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回國?他們的答案亮了

2020-12-06 環球網

本文轉自【新華社】;

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1日在京頒獎,125名來自各行各業的傑出僑界人士獲獎,他們中最年長的79歲,最年輕的32歲。記者跟「老中青」三代三位獲獎者聊了聊--79歲寫下「請戰書」、設計北京「最高樓」、歸國創業搞AI醫療u2026u2026emmmm,這屆獲獎者真的棒棒噠!

從小湯山到火神山,他手書的「請戰書」被博物館收藏

【人物簡介】黃錫璆,印度尼西亞歸僑。長期從事醫療建築規劃設計及研究,推動了我國醫院建築規劃設計的快速發展。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獲得者。

黃錫璆在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頒獎現場。(中國僑聯提供)

79歲的黃錫璆是獲獎者中最年長的。

他曾兩次選擇回國,一次歷經5天5夜,一次已是年近半百。

1957年,16歲的他帶著一腔參加祖國建設的熱情,從印尼乘船,歷經5天5夜回到中國。

「到了學校才發現,因為宿舍不夠用,學生們只能住在教室裡,澡堂是用草棚圍起來的。但我們就是準備吃苦,學習本領,回來建設祖國的。」

1984年,黃錫璆考取國家公派留學資格,遠赴比利時學習醫療建築專業。拿到博士學位後,他再次選擇回國。

「國家用相當於幾個農民好幾年的收入去資助一個留學生,很不容易。我認為學到知識,回來為國家服務,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

工作中的黃錫璆。(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提供)

2003年,「非典」暴發,剛動過視網膜手術、在家休息的黃錫璆接到參與設計小湯山醫院的緊急任務,夜裡10點趕到單位討論方案。設計和施工團隊頂著巨大的責任與壓力,奮戰7天7夜後,小湯山醫院建成。

2003年4月30日,小湯山醫院準備就緒。(新華社記者張旭攝)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年近80歲的黃錫璆又坐不住了。本打算「寫寫總結,陪陪老伴」的他急忙寫下一封「請戰書」,表示「隨時準備參加抗擊工程」,並將自己當年建設小湯山醫院的得失經驗,第一時間告訴武漢火神山醫院的設計團隊。

如今,這封手寫的「請戰書」,被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收藏。

黃錫璆親筆寫的「請戰書」。(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提供)

中國尊、北京坊、首鋼園u2026u2026這些「打卡勝地」都有他的傾情付出

【人物簡介】吳晨,英國歸僑。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英國劍橋大學高級訪問學者。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獲得者。

工作中的吳晨。(受訪者提供)

儘管頂著洋範兒的自來捲兒,吳晨一張嘴,就是一口地道的北京腔兒。

他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有著濃厚的北京情結。

正因如此,在英國學習工作多年後,吳晨應北京建築設計研究院的邀請,回到了中國。

「北京是家鄉,我更願意在北京和中國設計建築與城市。」吳晨說,中國人最了解中國,中國的建築就要中國人做主導。

「城市復興」是吳晨推廣和堅持的理念。在他看來,「人在城市中的活動,是城市生活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所以「城市復興」也是要重拾城市建築中的煙火氣兒。

「中國尊」實景圖。(受訪者提供)

由吳晨主創設計的超高層中信大廈(中國尊)項目,位於北京CBD核心區,高度達到528米,是目前中國建築師原創並竣工的最高建築。吳晨說,建築構思源於中國傳統禮器之重寶--「尊」的意象,蘊藏著「華夏之禮」的古典氣度。

「北京坊」實景圖。(受訪者提供)

吳晨作為總建築師設計的天安門南側「北京坊」建築群,距離天安門廣場僅200米,作為「中國式生活體驗區」,如今已成為北京最著名的網紅打卡地之一。

在吳晨和眾多規劃師、建築師多年的努力下,首鋼這座百年老廠,搖身一變成為最時尚去處,古舊的工業遺存煥發出「酷酷」的後現代氣息。

「首鋼北區」鳥瞰效果圖。(受訪者提供)

吳晨的微信頭像是高聳入雲的中國尊,而他的微信名稱後面加了三匹馬的圖像,仿佛象徵他馬不停蹄的工作節奏--領完「中國僑界貢獻獎」不到半小時,他就已經回到了工作崗位上。

離開美國知名學府,他在火鍋味兒裡研究AI

【人物簡介】陳寬,新加坡、美國歸僑。北京推想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獲得者。

陳寬在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頒獎現場。(受訪者提供)

32歲的陳寬是本屆「中國僑界貢獻獎」中最年輕的獲獎者,而他所專注的也是一個「年輕」的領域--AI醫療。

「人工智慧的一個巨大價值,就是通過技術讓醫療資源均質化,讓不同地方的人享受到相對平均的醫療資源。」陳寬說,他想讓人工智慧技術通過商業化運作的方式,為社會、民生創造價值。

懷著這樣的夢想,6年前,響應祖國「雙創」號召,陳寬放棄了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博士學位,回國創業。「希望自己這麼多年的所學所能可以急祖國所需、支持祖國發展、造福父老鄉親。」

陳寬與他的導師。(受訪者提供)

創業初期,陳寬帶著團隊租住在四川省人民醫院外一棟破舊的居民樓裡。

「樓下火鍋店的四個大煙囪正好對著我們的窗戶,滿屋子都是火鍋味。但為了離客戶近,也為了省錢,我們只好住在那裡。」

聞著火鍋味兒,他們訓練出了第一個可用於醫療影像的AI模型。

推想科技的肺部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界面。(受訪者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推想科技在國內推出了針對新冠肺炎的AI產品--肺炎智能輔助篩查和疫情監測系統,並直接在武漢抗疫一線得以應用,讓人們在疫情中看到了AI診療的力量。

推想科技工作人員為醫院安裝肺炎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受訪者提供)

記者:曹典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回國的選擇,改寫了兒女的命運,他們如今過得怎樣?
    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的回國效力,這才使得我國的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20年, 可以說,他回國的這個選擇對我國來說有著倒巨大的作用,與此同時,錢學森的這個選擇,同樣也改變了兒女的命運。也讓不少人都十分關心,他的一雙兒女們如今過得怎麼樣了?
  • 施一公:我被信仰追問——回國為什麼是最好選擇
    為什麼看不起自己?」那段時間,美國媒體在中國申辦奧運會、西藏等問題上對中國進行極為負面的報導,一些民族敗類在美國國會通過所謂作證等形式肆無忌憚地反對給中國「最惠國待遇」……    這些事情對施一公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愛國是一種最樸素的感情。我覺得家庭和清華對我的教育還是挺正面的,我的思想一點點地發生了變化,到1992年時,我就決定學成後一定要回國」。
  • 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但是關於留學生不回國的問題,近年來在網絡上格外受歡迎,尤其是今年的英小留學生更是備受關注。很多人都說,我國的教育一直在給別人做「嫁衣」,甚至還養出了一群「白眼狼」,而留學生為什不回國這個問題也值得我們去深思。可能很多人還不知道,那些看起來滿身榮耀、光彩熠熠的留學生,他們實際上在外國混得並不好。
  • 楊振寧81歲時選擇回國,為何子孫卻沒有回來,晚年真是回國養老?
    而且為了證明這個觀點是正確的,大家還指出楊振寧的孫子選擇在美國生活而且定居在了美國,只有楊振寧他一個人回到了中國,這樣的做法無非是因為這邊給他的養老環境提供的更加的好,所以楊振寧才選擇回到了中國,那麼事實究竟是不是這個樣子的呢?
  • 當錢學森回國時,楊振寧教授明知會背負罵名,為什麼依舊不回國?
    錢學森於1950年試圖回國,但被美國橫加阻撓,畢竟誰都不會允許一個敵對國家擁有一位重量級空氣動力學人才。後來,在周恩來的幹預下,錢學森終于于1955年回到中國,為我國的航天事業打下堅實基準,在當時,更重要的貢獻,還是對國防力量的提升。
  • 81%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給出答案
    就好比貪圖利益之人,他們所看見的,往往也就只有利益。貪圖享樂、不思進取之人,他們心中往往想得更多的是該如何享受。而有責任、有擔當之人,他們的行為往往朝著奉獻、努力的方向去走,也會因為心中的責任感,去關心更多的東西,眼界也隨之更廣,胸懷更寬。
  • 為什麼92%的留美博士不想回國,國外的天空更藍?他們說出3個原因
    為什麼92%的留美博士不想回國,國外的天空更藍?他們說出3個原因大家都知道,科技是國家的第一生產力,只要在科技領域中有所領先,那麼國家經濟方面的發展便會越來越好。而科技要想獲得領先,就必須要注入很多科技頂尖的人才。但在這一點上,我們中國處於科技人才稀缺狀態,主要是因為有很多的留學博士出去了便再也不回來。
  • 疫情愈演愈烈:那些選擇回國的留學生,都是怎麼想的?
    記者:楊虎編輯:觀觀今年2月份到現在,疫情席捲全球,愈演愈烈,對於留學生來說,經歷了剛開始的慌亂、擔憂,到現在真正開始剖析自己以及回國的利弊,做出選擇。很多人選擇了回國肄業,回國工作,很多之前選擇留在國外的學生,也開始改變自己的留學計劃。
  • 臥室燈關了一直微亮為什麼 臥室燈選擇注意事項有哪些
    不過在使用燈具照明的時候,有些人會發現臥室燈關了,但是還一直有微亮的光源,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解一下具體的原因。一、臥室燈關了一直微亮為什麼1、跟燈具連接的零線感受到了一定的感應電;2、電工在給燈具接線的時候,沒有注意零線和火線的接線柱,導致零線與火線接反;3、跟燈具連接的開關出現了漏電的情況;4、購買的燈具質量比較差,沒有辦法自己控制線路電源的切斷。
  • 16萬中國人在非洲定居不願回國,原來他們在這裡是這樣生活的!
    16萬中國人在非洲定居不願回國,原來他們在這裡是這樣生活的!提到非洲,我們對它的印象都是貧窮落後,有著非常多的貧民窟,但即使現在中國旅遊非常的興盛,也很少有人到非洲去旅行,自古我們就認為這個地方氣候過於炎熱,導致很多疾病泛濫,但拋開這些不談,其實這個地方也是非常值得人們來探索的,比如這裡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作為人類的發源地,也是蘊藏了非常多的資源。
  • 此人同鄧稼先是同窗,卻選擇留在了美國,如今希望可以回國養老
    由於抗戰時期的條件限制,我國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學者們都紛紛選擇了前往國外繼續科研事業。不過,他們也時刻沒有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新中國成立後不久,遠在海外的那些科學家們就掀起了一波回歸祖國的浪潮。後來,也正是在他們的帶領之下,剛剛成立後不久的新中國,實現了「兩彈一星」的偉大夢想,讓中國再一次刷新了世界人的眼界。然而,當年也並非所有人都像錢學森和鄧稼先一樣,還有一些人選擇了放棄國籍,繼續留在了美國。
  • 方舟子為什麼不回國?專家給出答案,原來我們都被騙了!
    今天給大家帶來的文章是:方舟子為什麼不回國?方舟子,本名方是民,1967年9月生於福建雲霄縣。1985年畢業於雲霄一中,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1990年本科畢業後赴美留學。1995年獲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羅切斯特(Rochester)大學生物系、索爾克(Salk)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研究方向為分子遺傳學。
  • 跨國婚姻,為什麼中國女孩嫁到非洲便哭鬧要回國,原因很搞笑
    為什麼中國女孩嫁到非洲不滿3個月,便哭鬧要回國,原因很搞笑當今世界,日益便利的交通方便了世界各國人民的交流,不管是通過網絡還是旅行,每一種方式都可以讓不同國籍的人與人之間感情的貼近,這正是因為各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跨國婚姻便成為了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 楊振寧的子孫全部定居美國,他為什麼晚年回國?真是為了養老嗎?
    他是首位華人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卻在早年加入美國國籍,又在晚年選擇回國。這時候其子孫都已經定居於美國,他回國真的只是因為「落葉歸根」,想要回國養老嗎?此後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正式開始他的物理研究工作,也是這時候他開始同李政道合作,但此時的兩人估計都沒有料到後來他們能獲得諾貝爾獎。在1955年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發表論文,兩年後,他們就因為論文——提出宇稱不守恆理論,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至此,所有人都開始認識了這位華人物理學家。
  • 第二個「錢學森」:在美國待遇優厚,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國
    當時美國為了阻止他回國,曾許諾給他許多好處,沒想到錢學森不為所動,無奈之下美國還採取了強硬手段,但都沒能留住錢學森。最終克服了重重苦難,錢學森還是順利回到了國內。無獨有偶,另一位科學家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他放棄了美國的優渥條件,毅然回國做建設,被稱為&34;,他的名字叫做施一公,同樣是一位著名的科學家,推動了我國科學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 龍珠:後期為什麼悟空他們不選擇變成大猩猩?這兩點是至關重要!
    在龍珠裡面,賽亞人是一個非常好戰的民族,而且他們的戰鬥力在當時普通人看來是非常強悍的,而且賽亞人也是有一個非常強悍的技能,那就是在滿月的時候能夠變成大猩猩,而且戰鬥力也是平時狀態下的十倍左右。那麼很多人就非常好奇了,那麼為什麼悟空他們不選擇在變成超級賽亞人的時候變成大猿猴呢?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我們自己培養的高材生,卻因為出國留學一兩年,最後直接選擇不回國了,這真的與我們的主流價值觀不相符。01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清華留學生不願回國?傳統思維慣性的影響,總是認為國外的一切都是好的我們認為很多留學生不願意回國,這個原因佔到多數。其實,留學生們在國外的處境並不是特別好,他們的生活狀態也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好,甚至可以說很大一部分的留學生過得非常一般。但是他們依然不願意回國祖國。
  • 沈向洋出走微軟 選擇回國可能性較大
    離職後,沈向洋選擇回國的可能性大。錢童心11月14日,微軟宣布重大人事變動。在公司效力23年之久的職級最高的華人高管,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亞洲研究院聯合創辦人沈向洋突然離職。微軟執行長(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隨後對沈向洋在微軟的工作做出高度肯定,並表示,沈向洋的離職內部已經討論了很長時間如何過渡。
  • 為何81%的清華學生留美後都不回國?施一公認為:他們知足享樂
    就在2005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錢學森面對來訪的總理之時,錢老又一次提出了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關於這個問題,在當時也引發了我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一大批有著優秀學習、科研能力的學子,在出國留學之後卻往往會選擇「出國不歸」。
  • 18萬機票回國還買不著票?其實,這些留學生選擇不回國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梁緣/文 牛宏超/攝)「每天新聞裡都在報,某某留學生想方設法回國,其實,還有很多留學生並沒有選擇回國。」根據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最近一段時間以來,每日新增病例大幅減少,多省已「全面清零」。就在國內疫情趨勢不斷向好的時候,海外疫情卻開始爆發,多國進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