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藝興#
文/藍鳳凰
只要是追星群體,對於同人創作就一定不會陌生。
在多種同人衍生作品中,同人文算是入門門檻較低,也不需要太多技術積累的,因此成為不少粉絲「為愛發電」的首選。
最近有一位張藝興的印尼粉絲,憑藉著同人文迎來了自己追星生涯中的高光時刻——獲得影視改編權。
01同人文改編電影,粉絲生涯值了
這位張藝興的印尼粉絲,以偶像張藝興為原型創作了同人小說作品,誰知在網絡上發布後便持續走紅,逐漸成為印尼的一部熱門網絡小說,因而被資方相中,預計將於不久後改編為電影作品。
這部小說名為《My lecturer,My husband》,在網絡連載期間,男主角的名字就叫做張藝興,而出版小說時,則將男主名改為印尼名字。
這部小說出版後,便有了620萬的閱讀量,成為暢銷小說之一,也為其影視化打下了基礎。
不少粉絲對於這位印尼粉絲的經歷羨慕不已,認為她獲得了追星生涯的高光時刻。
畢竟同人作品影視化這種事情發生得不多,再加上其海外粉絲的身份,說不定真的會驚動張藝興本尊,對這件事情進行關注。
當然也有不少粉絲在暢想,印尼劇方會不會請到張藝興本人出演這部電影,或者在電影中客串角色等等。
根據目前劇方公布的消息,男主角這個以張藝興為原型的角色,已經敲定由印尼本土明星飾演,另外從劇名來看,這部電影應該是一部甜寵類型的影片。
總之,這位粉絲的經歷堪稱是追星典範。一方面通過創作滿足了自己為偶像付出的一片心意,另一方面小說改編為電影,這位粉絲也會從中得到版權收入等實際的獲利。
當然,張藝興粉絲創作的同人小說改編為影視作品,又再度令外界開始關注起同人創作這一特殊領域。
02同人創作是「富礦」,誰寫都能火?
在多數人看來,同人創作中寫文章的門檻最低,且最有可能被資方相中繼而影視化。因此不少人都選擇以此作為自己的「創作起點」,一方面盼望在圈內成為所謂的「大大」、「太太」,另一方面則有可能獲得影視化的「意外之喜」。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在同人創作者中確實有不少人才華橫溢,作品內容不輸專業人士的作品,加之同人創作始終屬於某一圈層的產物,資方可以用較為實惠的價格拿下其改編權限,因此,同人創作,逐漸成為這幾年的「富礦」。
但是,並不是誰創作都可以火,除了自身的寫作實力以外,同人作品塑造的對象即明星本人在現實中的流量如何,粉絲群體對於創作的接受底線如何,都制約著同人作品的進一步發展。
甚至也有粉絲,創作同人作品的目的就是為了成名,這類作品最終在粉絲及市場上的反饋也不盡如人意。因此,雖然目前大多數人意識到了同人創作是「富礦」,但並非每個人都能從這片富礦中挖掘出自己想要的收穫。
當然,這幾年網際網路上關於同人創作「底線」的討論同樣愈演愈烈,不少創作者也因為創作環境的收緊選擇轉向原創寫作,這些從某種程度上來看都是對同人創作的一種扼殺行為。
03國產同人改編,其實早就有了
於是也有不少網友感慨,海外的同人作品可以堂而皇之地被改編為影視劇,國內的同人作品卻可能因為被約束而逐漸消失。
實際上如今熱門的編劇、作家中,頗有一些曾經便是圈子中鼎鼎有名的同人作者,甚至他們的一些作品,就是過去的同人小說改頭換面的產物,比如藍淋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實際上,同人作品這幾年面臨的不少指責與困境,原創作品作者也同樣在面對。不少文學創作網站的審核要求已經不能用嚴苛來形容,而是不近人情。
整個創作圈都在面臨著文學語言與如今社會道德三觀之間的碰撞,這種碰撞不可避免,也可能會對創作造成某種程度的削弱。
相信隨著未來這類討論與碰撞越來越多,大眾也會明白文學創作中的某些情節與故事衝突,不能簡單以社會三觀進行直接套用,而是需要考慮其特定的語境及社會背景。
當然,無論如何,張藝興印尼粉絲創作的同人作品成功改編為電影仍舊是一件值得關注及研究的事情。
或許在如今IP式微的情況下,同人作品將承擔起過去IP作品的一部分功效,成為影視劇改編的靈感來源。
對此,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