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園一體,創建科學探究好生態

2020-12-04 中國教育新聞網

受地理位置與辦園傳統影響,我園一直致力於科學教育領域的探索。與此同時,我園家長也主要來自中國科學院各大院所,佔比約75%,他們都非常關注幼兒科學素養的提升。為提升幼兒科學教育質量,我們堅持把家園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在科學領域採用家園一體化方式,共同為幼兒科學探究創造良好生態。

建機制,為科學活動提供支持力量

建立家園合作機制,對於家園共同管理,促進幼兒科學教育素養發展起著基本的保障作用。為確保家園合作順暢運行,我園設置了家園合作機構並制定相關制度。按照「全體參與,重點建設」的思路,我們將家長工作分為一對一家長會、家長志願者、家長沙龍、家長委員會、家長顧問團幾個板塊。其中,家長顧問團在科學教育活動中起關鍵作用。

家長顧問團的成員主要為中科院各大研究所研究人員,成員選擇採用自薦和他薦方式,幼兒園結合報名成員的職業特點組建顧問團,由園級家長工作負責人一對一邀約。最終選擇15名課程顧問,聘任為幼兒園顧問團成員。

為方便幼兒園的統籌管理與工作協調,我們為顧問團成員建立資源共享工作群,定期發布幼兒園和班級需要顧問團協助支持的信息,並定期由專人負責向顧問團匯報相關工作進展。同時,為鼓勵教師積極運用所需的課程資源,園級顧問團成員有義務填報詳細的資源信息,幼兒園對家長信息嚴格保密。

顧問團的主要職責是支持幼兒園大型科技活動,如科技節「走進科學院」「走進博物館」系列活動,以及結合班級教學實際需要進行相對隨機的科學資源支持。

例如,中科院物理所一位負責人申請成為顧問團成員後,就帶領物理所研究員和幼兒園教師共同編寫園本科學教師用書,由科研人員把關,從而提高了內容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在「運送桌球」科學活動中,顧問團成員觀摩後,對該活動的科學原理進行診斷,幫助教師打破科學誤區,提出用容器比紙板更好運,而有深度的容器之所以能防止桌球滾落,是因為容器能增大與桌球的接觸面積,增加摩擦力,能有效防止其滾落。

家園合作機制的建立,為開展系統的科學教育活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力量,也提升了教師的自信心。

通過科學項目打造家園一體化聯盟

我園以科學項目推進科學主題活動,但要引導幼兒對主題內容開展深度探究,僅靠園所資源難以實現,還要充分利用家長擁有的科技教育資源,以保證活動順利進行。

在「蔬菜寶寶」項目活動中,家長多方聯繫,向班級提供農科院農場資源,同時,家長積極參與到項目活動中,利用假期,家長和幼兒在農場進行實地觀察、操作、探索。在家長的幫助下,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都有了明顯提升,而且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到農民種植的不易。幼兒改變了不吃蔬菜的挑食習慣,甚至主動通過海報向周圍小夥伴宣傳多吃蔬菜。家長看到幼兒的變化,更樂於與幼兒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了。

除了「走出去」的形式,我們還採用「請進來」的方式,邀請有專長的家長來園指導科學活動。例如,在「草莓種植」項目活動中,我園邀請中科院植物所家長走進班級,為幼兒講解草莓的溫室栽培常識,並指導幼兒搭建微型大棚,觀察、記錄草莓的生長過程,採摘草莓,調動多種感官了解草莓的外形、顏色、味道等。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中積累了科學經驗,提高了科學興趣。

家長參與到班級項目活動中,也能更新自身的育兒觀念。例如,樂樂爸爸參與班級自行車項目活動後,看到關於園內自行車棚的觀察、設計與改進、畫自行車、製作自行車模型等所有過程,教師都只是引導,各種方案都是孩子們討論得出的。他意識到自己低估了孩子的潛力,急於給孩子各種確定做法的指導,忽視了孩子獨立思考的過程,於是決定改變教育方法,引導孩子多觀察多思考。比如,某天吃早點時會和孩子玩個小遊戲,每人說一條包子和油條的區別等。

家長參與科學項目,使其深度捲入家園合作育兒過程,家園真正建立起了一體化聯盟。

以日常生活為契機,構建家園共同體

幼兒科學活動強調做中學,這裡的「做」除了計劃性安排,還包括隨機事件。我們不但重視有計劃的科學教育活動,同時關注偶發性的科學教育契機。

例如,一個下雨天,有家長忘記帶傘,臨時買了一次性雨衣,但幼兒想要自己的傘,因此不肯回家。教師藉此契機啟發幼兒思考「什麼時候帶傘」「怎樣避免下雨天忘帶傘」等。幼兒變身小記者,多方採訪後發現天氣預報很管用,於是班級裡掀起了播報天氣的浪潮,教室也新增了播報天氣的轉盤。有的家長還別出心裁,將幼兒播報天氣的視頻錄下來發到群裡,供其他幼兒觀看。

偶發性的科學活動與幼兒生活息息相關。在一次午後散步中,幼兒發現地上有很多忙碌的螞蟻,於是有了一連串發問「螞蟻為什麼有觸角」「螞蟻吃什麼」等,教師將幼兒對螞蟻的問題記錄下來,並把幼兒的猜想發給家長。家長覺得非常有趣,很樂意和幼兒一起觀察螞蟻。有的家長為班級提供了螞蟻工坊,以便幼兒更仔細地觀察。通過家長的參與,幼兒豐富了對螞蟻的認識。後來,幼兒還自發表演「螞蟻的春夏秋冬」話劇,邀請家長前來觀看。家長讚嘆不已的同時也更新了教育理念,原來日常的隨機生活也可以豐富幼兒的科學經驗。

2019年12月26日恰逢當年最後一次「金環日食」奇觀上演。那天,教師在與家長溝通中了解到雖然中國不在本次環食帶上,但還是可以觀測到日偏食。為了激發孩子們對天文的興趣,教師隨即與家長聯繫,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天文教育專家現場指導孩子們觀測日偏食。看到日偏食的孩子們激動不已:「我看到一個大紅球,紅球上有個缺口」「地球轉得好快啊」……專家還向孩子們推薦了簡單有趣的觀測日偏食的方法——小孔成像,用事先打好小孔的紙張演示操作方法。回到班級後,教師引導孩子們在班級裡製作簡易觀測工具,孩子們興致很高。

這種利用日常生活實現家園合作共育的方式,提升了家長的育兒意識與能動性,家園形成了長效持續互動的共同體。

當然,科學教育也需通過科技手段進行。我們也搭建了一系列信息平臺,向家長宣傳家園合作理念、科學的教育觀以及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等。我們向家長開放「微園通」,搭建教師、家長交流的平臺,同時該平臺為家長呈現班級科學活動剪影,便於家長了解班級活動動態。「微園通」中有一個板塊是家長觀摩體驗小記,家長可以針對自己的觀摩體驗,發表意見,同時反思自己的育兒方式等。

此外,我們還利用微博、抖音等線上直播平臺為家長開展科學通識教育。例如,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專家解密雲朵和天氣之間的關係,中科院聲學研究所的專家講述神秘的蛟龍號如何實現千裡傳音,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專家講解生物學中有趣的共生現象。

總之,以合作為導向的家園共育能提升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針對性,而且雙向有效的互動也促使家長提高了對科學教育的認識,重新審視教育理念,改變錯誤的教育方法,發展了幼兒的綜合能力。幼兒園和家庭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使幼兒在完整的教育生態中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中國科學院第三幼兒園)

《中國教育報》2020年11月22日第3版 

相關焦點

  • 郟縣黃道鎮:打造美麗鄉村 創建文明家園
    據悉,黃道鎮紙坊村在2017年成功創建省級文明村鎮的基礎上,緊緊圍繞「美麗鄉村·文明家園」創建,通過道德講堂、星級文明戶評比、公益超市積分兌換、舉辦農民運動會等載體,強化宣傳引導,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紮實提升人居環境,創建清潔幸福的美麗家園,營造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弘揚道德典型,形成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農村落地生根。
  • 用「六大」扮靚生態通山——通山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創建紀實
    這一切,與近年來通山致力於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創建有很大關係。近日記者到通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採訪,了解到該局用「六大」舉措扮靚美麗宜居通山的好作法。大摸底。「我們的居住環境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去年12月24日,通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馮小斌告訴記者。該局早在去年4、5月份就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對全縣的居住環境的意見,對全縣進行大「體檢」大梳理。
  • 海寧舉辦「綠色家園,詩意校園」生態詩歌原創大賽
    近期,海寧成功舉辦了「綠色家園,詩意校園」2020海寧市生態詩歌原創大賽,經前期稿件徵集,共有54家學校參賽,符合條件的作者783人共817件作品,其中教師組235人258件作品,大學組18人20件作品,中學組233人23件作品,小學組297人305件作品,經過分組初評,複評和終審,確定了各組的獲獎作品
  • 西宅小學:集理念與實踐於一體,從科學走向STEAM
    西宅小學:集理念與實踐於一體,從科學走向STEAM源稿: | 發布時間:2019年11月13日 08:33:44 | 作者:吳曉婷 | 編輯:董之震  「小朋友,你們知道降雨形式有哪些嗎?根據降雨的多少不同,雨又可以怎麼分呢?」
  • 生態如東成為鳥類棲息的幸福家園
    生態如東成為鳥類棲息的幸福家園 來源:如東日報 發布時間:2020-06-05 字體:[ 大 中 小 ]
  • 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
    最是一年春光好,植樹添綠正當時。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實施綠色滁州行動,全面啟動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今天是第41個植樹節,日前,市綠化委、市文明辦、市創森辦聯合發布義務植樹倡議書,向全市人民和社會各界倡議,攜手同創森林城市,共建綠色家園,爭做綠色滁州的宣傳者、參與者、推動者和守護者。
  • 大型自然類紀錄片《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震撼開播
    來自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推廣局、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五洲傳播中心、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視協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商務印書館的領導和嘉賓以及攝製組成員代表等出席了發布會。從4月2日起,該片每晚八點在央視紀錄頻道首播,每晚九點在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全網獨播。
  • 生態好,生活更好
    記者走進長江源村,見證牧鄉移民在新家園的幸福生活和青海高原的歷史巨變。牧民變管護員,守住好生態48歲的扎西才仁剛從沱沱河巡護回來,還沒來得及抖掉身上的泥土,放學回家的小兒子便嚷著要聽他講巡山的故事。「每月巡護兩次,每次三四天,有時需要一個多星期。」扎西才仁是一名生態管護員,巡護點是離沱沱河30公裡的要蓋村桑吉草原。
  • 共同創造愛的空間群分享:高坤老師零垃圾生態家園
    四季恆溫,集安老,康養,教育,工作,居住,生活 於一體.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生活方式體現,生態村的心臟,各種價值功能的轉換中心。能量屋是生態能量自然循環系統,植物,空氣,人,呼吸之間,能量流動,彼此交換,合為一體。
  • 四川鄰水縣打造三山生態屏障 構築兩槽秀美家園
    中國園林網12月21日消息:近兩年以來,鄰水縣大力實施森林工程,不斷改善城鄉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和綜合競爭力,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生態宜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森林鄰水」,用智慧和汗水構築了一道道綠色屏障,譜寫了一曲曲播綠撒翠的雄偉樂章,演繹了綠染鄰州的艱辛跨越,鑄就了一個又一個輝煌
  • 人人參與「創森」,共建綠色家園
    茂名日報近日報導,以「森林城市,森林惠民」為主題的茂名市首屆森林文化活動日在茂名森林公園舉行,該活動是2019年廣東省森林城市建設主題宣傳活動(茂名分會場)內容之一,旨在傳播「大地植綠、心中播綠」生態理念,調動全社會參與國家森林城市建設工作的積極性,建設「濱海綠城,好心茂名」。「四城同創」,一樣都不能少!
  • 「保護生態環境,共建綠色家園」——巾幗志願者在行動
    「保護生態環境 共建綠色家園」我市深化環保志願服務活動6月11日,全市「保護生態環境 共建綠色家園」河津志願者在行動志願服務活動在龍門廣場舉行。市委副書記安奇出席會議並宣布活動開始。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副市長楊贇主持會議。
  • 包頭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知識問答
    包頭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背景是什麼?答:2005年12月,住建部正式命名包頭為「國家園林城市」,也是自治區首家國家園林城市。自創建成功以來,經十餘年補短板、夯基礎、抓提升,城市建設邁向更高質量、更高水平。2016年包頭市提出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想法,2018年,包頭市將創建工作正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列入市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2.
  • 貝格五月科學戶外探究課,探尋昆蟲世界的奧秘
    時光從指間匆匆滑過,2018年已經過去快三分之一,此時,窗外正迎來一年中最美的時節,氣溫不高不低正舒適,沒有比此刻更適合讓孩子去戶外探究的季節啦!回味完3月貝格尋找春天走進大自然的戶外探究課,貝格5月戶外探究課悄然而至,每一次都會讓孩子收穫滿滿哦!
  • 建設生態宜居美麗家園 讓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
    會議要求,要推進「美麗家園」「美麗田園」「美麗河湖」「美麗園區」「美麗廊道」行動。  目前,從化區在全面鞏固221條「乾淨整潔村」創建成果的基礎上,基本實現創建157條「美麗宜居村」和34條「特色精品村」。通過打造人居環境樣板區域、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鐵腕整治鄉村「兩違」、解決農村「三線」問題、開展多種形式的微改造、開展垃圾分類、推進「廁所革命」、推進鄉風文明建設、做好宣傳推介工作等舉措,讓從化的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讓鄉村成為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 美國科學教育中的探究與實踐
    如今,科學是人們生活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也是持續推進一個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原動力。科學教育是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隨著科學教育標準的變化,美國的科學課程強調「探究」與「實踐」並重。美國科學教育標準的改革早在1996年,美國就頒布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
  • 畫好「紅綠藍」揚帆新時代!禹城鄉村振興示範民族村創建成功破題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徐付彪 德州報導金秋十月,走進全省鄉村振興「十百千」示範創建單位——德州禹城市梁家鎮回族村桂莊村,投資2000餘萬元、佔地1000多畝的果玩田園綜合體苗木蔥鬱,瓜果飄香,攜家帶口的市民一大早就趕來採摘,收穫滿滿。
  •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參考範文
    我們牢記總書記「兩個更好」殷殷囑託,把一切圍繞「兩個更好」作為創文工作的出發點,把一切聚力「兩個更好」作為創文工作的著力點,把一切為了「兩個更好」作為創文工作的落腳點,以新發展理念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和文明城市創建,把創文融入到「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落實到「五個生態」一體建設,激發了城市創新活力,增強了城市整體實力。
  • 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水保治理與水庫移民工作同頻共振的合陽實踐 渭南日報 記者 馬辛 通訊員 趙文婷 2019年8月20日,按照合陽縣機構改革方案,該縣原移民開發局和水土保持工作站合併重組,新成立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
  • ...片《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開播 向世界詮釋新時代「美麗中國」
    原標題:向世界詮釋新時代「美麗中國」   3月30日,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五洲傳播中心製作的大型自然類系列紀錄片《家園 生態多樣性的中國》在京舉辦開播發布會。從4月2日起,該片每天20點在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首播,每天21點在騰訊視頻紀錄片頻道全網獨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