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山大學學工部副部長 鍾一彪
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是一項戰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事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後繼有人,不僅要「有為」,更要「優為」。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宣傳思想工作,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做好各項工作,在此過程中也要注意發揮青年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為此,中山大學的宣傳思想工作在貼近大學生實際、符合大學生需求、引領大學生健康成長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
一、以經典閱讀為抓手,增強青年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學校注意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修班等學生社團在引領青年學生在研修馬列經典中的作用,二十多年如一日開展馬列經典原著研修活動。今年寒假,學校倡導學生利用假期認真研讀《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通過閱讀提升思想理論素養。同時,開展閱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活動,以利於深化青年大學生對文化傳統的認知,從而深刻認識我國獨特的歷史命運和獨特的國情,增強大學生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中山大學在全體本科生中開展「我最喜愛的課外閱讀書」推薦活動,鼓勵學生基於自身視角來選擇書目、推薦經典,發揮學生的積極性把中華文化經典閱讀引向深入。這一活動吸引了全校30多個院系、200多個班級參與,涵蓋了近4萬名本科生參加,促進了同學們體認經典、閱讀經典、傳播經典。學校還倡導本科新生在開學報到前,利用進入大學前的暑期時間開展經典閱讀。自2012年活動舉辦以來,每年參與經典閱讀的本科新生超過全體新生的97%,新生家長還要就閱讀的書目與子女進行交流、對子女的閱讀情況進行書面點評,最終還要在開學時將閱讀心得和家長點評提交給學校,並在班級進行讀書分享。這一活動得到學生、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評價,《光明日報》對此進行了專門報導。
二、以校園文化為載體,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
大學文化是在歷史的積澱中形成的精神財富,高度凝聚大學使命,深刻反映大學特質,是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中山大學以打造實踐育人精品項目為切入點,形成了一批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文化品牌,如開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十二關鍵詞——「新格言觀止」徵集大賽,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凝聚共識;舉辦「百歌頌中華」、「情傳中國夢」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開展「中華傳統文化節」,增強文化自信,發揮優秀傳統文化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滋養作用。其中「百歌頌中華」獲得2012年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中華傳統文化節」、「情傳中國夢」等活動分別獲得2013年和2014年廣東省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學校建設公共文化活動室,創設優良人文環境,吸納學生參與學校民主管理,促進了同學之間的平等交流、友善相待。積極培育大學生優秀典型,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形成良好道德風尚,湧現了一批如郭豔瓊、姚鴻鵠等全國「自強之星」及「見義勇為」的優秀大學生典型人物。
三、以新興媒體為平臺,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正面宣傳的育人效果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青年大學生成為掌握和運用網際網路和移動信息終端較為密集的人群。中山大學注意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努力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結合起來開展宣傳思想工作。在學生工作方面啟動了「中大助學」和「中山大學學生工作通訊」等微博和微信公眾號。其中,「中大助學」主要發布獎勤補助貸免方面的信息,注意把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與解決思想問題結合起來,得到了同學們的歡迎。「中山大學學生工作通訊」以同學們關心的時事熱點和校園熱點新聞為切入點,開展宣傳思想工作。無論是「中大助學」還是「中山大學學生工作通訊」,都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主要依靠學生的力量來運營,團隊成員的專業學科涵蓋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新聞傳播、法學、信息科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等。這種來自學生並服務學生的運營模式,不僅讓同學們能夠把專業知識應用到宣傳思想工作中,而且進一步提升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效果。「中山大學學生工作通訊」的微信公眾號的單條信息點擊率經常超過5000次,有的信息點擊率還達到上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