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文的標題至關重要!很顯而易見的一個事實是:文獻資料庫(比如PubMed)的論文多如牛毛,要想讓自己的文章點擊量和閱讀量增加,就必須給自己的論文起個拉風的標題。俗話說:no abstract can redeem apoorly-crafted title if the reader never clicks onthe 『read abstract』 button。翻譯成人話就是:摘要寫得再好,也架不住標題寫的太蹉跎,畢竟作者是根據標題來決定是否點擊「閱讀摘要」按鈕的。言外之意,寫論文,一定要學會當「標題黨」。那麼,該如何給自己的論文起個拉風的標題呢?
Descriptive:中文翻譯為「描述型」,即僅僅介紹研究的內容,但是不介紹結果或結論。比如Prognostic Value of D-dimer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Embolism。這個標題只是說研究的內容是探討D-二聚體的老年肺栓塞人群中的預後價值,但是到底有啥預後價值就不寫了。
Declarative:中文翻譯為「聲明型」,或者說「陳述型」,即不僅要介紹研究的目的,還要講研究的結論,比如D-Dimer Predicts Disease Severity but Not Long-Term Prognosis i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D-二聚體可以預測肺栓塞的嚴重程度,但是不能預測遠期預後。標題描述了研究的內容,同時也描述了研究的主要結果和結論。
Question:中文翻譯為「疑問型」。也就是以疑問句的形式來起標題。比如Age-Adjusted D-Dimer in the Prediction of Pulmonary Embolism: Does a Normal Age-Adjusted D-Dimer Rule Out PE? 年齡校正後的D-二聚體預測肺栓塞:年齡校正後的D-二聚體在正常範圍內能排除肺栓塞嗎?
上述三類標題是當下SCI論文標題的三種主要風格。那麼這三種論文標題風格的引用前景是否相同呢?Biochem Med上的這篇文章對此進行了探討。
該研究對Web of Science核心集中「Medical Laboratory Technology」目錄下的30本雜誌2016年刊登的original article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85%以上的論文還是採用的是Descriptive的風格,13%左右的論文採用是的Declarative的風格,Question風格的標題最少,僅佔2%左右。統計分析結果表明,標題是Declarative風格的論文被引用的概率要高於Descriptive和Question風格。
此外,作者還發現,標題大於15個單詞的論文被引用的概率要高於標題小於15個單詞的論文;有6名作者以上的論文被引用的概率要高於作者數小於6名的論文。
亞組分析結果表明,在Descriptive風格的論文中,標題字數(15個單詞以上)和作者(6個以上)確實可以影響引用概率。但在Declarative和Question風格的論文中,標題字數、作者數就與被引用的概率無關了。
相關性分析表明,標題字數越多,被引用的概率越高;作者數越多,被引用的概率越高。(注意:原文可能寫錯了,原文寫的是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number of citations and title word count(r = 0.09, P < 0.001) nor between the number of citations and number of authors in original articles』 titles (r = 0.10, P < 0.001。我的理解是字數、作者數和引用有關,或者說有統計學關聯(P < 0.001),只是關係不大(r = 0.09和0.10)。不清楚作者為啥寫無關,有可能是作者把P和r寫反了吧)。
這篇文章其實就是告訴我們,寫論文的時候儘量把標題寫成Declarative風格,這樣被引用的概率會大一些,至少在檢驗領域的雜誌發表original article是這樣的。類似於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 ***;Effects of **** on ****;A study on ****的標題還是儘量別用吧。至於Question風格的標題,我的建議還是免了吧,因為作者是向讀者陳述事實,而不是讓讀者回答問題。有的讀者可能會問:與Descriptive的論文相比,Declarative風格的標題有何不妥呢?我來舉個慄子:
假如某研究發現肺栓塞患者D-二聚體水平越高,院內死亡風險也越高。可以寫如下兩個標題:
Declarative:High plasma D-dimer increases the risk of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ulmonary embolism: 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300 patients。讀完這個標題,作者開展了一個什麼研究(前瞻性研究)、招了多少人(300個PE)、發現了什麼(血漿D-二聚體越高,患者院內死亡風險越高)一目了然。
Descriptive: Prognostic value of plasma D-dimer in pulmonary embolism: 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300 patients。讀完這個標題,只知道作者開展了一個前瞻性的研究,招募了300個PE患者,分析了D-二聚體與預後的關係,但是D-二聚體與預後什麼關係?正相關、負相關還是U字形,那就搞不清楚了。
Question: Is plasma D-dimer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ulmonary embolism? a prospective study with 300 patients。讀完這個標題,感覺和Descriptive差不多,只知道作者開展了一個前瞻性的研究,招募了300個PE患者,分析了D-二聚體與預後的關係,但是D-二聚體與預後什麼關係?正相關、負相關還是U字形,那就搞不清楚了。另外,有一種「zuo」或者「故弄玄虛」的感覺:我是來讀你的文章的,你考我幹啥?
實際上,我個人的經驗是:高水平的雜誌傾向於用declarative的標題。原文連結:
https://www.biochemia-medica.com/en/journal/30/1/10.11613/BM.2020.010708
延伸閱讀:
本訂閱號簡介
本訂閱號(微信號和名稱均為Clinchem)致力於傳播國外檢驗醫學的新進展,以幫助各位讀者開闊視野、活躍科研思維。所推送的資訊均來源於國外主流學術雜誌,題材和內容均與實驗室指標的檢測方法(Analytical)和臨床價
想買艘航母,還差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