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屏」:從彩色顯像管國產化到液晶顯示面板崛起

2020-12-06 人民日報海外網

5月17日,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維信諾第六代全柔AMOLED屏電子書,在河北固安投產。新華社記者 王 曉攝

圖為一九九一年,雲南省麗江市寧蒗彝族自治縣永寧鄉摩梭族群眾在看傳統的顯像管電視。(資料照片)

圖為七月三十日,寧蒗永寧鄉落水村摩梭群眾戈瓦平措(左一)一家在觀看液晶電視。新華社記者 胡 超攝

屏幕是我們每天觀看時間最久的事物之一,可多年來,中國電子工業一直籠罩在「缺芯少屏」的焦慮中。從改革開放初期實現彩電顯像管國產化的輝煌,到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液晶顯示面板領域的重新崛起,一部「中國屏」的辛酸史,就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追求自主技術創新的奮鬥史。

技術替代風暴來襲

中國彩管工業一朝崩潰

2004年,9月的陝西鹹陽已有了一絲冷意。這是馬金泉執掌彩虹集團的第4年。儘管年逾花甲,但這位中國第一、世界第五大CRT(陰極射線顯像管)彩管企業的掌門人,並未就此庸庸碌碌等待退休,而是在這一年,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投資6億多元引進日本日立的超大屏幕顯像管生產線(K線)。

在那個年代,6億是筆不小的投入。要知道,彩虹集團2003年全年的淨利潤才6.8億元。但馬金泉依舊對這筆豪購有信心,因為他相信中國人對彩電的需求還遠遠沒有枯竭。改革開放20多年來,彩電幾乎成了中國人美好生活的代名詞。儘管市面上新近出現了LCD(液晶平板顯示器)技術,但市場份額少得可憐。有彩電就得有彩管,這是歷史與當下共同告訴馬金泉的道理,「CRT至少還能輝煌十年」。

然而,興奮與麻痺中的彩虹萬萬沒想到,一場平板顯示器替代CRT顯像管的技術替代風暴已然來襲。

殘酷的現實甚至等不及2004年的日曆全部翻完,進入12月,國內所有彩電企業都打出了平板彩電的旗號,CRT彩電銷量大跌,全國彩管業庫存量同比上升367%。僅僅3個月後,彩虹集團的職工就發現,自己花大價錢買回的生產線已成了被淘汰設備。一位彩虹員工回憶到,當初去日本拆K線的時候,日本員工還流著眼淚說彩虹撿了大便宜,「其實人家流的是『鱷魚的眼淚』」。2005年,彩虹集團淨虧損5.5億元。而那個始終未建成投產,卻耗盡企業所有元氣的K線,也成了彩虹內部員工口中的「坑線」。

彩虹的故事並非個例。一位業內資深管理者回顧到:「當國外很多廠商已經確信一定有新東西替代,不能再做CRT時,中國卻還在往上衝。」在這場風暴來臨的前夜,中國彩管工業的決策者們幾乎全部下錯了賭注。

2003年底,國內最大的玻殼生產廠河南安彩集團斥資近5000萬美元,購買了美國康寧公司9條玻殼線,生產線未組裝完成企業便已巨虧;2004年,TCL全盤收購歐洲湯姆遜的CRT彩電業務,導致數年的虧損……

於是,伴隨液晶平板高歌猛進的,是國內彩管企業的迅速凋零。2007-2012年間,一度赫赫有名的中國「八大彩管廠」相繼破產,中國CRT產業在歷經數十年輝煌後,徹底成為歷史。更致命的是,液晶平板顯示器對CRT的替代,使中國彩電工業再次陷入到對國外供應商的高度依賴之中。

國外液晶平板製造企業為了防止中國企業的競爭,甚至都不來中國建合資工廠,中國彩電企業所需的平板電視屏必須完全進口。中國花費20年時間使彩電工業價值鏈的95%在本土生成,如今20年積累的優勢一朝盡失,中國電視近八成的銷售利潤又再度被國外廠商攫取。2007年4月,時任信產部副部長婁勤儉痛心疾首地說,「目前國產品牌平板電視的情況令人擔憂,不亞於中國彩電業產業化之前」。

風暴中的「諾亞方舟」

京東方「意外」崛起

仿佛冥冥中有定數,2003年成了中國顯示產業決定命運的關鍵年份。

這一年,「八大彩管廠」紛紛開始接過國外企業甩掉的包袱,繼續擴大CRT產能。同樣在這一年,名不見經傳的京東方卻利用亞洲金融危機的機遇,成功收購了韓國現代集團的液晶顯示業務,正式挺進液晶平板顯示器領域。

兩相對比之下,一個問題自然浮現在人們眼前:為什麼「八大彩管廠」會誤判形勢,在技術替代的風暴面前被衝擊得片甲不留?而京東方卻能提前布局液晶平板業務,在風暴來臨時便已坐上「諾亞方舟」?

在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企業與政府研究所所長、《光變》的作者路風教授看來,過度依賴引進是產生誤判的根本原因。「一哄而上的大規模引進不僅拋棄了原來的技術基礎,而且使中國彩電工業成為一個只會引進現成技術但不會研發技術的工業。」路風表示,一個沒有參與新技術(平板顯示技術)發展過程的企業,是不可能提前預判產業發展的方向的。

可京東方對技術替代的敏感又從何來?按照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自己的說法,只是因為京東方曾經歷過這種「創傷」。

京東方的前身是北京電子管廠,屬於新中國成立之初蘇聯援建156個工程中的重點項目之一。隨著半導體和集成電路對電子管的技術替代,曾經輝煌一時的北京電子管廠在改革開放後走向衰落。

正是因為經歷過第一次替代危機的慘痛,使京東方的領導層始終憂慮下一輪替代危機,從而樹立了「惶者生存」的理念,也堅定了京東方必須主動參與技術變化過程、必須自主掌握技術的信念。於是,早在1994年CRT如火如荼之際,京東方就成立了平板顯示預研小組,著眼新型顯示產業,這也為其在2003年的精準抉擇打下基礎。

更重要的是,自主掌握技術的信念,讓京東方避免了對引進技術的過度依賴。不同於彩管工業「中外合資、引進產線」的套路,京東方選擇了「海外收購、自主建線」的模式。在2003年收購現代液晶顯示業務後,京東方2004年立刻依靠被收購企業的技術力量(125名韓國工程師)在北京亦莊建設5代線。這條自主建設的生產線,也成了京東方最本源的技術學習平臺。在這裡,京東方鍛鍊培養了2000多名本土專業工程師,成為當時國內同行業中規模最大、掌握技術最全面、最有經驗的一支技術團隊。

京東方模式的成功,也給其他廠家帶來了希望。天馬微電子2006年在上海自主建設了一條4.5代線;2010年,TCL集團和深圳市聯合成立了華星光電,藉助從臺灣招攬的200多名工程師團隊,華星光電在深圳自行設計、自主建成了液晶面板8.5代線。

如今,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微電子這些自主建線模式的踐行者,都已成為中國液晶面板行業的龍頭企業。

新一輪技術變化到來

中國顯示器工業前景幾何?

今天,全球顯示面板行業正經歷著從LCD向OLED(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有源矩陣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新一輪技術變遷,中國企業再次來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2012年初,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在反思當年併購湯姆遜的教訓時說,「我們併購的時候有一樣東西沒看準,就是未來電視會往哪個方向走。究竟是等離子平板還是液晶平板,當時更多人認為是等離子,我們認為湯姆遜的背投更勝等離子,一腦門子紮下去,結果賠了大錢。」

那麼,當前的中國液晶顯示企業會像當年的前輩彩管企業一樣,再次發生誤判,「一夜回到解放前」嗎?

2017年10月26日,一條轟動業內的消息給出了答案:京東方第6代柔性AMOLED顯示屏生產線正式量產。這是中國首條、繼三星之後全球第二條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它意味著中國企業已成為液晶顯示產業新一輪技術變化最重要的參與者之一。

縱觀全球液晶面板行業,在新技術來臨之際,日本與中國臺灣企業顯得思路不清、後勁不足,最新型的柔性屏基本只是中韓兩國的天下,OLED屏則是三星佔據著絕對優勢。中國在用於電視的大尺寸液晶屏幕領域擁有越來越多的份額,京東方更是在2017年首次超過韓國雙雄三星、LG,成為顯示面板出貨量的第一名。而在用於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等中小型液晶屏領域,韓日企業仍佔據優勢,不過中國也在發力,逐漸蠶食他們的市場份額,一個鮮明例證就是京東方在今年3月打入蘋果公司的供應鏈,成為蘋果筆記本電腦的供應商,以及蘋果手機OLED屏幕的觀察對象。

液晶顯示領域的未來究竟屬於誰?對此,路風教授表示,高技術工業競爭的成敗不在於短期內的技術水平,而在於能否以足夠的盈利去支持不斷的技術研發。他相信,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有著足夠的後勁。「競爭規律在任何一個工業都一樣:退守高端只能是死路一條。」

而中國企業正憑藉自己的成本優勢,不斷將韓日企業擠出中低端市場,憑藉在中低端市場的步步為營、慢慢積累,不斷為高端市場的技術開發提供源源不絕的能量。(本報記者 韓維正)

原標題:「中國屏」:在荊棘中闖出路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09月21日 第 10 版)

相關焦點

  • 上廣電豪賭液晶屏幕 剝離彩色顯像管業務
    昨天,上海廣電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上廣電)公告,決定轉讓控股子公司上海永新彩色顯像管公司(簡稱永新彩管)45%的股權和上廣電電器分公司、管理分公司的全部資產給大股東上海廣電集團,從而剝離傳統顯示器業務,集中資源發展平板業務
  • TN玻璃液晶屏和VA玻璃液晶屏的區別
    液晶屏的製作材質有很多的種類,在眾多材質類型的液晶面板中TN液晶面板使用的最多,VA液晶及其他材質的液晶面板也有會運用,那麼TN屏和VA屏的區別在哪裡?下面就有液晶屏廠家來介紹一下 1、類型不同 VA屏是現在高端液晶應用較多的面板類型,屬於廣視角面板,長用於斷碼顯示,背景顏色為黑色,也可以加彩色絲印作為彩色段碼顯示。 TN屏是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是顯示屏屏幕的一種類型,常用於段碼顯示。
  • 2018年液晶面板產業研究報告
    ▌大陸面板市場歷經風雨,終見彩虹面板行業崛起:從貿易逆差到世界第一液晶面板被譽為「信息社會的牛奶和麵包」,作為支撐信息產業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其對整個信息產業的轉型升級都意義重大。面板行業起步之時技術受制於人,前進之路飽含辛酸淚。我國液晶面板行業起步時就已經落後日本近十年,大陸彩電等市場長期遭受「缺屏之痛」。
  • 液晶顯示原理解析:那些你不了解的黑白世界
    ——我們經常使用液晶顯示器,但是你明白液晶顯示的基本原理嗎?為什麼液晶顯示器需要背光,液晶顯示器又是怎麼樣具有顏色的,今天我們就來解答這些問題。,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如果只能形成一明一暗是構成不了畫面的.不管是顯示器還是投影機,其實都是按這個原理進行顯示的。
  • 液晶面板怎樣切割_液晶面板切割工藝
    液晶顯示面板是液晶顯示器的重要元器件,在製造或使用液晶顯示面板時,可能會出現D規不良的液晶顯示面板以及報廢的大尺寸面板,如何將原本價值低微的不良品或報廢品改造成價格較高之良品,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將大尺寸液晶顯示面板切割成小尺寸液晶顯示面板時存在三大技術難題:   1、原液晶顯示面板中的不良玻璃切割後切口洞開存在液晶漏失;   2、切割時會切到TFT晶體,造成底部切割處迴路短路導致畫面顯示時出現線條不良;   3、原液晶顯示面板中的玻璃已帶有偏光片,切割時因有偏光片,切割刀輪無法直接接觸到玻璃表面,需要將偏光片撕除後露出玻璃方可切割,而撕除偏光片不但造成材料成本浪費
  • 回顧2017顯示面板產業,展望2018顯示面板產業發展
    AMOLED顯示面板在智慧型手機屏保持高增長,從營收方面看超過57%,以數量計算則達到25%。  2018年:除了蘋果,中國品牌紛紛在其旗艦機型中採用AMOLED顯示面板,所以AMOLED需求的年度增幅約為33%,快於2017年。雖然LTPSLCD需求預計在2018將增長16%左右,供應過剩的情況將比去年更為嚴重。
  • 超詳細的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
    先來看一張屏幕解析度表:液晶面板行業產業鏈上遊材料或元件主要包括液晶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背光源、自動化設備,光阻材料,膜材料,靶材,化工材料等;中遊則主要是面板製造廠為主的加工製造,主要製程包括清洗,塗布,曝光,蝕刻,電鍍等等。
  • 從板磚到iPhone6 看手機屏幕顯示變遷史(全文)_液晶顯示器應用技術...
    這類第二代手機但從屏幕分方向可分為3類,一種是CSTN(彩色STN)面板,後一種就是TFT液晶驅動技術的彩色顯示面板。STN面板的顯示原理一樣,只是多了一層彩色濾光片,並將單色顯示矩陣中的每一像素分成三個子像素,分別通過彩色濾光片顯示紅、綠、藍三基色,並通過液晶分子層後傳送式的背光照明就可顯示出彩色畫面。
  • 我國首條G8.5玻璃基板線量產,液晶面板關鍵材料國產化配套破局
    這標誌著我國平板顯示上遊玻璃基板、蓋板玻璃產業迎來新突破。中國電子總經理劉烈宏表示,平板顯示產業是中國電子著力發展的戰略性產業。目前中國電子初步形成了以面板為中心、整機為龍頭、基板為核心的新型顯示產業鏈,而彩虹集團液晶玻璃基板產業正是這一產業鏈的關鍵和核心。
  • 回顧中國平板顯示發展十年:液晶屏出貨量從「0」到「5」
    由於液晶電視機、電腦顯示屏、手機顯示屏完全需要進口,我國每年都要支付近500億美元進口各種尺寸的顯示屏,其進口數量僅次於原油、集成電路和鐵礦石。  世界顯示巨頭還憑藉壟斷地位,攝取高額利潤,使得市場上的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五年前的一臺47英寸液晶彩色電視機價格近2萬,一臺電腦顯示屏近4000元。
  • TCL引領中國顯示行業崛起 Mini LED正在彎道超車
    這裡一定要明確一點,Mini LED目前有兩種應用方式,一種是Mini LED直接顯示;另一種則是用Mini LED來做液晶面板的背光源,也就是業界常說的Mini LED BLU。目前最務實也更能體現Mini LED優勢的應用方案就是Mini LED BLU,因為液晶顯示仍然是市場上的絕對主流,並且我國在LCD產業鏈上的優勢已經逐漸得以彰顯,預計到2025年,我們在LCD顯示領域可以佔到全球份額的71%。
  • CRT顯示器顯像管與TFT液晶屏結構的不同點
    圖所示為TIT液晶屏和CRT顯示器顯像管(陰極射線管)的結構示意圖。.htm圖 TFT液晶屏和CRT顯示器顯像管CRT顯示器的工作原理和電視機的顯像管基本一樣,它使用電子槍發射高速電子,在垂直和水平的偏轉線圈的控制下,電子流從屏幕左上角開始轟擊螢光點,按照從左向右、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轟擊直到屏幕右下角,從而顯示出一幅完整的圖像,不斷重複這個過程便可以顯示活動的畫面。液晶顯示器的液晶屏與CRT顯示器的陰極射像管的結構完全不同。
  • 2018年中國液晶顯示模組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預測2019年顯示面板產量...
    液晶顯示模組,是指將液晶顯示面板和相關的驅動電路、背光源、集成電路等組件組裝在一起而形成的模塊化組件,其結構隨下遊產品應用對象的不同而有所差異。67億套液晶顯示模組作為眾多電子產品的核心部件,越來越多的日本、韓國、臺灣地區的電子廠商將其液晶顯示模組的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大陸,使得中國液晶顯示模組的產能每年以幾何級數在上升。
  • 中國大陸平板顯示:面板、設備、材料三大市場合力衝刺萬億產值
    1 全球顯示產業綜述之一 --- 面板廠競爭格局  一、現代顯示技術的革命對產業的驅動  自1926年,英國科學家Baird John Logie與俄裔美國科學家Vladimir Kosma Zworykin發明了電視,開啟了人類影像傳播的時代。在隨後經歷二十年的彩色標準發展,1946年彩色電視誕生,直至今日,人類顯示產業發展已近百年。
  • 2017年中國內地主要液晶面板工廠生產線分布和介紹
    該生產線產品以17寸、19寸顯示器液晶面板及20.1寸、26寸、32寸液晶電視面板為主。年產液晶顯示屏約1300萬片(折合17寸屏),實現年銷售額達130-150億元。 2.2015年11月7日,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與英慧有限公司舉行第6代低溫多晶矽(LTPS)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項目籤約儀式。英慧公司介紹,LTPS項目主要為蘋果製造手機屏。 3.
  • 被稱液晶基板巨頭,彩虹股份五連漲停:2020三季報虧損16億
    彩虹股份是國內領先的液晶基板玻璃、液晶面板製造商,2020三季報卻虧損16億。中國第一家、全球第五家擁有液晶玻璃基板成套工藝;公司控股子公司彩虹光電擬投資第8.6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TFT-LCD)170K產能擴產技改項目,項目總投資22.65億元。
  • ITO靶材 顯示產業高速發展下的隱憂
    按照,中國到2020年液晶面板的產能和產量與2013年相比增加一倍計算,ITO靶材需求將超過600噸。2012年全球ITO靶材市場產量為1271噸。國際ITO靶材有日本日礦、日本三井礦業、日本東曹、韓國三星、德國及美國的少數幾家公司所壟斷。日本日礦和三井這兩家幾乎壟斷了高端TFT-LCD市場用ITO靶材的全部份額和大部分的觸控螢幕面板市場。
  • 【靶材專家】中國新型顯示行業靶材國產化新進展
    整個隆華科技的發展重點就傾斜向軍民融合新材料,包括艦船所用的複合材料和顯示面板用的靶材材料。我負責的板塊是隆華民品材料,就是靶材,今天我就針對中國新型顯示行業,靶材國產化,談談它的新進展。針對國產化的發展,最明顯的進步或者改變是來源於電視機越來越便宜,而且現在的手機技術更新,都得益於材料和裝備的國產化,使整個顯示行業產業鏈更加完善和優化。今天我的報告分四個部分跟大家分享。
  • 兩個東升(生)一臺戲,炮製了中國液晶面板產業的史詩性崛起
    中國液晶面板產業20餘年的發展,多受制於李會長的強權和壓制。但我們也要感謝他,畢竟沒有這樣強大的外力,逼不出來當前中國雙星閃耀的液晶面板產業格局。」而一切的故事,要從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三星電子LCD業務崛起講起。11984年,聽從家族安排接班的李健熙,在其他領域的投資被打擊的一塌糊塗。痛定思痛之下,他下定決心三星走一條技術為先的路。
  • 中國首條五代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在鹹陽建成
    上海證券報周二報導稱,中國最大的彩色顯像管生產商--彩虹集團正式宣布國內第一條液晶玻璃基板生產線在鹹陽建成,這標誌著外資對該領域的壟斷就此終結。該項目由彩虹電子玻璃有限公司承建。彩虹液晶玻璃基板項目於2007年1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當年12月28日池爐如期成功點火,2008年5月23日開始試生產,9月8日第一塊合格產品正式下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