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線救國的小程序,移動端B/S架構將走向何方

2021-01-13 塵世無塵

在PC時代,B/S(瀏覽器/伺服器)架構取代C/S即(客戶端/伺服器)架構得到了充分的證實,因為懶惰是推動技術發展的原始驅動力,對用戶來說,能用打開個網頁完成的事,何必再費事費力的下載安裝客戶端呢。

然而,當移動網際網路到來之時,B/S架構卻沒有早早的一統江湖,反而名不見傳,甚至瀏覽器存在感都幾乎不存。實是怪哉。

為何在PC大放異彩的B/S架構,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默默無聞了呢,細細想來,真理可能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細數手機上的超級app,衣食住行,無所不包,幾乎能想到的領域,都有很多個app可以選擇,然而,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繁多的app缺點已完全顯現,app實在太多了,尋找不便,且把手機拖的巨卡無比。幾乎是PC時代的客戶端百花齊放的時代又在手機上重現。

世上從不缺聰明的人,何況這麼明顯的必然趨勢。相對於PC瀏覽器,手機瀏覽器還是太弱了。無法滿足很多技術上的需求。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既然市面上的瀏覽器不行。乾脆自己造個?造個多麻煩,現有app裡加個好了--這就是小程序。

目前來看,小程序是手機端B/S架構的載體,但目前仍受制於傳統超級app,限制極多,帶著枷鎖跳舞。但總比沒有好。未來,小程序也許能有一個統一標準,各大超級app或許會充當傳統瀏覽器的角色。

另外,還有另外一匹黑馬,人工智慧,如果人工智慧能發展成熟,或許手機移動端的時代都將終結。

但無論怎樣發展,殊途同歸,更高效、更簡單、更舒適。

相關焦點

  • c/s和b/s的區別及實例說明
    隨著Windows 98/Windows 2000將瀏覽器技術植入作業系統內部,這種結構更成為當今應用軟體的首選體系結構。顯然B/S結構應用程式相對於傳統的C/S結構應用程式將是巨大的進步。  C/S 與 B/S 區別:  Client/Server一般是建立在區域網的基礎上的。Browser/Server是建立在廣域網的基礎上的。
  • 網管軟體新體驗 基於B/S架構SiteView ECC
    企業分支機構的不斷增多,包括渠道、合作夥伴、移動辦公需求不斷增加,對分布式部署、集中管理需求已經越來越大。如何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設備、任何網絡方式迅速地獲得自己想要的企業關鍵應用,對企業而言越來越重要。
  • 依圖團隊提出新一代移動端網絡架構MobileNeXt
    ,但是大型神經網絡在移動端的性能制約了AI在移動端的推廣。最近,依圖團隊發表在ECCV的一篇論文,提出了新一代移動端神經網絡架構MobileNeXt,大大優於谷歌的MobileNet、何愷明團隊提出的ResNet等使用倒殘差結構的模型,為移動端算力帶來了新的突破。
  • 後FinFET時代,電晶體將走向何方?
    未來的工藝技術又會走向何方?我們來看一下IMEC專家的分享。FinFET電晶體結構是當今半導體行業的主力。但是,隨著微縮的繼續,人們不希望出現的短溝道效應需要引入新的電晶體結構。在本文中,imec的3D混合微縮項目主管Julien Ryckaert勾勒出了向2nm及更高技術節點發展的演進之路。
  • PyTorch最新:分布式模型並行、Java程序、移動端等多項新功能
    本次更新是最後一個支持 Python2 的版本,同時增加了對分布式模型並行、移動端、Java 程序等方面的支持。 本次更新的重點是增加了很多重要的新特性,包括給用戶提供 Build 級別的移動端定製化支持、增加分布式模型並行訓練、讓 Java 程序能夠運行 TorchScript 等。此外還有 JIT、C++、分布式訓練、Eager 前端、PyTorch Mobile 等方面的功能改進和 Bug 修復。
  • 曲線救國,旁敲側擊:搜狗、360、新浪搜索「三英」戰百度
    只不過搜狗、360和新浪都並沒有打算同百度搜索在正面戰場短兵相接,而是選擇了「曲線救國」,旁敲側擊,從百度的軟肋和自家搜索的衍生產品中蠶食百度的搜索份額。去年底內測的搜狗「探索引擎」將成為「第二支箭」,它將搜索和瀏覽器結合起來,用戶無需輸入關鍵詞即可自動獲取可能感興趣的信息,搜狗將以此試水現有搜尋引擎無法覆蓋的 61% 的網際網路廣告市場。「第三支箭」則是在引人矚目的移動網際網路市場,搜狗正在秘密研發一款革命性新產品。當時的王小川並沒有透露「第三支箭」是什麼,不過很有可能就是在11月26日公布的「搜狗語音搜索」應用。
  • 淺談B/S架構優缺點
    在這種結構下,用戶工作界面通過WWW瀏覽器來實現,極少部分事務邏輯在前端(Browser)實現,但是主要事務邏輯在伺服器端(Server)實現,形成所謂三層結構。這樣就簡化了客戶端電腦載荷,減輕了系統維護與升級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戶的體成本。B/S架構帶來了兩方面好處:客戶端使用統一的瀏覽器(Browser)。
  • 小蜜蜂將推出C/S架構RFID倉儲物流管理軟體產品
    小蜜蜂根據近期成功的項目實踐與總結,將研發推出基於C/S架構(客戶機/伺服器)的RFID倉儲物流軟體標準版產品。此產品繼承了小蜜蜂RFID倉儲物流解決方案組合的核心組件,成功結合了實際的客戶需求,將更有針對性的滿足客戶的需求。
  • 曲線救國中興司法警務通手機:主打政企市場
    曲線救國中興司法警務通手機:主打政企市場  硬體方面,該機採用國家密碼局認證安全晶片和算法,支持多種加密方案曲線救國中興司法警務通手機:主打政企市場  事實上,對於某些行業或機構,私人手機一直存在著潛在的安全威脅
  • 數學外語是「攔路虎」,考研可以「曲線救國」,旅遊專業就是實例
    考研數學參考書考研可以「曲線救國」,以旅遊類專業為例考研是可以實現「曲線救國」的!所謂「曲線救國」就是在堅持自己的研究方向的同時,換一個就讀研究生的方式,以規避「數學」、「外語」這兩門「攔路虎」!具體來看有兩種辦法:曲線救國策略一:統一研究方向的不同學科專業每個研究生專業下面有很多細分研究方向的。而經歷過本科教育後的考研學子來說,首先要選擇好研究方向。其實統一研究方向,是可以在不同學科、不同專業存在的。以旅遊類專業為例。如果你報考旅遊管理專業,那麼它是按照工商管理子類、管理學大類來招生的。數學三是必考科目,而且外語專業要求比較高。
  • 「超大核」加持,ARM新一代移動架構超越蘋果A系列
    2019 年對於 Arm 來說是振奮人心的一年,在移動端這家公司仍像往常一樣如日中天,而在雲服務領域,越來越多公司(如亞馬遜、華為等)推出了基於 Arm 架構的伺服器晶片,但正如我們所知,Arm 晶片仍有其不足之處:過去幾年中,Arm 的移動端 Cortex 內核一直活在蘋果高度定製版 CPU 微體系結構的陰影之下,蘋果的「黑科技」總是有辦法能展現超出人們預期的能力——即使前年的 A12 單核性能也比驍龍 865 高出 15%(當然,多核性能是後者更好了)。這些差距儘管有技術上的原因,當然也有 Arm 在商業上的考量。
  • 連接C端用戶、B端企業,騰訊雲服務金融的四層次
    在王慧星看來,金融機構的數位化全面建設和轉型可以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在零售金融,與C端用戶建立數位化的交互和連接;二是在B端通過技術平臺和產品業務合作類的平臺,進行金融和企業的互聯。他表示,騰訊云為金融行業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全場景的。
  • 葡萄城首席架構師:前端開發與Web表格控制項技術解讀
    在他的眼中,前端開發未來將走向何方?面對當今大熱的HTML5、JavaScript,以及區塊鏈等新興技術,他又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觀點?他倡導的用前端開發技術,實現「在線Excel」系統的捷徑又是什麼?本期葡萄城公開課,我們就來一探究竟。
  • 基於B/S結構的網絡控制系統開發
    這種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發展的,基於瀏覽器、web伺服器和應用伺服器的計算結構稱為browser/service(b /s,瀏覽器/伺服器)計算模式,b/s模式繼承傳統的c/s(客戶/伺服器)模式中的網絡軟、硬體平臺和應用,但克服了c/s模式的上述缺陷,這種新的結構具有下列優點:  (1) 應用伺服器的開發簡單  b/s結構是一個包括了客戶、web伺服器和應用伺服器的三層結構
  • PyTorch最新:支持分布式模型並行、Java程序、移動端等多項新功能
    本次更新是最後一個支持 Python2 的版本,同時增加了對分布式模型並行、移動端、Java 程序等方面的支持。本次更新的重點是增加了很多重要的新特性,包括給用戶提供 Build 級別的移動端定製化支持、增加分布式模型並行訓練、讓 Java 程序能夠運行 TorchScript 等。此外還有 JIT、C++、分布式訓練、Eager 前端、PyTorch Mobile 等方面的功能改進和 Bug 修復。
  • Square Stand——委曲求全還是曲線救國?
    這本質上換湯不換藥,你依然需要將手伸進口袋掏出某樣東西——無論是信用卡還是手機。」 去年在見到Jack Dorsey時,他這樣向我抱怨道。但緊接著,他又開始興致勃勃地向我描繪他眼中完美的支付系統:整個支付過程將變得異常輕鬆,顧客要做的可能僅僅是向收銀員報出他的大名,立刻就能完成消費。 這聽上去像是天方夜譚。
  • B/S結構簡介及與C/S結構的區別
    它是軟體系統體系結構,通過它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體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來實現,降低了系統的通訊開銷。  傳統的C/S體系結構雖然採用的是開放模式,但這只是系統開發一級的開放性,在特定的應用中無論是Client端還是Server端都還需要特定的軟體支持。由於沒能提供用戶真正期望的開放環境,C/S結構的軟體需要針對不同的作業系統系統開發不同版本的軟體, 加之產品的更新換代十分快,已經很難適應百臺電腦以上區域網用戶同時使用。而且代價高, 效率低。
  • 計算Lab及色差值的小程序
    前段時間發布了兩個PC小程序,一個使用反射率計算Lab值,一個通過Lab值計算各種色差,後來收到有讀者消息,希望導入QTX來計算,現在筆者重新製作了一版
  • Arm分享:從科幻到現實,移動端全息顯示計算的發展進步
    移動端的實時CGH:是科幻還是現實? 將CGH從桌面端帶到移動端似乎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如果在擁有強大CPU和GPU的桌面端實現CGH已經是一個巨大挑戰,將全息圖生成轉移到行動裝置還有意義嗎?然而,如果我們仔細思考,如果我們希望看到實時全息顯示器的廣泛採用,轉向移動端顯然是下一個自然而然的步驟。
  • 谷歌提出移動端AutoML模型MnasNet:精度無損速度更快
    目前開發者可以使用非常多的移動端 CNN 架構,也可以在機器上訓練新穎的視覺模型並部署到手機端。但各種各樣的移動端任務可能並不能藉助已有的 CNN 架構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因此谷歌近日將神經架構搜索方法引入了輕量級的 CNN 網絡,並提出基於強化學習的 MnasNet 以自動設計移動端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