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六大」扮靚生態通山——通山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創建紀實

2021-01-11 香城都市報

香城都市報訊(特約記者 徐大發 通訊員 阮義堂)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更多空間讓給市民,讓老百姓有更多的獲得感。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摘自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天府新區」時的講話。

前不久,通山縣再獲一塊國家級金字招牌:全國全域旅遊示範區。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松茂竹翠,曲徑通幽。拾階而上,一步一景。俯瞰通羊河,玉帶繞城,波光粼粼。沿河棧道,亭臺樓閣,樹木翠竹,移步換景,美不勝收。到通山鄉鎮遊玩,也是一路風光不斷。來通山的遊客都紛紛讚不絕口,樂而忘返。鳳池社區一位健身的王姓老人說:現在的山城變美變靚了,市民的獲得感舒適感幸福感大幅度提升了。這一切,與近年來通山致力於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創建有很大關係。近日記者到通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採訪,了解到該局用「六大」舉措扮靚美麗宜居通山的好作法。

大摸底。「我們的居住環境好不好,老百姓說了算。」去年12月24日,通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馮小斌告訴記者。該局早在去年4、5月份就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對全縣的居住環境的意見,對全縣進行大「體檢」大梳理。聽取「兩代表一委員」的意見;聽取專家組的意見。還派專職人員深入城區迎賓、新城、古塔、洋都、馬槽橋、鳳池、雙泉、南門橋8個社區進行調查,了解到諸如設施投入、出行、停車、如廁、上學、就醫、運動、綠化等方面的問題。找準短板,採取謀劃一批、改造一批、建設一批的近期中期長期整治方案。

大規劃。去年元月15日,湖北省城市規劃設計院中標,作為製作通山總規劃牽頭單位,3月11日籤訂了總規劃編制合同。到12月份完成《通山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一張圖」、「雙評價」、「雙評估」、三條控制線劃定的初步成果和部份專題研究。還制定了《通山縣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專項規劃(2020-2035)》。其次是完成了《通山縣全域村莊布局規劃》。全縣187個行政村,需要編制規劃的村莊168個。其中集聚提升類86個、城郊融合類32個、特色保護類14個、撤併搬遷類2個、其他類型38個。去年完成村莊規劃48個,其中完成大竹、界水嶺、畈中、南林、礄口、遂莊、泉港、中通、石門9個示範村,南林、洪港、大畈等39個整治村。

大建設。大力改善城區綜合交通、106國道、幕阜山旅遊公路、九宮山旅遊線路、南岸公路等城市道路,進行提檔升級。高標準塑造城鄉風貌。通過對中心城區主要街道沿街和九宮山旅遊沿線建築立面外牆裝飾改造、店招店牌改造、人行道鋪裝、綠化整治、環衛設施改造、燈箱廣告改造、供排水管網改造、路面黑化等方面進行整治,促使街道立面、天際線和環境完美協調,彰顯鄂南民居特色。

在九宮山鎮,進行了城區人居環境的整治,比如拓寬馬路,人車分流,完善交通組織(增設垃圾箱、停車位、路燈等),改變徽派古建,恢復通山原有歷史民居鄂南建築風貌。在南林鎮,進行了人居活動、建築特色、功能使用相結合的城鎮改造。新城大橋、通羊河「一河兩岸」、鳳池山森林公園、科奧產業園供水供電設施等一批群眾和企業熱切期盼的事項提檔升級;

結合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和既有建築拆除工作,逐步退出公共建築,嚴格控制一河兩岸建設,從建設廣場、新增社區公園和公共停車場三個方面進行規劃統籌,主動還空間於市民,大力拓展舊城區公共空間。如實驗小學通過棚戶區改造改善了校園環境和周邊組織,擬增加人行天橋。邀請知名設計院拿出西站路口、一中和實驗小學門口交通組織改造方案,解決交通擁堵及安全出行問題,建成後將大大改善社區人文景觀。

科學實施老舊小區改造。為居民創造乾淨、舒適、方便的購物環境。同時為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完善既有住宅使用功能,提高宜居水平,方便居民生活。比如上焦市場雜亂無章,整改後大變樣。濱河苑,增添衛生室、充電樁和公共文化場所。還改造了造紙廠小區、民營小區、水榭天品小區等。

加大文明社區建設。社區文化建設以面向社區、服務群眾為宗旨,增強社區居民身體素質,改善居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質量,提高社區綜合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突出「共同締造」理念。通山縣城區和各鄉鎮要充分發揮轄區各類黨組織和社會組織資源優勢,縣城區以社區為單位,大力打造便民服務、健康醫養、日間照料、文體活動等社區服務平臺。比如自然生態公園式文明社區隆鼎麗都即是。自然生態公園美麗鄉村通羊鎮港口村、南林石門村即是。通過自然生態公園建設促推出了文旅產業,如龍隱山旅遊度假區。

大力實施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分步建設一批地下綜合管溝,有效避免「馬路拉鏈」「空中蜘蛛網」現象,逐步完善城市地下「生命線」。比如從縣政府到人民醫院的管廊建設試點。

大修復。拓寬延伸通羊河生態廊道建設。如從石油大橋到二小對面的廊道建設。按照「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總體要求,本著保護和修復環境的原則,進行消落帶生態修復、自然岸線恢復、環境治理、汙染治理、棚戶區改造、親水步道和騎行綠道建設,打造集生態防洪、健康運動、文化展示、休閒遊憩為一體的生態濱河綠楔,打通縣城區內河水系,努力建造「山、水、林、田、湖」生態全要素的自然地理大格局。

大力實施山體生態修復。實施城市山體生態修復,根據尊重「自然規律,保護優先」的原則,因地制宜,保留現有的山體、溝壑、斜坡、水域等地貌,形成高差有別、錯落有致、自然協調的特色景觀。比如富有大橋對面、大畈下楊村的生態修復。洪港鎮郭源村的礦山生態修復,已成綜合性小遊園,生態廣場、水果基地、助力鄉村振興相結合,其修復效果已通過省市驗收。

大力實施水體生態修復。為進一步恢復水體生態,實施河岸兩側的生態修復,通過水體生態修復恢復了水生態環境,改善了水生態系統功能,進一步保護生物多樣性,拓展親水空間。我縣正在有序推進通羊鎮石宕河、大路鄉石壁下河和吳田河整治立項招投標工作,全面實施生態修復。

大保護。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已納入通山縣國土空間規劃管控,已上升到國家級頂層設計管理。通山縣村莊規劃到2021年底將實現全覆蓋。自然生態公園城市要素已列入土地出讓和城市建設必須的條件。在各鄉鎮政府已成立了自然資源和規劃綜合執法大隊,保護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的合法性進行。

大生態。全域創建自然生態公園城市,打造「山在城中、城在林中、水繞城轉、人在畫中」的大美畫卷。拓寬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的轉化通道,積極探索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變生態要素為生產要素,既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又實現金山銀山「價值」。這是鹹寧市第五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的《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關於抓住生態基礎優勢,打造美麗中國「鹹寧樣板」中的一段話。

通山正是這樣做的。「生態宜居」已成為通山發展新氣象新畫卷。採訪中通山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書記、局長謝正確娓娓道來。五年來,通山始終著力建城市、美鄉村,努力打造更加美麗宜居的共同家園。投入城市建設資金41.75億元,實施城建項目56個,改造城區主次幹道24條,延伸雨汙、供水、天然氣管網258.6公裡,城區燃氣普及率98%,綠化覆蓋率38.8%。

改造棚戶區3235套、農村危房5007戶,6萬人實現安全住房有保障。庫區移民避險解困引農進城3842戶14276人,城鎮化率達60.1%,提高18.7個百分點。數字城管高效運營,城市管理提檔升級,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完成交通建設投資28.95億元,通車公路總裡程3324.3公裡,全面實現通鄉二級公路黑色化、通村公路硬化。完成危橋改造近百餘座,建設公路安全生命防護「455」工程1100公裡,大畈創建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板富線獲評全市「十大最美農村路」。

板橋、石門獲評全國文明村,寶石入選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西坑、中港入選中國美麗宜居村莊,西泉等11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程許等8個村入選國家森林鄉村,54個村入選全省綠色示範鄉村,3個村入選全省歷史文化名村。

相關焦點

  • 通山隱水洞,天然形成的溶洞,很有特色,質地純淨,少有風化現象
    湖北通山隱水洞位於湖北核電之都——通山縣大畈境內,九宮山下,富水湖畔,距通山縣城12公裡,距武漢市130公裡。隱水洞因洞中隱藏有兩條河流而得名。與中國已發現的地下河洞穴相比,通山隱水洞兼備現代地下河與古河道景觀,其景觀質量及分布結構較好。
  • 湖北黃石一老漢私設電網電死人丟下懸崖 被鹹寧通山警方抓獲
    湖北鄂州一男子到鹹寧通山務工 出門找信號打電話 結果一去不復返湖北黃石一老漢私設電網電死人丟下懸崖 被鹹寧通山警方抓獲湖北黃石、鹹寧、鄂州都屬於大鄂東地區,鄂州距離黃石也就幾十公裡,到陽新不到100公裡,鹹寧的通山和陽新挨著。
  • 包頭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知識問答
    包頭市已經獲得了「國家園林城市」稱號,為什麼還要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答:「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園林城市更高的層次,它要求城市綠地系統分布更均衡、結構更合理,城市功能更完善、景觀更優美,人居生態環境更清新舒適、安全宜人。從包頭市城市發展現狀來看,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3. 包頭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周期多長?
  • 尾水處理溼地公園發揮生態效益 首個省級溼地公園創建正當時
    雖然溼地資源在全市並不突出,溼地公園創建和保護工作也相對起步較晚,但是近兩年來,在當地市委市政府及林業部門的努力下,溼地規劃和建設工作也是火如荼開展了起來,人工生態溼地公園和自然溼地公園保護都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廳長陳光榮:創建南嶺國家公園,維育自然生態
    陳光榮: 我們將繼續用足用好改革的關鍵一招,聚焦關鍵環節繼續探索推出一批改革創新舉措,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制度創新成果,推動廣東自然資源工作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廣東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面臨的資源要素約束更緊。我們開展的九個課題深調研工作中,排在首位的課題就是「全面建設自然資源高效利用示範省」。
  • 生態郯城麗影初現
    構建生態屏障連日來,在郯城縣白馬河溼地公園建設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轟隆隆的機器聲、建設者們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這項工程被列入該縣2013年度第一批重點項目,通過凸顯城市濱水綠地、水質淨化、農業觀光三大區塊功能,將打造集古郯人文景觀、生態旅遊、水利排洪、汙水淨化、觀光採摘為一體的溼地公園。」郯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高振飛介紹說。
  • 讓市民暢想「綠色福利」—西安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紀實
    2013年2月,西安市政府第42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西安森林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提出了按照「水韻林城,美麗西安」的建設理念,以城區增綠工程、綠色廊道工程、鄉村綠化美化工程等十大重點工程為抓手,以森林文化和生態文明為內涵,積極打造良好人居環境,弘揚城市綠色文明,提升城市品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 深圳基本形成健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在深圳,自然與都市共存,共享著這片繁榮的棲息地。截至2015年底,深圳林地面積為6.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0.92%,佔全市國土面積的34.76%,各項森林資源和生態指標均位列國內大中城市前列。 深圳依山面海,北枕連綿群山,東鄰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自然稟賦的山海格局,蘊含了極為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守護生態珍寶,深圳正向世界級森林城市邁進。
  • 生態公園如何講述人在自然中的位置?丨對話設計師
    隨著城市擴張,人與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多地發生在生態公園中。然而,來到公園的城市居民卻不總能清晰地意識到,生態公園不只是為了人的休閒而存在,它還是生態保護區與城市之間的緩衝帶,也正好是都市居民離「野外」最近的地方。
  •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為「生態京山」添綠
    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為「生態京山」添綠髮布時間:2020年11月27日 17:35 來源:中新網湖北 「氧吧」名錄的成功入選也正是京山市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一個側影。  綠滿京山,森林為先。在京山「創城」這場硬仗裡,創建國家森林城市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政治任務。根據京山市委部署,在市創城指揮部辦公室的跟蹤調度下,京山正按照「一年達標、兩年提升、三年省級、五年國家級」的工作要求積極推進。
  • 李寬端在調研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溼地城市建設時強調:堅持用生態...
    李寬端實地察看了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恢復和文化旅遊項目、天鵝湖城市溼地工程、東八路溼地生態修復工程、市全民健身公園和奧體中心體育館等情況,並聽取有關部門匯報李寬端強調,要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的機遇,積極爭取國家和省裡的支持,全力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大保護,推動實施一批生態保護項目,儘快啟動申報世界自然遺產有關工作。要全面落實保護區水資源配置與水系連通規劃,構建水系貫通、循環互濟格局,促進河流生態系統健康,提高生物多樣性。
  • 武漢開啟生態賞螢之旅 今夏可赴深山看"螢海"
    記者熊波 攝圖為去年5月在鹹寧通山拍攝的螢海。雙方於是近距離用閃光交流。「你喜歡我嗎?」「喜歡呀。」於是雙方步入洞房。之後,即將成為媽媽的螢火蟲,會去水邊找一塊溼潤的苔蘚作產房。幾天後,苔蘚上布滿了發出微光的螢火蟲卵。  有時,姑娘的閃光同時吸引來兩個「小夥子」,雙方就會比賽閃光,誰的「燈籠」最亮,誰就能贏得姑娘的芳心。
  • 溼地與經濟:生態效益 精明增長
    清明假期期間,在廣利河森林溼地公園憶鄉堤上,遊客正在享受美好春光。河海交織,湖澤鑲嵌;蘆花飛雪,百鳥翔鳴。東營溼地,中國六大最美溼地之一;東營,全球首批國際溼地城市。在獲評「國際溼地城市」近半載後,生活在溼地點點的城市裡,市民收穫著令人幸福的「賞溼」體驗。
  •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成為城市生態試紙
    碧水繞島,綠意盎然……11月27日,當記者乘著渡輪來到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時,眼前展現的便是這樣一幅清新自然的生態畫卷「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唐朝詩人的詩句用在此地再貼切不過。2019年12月25日,廣東中山翠亨溼地公園正式獲批成為國家溼地公園。經過近一年的「休養生息」,這裡不僅吸引了大量稀有鳥類來此棲息覓食,成為了鳥類的天堂,更成為中山市民的休閒好去處。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生態系統的穩定發展,也是中山近年來構建和諧水生態環境的一個縮影。
  • 綠色生態體系基本成形!鹹寧一張綠圖畫到底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勇 攝)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萌11月中旬,生態環境部公布今年前10個月全國169個重點城市空氣品質狀況,鹹寧位列第16位,成為我省唯一躋身前20名的城市。改革開放初期,鹹寧城市規模偏小、經濟底子薄。建市後,鹹寧市提出「興工強市、特色農業、科技創新、旅遊帶動、城市推進」五大戰略。依託本地楠竹、薴麻、礦山等資源,機械、紡織、印刷、冶金等產業逐漸興起,但生態破壞、資源減少的束縛如影隨形。市場大潮的衝擊下,原有納稅榜上的資源性企業逐漸名落孫山。鹹寧的出路在哪裡?
  • 全景展現廈門綠色生態畫卷 用生態畫筆描繪美好明天
    在馬鑾灣新城,通過生態修復,從鹽鹼地上建起來的首段帶狀公園,海風輕拂,草木初萌,公園融入了海綿城市的生態理念,即使下雨天,走在園內也不容易溼鞋。而在島內的萬石山北麓,新開放的上李水庫公園,依山傍水,野趣橫生,成為市民遊客爭相打卡、親近自然的「網紅」景點。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成都:成華區建設「八大生態公園」體系
    記者昨日從該區規劃局了解到,成華區採用以熊貓文化旅遊休閒區為中心、城市公園和綠廊交相輝映的環網狀城市綠地系統模式,形成「一核、五園、六帶、七廊、多楔、多點」的綠色生態網絡格局。其中包含的「八大生態公園」體系將成為城北的一大環境亮點。據了解,成華區規劃打造的「一核」位於熊貓文化旅遊休閒區中心區域,由「三園一路」(北湖溼地公園、北湖生態綠地公園、大熊貓生態園和熊貓大道生態休閒綠帶)組成。
  • 打造生態之洲綻放自然之美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東營市推進生態...
    ——「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水文化,全面推進水源保護、水系連通、防洪治水,科學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充分彰顯水的靈動、溼地多姿、城市的美麗。」「五水統籌」理念被水利部推廣。生態補水、建設黃河三角洲北部防潮體系等項目納入水利部專項規劃。  ——「堅持『治汙水、分雨水、納洪水、用中水、節黃水、排澇水』的思路,用生態措施治理城市內澇。」
  • 北京今年再建36個城市休閒公園 五一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開放
    「今年,全市將再建設36個城市休閒公園。」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其中最知名的就是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和副中心的城市綠心。   今年「五一」,溫榆河公園一期示範區就將建成開放了。它地處潮白河、溫榆河的衝積扇上,建成後將呈現溼地蘆葦、花溪錦田、曲徑通幽等特色景觀。北運河畔,城市綠心的8000畝綠化也已基本完工,將在今年「十一」前展露真容。   見縫插綠。
  • 我市紮實推進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建設
    茂名網訊 近年來,我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按照國家森林城市建設的要求,牢牢把握森林城市建設的著力點,加快城鄉綠化步伐,增加森林資源總量,擴大城市生態空間,豐富生態產品供給,弘揚優秀生態文化,全面鋪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工作,建設森林城市生態、產業、文化、管護「四大體系」,著力推進宜居宜業森林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