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2021-01-13 騰訊網

保住黃河好生態 移出幸福新生活

——水保治理與水庫移民工作同頻共振的合陽實踐

渭南日報 記者 馬辛 通訊員 趙文婷

2019年8月20日,按照合陽縣機構改革方案,該縣原移民開發局和水土保持工作站合併重組,新成立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過去,原移民局和水保站既各負其責、各司其職,又同向發力、相互配合,為合陽縣的水保治理和水庫移民後期扶持工作作出了應有貢獻;重組之後,二者功能從簡單的「物理疊加」變為深入的「化學反應」,圍繞著「改善群眾生活、服務縣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追趕超越」的總體要求,以貫徹落實水土保持和水庫移民後扶政策為抓手,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水保治理融合、貫通,持續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合陽方案」。

移民新村山水岔峪

老宅換新顏 家園變公園

合陽縣百良鎮岔峪村位於徐水河入黃河的交匯處,多少年來,防汛和築堤幾乎構成了這些背靠崖畔、臨水而居的村民的全部生活。然而,隨著徐水河河道景觀改造治理工程和岔峪村整體就地搬遷工程的啟動實施,這一切已成過往。岔峪村村民在迎來幸福新生活的同時,也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讓出了空間。

「搬出來」更要「穩得住」。在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看來,岔峪村生態搬遷不是終點,讓岔峪村的貧困戶順利脫貧致富、讓全體村民在安居的同時還能夠樂業,才是他們的終極目標。而要實現這一終極目標,產業轉型便成為關鍵。

路井鎮上東陽水保治理

岔峪村地理環境特殊,過去那種粗放式的農業發展方式,不僅收成微薄,而且帶來了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得不償失。但與此同時,臨近沿黃公路,南接洽川核心景區,北有司馬遷祠、壺口瀑布等景點,給岔峪村發展鄉村旅遊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今,岔峪村朝著集旅遊休閒、民俗文化、田園度假、生態體驗等為一體的沿黃旅遊文化村莊大踏步邁進,僅2020年十一長假期間,岔峪村接待遊客1.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萬餘元。2020年11月25日,合陽山水岔峪景區被批准為國家3A級旅遊景區。

百良鎮岔峪民居

產業後勁足 振興譜新篇

作為全縣有名的水庫移民村,路井鎮新民社區的村民來自9省18縣,屬典型的水庫移民村,長期以來面臨著管理和發展等方面的諸多難題。然而,近年來,在「美居留人、文化留德、興業留心」的振興綱領的引領下,新民社區創造了全縣第一家農村合併社區、全縣第一批「三變改革」試點村、全縣第一個農村社區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全縣第一家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等多個全縣「第一」,鄉村振興的道路越走越寬。

目前,新民社區的葡萄種植面積已達2000餘畝,人均純收入突破兩萬元。村上正以設施紅提為主導產業,開拓服務業、加工業、養殖業三位一體的經濟發展新格局。有了產業振興這個「定海神針」之後,新民社區在人居環境整治、美麗鄉村建設、提升就業技能、樹立文明鄉風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了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路井鎮西王村,曾是遠近聞名的「後進村」,村級黨組織軟弱渙散、基礎設施薄弱、無集體經濟收入。然而,短短的幾年時間,在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的幫扶下,西王社區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實現了產業轉型升級和集體經濟創新發展的大跨越。此外,和家莊鎮的西馬社區等諸多村莊,都受惠於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的諸多政策,實現了從「面子」到「裡子」的全方位發展。

岔峪遊客中心

打好生態牌 念好發展經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作為坐擁一條黃河、十裡荷塘、百種珍禽、千眼瀵泉、萬畝蘆葦的合陽,對生態環境保護與高質量發展之間的相互促進關係,有著更為準確、更為深刻的理解。

合陽縣是黃河中遊水土流失重點縣之一,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任重道遠。

近年來,合陽縣先後實施了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水土保持項目、省級水土保持補償費使用項目、水土流失坡耕地綜合治理項目、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項目、中央預算內項目等五大類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合陽移民產業培訓中心

尤其是2020年,該中心按照綜合治理、分塊推進的原則,投資2450萬元,對黃河西岸實施造林綠化、溝頭排水等流域治理,對新池、黑池、金峪3鎮6個社區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以水保項目助推生態文明,以生態文明助力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發展提升民生福祉,交出了新時代黃河流域生態恢復治理的合陽答卷。

正如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緱立民所說:「水土保持和移民扶持是我們工作的兩大核心,前者事關生態,後者直接與民生相關,但兩者並非對立,因為生態就是最大的民生。因此我們要一手打好生態牌,一手念好發展經,讓合陽成為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典範。」

路井鎮新民葡萄產業

未來,合陽縣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將致力於做好水土保持和水庫移民後期扶持的各項工作,通過持續實施推進美麗家園建設項目、產業轉型升級項目以及創業就業能力建設項目,讓合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美,讓群眾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

相關焦點

  • 省生態環境廳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陝西地處黃河中遊,黃河最大的支流渭河、最主要的泥沙輸入地陝北黃土高原分布於此,地理位置重要、生態功能突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以來,生態環境部門立足省情實際,主動融入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實踐,找準定位、履職盡責、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
  • 奏響高質量發展的黃河樂章 ——東阿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行走在黃河大堤上,一側黃河如帶、水聲滔滔,一側碧林如海、林木蔥蔥,如畫美景令人心情格外舒暢。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計。保護好黃河、建設綠色生態屏障,打造獨具東阿特色的黃河景觀,一直是東阿縣歷屆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
  • 四部門支持黃河全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水質變好有獎勵
    近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和國家林草局制定印發《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方案》提出,我國將用三年時間,在沿黃九省(區)探索建立黃河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構建上中下遊齊治、幹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讓黃河流域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
  • 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3月19日上午,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主持召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廳長張興遼,省林業局局長原永勝,廳一級巡視員李軍出席會議。  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政協常委王光謙為黃河生態經濟帶提案, 讓「母親河」成為「幸福河」
    編者按: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典前夕,一個以黃河命名的重大國家戰略應運而生。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同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樣,是重大國家戰略。
  • 幸福黃河的陝西實踐 -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同時,加強黃河文化遺產保護,打造黃河文化旅遊帶,大力弘揚黃河文化,不斷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流域高質量發展。為幫助村留守老人實現「老有所養」,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陝西省生態環境廳投資30餘萬元建設提供免費就餐、休閒娛樂、健康檢查和精神慰藉等綜合性日間照料服務的丹頭村互助幸福院,積極探索農村社區低成本養老模式。村民們提起丹頭村的變化可謂是喜上眉梢,紛紛表示現在生活水平提升了,村裡的設施環境越來越好了,日子越過越好了。
  • 做好「黃河文章」 讓黃河造福人民——「我們的幸福河」 網絡主題...
    視頻作者:崔光華■特約評論員 秦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
  • 黃河入海口:寫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探尋黃河之美  萬裡黃河發源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最終在山東東營市注入渤海。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淄博黃河灘區遷建首個灘內村莊開始拆除
    大眾網·海報新聞淄博2月28日訊(記者 邵鵬飛)2月26日下午,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排舊房應聲倒下,淄博高青縣常家鎮開河村黃河灘區舊村開始拆除,拉開了淄博黃河灘區舊村拆遷的序幕。搬完東西,同老房子揮手告別,向著幸福新生活再出發。拆遷據了解,自去年小年開河村村民陸續拿到新房的鑰匙後,有不少村民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激動之情,迫不及待地搬到距開河村10公裡之外的黃河灘區遷建安置點—常盛家園社區,住上屬於他們的嶄新樓房。現村民新居已陸續裝修完畢,新的環境,新的生活方式,村民們充滿了信心與力量。
  • 河南黃河沿線將編織森林生態網絡2021年建成3.66萬畝生態廊道
    □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劉瑞朝文許俊文攝影12月29日,河南省林業局發布《關於做好2021年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2021年,我省黃河流域9市1區將在黃河幹支流實施黃河生態廊道建設,
  • 這就是山東|綠色發展、統籌規劃,山東「千帆競發」保護治理黃河生態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意見》指出,建立綠色通道,對涉黃河流域案件快立、快審、快判、快執,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加強黃河流域執法與司法審判工作的有效銜接,建立人民法院與黃河河務部門協作、配合、聯動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機制;在黃河工程保護、生態保護、資源保護和文化保護等方面形成合力,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天正高 歌正長 奏響黃河入海「精彩樂章」——貫徹黃河流域生態...
    面對這個沉甸甸的榮譽,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委員會主任苟宏水表示:「按照『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原則,我們將發揮保護區在全市中的生態保護核心作用,進一步論證實施一批生態保護修復重大項目,積極推進建設黃河口國家公園,打造全國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樣板,呵護好中國的、世界的獨一無二的黃河入海口。」東方白鸛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提出,「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積極支持流域省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解決好流域人民群眾特別是少數民族群眾關心的防洪安全、飲水安全、生態安全等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具有重要意義。長期以來,由於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水害嚴重,給沿岸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歷史上,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據統計,從先秦到解放前的2500多年間,黃河下遊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北達天津,南抵江淮。
  • 汾陽市三泉鎮:黨建引領 打造幸福三泉_黃河新聞網
    東趙村入口乾淨整潔黃河新聞網呂梁訊三泉鎮以鄉村振興為目標,強化問題導向,突出改革創新,推動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為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的新三泉提供堅強保證和有力支撐。在北馬莊村開展鄉村醫生「雙籤約」服務北馬莊村:唱好扶貧工作「主角戲」。北馬莊村探索脫貧致富新路子,詳細梳理村內資源,依託資源優勢尋找經濟發展途徑,大力推進「減量增效」「連片高粱補貼」項目。積極與幫扶單位開展「六聯共建」活動,深入田間地頭,幹農活、拉家常、辦實事,讓黨旗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他們用自己的辛勤換來貧困群眾的幸福指數,踐行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黃河入海口: 寫好生態保護和 高質量發展新篇章_中國經濟網...
    萬裡黃河發源自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最終在山東東營市注入渤海。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下,黃河沿線的生態環境、脫貧致富、產業升級有了很大發展。地處黃河入海口的東營市同樣在綠色發展、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 增殖放流數萬尾「翹嘴魚」,鄭州釣友助力黃河生態保護
    黃河對於缺水的鄭州來說,是一條輸送「血液」的河流。對於愛好垂釣的網友來說,黃河則是一條輸送「歡樂」的幸福河。黃河的魚類資源保護,也一直是鄭州釣友們關心的大事。但美中不足的是,黃河的魚類資源早已面臨枯竭,著名的鄭州黃河鯉魚,已是鳳毛麟角,北方銅魚也面臨絕跡,黃河下遊的「狗魚」早已不見了蹤影……這一切,對於關心黃河生態保護的人們來說,都是莫大的遺憾。鄭州熱心釣友眾籌數千元魚苗款黃河魚類資源枯竭,僅僅靠自然繁殖,恐怕是難以得到有效恢復。
  • 黃河文化融入城市品牌,濱州打造黃河流域明珠城市
    黃河作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千百年來,一代代中華兒女廣蒙黃河鴻恩,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濱州是一座特殊的城市,黃河穿城而過,自鄒平市西北部入境,橫貫濱州,境內長度94公裡。濱州也是一座幸運的城市,黃河賜予濱州一條得天獨厚的絕美黃河風情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賦予黃河沿岸城市的責任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