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沒有文化的城市就像一座沙漠。在2021到來的第一天,等了許久的省圖北館終於開館了。
在網絡上鋪天蓋地的吹它的拍照屬性的時候,越來越多的網紅將其當成了一個打卡點。
省圖北館,在各種平臺美圖的衝擊下,因為美貌被景觀化了。
當圖書館被流量包裹,成為一個城市的文化打卡新地標,會失去它原本的意義嗎?
所以小編決定,一定要去看看。
這波啊,這波叫打卡人
北館並未全部開放,但是已開放的,好看的區域裡,一波又一波,端著各種拍攝裝備拍照片。實不相瞞,我也是一個來打卡的。在北館待的這一天時間,我已經能大概將打卡人群分類。
見到最多的是男「攝影師,而且還是40歲往上的居多,一般這樣端著單反的叔叔身邊都會圍繞一名或多名年紀相當的姐姐。姐姐們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化上漂亮的妝容,在各種好看的背景下,或是知性,或是可愛。
只要是網紅點,必然會有很多好看的小姐姐畫上精緻的妝容,來到北館的大廳裡,拍上好幾張十分ins風的圖,濾鏡也要高級灰的ins風感覺。然後這些圖片就會出現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將網紅打卡點這一印象傳播給更多的人。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小紅書截圖)
省圖北館的開館,給了家長帶孩子一遊的理由。一家幾口走走停停,看看這北館有什麼新奇東西。當然也有那種年紀過小的小朋友,不耐煩嗷嗷大哭。
我在一樓的時候見到了一家大概7口,推著坐在輪椅上的爺爺。我到了四樓的時候,又碰見他們。於是我就和爺爺聊了幾句。
爺爺端著手裡的日報,深沉說道:這裡,科技感好強。
他的眼裡充滿了好奇。
在圖書館裡,你總是能看到一個男性和一個女性同行,要麼停下拍照,要麼坐下看書。不用問,情侶!
廁所真的好難找!
圖書館,永遠逃不開的就是閱讀。來北館裡看書的大概分為三類。
在圖書館每一層都有很多自修區。尤其在四樓左邊,你能看到很多年輕的面孔。他們帶著平板,電腦,自己的書籍,安靜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我大概問了幾個女生,她們來到這裡都有一個共同點,這裡是有熱水供應的免費自習室,她們家離這裡都不遠。所以成為了備考的最佳地點。
在各個角落裡,分布了一些隔音的透明小房子。他們在裡面自習或者大聲朗讀,都不會影響到其他人。而且,還是單人房!!
除了搶不到之外,什麼都挺好。
你要是看到沒帶電腦沒帶筆的,坐在各個角落裡看書的人。他們,真的在認真看書!!!!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在省圖北館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再看圖書館館內藏書的人數,遠遠不及來自習備考的人數。
在不久前,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布。
我國成年國民網上活動行為中,以閱讀新聞、社交和觀看視頻為主,娛樂化和碎片化特徵明顯,深度圖書閱讀行為的佔比偏低,超過半數成年國民傾向於數位化閱讀方式,傾向紙質閱讀的讀者比例下降,而傾向手機閱讀的讀者比例上升明顯。
在亞洲,「圖書館」一詞最初在日本的文獻中出現是1877年的事,是搜集、整理、收藏圖書資料以供人閱覽、參考的機構。而圖書館這種形式,大概3000年前就存在了,那個時候信息傳遞閉塞,印刷書籍貴重。能有大量文獻供人閱覽,圖書館首當其衝。
現如今,數字閱讀的比例上升和各種購書平臺的便利,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去圖書館閱讀紙質閱讀空間。
而在省圖北館裡,閱讀館藏紙質書的人數明顯少於其他人數,我們不禁要問:圖書館變了嗎?
圖書館也在與時俱進!
圖書館雖然保留了最開始的作用,但是紙質資源不再是權衡館藏資源豐富的唯一標準。各種電子資料庫佔比越來越重要。
圖書館也不再是單純的圖書館,被賦予了更多城市功能。
北館按照「綜合型、開放性、現代化、多功能」的建設要求,著力打造多元化、複合現代圖書館。
簡潔的線條感
鋼材、混凝土、玻璃與石材,帶著科技感又不失浪漫情懷。
省圖北館的火爆網絡,是因為它的美貌。在短短開館的一周裡,已經吸引了無數人來打卡。
這是流量為王的時代,第一眼印象成了比較重要的吸引力指標。
在一些人眼裡,網紅,打卡這些詞是令其鄙夷的。他們忘了,在網絡信息發達的今天,內涵不再吸引人。得有美麗的外表才能在流量橫飛的時代,抓住人民群眾的注意力。
人都是熱愛美麗的。省圖北館的美貌為它帶來了不少的人流量。
網紅打卡並不全都是壞事。這種行為能帶來流量、經濟。
省圖北館被流量包裹,是一件好事。意味著有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打卡本身沒錯,停留於表面的打卡才是最可怕的。
打卡的我們,不應該停留於表面的打卡,更應該去探索省圖北館美貌下的才華。
畢竟,省圖北館,先是圖書館才是打卡地標。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