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T發明一款計算機系統,可自動設計機器人結構

2021-01-10 澎湃新聞

對於研究人員來說,選擇正確的形狀對機器人穿越特定地形的能力至關重要,但是又不可能建立和測試每一種可能的形式。那如果用計算機幫忙模擬機器人的結構呢?

2020年12月,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了一種計算機系統,利用該系統可以對機器人的形狀進行仿真,並幫助確定哪種設計的效果是最優的。

舉例來說,假如我們需要根據已有材料建造一個可以在有斷層的路面上爬行的機器人,在設計它的外觀時,我們可能希望它的身子儘可能短一些、手臂儘可能長一些,以適應這種存在斷層的地面。

然而,設計出來的機器人可能並不像我們想像中那麼理想。如下圖所示,這款機器人在爬行過程中看起來十分吃力,而且過長的 「手臂」 也讓它行動遲緩。

圖|系統優化前在斷層路面行走的機器人模型

那我們不妨讓計算機幫忙設計一下。使用 MIT 研究人員發明的系統 RoboGrammar ,我們只需把準備用到的機器人組件(如關節、連杆等)輸入到系統中,再告訴系統機器人需要在什麼類型的路面上行駛,RoboGrammar 就能算出多種適合的機器人結構。

就像這樣,下圖是 RoboGrammar 給出的其中一種設計,經過系統優化的機器人在身材比例上明顯和諧了許多,爬行速度也更快了。

圖|系統優化後在斷層路面行走的機器人模型

相關研究以 「RoboGrammar: Graph Grammar for Terrain-Optimized Robot Design」 為題,發表在了 SIGGRAPH 亞洲 2020 大會。

圖|相關論文(來源:MIT 官網)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 (CSAIL) 的博士生 Allan Zhao 稱:「機器人設計仍然是一個非常手工化的過程。」 他將 RoboGrammar 描述為 「一種更具創造性的機器人設計方法,利用這種方法進行設計可能更高效。」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進展可能會給設計機器人形狀領域注入一定的計算機輔助創造力。

基於節肢動物的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遞歸圖形語法規則。

Allan Zhao 認為,機器人是為各種無窮無盡的任務而設計的,然而 「它們的整體形狀和設計往往非常相似。」 例如,「當你想製造一個需要穿越各種地形的機器人時,你可能會立刻想到一個像狗那樣的四足動物,我們想知道這是否真的是最佳設計。」

Allan 的團隊推測,更多的創新設計或許可以改善機器人的功能。因此,他們建立了這個計算機模型,這個模型完全不會受先前慣例的影響。儘管研究目的是為了創新,但還是需要制定一些基本規則。

因此,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遞歸圖形語法(recursive graph grammar),用以對機器人組件的排列進行約束。例如,相鄰的支腿應該用一個關節連接,而不是用另一個支腿相連。這樣的規則確保至少設計是在初級水平上,每個計算機生成的設計作品都是可以工作的。

圖|該系統的輸入是一組基本的機器人部件,如連杆、關節和末端結構,以及至少一個地形,如階梯地形或帶牆障的地形

RoboGrammar 系統提供了一種遞歸圖形語法,可以有效地生成數十萬個由給定組件構建的機器人結構。然後,研究人員使用圖啟發式搜索和模型預測控制 (MPC) 來促進探索大的設計空間,並為給定的地形識別高性能的例子。研究人員稱這一方法可以實現機器人結構和控制器的協同優化。

正如很多模仿動物外形建造的機器人一樣,Allan Zhao 也表示其團隊的圖形語法規則同樣是受到了動物的啟發,尤其是那些無脊椎動物,包括昆蟲、蜘蛛和龍蝦等。「它們的特點是有一個節數可變的中心體,有些部分還有支腿連接。而且我們注意到,這不僅足以描述節肢動物,還可以描述更熟悉的動物形態,包括四足動物。」

於是,基於節肢動物的啟發,研究人員設計了 RoboGrammar 系統,並增加了一些其他機械上的功能,例如可以使用輪子來取代機器人的 「腿」。

圖|系統優化前的帶有輪子的機器人

系統設計出的機器人並不總是最佳質量,需要控制每個機器人的運動和評估其功能

RoboGrammar 使用圖形語法的規則來設計成千上萬個潛在的機器人結構。有些看起來有點像賽車,有些看起來像蜘蛛,或者是像一個在做伏地挺身的人。

圖|系統優化後的用於在冰上行走的機器人模型

Allan Zhao 說:「看到各種各樣的設計,我們感到倍受鼓舞。這無疑顯示了圖形語法的創造力。」 但是研究人員也表示,系統設計出的機器人並不總是最佳質量。而且,系統給出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基於人們輸入的組件類型。

要想選擇最佳的機器人設計,就需要控制每個機器人的運動和評估其功能。Allan Zhao 說,「到目前為止,這些機器人只是模型。」 該團隊為每個機器人開發了一個控制器,其算法稱為模型預測控制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以快速向前移動為優先級。控制器是一組指令,將這些結構賦予生命,控制機器人各種馬達的運動順序。

「機器人的形狀和控制器是緊密相連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為每個給定的機器人單獨優化控制器的原因。」 一旦每個模擬機器人都可以自由移動,研究人員便可以通過 「圖形啟發式搜索」 來尋找高性能的機器人。

這套系統的發明,為的不是代替人們進行設計,Allan Zhao 希望能夠藉助這一系統激發人們的創造力。

哥倫比亞大學機械工程師、計算機科學家 Hod Lipson 雖然沒有參與這個項目,但是他認為,「這項工作是 25 年來在自動設計機器人的形態和控制方面的最高成就。」「使用形狀語法的想法已經出現一段時間了,但是沒有哪個像這個作品一樣完美地實現了這個想法。」

來源:DeepTech深科技、機器人大講堂

原標題:《MIT發明一款計算機系統,可自動設計機器人結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MIT發明可自動展開的3D列印結構,未來將可用於複雜機器人的製造
    以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慧實驗室專家為首的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化學協會期刊《應用材料和界面》發表文章,宣稱他們發明了一種 3D 列印結構:只要列印出來的薄層被從基板材料上剝離,薄層就會自己展開。
  • MIT研發出腦控機器人:可使用腦波為機器人糾錯
    選自news.mit.edu作者:Adam Conner-Simons機器之心編譯參與:微胖、晏奇、吳攀MIT 研發出的反饋系統能夠讓人類操作者僅通過大腦信號就能實時糾正機器人做出的選擇。研究論文可點擊閱讀原文查閱。為了讓機器人按照人類想法行事,它們就得理解我們。
  • MIT自動駕駛船下水!可搭載6人過河,誤差不到0.17米,北大博士畢業生...
    近日,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慧實驗室(CSAIL)的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經創造了一種可以自主移動的自動駕駛船,它能夠在搭載乘客過河,即使是在湍急的水流中也能保持穩定前行,研究人員還給這款船起了個有趣的名字——Roboat II。
  • 機器人有「觸覺」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拿起筆就能甩
    如果可以讓機器人自己進行數據採集、數據分析,無疑可以節省很多人力。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王少雄認為能夠讓機器人學會自我分析是一件令他十分興奮的事情,「機器人可以利用自動化的方式自己重置系統,以及通過和物體交互的過程來自己學習」,他覺得這樣在數據標註方面可以節省很多人力。
  • 機器人有 「觸覺」 了!上交&MIT發明一款機器人,自己拿起筆就能甩|...
    如果可以讓機器人自己進行數據採集、數據分析,無疑可以節省很多人力。麻省理工學院(MIT)計算機科學系博士王少雄認為能夠讓機器人學會自我分析是一件令他十分興奮的事情,「機器人可以利用自動化的方式自己重置系統,以及通過和物體交互的過程來自己學習」,他覺得這樣在數據標註方面可以節省很多人力。
  • MIT的RoboGrammar系統有助於為機器人選擇最適合的地形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有幾種方法可以確定哪種機器人設計可被用於最有效地穿越各種地形。最耗時的方法是簡單地製造每一個機器人的變體,並在現實世界中進行測試。麻省理工學院(MIT)開發了一個名為RoboGrammar的系統,可以虛擬測試各種機器人設計,並確定哪種機器人最適合穿越特定類型的地形。首先,研究人員要「告訴」計算機系統他們身邊擺放的機器人零件,包括輪子、關節等東西。研究人員把機器人需要穿越的地形類型輸入,RoboGrammar就會完成剩下的工作。
  • 斯坦福最新發明!仿章魚機器人可任意變形
    智東西3月19日消息,史丹福大學的機器人團隊新近發明了一款軟體機器人,可以任意改變形狀,據稱設計人員是從章魚身上得到了靈感。機器人由柔軟織物材質的管道和滾筒模塊組合而成,管道裡充滿空氣。使用者只需操控配套的小型發動機,就可讓機器人改變形狀。
  • 「微型坦克」Yardroid:一款能自動完成園藝工作的機器人
    於是,Yardroid機器人就被設計出用來解決這個問題,據悉,其利用人工智慧(AI)自主來出色地完成這項工作。Yardroid外形看起來跟微型坦克並無異樣。據了解,它的「肚子」裡可以裝有1升的水,另外在它的後邊還有用於放置除草劑和殺蟲劑的艙室,草坪修剪葉片則在下面、一個平衡裝置穩定的旋轉炮塔在前面。
  • 華北工控 | 嵌入式計算機在測量機器人中的應用
    而測量機器人的出現,通過搭載工業控制計算機軟硬體,能夠對隧道進行非接觸、快速、精準量測,在複雜的隧道環境中較之人工更容易收集到測量數據,並實現測量過程中的自動控制和自動分析,與傳統的人工量測方法相比具有施工影響小、量測速度快、適應性強等優點,已成為現代主流的隧道測量方式之一。  華北工控認為,測量機器人的廣泛應用符合現代科技發展和社會發展趨勢。
  • 太陽能自動跟蹤系統的設計
    太陽能是已知的最原始的能源,它乾淨、可再生、豐富,而且分布範圍廣,具有非常廣闊的利用前景。但太陽能利用效率低,這一問題一直影響和阻礙著太陽能技術的普及,如何提高太陽能利用裝置的效率,始終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太陽能自動跟蹤系統的設計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途徑,從而大大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效率。
  • 太陽自動跟蹤系統的設計
    0 引 言 太陽能是已知的最原始的能源,它乾淨、可再生、豐富,而且分布範圍廣,具有非常廣闊的利用前景。但太陽能利用效率低,這一問題一直影響和阻礙著太陽能技術的普及,如何提高太陽能利用裝置的效率,始終是人們關心的話題,太陽能自動跟蹤系統的設計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新途徑,從而大大提高了太陽能的利用效率。 跟蹤太陽的方法可概括為兩種方式:光電跟蹤和根據視日運動軌跡跟蹤。光電跟蹤是由光電傳感器件根據入射光線的強弱變化產生反饋信號到計算機,計算機運行程序調整採光板的角度實現對太陽的跟蹤。
  • MIT發明水下緝毒機器人 通過超聲波搜尋毒品
    你一定在機場見過用來搜尋毒品和爆炸物的警犬,可是你知道能搜尋毒品的機器人嗎?最近,來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就發明了一種可以通過超聲波來搜尋毒品的水下機器人,讓走私毒品的船隻無處遁形。這種水下機器人的原型很像保齡球,能夠在船體之間自由穿梭並利用超聲波探測船體內的異常空腔和螺旋槳軸,不法分子往往會在這些相當隱蔽的地方藏匿毒品。
  • 南京一醫學生造針灸機器人:可自動選穴、定位、無痛進針
    當騰訊副總裁、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AI Lab院長姚星2016年10月在TEDx的一場演講上透露其AI(人工智慧)野心,想給每個人都造一個溫暖的「大白」時,南京中醫藥大學的一位在校學生已經默默開始了他的「大白之旅」——希望造出一款針灸機器人,實現自動選穴、定位以及無痛進針。針灸最早記載於《黃帝內經》一書。
  • 西寧送餐機器人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倉儲餐飲機器人是研製的款用於智能物流的智能庫房轉移機器人,運用慣性維碼導航操控,維碼標籤輔佐糾偏,無需地磁條,項目施行便當,運轉佔用空間小。這就是送餐機器人的好處。的倉儲正在由勞作密布型到技能密布型轉型。這個機器人的容貌取自個科大顏值超高的五官組合而成,溫婉漂亮皮膚緊緻,身高和真人一比一定製,非常符合亞洲人的審美標準,遠處看可以以假亂真。不同崗位的失業風險程度取決於專業化分工、職級和性質。
  • 這6款外科醫療機器人你敢試嗎?
    ①視網膜手術機器人牛津大學眼科教授Robert MacLaren和Nuffield醫學研究員Thomas Edwards採用一款遠程控制的機器人開展了一臺眼部手術,提起眼球壁內層厚度僅百分之一毫米且透明的視網膜。
  • RoboGrammar系統可以虛擬測試各種機器人設計
    打開APP RoboGrammar系統可以虛擬測試各種機器人設計 cnBeta.COM 發表於 2020-12-05 17:18:00
  • 農業氣象站是為農作物而設計的一款農作物氣象檢測系統
    打開APP 農業氣象站是為農作物而設計的一款農作物氣象檢測系統 tpyn2020 發表於 2020-11-30 14:36:39
  • 可摺疊能行走 蝶形機器人堪比變形金剛
    近日國外媒體報導了一款能夠自動從蝴蝶形平板形態摺疊出四足並行走的機器人,堪稱真正的變形金剛。    據悉,這個機器人是由來自哈佛大學微型機器人工程師山姆-費爾頓(Sam Felton)和羅伯特•伍德(Robert Wood)所領導的一個團隊設計製造的,機器人設計源於日本的摺紙藝術。
  • 現代計算機的「兩次發明」:萊布尼茨的齒輪計算器與巴貝奇差分機
    19世紀初,瑞士機械師亨利.梅拉德特製造了一臺自動機械,會畫四幅畫,寫三首詩。在這個階段,自動機械是在模仿自然,它們是一批人工控制論系統。與此同時,古希臘著名思想家亞里斯多德關於邏輯作為運算的思想引發了一個問題:如何將這樣的過程自動化?
  • MIT 在讀博士拿獎學金創立公司,產品 3 年內或...
    工業界,自動駕駛、機器人(比如掃地機器人、物流機器人)、無人機、乃至 iPad Pro 2020 和 iPhone 12 Pro 系列中,均有雷射雷達加持。雷射雷達傳感器可幫助自動駕駛汽車探測到其他車輛、自行車、行人以及道路上任何構成潛在危險的障礙物,它獲取到的信息至關重要,因而也被稱為是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