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16:00,金陵石化烷基苯廠質檢中心化驗室,高級技師王篤梅正在對一批原料煤油樣品進行分析,5分鐘,僅僅5分鐘,煤油所有質量數據全部報出。
這事,放在三年前,要多個崗位的8至10人,花4個小時才能完成。那時的原料煤油換罐被稱之為「罐區第一難」。
從8至10人4小時到1人5分鐘,這樣的跨越,還得從3年多前的科技攻關項目航煤快速測定的新方法——雷射拉曼法說起。
實際難題逼出新思路
2016年3月28日15時,這個工廠分析工胡云使用自動電位滴定儀分析煤油的芳烴含量等指標,時間過去了3小時,此時,一艘3000噸級外購煤油船舶「久鑫011」號,正在長江岸邊傻乎乎地等待結果。
原料煤油是該公司生產烷基苯的主要原料,是煉油裝置常壓蒸餾得到的餾份油,主要組成是烷烴、環烷烴、芳烴等及少量硫、氮、氧等雜質,一般要求總正構烷烴(C10~C16)含量在20%以上。煤油的質量分析項目較多,包括密度、溴指數、硫含量、鹼性氮、芳烴、總正構及組成、餾程等,需要多人同時分析,而且耗時至少需要3~4小時才能完成分析任務。
因此,這就容易造成外購煤油船舶靠岸時間長,資源利用率低,而且受碼頭接卸等作業時間限制,有時只能先卸後分析,為工廠原材料質量管理帶來不利影響。
「老讓船等是個頭疼事。」該廠副廠長周立群感慨,「更讓人頭疼的是,近幾年崗位結構性缺員矛盾突出,質檢人員從2011年的近百人,到2016年銳減至68人。」
為解兩難局面,該廠組織人員攻關,結合國內外對於煤油快速分析技術的研究,提出利用雷射拉曼法解決航煤性能快速測定的思路,組織技術人員努力研發。
聯合攻關攻出一項發明專利
2016年5月,烷基苯廠質檢中心與一家科技發展公司合作,啟動了「雷射拉曼方法測煤油性能」研究項目,希望通過科技攻關徹底解決煤油質量分析的「第一難」。
雙方成立了拉曼光譜法應用攻關小組,在積累大量檢驗數據的基礎上,分別建立不同產地煤油性能資料庫、拉曼光譜檢測資料庫,開發出煤油性能預測模型。質檢技術人員不斷探索不同煤油性能,反覆對比檢驗數據,持續修正和完善數學模型,最終實現了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烷基苯原料煤油各項指標的穩定快速檢驗。
目前,該廠已經開發了雷射拉曼法測煤油性能快速檢測系統,建立了煤油調合罐、煉廠管線、精製煤油等預測模型,並利用該模型進行煤油分析超過一年,效果良好。至4月底,共分析各類數據18980個,經過定期比對,指導生產的數據準確度保持100%,得到同行普遍認可。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周立群說。
這種檢測方法快捷、新型、適用,並申請和獲得了國家專利授權,專利公布號CN108982470A:一種運用雷射拉曼方法測煤油性能方法。
分析研究永遠在路上
5月7日16:30,該公司烷基苯廠新進了一船煤油原料,質檢中心職工金慧只用了4分50秒,分析完成其密度、溴指數、硫含量、芳烴、總正構、餾程等數據,不久,工人就開始從船上卸料。
這就是雷射拉曼法的特點,分析速度快,一次掃譜可檢測多個試樣、多個指標,一般只需要5分鐘即可出結果。而且分析數據上傳及時,解決了分析數據滯後,影響生產流程的難題。工廠2016年質檢人員從68人又自然減員至46人,雷射拉曼法節約了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部門結構性缺員的矛盾。
同時,雷射拉曼無需使用試劑,分析過程不產生廢液,實現了綠色檢驗。應用雷射拉曼分析,還極大地減少傳統分析儀器的使用和維護頻次,節約維護費用。
目前,該廠正著手研究雷射拉曼技術在其它產品檢測方面的應用,如輕蠟、重蠟及抽餘油性能的快速測定等,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當然,多快好省還要在路上!」周立群笑笑。
(文章來源:中國石化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