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92%的留美博士不想回國,國外的天空更藍?他們說出3個原因

2021-01-16 騰訊網

為什麼92%的留美博士不想回國,國外的天空更藍?他們說出3個原因

大家都知道,科技是國家的第一生產力,只要在科技領域中有所領先,那麼國家經濟方面的發展便會越來越好。而科技要想獲得領先,就必須要注入很多科技頂尖的人才。但在這一點上,我們中國處於科技人才稀缺狀態,主要是因為有很多的留學博士出去了便再也不回來。根據數據統計,中國學生留學最後留在美國的博士比例為92%,是全球國家中最高的一個數據。那麼到底是為什麼讓他們要留在美國呢?專家列舉了3個原因。

一、一開始就抱著美國定居想法

大家應該都知道,我們國內有很多的富豪在賺錢之後,大部分都會選擇移民去美國。他們還好,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可以獲得美國的國籍。但留學生就不一樣了,大部分的人沒有這些富豪有錢,要想獲得美國的綠卡,在畢業之後留在美國就業就是最好的辦法,一般3年到5年就可以獲得美國的國籍。而也正是因為一開始就抱著這樣的想法,他們才會在畢業之後並不回到中國來。當然了,也或許是因為社會責任感的缺少,才造就了這個情況。

二、美國的薪資待遇比國內好

相信大家都有看過很多新聞,不少的留學生畢業之後都是因為抗拒不了美國的薪資誘惑才留下來的。實際上,美國的薪資水平也確實很高。據有關的數據顯示,在美國博士畢業生月薪一般都有8萬美元。而在我們國內並沒有這麼好的薪資條件。最重要的是,在美國學習了幾年早就和國內很多模式脫軌,一回來就是一個新的開始,甚至還沒有國內的博士畢業生有優勢,所以他們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薪資,也為了不重新起步,都選擇留在了美國。

三、科研方面更有優勢

有一說一,不是小編貶低中國,我們國內確實和美國在科研上有很大的差距,他們要想獲得一個更好的平臺,唯有選擇美國才是最好的出路。當然,一部分是為了自己的名和利,希望藉助著這樣的平臺研發出更好的科技技術,然後打響自己的名氣,同時自己還能獲得不菲的收益。而有一部分想的是,留在美國一段時間,藉助美國的科技平臺,掌握到更核心的技術,也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最後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回到祖國報效祖國。慶幸的是,後者這樣的留學者比較多,現目前我們國內就有許多技術實力強勁的科學家從美國回到了中國,為我們國家科研事業做貢獻。

總結:上面的三點原因很現實,尤其是第二點和第三點,都是我們和美國之間的差距。所以在我們抱怨科技人才流失的時候,不妨想想自身的差距在哪裡。對此,你們怎麼看待這個事情呢?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為何81%的清華學生留美後都不回國?施一公認為:他們知足享樂
    就在2005年,已是耄耋之年的錢學森面對來訪的總理之時,錢老又一次提出了錢學森之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的人才?」關於這個問題,在當時也引發了我國教育界乃至社會各界的廣泛討論。在《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中便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馬上回國就業的也不過只有28%。這一點上,作為我國最為頂級的大學之一的清華大學,更是猶有過之。在清華大學自己發布的2018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之中,留美的留學生之中更是有著高達81%的人選擇了留在美國。 那麼,又是何種原因讓這些留學生都選擇不回國呢?這一點上,作為著名的學者、科學家施一公也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為啥秋天的天空看上去更藍?
    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為啥秋天的天空看上去更藍?時間:2016-09-30 14:50   來源:蝌蚪五線譜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為啥秋天的天空看上去更藍? 秋天,並非只有樹葉會變色。你是否也曾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仰望天空,發現它的顏色居然如此鮮明澄澈?
  •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學成後拒不回國,轉頭加入美國國籍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有這種想法,他們在學成之後,拒不回國,轉頭卻加入了美國國籍,從此留在了美國生活。 這3位學霸拿公費赴美留學,拒不回國
  • 留美博士潘錦功,研製「發電玻璃」受美國重用,卻放棄高薪回國
    就在美國認為,潘錦功博士肯定會留在美國時,他直接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生活,回到了國內,他決心將這項技術帶回國,改變中國能源的未來。2011年潘錦功博士回到成都開始創業。艱辛的創業之旅雖然他想利用這項技術改變整個能源行業,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無比艱辛。剛回國時,「發電玻璃」並不成熟,因此依舊需要大量資金進行科研,創業基金有限,他只有融資這一條路可走。
  • 美少女14歲上清華,解釋留美原因,被喊話:「胡海嵐發展怎樣?」
    這支高考大軍中的一些人,他們以天才的姿態,創造了令人津津樂道的高考神話。其中,何碧玉就是一個神話一般的存在。,因為她是華盛頓大學神經科學博士。少年班有30多人,都是智力超常兒童,他們用四年的時間,學完了小學六年級和初高中的全部課程。2000年,14歲的何碧玉參加高考,一舉奪魁,震驚天下。她被清華大學錄取,進入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四年後,赴華盛頓大學深造,2009年獲得神經學博士,並留在了美國學習和工作。
  • 高考666分的北大數學天才,留在美國金融公司,網友:咋不回國
    他媽媽為了他去學奧數,回來教他,這有幾個家長可以做得到?很難吧!2、天才和努力缺一不可三年級就參加數學比賽,要知道比賽前的練習是非常苦非常累了,三年級的學生還只是一個孩子,這樣的苦很多孩子是不想吃的,就是有天分沒有勤奮也是白搭。
  • 物理天才成為哈佛終身教授,從未打算回國,9年後他終於說出原因
    ——葉聖陶導語:很多家長都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出國深造,就是為了讓孩子在找工作的時候,可以順利找到一個好工作,讓孩子可以提高一些競爭力,其實出國深造需要花費很多的金錢,不過父母為了自己的孩子,就算是自己省吃儉用,也會去供孩子出國讀書,中國物理天才成為哈佛終身教授,從未打算回國發展,9年後他終於說出原因。
  • 祖國需要我,哈佛8位博士後集體回國!美國為何重金也留不住他們
    歷盡千帆,他們最終還是選擇留在養育了自己的土地上發光發熱。「八劍下哈佛,共聚科學島」王俊峰、張鈉、張欣、林文楚、劉青松、劉靜、王文超、任濤。這是那八人的名字。看似尋常,但我們應該明白這八個名字背後飽含的深厚愛國之情,他們應該被我們記住。
  • 前有顏寧,後有徐晨陽,為何都跑去國外了?中國為何留不住人才?
    類似於這樣曾經在國外留學的人才,最後還是選擇留在國外發展,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據有關數據表明,從上個世紀中後期到當今社會,絕大多數的國外留學生選擇回到中國發展,如果單單看這個數據,還是挺讓人欣慰的,但如果再劃分,就可以發現回國發展的人數主要集中在早期,這些人都是對祖國擁有很深熱枕歸屬感的留學生。
  • 直言從未考慮回國,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的「高材生」
    縱觀整個中國歷史,歷朝歷代都不乏這樣的愛國志士;相反,背叛國家、利慾薰心的人也層出不盡,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幾位公費留學卻留在國外,為他人做貢獻的「高材生」。清華才子林燁林燁1920年出生於北京,他從小就展露出不同常人的才華,很小的時候就將許多初高中的課程學會。罕見的天賦外加自身的努力,讓他20歲的時候就被清華大學錄取。
  • 86%清華學子留美不歸,真是因為金錢原因?施一公解釋切中要害!
    有人計算過清華大學出國留學的學生,每年有86%的學生選擇留在美國發展。  最初留學生願意留在國外的確是因為待遇問題,畢竟那個時候國外各方面都很發達,所以留在國外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家庭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擇。然而隨著中國的高速發展,我們給人才開出的待遇與國外的差距越來越小,可為什麼這些留學生還是寧願留在國外也不願意回國?
  • 天才學霸尹希入籍美國:是什麼原因留不住他們?網友:不愛國
    或者又有什麼其他原因呢?01 如果他留在國內,還會取得巨大成績嗎?首先這一點就非常令人懷疑。雖然國內的科研條件已經有了巨大改善,但是相比於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尤其在基礎科學方面,差距明顯。
  • 81%的清華留學生不回國,施一公說出實情:中國留學生「太安逸」
    不過培養人才我們似乎已經做到了,但是現在面臨最大的問題,那就是留住人才,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清華大學發布了一個關於就業的報告,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有超過81%的留學生選擇在美國工作,或者其他的發達國家,很多人都好奇,為什麼這81%的留學生不願意回國呢?
  • 留學生為何在美國碌碌無為也不願回國?施一公:因為他們知足常樂
    他們在我國是頂尖的精英學霸,但是在美國卻過著碌碌無為的生活,其實這一點不必要好奇,能夠留學的學生很多都是精英群,當精英群匯集的時候可想而知競爭有多大。況且這些精英還都是在別人的地盤上,一沒人脈、二沒勢力,單靠天賦、才華怎能一出場就萬眾矚目呢?可能有些人會問「既然留學生在國外屢屢無為,那他們為什麼不回國發展呢」?
  • 八成清華留學生定居國外,不願回國,施一公:他們因傾向知足常樂
    國外的工作機會和科研環境相對更好留學生不願意回國,主要是嚮往國外更好的工作機會和科研環境。部分留學生所學的專業比較冷門,回國可能不太好找工作,留在國外更符合自身的職業願景。國外的社會環境相對更輕鬆自由很多留學生在國內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有可能對國內擁擠的社會環境產生厭倦情緒,突然到國外相對寬敞的社會環境中,感受到了一定的放鬆,因此在他還沒有從國外自由寬敞環境帶來的興奮中走出來的時候,他們一般是不想再回國的。
  • 任劍濤:留美政治學博士對民主的拒斥
    分析的焦點,集中於留美政治學博士在美國的國家價值確定之後,教育走向技術化取向的情況下的留學生活,何以導致他們對民主的失望、反感,而在申論他們關乎中國國家建構問題答案的時候,對現代主流民主制度發出拒斥之聲,對專制體制懷抱遮遮掩掩或不加掩飾的期待之情。
  • 留美博士潘錦功,研製「發電玻璃」受美國重用,選擇放棄高薪回國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發電玻璃,其面積僅僅只有1.92平方米,但是每年發電量可以達到260度到270度,這足以改變人類的整體能源市場,而研發發電玻璃的則是一個中國人,那就是中國科學家潘錦功博士。潘錦功博士在1996年就在美國攻讀新澤西理工大學的博士學位,並且他在學習期間就表現出了超人的天賦,他創造出了一種膨化鎘材料,而該材料可以更更加有效地利用太陽能。同時,他所發明的發電玻璃得到美國國內科學界的廣泛關注,美國認為該項技術將在未來成為美國新型能源的基礎,美國政府還將潘錦功列為了所謂的重點保護對象,並且向他開出了豐厚的薪酬,讓他留在美國。
  • 顏寧、許晨陽等中國青年科學家回國之後又離開,為何留不住人才?
    而如今,卻也有不少的青年學者們,遠渡重洋,奔向了他國的土地,有人說他們是為了追尋所謂的學術,希望能夠有好的科研環境,也有人認為他們就是為了好的生活條件,其中原因也是眾說紛紜。 2017年,回國10年的清華大學著名結構生物學家顏寧,選擇再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不再擔任清華大學的全職教授,這也讓他陷入了長時間的爭議當中,畢竟這樣的舉動讓任何人覺著都有點深意。
  • 井蛙不可語於海,但卻能知曉天空之藍——《知曉天空之藍的人啊》
    『空の青さを知る人よ』正如原名,知道天空有多藍的人啊,就讓岡媽筆下的他們,講述這跨越時間的情感吧。超和平Busters繼《未聞花名》,《心欲呼喊》之後,「鐵三角」——長井龍雪X田中將賀X岡田磨裡的組合再次為我們帶來他們的精神續作《知曉天空之藍的人啊》。
  • 陳平:我在中國留美經濟學會的日子
    熱衷於全盤學習美國制度的楊小凱、鼓吹改革體制猶如「壯士斷腕,要別人操刀」的許小年等學者也都曾是留美經濟學會的核心成員。那些歲月裡,他們關係密切,和而不同,在學術中恣肆汪洋。如今,隨著中國模式一步步邁向成熟,他們卻在各自的道路上漸行漸遠。時值中國留美學會成立28周年之際,回首往事,我們祝願他們終能殊途同歸,為中國文明引領世界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