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科學是一門培養幼兒科學素養為宗旨的主要課程,意在驅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幼兒獨立思考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科學課以實驗為基礎,實驗是學生獲取知識、進行知識創新的重要手段,是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科學態度、提高科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要深化科學探究在教學活動的運用,提高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以便於全面開發幼兒的思維認知。
幼兒期的孩子處於精力充沛且求知慾很強階段,他們對一切充滿神秘且富有趣味的事物和活動比較感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精神,就能夠促使幼兒對科學探究充滿激情,進而驅動幼兒對科學知識處於探索和求知狀態,從而吸引幼兒學習的注意力,加重喜歡科學和愛好科學的興趣,最終有利於提升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
例如:在進行科學《磁鐵》這一教學活動時,首先,教師把指南針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以故事的形式講出來,向幼兒拋出「指南針為什麼能夠準確地定位方向」的質疑點,這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並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為他們進一步探究指南針的構造及工作原理埋下了伏筆;而後,引導幼兒了解和把握指南針的構造;最後,淺顯易懂地向幼兒說明,幼兒在邊理解邊實踐的過程中掌握了指南針的作用。
幼兒科學實踐活動進一步拓展和延伸了科學探究的空間和平臺,有助於拉動幼兒通過參與各項科學實踐活動在擴寬科學探究視域的同時,全面性地提升他們科學探究的學習能力,驅動幼兒潛在的科學探究能力發揮出來,並且引導幼兒通過其他科技實踐活動的親身體驗和操作,來提升他們對科學探究的濃厚興趣和不竭的學習動力。
教學的實驗過程也是教學方法的探索研究過程,在實驗中應鼓勵幼兒大膽探究,通過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積極討論來達到自我不斷完善,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幫助幼兒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簡單、規範的實驗有利於幼兒有效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幼兒科學本身就蘊藏著濃厚的科學探究意蘊,因此,需要教師引入科學探究緊密與教學活動相結合,促使幼兒在科學奧秘探究的感召下不斷主動地學習、主動地探索和主動地思考,最終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科學探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