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慎平 張義國 通訊員 禚豔華
近年來,郯城縣以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惠民生為主線,充分發揮山清水秀林豐的生態資源優勢,全面啟動生態郯城建設。不斷改善生態環境,推進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大力發展生態產業,走出了一條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和諧發展之路。
構建生態屏障
連日來,在郯城縣白馬河溼地公園建設工地上,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轟隆隆的機器聲、建設者們的吆喝聲交織在一起……「這項工程被列入該縣2013年度第一批重點項目,通過凸顯城市濱水綠地、水質淨化、農業觀光三大區塊功能,將打造集古郯人文景觀、生態旅遊、水利排洪、汙水淨化、觀光採摘為一體的溼地公園。」郯城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高振飛介紹說。
郯城縣先後實施了「綠色通道建設、高標準農田林網建設、荒山綠化、水系綠化」四大重點綠化工程,構築了環抱城鄉的天然生態屏障,森林覆蓋率上升到30.6%,高標準農田林網化程度、荒山綠化率分別達到96%和95.1%。
加強水汙染整治和水生態系統綜合保護,全面構建「治、用、保」流域治汙體系。深入實施沂河、沭河、白馬河、黃泥溝等河道綜合保護工程,投資1.4億元高標準建設白馬河人工溼地,鞏固提高流域治汙成果。實施企業汙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進一步提高企業治汙水平,減少汙染物排放。目前已在5家重點排水企業和汙水處理廠,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控系統,24小時在線監控重點企業排汙狀況,初步形成了一個對地表水質、空氣品質及重點企業汙染源實施24小時在線監測監控的環境保護網。
扮靚生態家園
打球、散步、打太極拳、跳舞……幾乎每個晨昏,都能在郯城縣新村銀杏產業開發區新苑社區的文化大院裡看到群眾休閒娛樂的情景。高大的銀杏樹、美麗的假山、鮮豔的花朵,還有不停地噴撒著水花的噴泉……像新苑社區這樣,該縣越來越多的村街環境正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郯城縣把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作為生態郯城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與生態文明村創建和新農村建設等工作結合起來,通過創新工作機制,狠抓各項措施的落實,取得了良好成效。以「一河五園、三線四片」為重點,突出抓好路域環境整治、示範村打造、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小城鎮改貌等重點工作,累計投入環境整治資金近2億元。
生態經濟助推產業轉型
去年5月,郯城經濟開發區陽煤恆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資10.5億元的40萬噸離子膜燒鹼項目二期工程建成投產。「本項目與同等規模的隔膜燒鹼相比,年增加效益近1億元,綜合能耗卻降低了35%。」該公司負責人說。
更值得一提的是,陽煤恆通產生的工業廢渣全部被郯城中聯水泥「吃」掉,變成了優質水泥。這是郯城縣運用高新技術、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循環經濟、化轉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矛盾的實例之一。目前,全縣循環經濟項目已發展30多個,直接效益達4.1億元。
該縣把發展生態工業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目標和途徑,加強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研發及應用,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培育以科技型、環保型產業為支撐的生態工業體系,形成了「一區五園」六大工業園區。目前已引進仁和製藥、華星鋁材等項目145個,總投資344億元。
該縣還把發展生態農業作為打造生態經濟的一項重點來抓。構建銀杏、杞柳、森林生態旅遊、花卉、木材加工五大特色產業體系,形成了經濟林基地—林果加工、速生林基地—木材加工、種苗花卉、森林生態旅遊—生態文化等特色農業發展新格局,全縣苗木花卉種植面積達到32.6萬畝,年產值23億元。古銀杏森林公園、清泉寺國家森林公園、神舟古慄園等3個省級國家森林公園,已成為郯城生態旅遊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