吸引幼兒學習的注意力,加重喜歡科學和愛好科學的興趣,最終有利於提升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如何認識幼兒科學活動中的「探究」
    隨著對科學教育目標和對幼兒學習方式和特點的深入理解與認識,人們也越來越強調幼兒的探究,強調科學教育的過程主要就是讓孩子親歷並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探究」已經成為科學教育活動的一個核心詞彙。問:如何判斷一個活動是否是真正的科學探究活動呢?
  • 韋鈺:為什麼我們要圍繞科學概念來組織科學教育
    4.兒童概念的形成都必須從具體的感知信息開始。我們原來小學科學課取消一、二年級的科學課,在國家標準的案例中出現像「雞瘟」這樣的案例,可能和不了解有關兒童學習理論的最新進展有關。在小學科學中圍繞科學概念來組織教育,對提高兒童的學習效率,促進兒童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 小精靈科學小實驗探索中—是什麼科學原理能讓紙託住水……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紙能託住水小朋友你們信嗎?相信紙能託住水嗎薄薄的一張紙怎麼能託住水呢?那就帶著這些疑問跟著小精靈的老師來一起探索科學小實驗吧……>>>材料準備<<<準備玻璃杯、A4紙、水>>>開始操作
  • 如何學習更有效:「學習科學」讓人們認識學習與大腦的關係
    在此背景下,一個將人腦學習不同層面的研究整合起來,進行交叉研究的認知神經科學誕生了。教育學、心理學、神經學……學習科學涉及的學科非常多,不外乎人們從傳統的思辨、從實際的經驗來觀察、思考和總結。研究的對象一方面是外在的行為,包括老師的教育行為以及學生的學習行為,另一方面則是大腦內部進行的認知活動,包括心理活動和神經活動。  華東師範大學副校長任友群對學習科學的概念進行了更詳細的闡述。
  • 小精靈科學小實驗探索中—如何讓紙蛇「舞」起來……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一起去探索科學小實驗吧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孔明燈、熱氣球嗎?它們為什麼能在升空呢?哇,原來這裡面蘊含著神奇的「熱空氣上升」這個原理今天小精靈科學課堂教小朋友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做個科學小實驗小朋友們想不想一起參與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究
    但是兒童早期科學啟蒙的範圍遠不限於此,植根於日常生活中豐富自然現象的科學探究,對於幼兒來說,更具深刻的價值和趣味,是兒童學習科學更為主要的途徑。科學啟蒙不僅僅是炫酷的STEM玩具更是植根於日常生活的科學探究孩子是在與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發展出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的。生活中許多熟悉的現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吸引著孩子去發現、去探究。
  • 家園一體,創建科學探究好生態
    與此同時,我園家長也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院所,佔比約75%,他們都非常關注幼兒科學素養的提升。為提升幼兒科學教育質量,我們堅持把家園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科學領域採用家園一體化方式,共同為幼兒科學探究創造良好生態。建機制,為科學活動提供支持力量建立家園合作機制,對於家園共同管理,促進幼兒科學教育素養發展起著基本的保障作用。
  • 探尋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學理論依據
    最好的辦法就是促使學生親身經歷大量的有意義的探究過程 不論是我們強調的經歷、經驗、體驗或者是至今興盛不衰的「探究——研討」教學法,其理論基礎都是建構主義教學論。  正因為科學探究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構的過程,那麼必然的教師就只能是處於一個組織者、引領者和合作夥伴的角色地位,只能是教學環境的營造者、建構者。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一定要把握好探究過程中自己的角色位置。
  • 美國小學科學教學的特色及帶來的啟示
    [1] 為進一步促進小學科學的發展,培養學生更高的科學素養,2011年美國公布《K-12科學教育的框架:實踐,跨學科概念與核心概念》,強調使學生掌握跨學科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方面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培養學生學習科學的濃厚興趣。
  • 幼師科學素養再加強
    回溯我們很多人的成長經歷,義務教育階段接受的多是應試教育,在教師的耳提面命下完成了學科知識的學習,很少進入實驗室去驗證概念和理論。師範教育階段,大多接受各科教育教學方法的傳授,很少有機會動手操作實驗室裡的各種工具、材料。進入教師行業,園本教研和行政部門組織的教育培訓又很少涉及科學探究,這是基層幼兒教師科學素養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 【腦科學與教育】看「腦科學」引發的課堂與學習模式改變
    腦科學的研究最為關鍵的領域還在於塑造人腦本身,而教育的實質其實就是在發展和建構我們的大腦。今天,現代化的教育已經無法脫離對腦科學的研究。任何一種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習品質的提升;任何一項知識的獲取、合作的建立、行為的變化、情緒的調節;以及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反應力和自控力的養成都與腦科學密不可分,其背後都是對大腦的深層認識與科學塑造。
  • 如何解答中考化學科學探究題?
    近幾年立足於考查探究能力的實驗試題,無論從量上還是從考查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有較大的提高,應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對實驗探究,應明確以下幾個問題:1.科學探究的一般步驟(1)科學探究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中考命題圍繞上述步驟,各有側重地考查某一步或幾步。 考查的熱點和趨勢就是以化學實驗為基礎,聯繫生產、生活和環保實際去發現問題、設計實驗方案,探究和解決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