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獻血加分"政策遇到爭議 學生為分勤獻血

2020-11-25 中國網

綜合素質測評成績作為大學生的學年最終成績,決定著學生在班級裡的排名,與獎學金直接掛鈎。浙江部分高校出臺「學生無償獻血便可獲得綜合素質測評加分」政策,初衷是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多參與公益活動,卻引起爭議。

浙江教育學院今年悄然取消「獻血加分」政策,以免學生為獲加分而獻血。

獎學金提高一檔

「設定獻血加分規則,會促使一些同學去獻血。」浙江大學三年級學生景青峰說,一些情況下,獻血所獲加分高於擔任班幹部所獲加分,相對比較容易「操作」。據浙江教育學院學工部學生處王老師介紹,由於義務獻血可以作為公益活動獲得加分,這所學校2007年參加獻血的學生達到上千人,幾乎佔學生總人數的一半。

在高校,測評加分關聯著獎學金。一則2007年相關「舊聞」引人注目:一名平時暈血的女學生冒「生命危險」義務獻血,她所獲得的獎學金隨後由三等「升」為二等,金額從1000元「漲」為1500元。

儘管校方解釋,「獻血加分」政策起因於無償獻血是相對易於「取證」的行為;政策主旨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養成承擔社會責任的習慣。至於這項政策的副作用,是校方始料所未及的。在浙江教育學院王老師看來,確有學生為獲獎學金而「無償獻血」。

另外,一些身體條件達標學生本來無意無償獻血,為提高測評成績而獻血,背離了無償獻血「自覺自愿」原則;一些身體條件不達標學生想獻血而不能,客觀上致使成績「落後」;另一些學生真正有心捐血,卻怕遭人誤解為「投機」,望而卻步。

素質標準更新

王老師認為,「獻血不獻血,不足以構成評判學生素質高低的一個標準,也不能單純地被列為綜合素質測評內容。」

專家認為,素質培養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個人素質多數時候的表現出自自發和內在,無需外在影響。如果表現是由外在壓力促成,那未必是素質的真實顯現。加分應是一種肯定,不應作為一種獎勵。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的做法是,將獎學金細分為社會工作、社會實踐、研究創新、文體優秀和優秀團體等「目標」明確的設置。學工部劉老師說,獎學金應成為人才培養過程中重要的激勵機制,結合「過程獎勵」和「時效獎勵」,引導學生提高各方面能力,學會學習、學會發展,學會做人、學會做事。

相關焦點

  • 獻血季大學生吐槽補貼標準差太多 100到800元不等
    進入11月,北京開展了新一輪的無償獻血校園行活動,各所高校近千名大學生加入到「獻血」主力大軍。北京青年報記者調查北京十餘所大學發現,各校針對學生的獻血「鼓勵政策」五花八門,單就各校獻血補貼的金額一項,有的一次性營養補助800元,有的則僅有志願時長錄入。採訪中也有學生質疑,這些「獎勵」讓自願無償獻血的「無償」二字變了些許味道。
  • 大學生吐槽獻血補貼標準 獻血有三大注意事項
    有些人多的地方會有自願無償獻血車,讓志願者去獻血。幾乎每所高校,也會組織學生獻血。但是高校獻血有補貼,大學生吐槽獻血補貼標準差太多。這是什麼情況?  每逢天氣寒冷,全市的血庫總是明顯告急。進入11月,北京開展了新一輪的無償獻血校園行活動,各所高校近千名大學生加入到「獻血」主力大軍。記者調查北京十餘所大學發現,各校針對學生的獻血「鼓勵政策」五花八門,單就各校獻血補貼的金額一項,有的一次性營養補助800元,有的則僅有志願時長錄入。
  • 激勵無償獻血不應止於「統一補貼」
    進入11月,北京開展了新一輪的無償獻血校園行活動,各所高校近千名大學生加入到「獻血」主力大軍。記者調查北京十餘所大學發現,各校針對學生的獻血「鼓勵政策」五花八門,單就各校獻血補貼的金額一項,有的一次性營養補助800元,有的則僅有志願時長錄入。
  • 無償獻血跟徵信掛鈎引爭議 徵信系統邊界在哪
    無償獻血跟徵信掛鈎引爭議 徵信系統邊界在哪 2019-11-23 15:11: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彭婧如ETC欠費超30日將上報個人徵信、北京公租房違規將納入徵信、探索無償獻血納入社會徵信系統……納入徵信系統的項目越來越多,其中一些引發爭議,這令人產生了「納入徵信系統的邊界在哪裡」的疑惑。各方登場,徵信機制有點忙徵信系統,即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已經成為重要的金融基礎設施,信用報告已成為反映企業和個人信用行為的「經濟身份證」。
  • 獻血4000毫升,榮獲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的志願者可享受「三免」政策
    記者潘旭婷通訊員林曉君    前不久,無償獻血志願者楊先生來到縣獻血辦,詢問關於如何辦理免費公交卡的問題。  原來,楊先生已累計獻血4400毫升,按照規定可享受「三免」政策,即:榮獲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的獻血者,憑相關證件可以免費遊覽政府投資主辦的公園、旅遊風景區等場所,到非營利性醫療機構就診免交門診診查費,免費乘坐城市公共運輸工具。像楊先生這樣,獻血4000毫升以上的無償獻血者我縣共有70餘名。
  • 哈爾濱市將建無償獻血長效機制 獻血者無償獻血後單位可給補貼
    龍頭新聞7日訊(記者張立)今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為了確保哈市醫療臨床用血需求和安全,哈爾濱市發布了關於認真做好無償獻血工作的通知,哈爾濱市將建立無償獻血長效機制,獻血者無償獻血後,其所在單位可給予獻血者適當補貼。
  • 互助獻血制度引爭議 「血託」弊端迫切需要改進
    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第15條規定,「為保障公民臨床急救用血需要,國家提倡並指導擇期手術的患者自身儲血,動員家庭、親友、所在單位以及社會互助獻血。」由這一條衍生出了「互助獻血」制度:患者親友可在獻血點獻血,憑藉獻血證為患者換取等量的用血。  可並非所有病人的親朋好友都獻過血。大多數情況下,站在醫院血庫門口,家屬們開始轉圈打電話找獻血證。
  • 醫生從來不獻血?獻血有哪些好處?為啥獻血無償,用血卻要收費?
    「醫生自己從不獻血,因為獻血對身體有危害」,這實際上是謠言。獻血是一項公益行動,醫護人員一直是獻血的主力軍。因為他們知道,足夠的血液在一些緊急狀態下是挽救生命的基石。適量獻血無礙健康已被全世界幾十個國家的千百萬獻血者所證實。
  • 無償獻血納入徵信是怎麼回事 血對身體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無償獻血納入徵信是怎麼回事?近日,無償獻血被納入徵信登上了熱搜,一時間引發了無數的爭議。既然無償獻血納入徵信,很多人就會問無償獻血納入徵信會影響個人信用嗎?《通知》提出,各地「應積極探索將無償獻血納入社會徵信系統」,建立個人、單位、社會有效銜接的無償獻血激勵機制,對獻血者使用公共設施等提供優惠待遇。無償獻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道精神的一種體現,更是一種需要弘揚和激勵的行為。這也是為什麼要把無償獻血納入徵信的主要原因,就是要激勵更多的公民無償獻血。
  • 義務獻血,他們用愛為生命接力「獻血特輯」
    」公職人員作為人民的公僕,義務獻血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10月19日、11月6日,上海鐵路運輸法院(以下簡稱「上鐵法院」)八名幹警徐毅、戴冠、朱婷婷、金亞倩、孫文霞、洪波、朱文俊、王勝才分兩批在上海血液中心參加2020年無償獻血活動,為社會愛心事業奉獻力量。
  • 聽說醫生從不獻血?獻血對身體到底有啥危害?是時候說出真相了
    獻血對身體傷害大,所以醫生從不獻血?此前,一篇標題為《為什麼醫生都不獻血?看了之後,我震驚了!》的文章在網絡上被瘋傳。文章說獻血百害而無一利,醫生護士從不會獻血。這讓不少人對「獻血」產生了懼怕心理,有心而無膽。然而,事實卻恰恰相反。醫務人員不僅獻血,而且還是獻血主力軍。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開展無償獻血活動
    近日,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團委、江西省血液中心聯合開展「無償獻血,助力抗疫」活動。長期以來,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高度重視無償獻血公益事業,與江西省血液中心共建「大學生無償獻血愛心教育基地」,學校圍繞立德樹人中心任務,重視學生德育教育,不斷探索德育實踐新模式,其中,以志願服務為載體的德育實踐活動,成為該校德育實踐的第二課堂,形成「志願獻血無上光榮」的校風傳統。
  • 獻血對身體有危害所以醫生從不獻血?
    闢謠 獻血是公民將自身的血液或者血液中的某種成分無償捐獻給專業血液中心儲存,供需要輸血的病人搶救生命的行動。以全血為例,國家要求每次每人獻血量為200-400ml,每次獻血間隔時間不少於6個月。獻血對人體是否有危害呢?
  • 獻血到底是好是壞,都說醫護人員不願意獻血?是真的嗎
    獻血到底是好是壞,都說醫護人員不願意獻血?是真的嗎?關於獻血這個事情,大家對我們醫護人員都有很多疑問,就是為什麼醫院的醫護人員都不願意去獻血呢?傳聞中你們也都不叫自己的小孩獻血是真的嗎?獻血到底是好是壞呢?
  • 平凡獻血,非凡之舉——成都醫學院大學生無償獻血30400ml
    9月18日,西部戰區總醫院輸血科(解放軍成都血站)聯合成都醫學院舉辦「平凡獻血,非凡之舉」為主題的無償獻血宣傳活動在天回校區順利開展,醫學院的大學生,以實際行動彰顯救死扶傷、無私奉獻的人道主義精神。熱血情濃,點亮生命,獻血車前,同學們個個爭先,踴躍排隊獻血,在輸血科工人員的引導下,認真填寫獻血登記表、測量血壓、抽血化驗,經血液檢驗合格後一一登上採血車,自豪地捋起袖子,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同時,工作人員和實習學生積極向同學們宣傳有關獻血知識,叮囑在獻血之後的注意事項,如飲食上、作息時間等。整個獻血過程始終都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有序進行。
  • 這所學校四年愛心接力獻血3744餘人
    除了血站提供的愛心慰問品外,山東化工職業學院為獻血的學生提供愛心早餐,並免除第二天的早操。「獻血是很安全和科學的,對身體也沒有任何損害,大家獻血量基本上都在300ml左右,不影響第二天的正常學習。」「今年是我第二次獻血了,獻血沒有那麼可怕。」11日早上,山東化工職業學院化學工程學院學生袁瑜婧一邊向大家講解自己的獻血感受,一邊給學生們分發糖水和小禮品。
  • 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獲「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
    近日,國家衛健委、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公布的無償獻血相關表彰決定中,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獲得全國無償獻血促進獎單位獎,這是該校首次獲得該領域全國表彰。2018年,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上千名師生參加獻血活動,累計獻血量近30萬毫升,成為江西省二十年來首個單次突破千人的高校。2019年,「5天1133人獻血再創紀錄!江西這所高校再現感人場景!」一文成為全網熱搜。2020年,「1283!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千人獻血活動圓滿成功」等文章又引發了全網關注,中國青年報、中青網、新華社、人民日報、江西日報、騰訊網、新浪網、南昌新聞網相繼報導。
  • 獻血無損健康及獻血後小貼士
    來源:新浪財經11月20日消息,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官網公布健康知識《獻血無損健康及獻血後小貼士》。從血液生理學角度看:獻血200毫升是個什麼概念?人體內的血液總量約佔體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總量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獻血200毫升僅佔總血量的1/20-1/25;在臨床醫學實踐中,一般對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張輸血,可見獻血200毫升決不會影響健康。
  • 「擇日」獻血成年輕人時尚 90後獲國家無償奉獻獎
    大二時,姚思勤作了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誤區」的調研報告,通過對大學生群體參與無償獻血的調查,對這一利人利己的事業有了深入思考。截至目前,23歲的姚思勤共捐獻機採血小板38個治療量,成為大連市年輕的固定獻血者,並因此獲得國家無償獻血奉獻獎銀獎。「我代表大學生群體獻血,也在做獻血的接力。」姚思勤說。
  • 男子獻血三天後猝死 死因未明民間對獻血起質疑
    五一放假之前,學校要求學生利用假期,與家長一起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兒子的話,讓愛子心切的褚孟弟記在了心裡。  逛到寧海大廈時,父子二人看到當地獻血辦的流動採血車停在那兒。商議之後,褚孟弟決定獻血,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褚孟弟最終獻血400毫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