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8郯城地震死了多少人揭秘 當時人口的千分之三都死了

2021-01-10 今日臨沂

  地震可怕,山東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地震,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最大的郯城地震,郯城大地震死了多少人?據資料記載傷亡人數在5萬人左右。不要覺得這個數字小,這已經是當時人口的千分之三了。

 

  在1668年的7月25日晚,山東郯城、臨沭、臨 沂交界發生了一個曠古歷今的大地震,震級為8.5級,史稱郯城大地震。
 


 

  大地震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 (清康熙7年農曆6月17日戌時),山東省南部的郯城縣發生了8.5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5.3度、東經118.6度,震中烈度達12度。地震波及魯、 蘇、皖、浙、閩、贛、鄂、豫、冀、晉、陝、遼等十餘省(410多個縣)和朝鮮半島。

 

  山東郯城、臨沂和莒縣(臨沭縣和莒南縣當時亦屬此三縣轄區)受災最為嚴 重,造成約5萬餘人死亡,破壞面積涉及方圓近千公裡。此次地震,歷史上稱為「郯城大地震」,「郯城-臨沂大地震」或「郯城-莒縣大地震」。

 

  郯城地震發生的4年前,郯城西部廣大地區,包括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和安徽等省份部分州縣出現大面積乾旱。「這年,除山東半島麥收十分之二外,其他各地夏秋絕產,千裡赤地,草木皆枯。」

 

  臨沂市地震局副局長閆洪朋說,地震發生前許多動物,如牛、馬、驢、狗、雞等,表現出明顯的異常。陵縣、臨淄、淄川、泰安、海豐等地史料中均有記載,「河水傾潑丈餘,雞鳴犬吠滿城中……」

 

  此外,地震時出現地氣、地光、地聲等現象,如有白色、黑色、混濁煙狀氣體,似來自地下。震中區外圍的江蘇贛榆、河南西華、山東高密等地,出現黃紫色雲狀、紅色或似火光的地光。震前,地聲特徵距離震中越近,音量越強,其音似雷聲、奔馬聲、風吼聲、連炮聲等。
 


 

  地震發生的剎那,極震區郯城、臨沂、莒州,城池、縣治、官衙、學宮、倉敖、民房、廟、寺、祠、塔、橋等建築物倒塌,地裂、噴砂湧水山崩地陷。

 

  康熙《郯城縣誌》有載:「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以頂至底者連二、三次,遂一顫既傾。城樓垛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

 

  康熙《沂州志》:「地震有聲,自西北來,響若雷,城郭、宮室、廟宇公廨一時俱毀……平地水深丈餘,井內湧水高數尺,山崩地裂,所漂有朽木亂沙。」

 

  康熙《莒州志》:「沂州地震,徹夜搖動如雷,官廨、民房、廟宇、城樓、牆垛盡倒,僅存破屋一、二,人不敢入。河水暴漲,城中上無寸椽,下無片地。」

 

  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走馬上任不到兩月的郯城縣令馮可參,正盤算著新官上任三把火該如何造福一方民眾,結果地震發生了。史料記載,康熙初年進士的馮可參,福建人,考取進士後放任了縣長,屬標準的按正途上任的縣長,水平比較高。

 

  大地震發生後,馮可參除了身先士卒抗震救災外,還親自寫下災情報告用快馬送抵山東巡撫劉芳躅處,劉芳躅將山東的災情匯總後上報朝廷。

 

  當時大清王朝的轄區內有1500多個州縣,現在從史料上能查到的受災地區就有400多個州縣,有震感面積100萬平方公裡,郯城和臨沂之間是震中區,烈度達12度。據清朝戶部統計,有5萬餘人在這次大地震中喪生,死難者人口佔當時人口總數約千分之三。
 


 

  震後遺址

 

  至今,在山東郯城和棗莊等地仍有保存完好的此次地震遺址。郯城地震斷裂帶是我國東部最大的一條地震斷裂帶,呈南北走向,長2600米,寬160米。棗莊的熊耳山大裂谷是一條由地震形成的天然大裂谷,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有史料佐證的特大地震山體崩裂遺蹟。

 

  麥坡地震遺址的地質地貌原始而神奇,它是渺渺遠古留在地球上的一條印痕。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片曾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的地震遺址,正在風雨侵蝕和人為的破壞下逐漸縮小,「如果不加以保護,大約二十年後這片遺址就會消失」,任郯城縣地震局局長的陸軍對此憂心忡忡。

 

  「下一場雨就能衝掉不少」,17日,在遺址附近為花生除草的村民徐芝芳說,以前這些「紅土山」都是連接在一起的,而現在許多山丘都從中間斷開了,零零散散地臥在溝底,規模小了很多。

 

  溝底下,紅色山丘周圍的一些空地,被附近勤儉的農民開墾成為田地,種上了花生、西瓜、大豆等農作物,不時可見農民忙碌的身影在這一片紅色中晃動。

 

  如今透過這些不平的溝壑我們可以想像到當年的大地震是怎樣的天地變色,希望這些遺蹟能夠被保護一下,對歷史很有意義。

相關焦點

  • 曠世奇災:1668年郯城大地震
    臨沂境內臨沂市博物館《重修泰山行宮碑記》、莒南縣板泉鎮白常村王氏墓《都憲祖墓誌文》、蘭山區白沙埠鎮中安靜村《重修子孫殿、三義殿碑記》等,這些或完好或殘缺的石碑,均對郯城大地震有所記述。  此外,從近幾年野外考察和開挖發掘的地震跡象可看,閆洪朋說:「形變帶延伸長度達120公裡。
  • 1668年山東郯城8.5級地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 預報中心,ID:YBZXDZ】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地震1668年7月25日夜間在中國山東省郯城-臨沂-臨沭交界發生8.5級地震,根據當時災情記載這次大地震震中烈度達到了最高的
  • 清朝往郯城遷過民嗎歷史回顧 當年大地震郯城人死了80%
    大家都知道山東歷史上有過幾次大的移民,有網友想問郯城在清朝時期有沒有移民,為什麼這麼問呢?因為郯城清朝時期曾經有過一次8.5級的地震,當時80%的郯城人都在地震中死去了,據說現在的郯城人就是地震後從山西、陝西和周邊移民過來的。
  • 一次毀滅兩座城市的地震,郯城大地震
    1-3次地震都已出現,只有山東郯城-日照或是連雲港這次尚未地震,而郯城又是曾經發生過重大地震的城市郯城地震斷裂帶1668年668年7月25日,山東中南部發生了一次震動半個中國的大地震,史料考證,這次地震震級達8.5級,是我國東部千年罕有的一次特大災難事件。
  • 1668年山東郯城大地震有多可怕 能量是唐山大地震11倍
    今天地震又成了熱門話題,說起地震來我們臨沂人大概都聽說過歷史上的郯城大地震,那麼這次地震到底有多可怕呢?小編給大家講講。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地震。
  • 歷史上的今天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特大地震
    歷史上的今天1668年7月25日山東郯城8.5級特大地震 2013-08-15 11:59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山東郯城逾8級大地震352周年:重評地震區劃助力當地發展
    1668年郯城8又1/2級地震麥坡遺址。臨沭縣乾溝淵村郯城地震形成噴砂裂縫遺蹟。(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山東省地震局 供圖)  攝352年前郯城大地震致曠古奇災山東省地震局介紹,公元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山東郯城發生的8又1/2級地震,是中國東部有史料記載以來最大的地震。郯廬斷裂帶(局部)衛星照片。
  • 郯城地震斷裂帶位置在哪詳細圖解 東部最大強震斷裂帶
    要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大地震,臨沂郯城大地震絕對榜上有名,這次大地震也來自於郯城地震斷裂帶,那麼郯城地震斷裂帶在什麼位置呢?   郯城地震斷裂帶   郯城地震斷裂帶是郯廬斷裂帶中的一斷,郯城地震斷裂帶是中國東部一條巨型斷裂帶,總體上呈南北走向,綿延2400多公裡。自這條斷裂形成以後,經歷了複雜的演化,這都不表。
  • 郯城大地震後遷移過來很多人 追溯數百年前的郯城災難
    郯城如今經濟發展良好,人們安居樂業,但是這片土地上曾經卻有過一次慘烈的災難,那就是郯城大地震。幾百年前的郯城大地震震級達到了8.5級,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據悉死亡人數超過了80%,據說震後的郯城人很多都是遷移過來的。   1668年7月25日晚8時(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
  • 也說郯城地震|蕞爾彈丸之邑,久被凋敝
    然後這片土地就像是一隻水晶玻璃球,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用力搖晃,非得把裡面的物件都晃起來看它們再落下。睡夢中的人們也被這隻看不見的手搖醒,屋子裡面的桌案、擺設的各色家什一一傾覆,頭頂上的屋架更是讓人後背出汗,發出讓人牙酸的磋磨吱呀之聲,空氣裡面也全是各處揚起的土灰。
  • 郯城大地震是哪年發生的 追溯百年前臨沂的曠古災難
    地震是一種殺傷力巨大的災難,昨日臨沂市平邑縣3.1級地震再次引起了很多人對地震的關注,在我們臨沂的歷史上有一次最大的地震,郯城大地震,一起來了解一下這曠古災難。   公元1668年,即康熙七年間。大清國清聖祖玄燁已從需要重臣輔助的8歲幼皇成長為初具韜略的少年國君。
  • 中國東部史上最大地震,為何發生在山東境內?
    中國是一個遭受地震災害頻繁的國家。尤其在東部地區和西南地區,由於處於地震帶上,板塊運動頻繁,所以這裡活躍的板塊運動也會誘發規模較大的地震。相比之下,人口稠密的中國東部地區,大地震似乎比較少見,比如唐山大地震,邢臺地震等。
  • 臨沂歷史上的大地震盤點 近十年來的地震你都感覺到了嗎
    郯城大地震〔歷史事件〕:1668年7月25日晚8時左右發生8.5級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縣,破壞區面積50萬平方公裡以上,史稱「曠古奇災」 。   清朝康熙年間,這裡發生了有史記載的最大地震。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公元1668年7月25日晚),山東省郯城、臨沭、臨沂交界(今臨沂市河東區梅埠鎮乾溝淵村)處發生特大地震。
  • 安慶位於地震帶上嗎?地震風險高嗎?
    在過去的幾個月裡,安慶城區及周邊地區陸續出現了多次小地震,特別是最近2個月裡,宜秀區出現了兩次小地震,雖然震級都很小,但是因為都發生在市區,所以多少還是引起了部分市民的注意。,在這些地震中,除了4月份無為縣3.6級地震和最近的景德鎮3.6級地震鬧出了一點動靜,部分市民自稱感覺到了震感之外,其他的幾次地震應該說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感覺,如果不是新聞報導,估計都不知道身邊發生地震了。
  • 臨沂最大地震是哪年 臨沂大地震發生的概率 臨沂地震最新消息2016
    1668年7月25日晚8點左右(清康熙七年六月十六日戌時),臨沂地區發生了我國歷史上大陸東部最大的一次地震。震中位置為東經118°30′、北緯34°48′,即現今的郯城、臨沂、臨沭3縣交界處。
  • 古代地震情況以及災害地區地震帶(紀念5.12汶川大地震)
    直到今日,世界各地每天都有上萬次的地震發生。第一次發生地震久遠的已在數十億年前絕不可考,我們目前得知的最久遠人文歷史記錄只有我國古代書籍上存在些許記錄,越往後的年代記錄越為清楚,人口也越來越多,但地震帶來的災難也越來越大。以下是我國古代災害最嚴重的幾次地震情況。
  • 臨沂一久遠古縣,350年前大地震,造就了世界級地質奇觀
    司徒王朗劇照郯城又稱「九相之都」。何謂九相?便是歷史上這裡曾出了九位宰相級別的高官,他們是:西漢的於定國、薛宣。東漢的陳耽、劉虞。魏晉南北朝的王朗、王雅、徐羨之、徐孝嗣、徐勉。夠不夠牛掰?清朝山東東路驛道圖清朝的「國道」山東修通之後,郯城便為「山東東路之首」。
  • 郯城人是山西遷過來的嗎歷史探秘 追溯明朝的大槐樹移民
    郯城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一次大地震,這次地震帶走了郯城絕大部分人口,所以現在的郯城人大多都是遷移過來的,其實在大地震之前的郯城人也有很多是遷居過來的,不只是郯城,整個臨沂乃至山東地區,能追溯到的就是明朝的大槐樹移民。   在整個河南,在山東,在河北,在安徽……乃至大半個中國,都有這一歌謠流傳。
  • 實拍臨沂1668年郯城特大地震遺址 體驗「一步跨億年」1/132013-04...
    康熙年間,臨沂郯城發生了8.5級地震,波及十餘個省共計19萬平方公裡,史稱「曠古奇災,而其成因,也與4月20日雅安地震相同,同屬於逆衝型地震。如今,在大地震造就的郯城麥坡地震遺址,能看到兩種顏色的土壤一線之隔。如果從其分界線上漫步而過,就實現了「一步跨億年」的神話。但是,這個地質奇觀現狀並不樂觀,正在遭受自然與人為雙重破壞。
  • 臨沂是不是地震帶 位置處於郯廬斷裂帶的中段
    而凡是了解臨沂的人都會知道,臨沂曾發生過一次大地震,地震指數達到了8.5級,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不少臨沂人也會好奇,臨沂是不是處於地震帶的位置上。事實上,臨沂的確處於地震帶。而且,臨沂正好處在了一條巨大的斷裂帶——郯廬斷裂帶上面。並且還處於郯廬斷裂帶的中斷,要知道,這個地方是最容易地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