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目前的概念渲染圖外觀樣式設計也都非常多,而且很多概念渲染圖看起來都和傳統的手機設計完全不同,可能有的消費者會認為概念渲染圖中的設計過於誇張,但是我覺得正是由於手機概念渲染圖的存在,所以才給了大家對於未來手機的想像空間,並且將大家對於手機的需求也都很清楚地表達出來。外媒發布了一組有感iPhoneSE2的概念渲染圖,在這組概念渲染圖中,iPhoneSE2可以說集成了目前旗艦手機的優點,並且還搭載了3D全息投影技術。
iPhoneSE2的正面並沒有按照傳統的設計外觀進行設計,比如劉海屏部分取消掉了,但是上邊框還繼續得到了保留,至於iPhoneSE2的上邊框部分為什麼得到了保留,這個還需要在文後進行表述。iPhoneSE2的上邊框部分的存在,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需要擺放前置攝像頭模塊,第二個原因是iPhoneSE2在鏡頭上端配備了一個全息3D投影模塊。
iPhoneSE2將前置攝像頭和人臉識別模塊全部設計在了手機的上邊框部分,可以看到iPhoneSE2的上邊框中設計了很多的打孔,其中聽筒的右側部分設計的就是前置雙攝像頭部分,而在聽筒的左側則是設計了人臉3D識別模塊。雖然看起來iPhoneSE2的手機上邊框部分有些寬,但是由於左右兩側的屏幕邊框取消了,所以效果依然還是不錯的。
iPhoneSE2在手機的頂端部分設計了3D全息投影的鏡頭模塊,並且同時將3D全息投影的開啟按鍵也設計在了手機的頂端部分。現在應該很好理解為什麼iPhoneSE2的上邊框部分要設計得那麼寬了,正是因為3D全息投影鏡頭模塊的存在。
通過觸控iPhoneSE2的3D全息投影按鍵,可以將iPhoneSE2屏幕上顯示的內容,進行3D加工並且用全息投影的方式表現出來。不過目前來看iPhoneSE2的投影也僅僅是被用在3D全息投影上,目前暫時還沒有介紹表示iPhoneSE2可以在牆壁或者是幕布上進行投影。
iPhoneSE2的機身部分設計更加有意思,iPhoneSE2的機身背面設計了一個方形的鏡頭模塊,而這個鏡頭模塊則是和目前已經發布的三星手機的鏡頭模塊非常相似,並且iPhoneSE2很顯然將後置攝像頭的數量也進行了一定的提升,iPhoneSE2的後置攝像頭數量已經直接提升到了6顆,其中有三顆大尺寸的鏡頭,一顆方形的長焦鏡頭和兩顆小尺寸的鏡頭。
iPhoneSE2的左右兩側屏幕上的設計也花費了不少心思,尤其是將左右屏幕的觸控操作給添加了上去。實際上iPhoneSE2的這個屏幕左右兩側設計,也可以稱得上是瀑布屏,並且將常用的菜單按鍵進行快捷操作設計,也是符合未來的設計發展趨勢。
iPhoneSE2的這種左右曲面瀑布屏和攜帶3D全息投影鏡頭,並且後置方形6顆攝像頭的設計,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很快就能夠實現的。
全息AR已經在多次行業核心議題的中心,無論是在CEO的主旨演講裡,還是在用戶大會現場的應用展示中,全息AR都有著極強的存在感。這不禁讓人好奇, 全息AR會成為工業網際網路之後的下一個大趨勢嗎?
在微軟的戰略裡,混合現實技術已經是公司未來投資的主要技術方向之一,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所著的《刷新》一書中,他將混合現實和量子計算、人工智慧一起,視作微軟重點進行投資的三種影響未來的關鍵技術。在薩提亞看來,未來或許會出現如當前從小就熟悉網際網路時代的「數字原住民」一樣,有「混合現實原住民」,在那一代年輕人中,電腦使用體驗理所當然地應該把現實和虛擬融為一體。
增強現實(AR)的區別在於可以同時與3D模型和現實世界接觸,而虛擬實境則完全沉浸在數位化世界中,與現實世界隔絕,沉浸式的特點,讓它的應用更側重在遊戲、影視的沉浸式娛樂消費體驗中。
微美全息雲擁有國內領先的AR全息應用平臺,目前主要用於娛樂、廣告、教育等行業,其硬體環境相對成熟,對開發這些領域的軟體和內容非常有利。據Frost &; Sullivan稱,從2017年的總收入來看,微美全息雲已是中國最大的全息AR應用平臺。此外,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2018年,微美在國內所有全息AR解決方案提供商中建立了最全面、最多元化的全息AR內容庫,在收入、客戶數量、全息AR內容以及全息AR專利和軟體著作權數量方面,微美全息雲在中國全息AR行業排名第一。2018年全年,微美全息雲擁有大約4654個AR全息內容、106軟體版權和219個技術專利。
在招股書裡顯示,隨著5G全息通訊網絡帶寬條件變化,5G全息應用市場將迎來爆發,全息互動娛樂、全息會議、全息發布會等高端應用逐步向全息社交、全息通訊、全息導航、全息家庭應用等方向普及。微美全息雲計劃基於全息AI人臉識別技術和全息AI人臉換臉技術為核心技術,用多個技術創新的系統支持全息雲平臺服務和5G通訊全息應用。
微美全息(WIMI.US)通過構建多角度拍攝實時建模系統:對採集對象進行全維度的影像掃描,實時合成為立體模型。六度矩陣式光場系統:多光源綜合運用,構建全息虛擬影像的成像場。雙眼視差智能增強系統:採集過程中動態跟蹤對象軌跡並調整光線,保持雙眼差的均衡值。多圖像動態融合系統:狹窄空間中的多維圖像廣角採集技術,應用於雲視小型化全息棧倉。全息圖像高速處理算法:對圖像信息進行極速處理,並保證渲染效果,處理速率達10GB/秒。隱身聚酯光學顯像膜:全息成像關鍵構件,讓全息影像完美成像顯示。全息虛擬人物畫音重建技術:運用人骨骼動態捕捉,圖像實時渲染,語音識別技術,聲音模擬技術呈現虛擬人。全息雲平臺:覆蓋全國的影像採集和還原,具有數據存儲、影像還原、全息社交屬性的交互平臺。微美全息(WIMI.US)通過以上系統組合構建起完整的5G全息通訊應用平臺,以支持各種線上終端和個人設備應用,同時拓展全息社交通訊、全息家庭互動、全息明星互動、全息在線教育、全息在線會議等各種主流5G全息應用。
微美全息(WIMI.US)招股書顯示,全息雲業務將與5G深度結合,在5G的高速率與低延時的協作下,遠程通訊與數據傳輸,從系統終端到業務伺服器傳輸時延平均6ms左右,遠低於4G網絡傳輸時延,保障了全息AR的遠程通訊與數據傳輸中的無卡頓、低時延,以及多終端異地協同,時交互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得端+雲協同的協同更加高效。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和物聯網(IoT)應用,使得微美全息雲的全息AR廣告業務與全息AR娛樂業務,以及全息互動娛樂、全息會議、全息社交、全息通訊、全息家庭全息等,都將基於5G+AI人臉識別技術和全息AI人臉換臉技術的核心技術獲得有效增長。
《財經雜誌》權威文章中說明,此前判斷AR技術要在企業級市場爆發,至少要在2020年後,其依據是AR對數據運算的要求很高,如果沒有高帶寬、低延時的網絡,如果沒有5G技術,很難發展起來。而從2020年起,5G開始鋪開,會給AR技術的應用創造基礎設施。
回顧技術進步的歷史,通信技術的進步為各類新技術的應用創造了條件。2G時代,功能機開始登上舞臺,3G時代,智慧型手機應用走向普及,4G時代,各種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取代PC成為網際網路的主流。那麼即將到來的5G時代,至少為AR技術的應用創造了基礎條件。
另一個觀察的維度在於,AR目前已經實現的應用,開始展示出了全新的人與虛擬世界、現實世界的交互方式。在歷史上,滑鼠和計算機圖形界面的出現,促進了PC走入千家萬戶;智慧型手機時代,人們習慣了觸控螢幕的操作。看來,2020年將是工業級AR的元年,它就如同個人電腦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階段,或者手機的功能機階段。而到2025年,消費級AR才可能開始起步,就如同蘋果在2007年剛剛發布第一代iPhone的階段。
國內AR/VR設備的市場規模在2016年到達頂峰,此後銷量便逐步下滑,但得益於5G技術以及內容的逐漸豐富,AR/VR設備國內銷量下滑的速度正在收窄。專家提出,預計2020年國內AR/VR在線設備規模達92萬臺,AR/VR設備市場的銷售金額今年將達10.2億元。
除了通信網絡,硬體設備尤其是光學模組等核心部件,也是影響AR/VR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5G將催生更多應用場景,消費者對AR/VR的依賴會增加,對設備也將有更高要求。為了削弱佩戴過程中的眩暈感,屏幕刷新率已由60Hz演進到以90Hz、120Hz為主,屏幕材質也從液晶屏演進到OLED屏,未來更輕便、視覺效果更好的屏幕應用將使VR設備的滲透率提升。
因此,5G牌照發放後,第一階段場景的最大應用就是VR/AR產業,這是一個萬億級別的產業,在產業鏈公司中的AR微顯示、光學、感知交互板塊技術更新突破後,廠商開始積極布局AR量產產能。隨著5G全息通訊發展,蘋果、微軟、谷歌、微美全息未來爆發性預期強烈,也帶來更強烈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