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0種海洋物種藏在海嘯漂流物中 從日本漂抵美國

2021-01-08 太平洋電腦網

2012年6月5日上午,John Chapman開車來到俄勒岡州海濱小鎮紐波特的瑪瑙海灘,看看在風暴期間衝上岸的一座188噸重的浮塢殘骸。浮塢被海藻包裹,Chapman驚奇地發現裡面有許多小螃蟹、貽貝、藤壺和海星等。一個標籤顯示,這個浮塢來自日本三澤。 三澤市在2011年則遭受海嘯侵襲。

在太平洋周圍經過十五個月的漂流之後,浮塢殘骸還有藏在其中超過四千磅的海洋生物漂抵俄勒岡州。俄勒岡州立大學漁業教授Chapman表示:「這是一項驚人的發現。「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無法相信這是真實的。」

研究人員在周四發表於《科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描述了這個浮塢殘骸,而這只是漂抵美國夏威夷和美國西海岸的數百件海嘯碎片之一。它們代表了數百種海洋物種在4300多英裡的行程中生存下來。這是因為浮塢和其他垃圾是用塑料,水泥和玻璃纖維製成的——人造材料比一塊漂流木或海藻持續時間更長。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物種在全球範圍內遷徙的機制,並帶來潛在的災難性後果。

引入新地區的動物和植物可能會傷害當地物種 - 有時會導致滅絕 - 並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例如,在夏威夷,數百萬年來孤立存活的植物和鳥類的物種正在被侵入性外來物種消滅。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管理局估計,入侵物種每年導致美國產生1200多億美元的損失。

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發生9級地震並引發海嘯,海嘯高達126英尺,摧毀了整個城市,造成2萬人死亡。Chapman和其他科學家團隊分析了從2012年開始在美國海灘發現的600多件海嘯碎片。通過分析和遺傳檢測,他們確定了289種來自日本的海洋物種。

研究作者表示,這些物種能夠存活很長時間是因為它們依靠的這些漂流物主要由不可生物降解的材料製成。由於研究人員只分析了所有海嘯碎片的一小部分,所以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物種。

研究人員表示,目前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物種都有侵入性。然而,其中一些物種在其他國家有入侵的歷史。根據Chapman的說法,貽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是在海嘯碎片中最常發現的物種——其能快速繁殖和替代其他貽貝,曾「入侵」南非。

相關焦點

  • 英報:日本海嘯垃圾島「毒怪」漂向美國
    參考消息網11月7日報導 英報稱,一個由日本2011年海嘯殘骸所組成的巨大浮島正在漂向美國太平洋海岸,它所裹挾的100多萬噸垃圾覆蓋的面積相當於一個德克薩斯州。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1月5日報導,最密集的那部分垃圾——福克斯新聞網戲稱之為「毒怪」——目前漂浮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之間的海面上,距離美國西海岸大約1700英裡。不過,另外還有數百萬噸垃圾仍然四散在太平洋各處。如果這些垃圾繼續聚集壯大的話,那麼這個海上垃圾場的面積將會超過美國本土,而且理論上其重量可能達到500萬噸。
  • 日本海嘯影響深遠,比如太平洋海洋生物的大規模入侵
    根據《科學》雜誌周四發布的研究報告,原本生活在日本海岸附近的數百種海洋物種 —— 大多為無脊椎動物,例如貽貝、海葵以及蟹類等 ——都隨著海嘯造成的雜物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海岸線一帶。日本 2011 年 3 月 11 日發生海嘯,造成超過 18000 人死亡或消失,不到一年半的時間裡,首批殘骸、雜物開始抵達美國及加拿大海岸。
  • 日本311地震海嘯遺毒:美國迎物種入侵新威脅,專家頭疼不已
    2011年3月11日,一場巨大的地震襲擊了日本本州東部。它摧毀了成千上萬的房屋,破壞了福島第一核電站,還引起了海嘯——海嘯浪高達40米,在摧毀了日本東部沿海後,海嘯橫掃太平洋,海嘯波跨越半個地球抵達了美洲沿海。除了這些災難性的後果,也有一些微妙的後果,比如一場意想不到的物種入侵。
  • 日本巨型「垃圾島」漂向美國 面積如得州
    這個日本「垃圾島」現在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利亞州之間,距海岸1700英裡(約2735公裡)。【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據美國中文網11月5日消息,2011年日本海嘯後產生了大量垃圾,而現在,這個巨型「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海岸。有英國媒體報導稱,該「垃圾島」重量可能超過一百萬噸,覆蓋面積與德克薩斯州相同。
  • 日本大海嘯成就史上最大規模生物遷移,從日本跨洋跑到美國西海岸
    這次海嘯對日本內陸造成了嚴重破壞,將數百萬塊碎片捲入海中,至今令人心有餘悸。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這場巨大的海嘯更將近300種的沿海生物攜帶穿越太平洋,長途旅程超過7000公裡(4350英裡)從日本漂移到美國西海岸,成就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生物越洋遷移!
  • 近50年歷史上大的海嘯事件
    美國阿拉斯加瓦爾迪茲港灣大海嘯  1964年3月28日,美國阿拉斯加南部的瓦爾迪茲港灣發生大海嘯,港灣內海嘯波高達30多米。到灣頂端其波峰倒卷時,巨浪高達50多米,到達科迪亞克島時為20多米。引起這次海嘯的原因,是3月27日傍晚,阿拉斯加大斷層活動產生的8.4級大地震。這是北美洲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海岸線變動和大面積海底運動,從而引發了這次大海嘯。
  • 日本311海嘯廢棄物在海洋中漸成「垃圾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7月22日報導,隨著太平洋垃圾問題越來越嚴重,科學家最新發現,日本311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送大量廢棄物進入海洋,恐將成為永久的「人工垃圾島」。研究人員在北太平洋環流(North Pacific Gyre)、也就是所謂的「太平洋垃圾帶」附近進行30天考察,並用無人機拍攝全景畫面。
  • 日本海嘯垃圾形成「人工島」 被美國無人機發現
    原標題:日本海嘯垃圾形成「人工島」 被美國無人機發現 無人機拍攝到日本海嘯垃圾形成的「浮標島」   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1日報導,美國船長查爾斯·摩爾(Charles Moore)帶領其創建的研究團隊「加利特」(Algalita)前往「
  • 日本海嘯殘骸形成長約百餘公裡垃圾島(組圖)
    ,顯示日本強震引發的海嘯將房屋、汽車和各種殘骸捲入太平洋,形成「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岸。    中新網4月1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11日報導,日本海嘯衝走的房屋、汽車與人體等殘骸正形成大片的垃圾島,長約111公裡,目前正在往美國西岸漂流,可能傷害海面船隻,引發太平洋航線混亂。
  • 美國加州發現的這條石鯛魚原來是從日本「搭便車」來的
    美國加州蒙特雷灣寒冷、渾濁的海水中,潛水員們發現了一條離家很遠的魚。在過去幾年間,一條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黑白條紋石鯛魚,數次被目睹在蒙特雷附近海灣的海藻床上獨自徘徊。這種原產於日本、韓國和中國的石鯛魚,為何出現在了橫跨一整個大平洋的北美海岸?
  • 日本巨型垃圾島漂向美國 面積或將超過美國
    一個巨型日本「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海岸,它的主要構成是2011年日本海嘯的殘留物,重量可能超過100萬噸,覆蓋面積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相同。「垃圾島」被稱為「有毒的怪物」,現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距海岸1700英裡。如果「垃圾島」繼續吸收周圍的漂浮垃圾,可能將變得比美國還要大,理論上重量可達500萬噸。
  • 日本大地震漂流物聚成垃圾島:大如德克薩斯州 重百萬噸
    人民網11月7日電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網站消息,日本在2011年遭逢地震和海嘯攻擊後,產生了大量「垃圾島」,如今正朝著美國方向緩慢漂移。 美國《福克斯新聞》報導稱,一個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的「垃圾島」,重量可能超過百萬噸,面積甚至等同整個德克薩斯州。
  • 日本富士山沉睡了300年,一旦爆發,日本會受到什麼傷害?
    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做為日本民族的象徵,山頂終年積雪,山腳下面櫻花怒放。每年來此地旅遊的外國人絡繹不絕,就是這座被稱為日本母親的活火山,已經足足沉睡300餘年,一旦爆發日本將會受到多大傷害呢?日本是地震多發的島嶼國家,而富士山受到太平洋板塊和亞洲大陸板塊的擠壓,地震頻發有一些學者認為,富士山一旦爆發,災難將是毀滅性的,日本的首都東京甚至可能因此消失。
  • 日媒:已有19具屍體相繼漂抵日本海岸
    資料圖  海外網12月13日電 12日,日本海岸共發現5具男性屍體。據報導,12日上午,日本青森縣海岸發現了3具男性屍體,同樣,在新潟縣也發現了一艘漂流木船和2具男性屍體。日媒統計,截至目前,2017年共確認79起木船漂流事件,直逼2013年(歷史最高紀錄,共80起),此外,共發現19具屍體。由於冬季日本海環境惡劣,此類事件或將繼續增加。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12日,青森縣深浦町海域附近發現了3具屍體,此前4日,曾有一艘傾覆的木船漂浮在周圍。
  • 拾起遠方的海潮聲:海漂種實的分類收集
    長途海漂種實這類植物種實能夠藉助洋流,實現陸地與島嶼,或島嶼與島嶼之間移動的植物種子或果實。同時在漂流過程中,種實能夠保持活性,在漂流後遇到適宜萌發的環境,種實可萌發。並且在同等外界條件下,這種漂流對於同一物種的種實,具有可重複性,並能夠為人類觀察到。
  • 巨型日本「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海岸
    原標題:日本巨型垃圾島漂向美國  面積或將超過美國一個巨型日本「垃圾島」正漂向美國西海岸,它的主要構成是2011年日本海嘯的殘留物,重量可能超過100萬噸,覆蓋面積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相同。「垃圾島」被稱為「有毒的怪物」,現位於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亞州之間,距海岸1700英裡。
  • 對話海龜垃圾堆產卵視頻拍攝者:海漂垃圾一年比一年多難清除
    注射針筒、釣魚用的浮標、塑料玩具、空的瓦斯鋼瓶等等,這些海洋垃圾究竟帶來怎樣的威脅?劉烘昌告訴澎湃新聞,廢棄的流刺網會造成海洋魚類的死亡、海龜等海洋生物誤食塑膠袋嚴重至死。當然,人類可能最終飽嘗自己種下的惡果,「除了影響海洋生物的健康之外,這些垃圾最後也會通過自然生態體系的食物鏈進入到所有生物的體內,包括我們人類」。
  • 日本海嘯損失近2萬億,南亞海嘯25萬人喪生,那海嘯有多可怕?
    如果要比這一些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很多人可能會想到我國在2008年5月發生的汶川地震來,是讓很多人都失去了家園,失去了親人,失去了生命,但實際上如果要按損失來選擇一次地震,它其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應該是日本海嘯
  • 海洋「發燒」 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逃離至其他海域
    海洋「發燒」 熱帶魚「出走」  近千種魚類和無脊椎動物已因原始棲息地海水變暖而逃離至其他海域  海洋中漂浮著3800個大型溫度計,這些讀數不會說謊:超過90%的由人類造成的溫度上升都被海洋吸收了。理所當然地,許多海洋生物感受到了高溫,它們的選擇是:搬家。
  • 中國佔據全球12大海洋館榜單近半壁江山
    場館內區域和展館眾多,向遊客展示來自非洲、澳洲、中國、東南亞、南美、南北極及極寒帶的類型超過300種、數量超過15000種的海洋生物。場館裡建有四條海底隧道,每條隧道都超過150米,讓你仿佛置身於海洋深處。NO.11 謝德水族館謝德水族館建成於上世紀30年代,是歷史最悠久的水族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