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好文一半,這估計是學術圈傳承多年,諸多導師、師兄師姐千叮嚀萬囑咐的忠告。這話沒錯!
「題」,有兩個層面,一是選題,二是標題。今天我們聊一聊論文的標題。
論文標題是編輯在審稿時的第一道關,很多論文可能編輯都不會打開全文,甚至都不會看摘要,直接掃一眼標題就斃掉了——一名編輯尤其是核心期刊的編輯,每月的審稿量動輒幾百上千篇,見的論文不計其數,通過題目判斷一篇論文優劣,毫無壓力。
那麼,什麼樣的論文標題好?
論文的標題有多種類型,單標題(只有主標題)、復標題(主標題+副標題)等。選用何種類型的標題要依據論文的具體內容而定,沒有統一的嚴格的標準。
我們首先來看幾本重點期刊近期的發文標題:
通過以上的幾張圖,你能看出這些標題大部分有什麼樣的特點?
如果還沒有,再看看下面這張圖:
對比後可以發現,發表在重點期刊上的論文,經常閱讀外文文獻的讀者會對這種標題的寫作方法感到熟悉,屬於國外學術界比較通用的寫作手法,單標題相對較少,不過分強調字數精簡,標題透漏出了更多的信息,比如主要的觀點、採用的研究方法、使用的理論範式、基本的研究結論等。對於編輯而言,這種標題在形式上較為新穎,信息也比較豐富,能夠讓編輯比較迅速的了解論文的核心信息。比如,《社會學研究》在2020年第6期刊發的一篇論文標題為《教育系統的分流模式與教育不平等——基於 PISA 2015數據的國際比較》,就明確了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數據等關鍵信息。
對於學術新手而言,論文標題往往存在兩個問題:一是太大,動輒「我國***」、「國家**」,二是比較普通,單標題寫法居多,常見的有「基於***的研究」、「**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問題探究/淺析/探析/分析」。當然,此類標題寫法並非不好,或者說,這種標題的論文不一定就必然是差的論文,《中國社會科學》發表的論文大部分都是單標題論文,字數少、研究視域大。同樣是《社會學研究》,發表的一篇論文題為《中國私營企業主多代流動的分源模式》,該論文的標題雖然很大,但看下作者信息就可以理解——這種論文是學術新手駕馭不了的,需要在該領域有持續深入的研究才能把握。
需要重點提醒的是:論文標題的擬定原則,要以論文內容為根本,不可過分的一味強調論文標題的新、奇、特,使用有歧義、有爭議的字眼或者語句製造噱頭來「吸引眼球」,這樣反而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正如我之前一直強調的,這種標題擬定思路仍然可以看作修煉武功的「花架子」——可以一定程度上讓我們的論文標題「不落俗套」,但不是學術論文的終極要義。還是那句話,學術論文的核心價值,一定是創新。#木木西裡#
內容來源:社科學術圈
這可能是一份假的青椒收入調查
武漢大學博士後就職基層社工,甘之如飴,搞科研讓人大徹大悟?
用上傳說中必贏的「凱利公式」,為什麼仍然可能傾家蕩產?原創
特別聲明:本文發布僅僅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公共號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公眾號轉載使用,請向原作者申請,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