曠世奇災:1668年郯城大地震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 車少遠 莊乾元

  1668年7月25日晚8時許(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我國歷史上大陸東部最大的一次地震在郯城發生。

  頃刻間,電閃雷鳴,郯城縣李莊鎮地陷嚴重,馬陵山多處斷裂,縣城百裡範圍內房屋傾倒,噴砂、湧水,平地積水深三四米。到處都是哭聲喊聲,而且倖存者們更是慘不忍睹,苦風悽雨,伴著燈火四野荒蕪。  

  這次地震震級達到芮氏8.5級,震中為郯城,受災最為嚴重的是郯城、臨沂和莒縣,有感範圍涉及河北、遼寧、山西、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餘省及中國東部海域,有文字記載的受震地區達400餘州縣,總面積近100萬平方公裡。

  曠世奇災:文史記載編繪災難史

  一次大震前,總會相應地出現許多宏觀異常現象。郯城地震因受歷史條件的限制,沒有較詳細的記載,僅從現存的歷史資料來看,大地震之前出現過特旱大澇、地下水位上升、動物異常等宏觀方面出現異常情況。

  郯城地震發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廣大地區,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縣出現大面積乾旱。「這年,除山東半島麥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絕產,千裡赤地,草木皆枯。」臨沂市地震局副局長閆洪朋說,地震發生前許多動物,如牛、馬、驢、狗、雞等,表現出明顯的異常。陵縣、臨淄、淄川、泰安、海豐等地史料中均有記載,「河水傾潑丈餘,雞鳴犬吠滿城中……」

  此外,地震時出現地氣、地光、地聲等現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濁煙狀氣體,似來自地下。震中區外圍的江蘇贛榆、河南西華、山東高密等地,出現黃紫色雲狀、紅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聲特徵距離震中越近,音量越強,其音似雷聲、奔馬聲、風吼聲、連炮聲等。

  地震發生的剎那,極震區郯城、臨沂、莒州,城池、縣治、官衙、學宮、倉敖、民房、廟、寺、祠、塔、橋等建築物倒塌,地裂、噴砂湧水山崩地陷。康熙《郯城縣誌》有載:「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以頂至底者連二、三次,遂一顫既傾。城樓垛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康熙《沂州志》:「地震有聲,自西北來,響若雷,城郭、宮室、廟宇公廨一時俱毀……平地水深丈餘,井內湧水高數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亂沙。」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徹夜搖動如雷,官廨、民房、廟宇、城樓、牆垛盡倒,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漲,城中上無寸椽,下無片地。」

  除史料記載外,從古建築遺址、地震損壞後重修的碑誌銘、地面震害遺址等,也側面反映出大地震的破壞情況。

  原郯城縣史志辦主任徐敏超說:「極震區的郯城由於破壞嚴重,幾乎沒有保存300年前的古建築。」在極震區北端、外圍和低烈度區,雖然保存了一些古代建築群,如浮來山定林寺、校經樓等,由於當時遭到破壞後及時復修,現在難以看出震跡。臨沂境內臨沂市博物館《重修泰山行宮碑記》、莒南縣板泉鎮白常村王氏墓《都憲祖墓誌文》、蘭山區白沙埠鎮中安靜村《重修子孫殿、三義殿碑記》等,這些或完好或殘缺的石碑,均對郯城大地震有所記述。

  此外,從近幾年野外考察和開挖發掘的地震跡象可看,閆洪朋說:「形變帶延伸長度達120公裡。其中強破裂帶大致北起莒南縣的板泉,南到郯城縣的茅茨村,在長約70公裡的地段內發現有地震斷層、構造裂縫、軟層理揉皺、砂土液化、噴水冒砂和山體滑移等形變類型。」 

  地震斷層裸露明顯,從臨沭縣岌山附近的七級山到郯城縣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裡的斷層,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成的地震斷層,它是沂沭斷裂帶內一次最新的破壞。地裂縫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變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灘及階地呈帶狀分布,北起莒縣,經莒南、臨沂東部,南到臨沭岌山,形成一條長約80公裡,寬5至15公裡的構造裂縫形變帶。通過形變帶本身現象的分析對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對地面的破壞由南向北逐漸減弱。 

  免職縣令:傾注心血親述大地震

  原郯城縣史志辦主任秦士傑說,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走馬上任不到兩月的郯城縣令馮可參,正盤算著新官上任三把火該如何造福一方民眾,結果地震發生了。史料記載,康熙初年進士的馮可參,福建人,考取進士後放任了縣長,屬標準的按正途上任的縣長,水平比較高。

  大地震發生後,馮可參除了身先士卒抗震救災外,還親自寫下災情報告用快馬送抵山東巡撫劉芳躅處,劉芳躅將山東的災情匯總後上報朝廷。

  當時大清王朝的轄區內有1500多個州縣,現在從史料上能查到的受災地區就有400多個州縣,有震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郯城和臨沂之間是震中區,烈度達12度。據清朝戶部統計,有5萬餘人在這次大地震中喪生,死難者人口佔當時人口總數約千分之三。

  當時的康熙皇帝只有14歲,這是他名義上親政的第二年。但他有條不紊地命戶部具體負責查驗災情、賑濟,並以最快的速度批准了戶部賑災的方案,免去沂州、郯城等40州縣的年租,發賑災款銀22萬餘兩。

  大地震的陰影在馮縣令的心裡總是揮之不去,銘心刻骨,也許就是他的悲憫之心葬送了日後自己的錦繡前程,他因催徵捐稅不力被免職。免職後的馮可參並沒有離開郯城,在新任縣長的懇請下,他擔當起了康熙年間《郯城縣誌》的主筆,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對大地震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記述。其中,馮可參用歌謠體寫成的《災民歌》,成為我國古代歷史上最長的詩歌體地震史。

  科研分析:重測地震烈度和周期

  說起1668年的郯城大地震,首先想到的是「郯廬斷裂帶」,對於該斷裂帶形成時間,目前有三種意見:一種形成於6億年前的寒武紀,一種認為是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還有一種認為是古生代以來逐漸增長發展。

  當年,曾是臨沂地區地震系統普通一員,後來擔任過山東省地震局局長的林趾祥說:「『郯廬斷裂帶』的發現純屬偶然,最初發現者並不是地震部門,而是當時的地礦部門。」上世紀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為加快社會主義建設步伐,地礦部門除正常跋山涉水找礦外,還決定對全國地下礦藏進行一次大規模勘察,也就是這次不同尋常的勘察,意外發現了位於我國大陸東部一個巨大的地質秘密。

  現在,從衛星圖片上可以清楚看到郯廬大斷裂。這條斷裂帶規模較大,是東亞大陸上一系列北東向巨型斷裂系中的一條主幹斷裂帶,在我國境內延伸2400餘公裡,切穿我國東部大地不同構造單元,規模宏偉,結構複雜,它是地殼斷塊差異運動的結合帶。

  「郯廬斷裂帶」在山東部分稱為「沂沭斷裂帶」,自東向西分別有昌邑——大店斷裂、安丘——莒縣斷裂、白芬子——浮來山斷裂、鄌郚——葛溝斷裂、沂水——湯頭斷裂等5條斷裂組成,是郯廬斷裂上出露清晰、構造複雜且是開展地學各領域研究考察的典型斷裂帶。

  應該說就是這些斷裂帶的活動,才產生了令人心驚膽顫的大地震。這個斷裂帶是亞洲東部活動最強烈、規摸最大的一條斷裂帶,正是因為郯廬帶的活動才形成了1668年的郯城大地震。郯城8.5級巨大地震的發震構造為組成該斷裂帶的安丘——莒縣斷裂。

  通常來說,地震烈度在10度以上抗震就要花很大力氣,一般不在這些地方搞基礎建設。

  在林趾祥的印象中,20多年前,臨沂要籌建一家鋼鐵廠,北京來的專家組在聽取臨沂關於地震震級烈度情況匯報後,直搖頭,在斷裂帶上「高烈度區不適合建鋼鐵廠」,無奈這一項目就這樣流產了。

  林趾祥說,「當時臨沂還準備籌建一家電廠和一家大型玻璃廠」,都因為這一地區屬高烈度區而未能投建。當時,臨沂烈度為10度,郯城烈度甚至達到11度以上。通常,烈度在10度以上在抗震方面就要花大力氣,成本高。為此,當年臨沂地委向省裡打報告,省裡又向中央打報告,要求重新對魯南地區的地震烈度進行評估。

  秉著對老區負責的態度,20多年前,由中央、省市500人聯合組成的科研團隊,借鑑國外先進經驗,在臨沂這篇沃土上搞科研攻關,這一項目定名為魯南項目,力在對魯南一帶地震烈度進行重新評定。課題組經過3年時間研究,於1989年研究項目交付。根據古地震遺址開挖以及年代學研究,又據樣品年代測定分析推算,本次項目研究得出兩個結論:確定臨沂一帶地震烈度在8度以下;該地區8級地震復發時間間隔為3000年至3500年,烈度在8度以下的地方搞基礎建設的成本就降了下來。

  《災民歌》

  郯城野老沿鄉哭,自言地震遭荼毒,

  忽聽空中若響雷,霎時大地皆翻覆。

  或如奔馬走危坡,又如巨浪搖輕軸,

  忽然遍地湧沙泉,須臾旋轉皆乾沒。

  開裂縫坼陷深坑,斜顫傾欹難駐足,

  陰風颯颯鬼神號,地慘天昏蒙黑霧。

  逃生逃死亂紛紛,相呼相喚相馳逐,

  舉頭不見眼前人,側身不見當時屋,

  蓋藏委積一時空,斷折傷殘嗟滿目。

  頹垣敗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幾村存,

  少女黃昏悲獨宿,老嫗自首撫孤孫,

  夜夜陰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積屍腐臭無棺殮,半就編蘆入冢幡。

  結席安篷皆野處,陰愁霖潦晴愁暑,

  幾許伶仃泣路旁,身無歸旁家無主,

  老夫四顧少親人,舉爨誰人汲沙渚。

  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廚中自蒸黍。

  更苦霪雨不停休,滿陌秋田水漲流,

  今年二麥充官稅,明年割肉到心頭。

  嗟乎哉,漫自猜,

  天災何事洊相摧,愁眉長鎖幾時開,

  先時自謂災方過,誰知災後病還來,

  恨不當時同日死,於今病死有誰哀。

相關焦點

  • 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地震1668年7月25日夜間在中國山東省郯城-臨沂-臨沭交界發生8.5級地震,根據當時災情記載這次大地震震中烈度達到了最高的
  • 1668年山東郯城大地震有多可怕 能量是唐山大地震11倍
    今天地震又成了熱門話題,說起地震來我們臨沂人大概都聽說過歷史上的郯城大地震,那麼這次地震到底有多可怕呢?小編給大家講講。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
  • 1668郯城地震死了多少人揭秘 當時人口的千分之三都死了
    地震可怕,山東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地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最大的郯城地震,郯城大地震死了多少人?據資料記載傷亡人數在5萬人左右。不要覺得這個數字小,這已經是當時人口的千分之三了。   在1668年的7月25日晚,山東郯城、臨沭、臨 沂交界發生了一個曠古歷今的大地震,震級為8.5級,史稱郯城大地震。
  • 歷史上的今天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特大地震
    歷史上的今天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特大地震 2013-08-15 11:5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一次毀滅兩座城市的地震,郯城大地震
    在我國民間一直流傳著李四光先生曾預言我國會有四次大地震,每當一次打大地震出現的時候,就會在網絡上流出,其他三個地方已經震過了,還剩下某某地。而普遍認為的四次大地震分別是:1、唐山——邢臺(已震),時間大約是1969年。2、新疆 (已震) ,時間大約是1997年。3、雲南麗水 (已震) ,時間大約是1998年。4、山東郯城——日照或是連雲港(未震),時間大約是1974年。
  • 郯城大地震是哪年發生的 追溯百年前臨沂的曠古災難
    地震是一種殺傷力巨大的災難,昨日臨沂市平邑縣3.1級地震再次引起了很多人對地震的關注,在我們臨沂的歷史上有一次最大的地震,郯城大地震,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曠古災難。   公元1668年,即康熙七年間。大清國清聖祖玄燁已從需要重臣輔助的8歲幼皇成長為初具韜略的少年國君。
  • 郯城大地震後遷移過來很多人 追溯數百年前的郯城災難
    郯城如今經濟發展良好,人們安居樂業,但是這片土地上曾經卻有過一次慘烈的災難,那就是郯城大地震。幾百年前的郯城大地震震級達到了8.5級,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據悉死亡人數超過了80%,據說震後的郯城人很多都是遷移過來的。   1668年7月25日晚8時(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
  • 清朝往郯城遷過民嗎歷史回顧 當年大地震郯城人死了80%
    大家都知道山東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有網友想問郯城在清朝時期有沒有移民,為什麼這麼問呢?因為郯城清朝時期曾經有過一次8.5級的地震,當時80%的郯城人都在地震中死去了,據說現在的郯城人就是地震後從山西、陝西和周邊移民過來的。
  • 山東郯城逾8級大地震352周年:重評地震區劃助力當地發展
    1668年郯城8又1/2級地震麥坡遺址。(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7月25日是山東郯城發生8又1/2級地震352周年紀念日,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近日協調山東省地震局對該地震進行科普解讀說,上世紀80年代通過重新評定魯南地區地震區劃,消除了臨沂地區頭頂那朵大地震「原地復發說」的「烏雲」,進一步推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 也說郯城地震|蕞爾彈丸之邑,久被凋敝
    康熙年間,郯城的當地人在這裡日子過得並不是如意的。郯城大地震發生之前,有嚴重的水災、旱災、蝗災、雹災、嚴寒、瘟疫、饑荒、白蓮教起義、匪患劫掠、兵禍屠城接連發生,剃刀一樣刮剔著本已貧瘠的土地,當地的百姓只能勉力從土裡面刨食。按照康熙《郯城縣誌·災祥》所記,從明末崇禎七年(1634年)至康熙九年(1670年),這34年中,有文字記載的災事就有24件。
  • 郯城地震斷裂帶位置在哪詳細圖解 東部最大強震斷裂帶
    要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大地震,臨沂郯城大地震絕對榜上有名,這次大地震也來自於郯城地震斷裂帶,那麼郯城地震斷裂帶在什麼位置呢?   郯城地震斷裂帶是國內惟一的第四紀活斷層地貌景觀,站在馬陵山西坡,可以看到一面是淺紅色、一面是黃褐色的土地,一線之隔「涇渭分明」。   淺紅色的是新生代的土壤,而黃褐色的是中生代的土壤,兩者相差的年代超過億年。如果你從中間的線上漫步而過,就實現了「一步跨躍億年」的神話。
  • 實拍臨沂1668年郯城特大地震遺址 體驗「一步跨億年」1/132013-04...
    康熙年間,臨沂郯城發生了8.5級地震,波及十餘個省共計19萬平方公裡,史稱「曠古奇災,而其成因,也與4月20日雅安地震相同,同屬於逆衝型地震。如今,在大地震造就的郯城麥坡地震遺址,能看到兩種顏色的土壤一線之隔。如果從其分界線上漫步而過,就實現了「一步跨億年」的神話。但是,這個地質奇觀現狀並不樂觀,正在遭受自然與人為雙重破壞。
  • 遊熊耳山大裂谷,想像三百多年前的郯城大地震是多麼可怕!
    主要有雙龍大裂谷、黃龍洞府等景點,是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大裂谷呈東西和南北走向,俯視如同兩條撥雲撒雨的蛟龍,故稱「雙龍大裂谷」。總長近1000米,前有山崖崩塌遺蹟,總面積200萬平方米,為1668年7月25日發生的郯城大地震造成的。這裡山形地貌、奇石溶洞以及大裂谷極為罕見,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進入景區,沿臺階拾級而上,但見山巒疊嶂,溝壑縱橫,巨石遍布山野,千姿百態。
  • 臨沂歷史上的大地震盤點 近十年來的地震你都感覺到了嗎
    郯城大地震〔歷史事件〕:1668年7月25日晚8時左右發生8.5級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縣,破壞區面積50萬平方公裡以上,史稱「曠古奇災」 。   1671年12月20日,費縣地震,城垣復塌。   1829年11月19日,費縣地震,自西南東北,聲如巨雷。   1852年4月25日夜,莒州地大震。   1859年3月12日北緯35度2分,東經118度2分臨沂西有地震.
  • 臨沂會地震嗎? 臨沂市是否處在什麼地震帶?
    臨沂會地震嗎?   不會,因為臨沂已經過了地震周期了。臨沂在清朝清康熙七年農曆六月十七日戌時也就是1668 年7月25日發生過8.5級的特大地震震中位置中國山東省郯城、臨沂(蘭山區)、臨沭三縣交界處〈34.8 °N,118.5°E,威力比汶川更強,波及大半個中國。
  • 郯廬地震帶歷史上的幾次大地震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1668年7月25日)發生8.5級「莒縣—郯城大地震,這次地震波及至中國東部絕大部分地區,遍及黃河上下,長江南北,其中郯城、莒州(莒縣)、臨沂及江南省淮安等府州受災最為嚴重。各地誌書中均有記載:康熙《郯城縣誌》卷9:「郯城戌時地震,有聲自西北來。
  • 盤點臨沂歷史上的大地震 300年前曾發生過8.5級
    地震,一向都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自然現象,但它帶來的後果可是非常可怕的。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更是毀掉了無數幸福的生活,直到今天都令人十分心痛。而在臨沂,也發生過許多嚴重的地震。
  • 臨沂發生過地震嗎 1995年之前有過多次
    很多人問,臨沂發生過地震嗎?好像生活了這麼多年,前些年地震頻發的時候,只有臨沂沒有出現過地震。其實,歷史上臨沂是有過地震的,1668年7月25日晚8點左右(康熙七年),臨沂發生過歷史上大陸東部最大的地震,就是現在郯城、臨沂、臨沭3縣交界處。震級8.5級。
  • 臨沂最大地震是哪年 臨沂大地震發生的概率 臨沂地震最新消息2016
    1668年7月25日晚8點左右(清康熙七年六月十六日戌時),臨沂地區發生了我國歷史上大陸東部最大的一次地震。震中位置為東經118°30′、北緯34°48′,即現今的郯城、臨沂、臨沭3縣交界處。
  • 地震專家:雖靠近郯廬地震帶但合肥危險不大 大地震需醞釀千年(圖)
    原標題:大地震需醞釀千年 合肥危險不大   郯廬斷裂帶「李四光曾預言全國有四大地震帶,合肥是其中之一。唐山、四川等地都應驗了。」這樣的傳言在網上又火了起來。安徽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主任王行舟稱,這些傳言不準確。按照地質分布上來說,合肥靠近郯廬地震帶。郯廬地震帶發生的最大地震是在1668年,震中並不在合肥,但對合肥有影響。大地震是有免疫作用的,積累時間需2000-3000年。按照地質活動規律。合肥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