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美女青年科學家火了!師從施一公 又拿了個大獎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她師從施一公,還要從一通電話說起……

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據@清華大學消息,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

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

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是一項全球範圍的獎項,由Science/AAAS、SciLifeLab及4所著名高校共同發起。

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從來自全世界的申報者中遴選出4位在各自領域最為出色的青年研究者。

萬蕊雪的獲獎短文「A key component of gene expression, revealed-High resolution microscopy sheds light on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the spliceosome」也於11月23日同步在線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網友點讚:真的女神!

@vivid燻弟:今年3月份我們班主任就和我們放了一個清華大學年度人物頒獎視頻看到了這位小姐姐!當時就覺得真的女神!!!!!

@熊貓文靜又美麗:巾幗不讓鬚眉,偶像[太開心][太開心]

@3127wo:想成為這樣的姑娘

@浮燈遠山:她好優秀啊

@阿寫要努力衝吖:需要上熱搜的應該是這種女神

七篇Science+兩篇Cell!

 她是非常耀眼的學術新星

據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ICSB)官方平臺介紹,這是清華校友第四次獲得該獎↓↓↓

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91級的時松海和1996級的顏寧曾於2001年和2005年分別因其博士期間的研究獲得該獎的前身 「青年科學家獎」(Young Scientist Award)全球大獎和北美地區獎,他們兩位現在都是生命科學領域內的著名教授。而2013年第一屆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中,本科就讀於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2002級的洪暐哲(現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助理教授),也因其在史丹福大學攻讀博士期間的研究獲獎。

萬蕊雪是近兩年來清華大學非常耀眼的學術新星,主要專注於酵母剪接體的三維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相關領域9篇研究文章(其中七篇發表於Science,兩篇發表於Cell )。

2016年,還在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的萬蕊雪曾入選中國科協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的在讀博士研究生。

她也曾獲得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學金、清華大學「學術新秀」、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等獎項。

師從施一公,從一通電話開始

有一次,家裡親人患病,萬蕊雪聽說基因工程可能會是未來解決這些疾病的方法,這更加堅定了她學習生物學的決心,希望能夠做一個有用的人。

帶著對生物學「天馬行空的幻想」,萬蕊雪進入中山大學開始本科階段的學習,熱愛的動力支持著她,四年來腳踏實地,最終取得專業成績第一的優異成績。

嬌小的萬蕊雪說話溫柔,笑容甜甜,雖然自稱從小就有一些自卑,但談起自己做科研的初心時卻很堅定。而站在人生拐點需要做出選擇時,她也表現得非常果敢且有主見,重新選擇基礎生物學研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後來「鬥膽」給施一公教授寫信的故事更是對她不輕言放棄的最好證明。

那時萬蕊雪讀大三,她了解到施老師的研究方向和實驗室後,很想有機會去清華大學學習,於是她鼓起勇氣給施老師寫了一封郵件,希望能到施老師的實驗室去做畢業論文研究,「郵件發出去一個星期之後,一直沒有回音,我就想著這事兒可能黃了,但是我還是堅持又發了一封郵件,想著要是再沒有消息就算了。

誰知道那之後有一天突然接到了一個北京打來的電話,打電話的人說:『我是施一公,我看到你發的郵件了,歡迎你到我們實驗室來。』當時接到這個電話我太興奮了,高興得在家蹦了一天。」

萬蕊雪就這樣懷揣著驚喜和忐忑走進了清華大學施一公老師實驗室,並如願以償地留了下來攻讀博士。最初,萬蕊雪很擔心自己不夠好,總怕自己犯錯,幸好有非常耐心的師姐周麗君手把手地教她做實驗,而施老師在開組會時,也總是會鼓勵低年級的學生加入課題討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她驚訝地發現,在這個人人走路都帶風的繁忙實驗室裡,竟然有如此好的氣氛,這讓她緊張的心慢慢得到了放鬆。

另一方面,她也發現施老師是一個平易近人的人,除了很注重學生的科研技術培養外,還非常看重對博士生邏輯思維的訓練。

在博士二年級的時候,萬蕊雪被施老師委以重任,開始和同學一起向結構生物學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剪接體「發起進攻」,「我當時才二年級,不知道是什麼讓施老師如此相信我,交給我了這麼重要的課題,但這份信任對我有很大的鼓勵,讓我能夠放開膽子去做」。

萬蕊雪所從事的正是剪接體結構的研究,在施老師的安排下,她承擔起酵母剪接體課題組的剪接體提純的工作,簡單來說,她要打響的是解析酵母剪接體的第一戰:為解析結構提供優質的剪接體樣品。這是非常基礎但又至關重要的工作,然而當時實驗室在這方面還沒有豐富的經驗,一切都需要萬蕊雪自己找到突破點。

儘管她很忐忑,但她那股子不服輸的個性讓她再一次卯足了勁,「我去讀了很多文獻。想了很多大膽的實驗方向,然後一個一個方向去排除,最後我決定提取內源剪接體,這個方法不算新,但我們實驗室當時沒有人做過。於是我四方打聽,最後找到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一個實驗室在給內源蛋白加標籤方面有很多經驗,便去跟他們學習技術」。

之後,她連續幾個星期,往返於清華大學和昌平,到實驗室去學習構建酵母菌株的方法。實驗的步驟很快就學了,但當自己去做的時候,其實每一步都失敗過。面對失敗,萬蕊雪越挫越勇,絕不陷入失敗的情緒,而是不停地去找人諮詢,不停地尋找解決的辦法,每解決一個問題,她都積極地再迎接下一個問題,「我是一個不怕輸的人,遇到瓶頸不會輕言放棄,而且那種每解決一個問題所獲得的滿足感,會促進我繼續去解決下一個問題」。

在「亢奮的」狀態下,萬蕊雪終於成功掌握了完美的提取內源剪接體的方法,並成功地提取到剪接體樣品,當在冷凍電鏡下看到清晰的剪接體結構時,她異常激動,「當時沒想到自己第一次提取的樣品品質就很好,第一個酵母剪接體的結構看到後,我們後面做的事情相對來說就水到渠成了」。

2015年8月21日,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雜誌在線同時發表兩篇論文——《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這是世界上首次報導剪接體的高解析度結構,這個研究組的閆創業、杭婧和萬蕊雪三位都非常年輕,而萬蕊雪是其中最小的一個,當時才24歲。對於這個研究成果,200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克·肖斯德克評價道:「剪接體是細胞內最後一個被等待解析結構的超大複合體,而這一等待實在已經太久了」。

有個廣為流傳的故事:收集電鏡數據時,為了保證數據質量和收集效率,課題組幾個同學決定24小時輪班,萬蕊雪主動承擔了半夜的工作,每3小時僅有5分鐘的電鏡相機校正時間可以上洗手間。

故事之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他時候,萬蕊雪每天還是會在實驗室待到晚上,從未把自己的工作當成是負擔。

 科研之外最愛吃,憑毅力曾3個月減掉20斤

每當說到萬蕊雪,可能許多人對她的印象都是學霸,那科研之外的她是什麼樣子呢?

「我超愛吃,不管是什麼好像都愛吃」,說起美食,萬蕊雪像說起科研一樣兩眼放光,「我只要聽說哪裡開了什麼好吃的店,就很想去嘗一嘗」。

因為愛吃,萬蕊雪說自己從小就胖,去年7月她突然覺得自己太胖了,於是開始努力減肥,定期跑步,管住嘴,她憑著毅力3個月就減掉了20斤,「減肥以後真的像發現了新大陸」,說起減肥的成果,萬蕊雪笑得非常開心,「不過,科研之外我還是最愛吃,運動嘛,感覺需要一口氣才能堅持」。

就像科研一樣,萬蕊雪的減肥大計也經過了各個階段。

「我沒事就翻翻微博、微信朋友圈,看網上的減肥攻略。雖然也曾對代餐粉、節食減肥動過心,但後來發現還是合理飲食和適當鍛鍊比較靠譜。」

她通常選擇出去聚餐而不是逛街,「因為逛街之後很容易會繼續吃」。

談及「未來比較長遠的打算」,她說,「我還是想一直做科研,剪接體的主要結構雖然都已經被我們捕獲了,但越做發現謎團就越多,所以我現在就是單純地想把剪接體的課題繼續做下去;之後,我想成為PI用更多手段從不同側面揭示RNA剪接的奧秘,以及探尋這個過程與人類健康的關係」。

新華社

相關焦點

  • 這位美女學霸火了!師從施一公,又拿了國際大獎…網友:真的女神!
    導讀  《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 這位美女學霸火了!又拿了國際大獎…網友點讚:真的女神!
    導讀《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 美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跟隨恩師施一公回國,如今為何負氣歸美?
    當時的施一公先生在普林斯頓大學任助理教授,而顏寧抓住施一公先生回國作報告的契機,毛遂自薦,用一封近似「猖狂自大」的自薦信得到了施一公的青睞,於是她就去往普林斯頓大學繼續進修。在那裡學習了四年,她成功獲得生物學的博士學位。並且她在膜蛋白領域可以說做出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 師從施一公,半路出家的清華教授柴繼傑,今日再發Science
    柴繼傑,1966年生於遼寧,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獲得者,已發表80多篇SCI,13篇CNS,他引12000+次。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以蛋白質晶體學為手段,結合生化細胞生物等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關係。
  • 施一公:培養了三個美女學霸,一個美國院士,還有兩個90後科學家
    但讓施一公名揚江湖的,不止是上述的那些名頭,而是施一公創辦了自己的"黃埔軍校"——西湖大學,一條科學家生產線。按照在清華的經驗,一切順利的話,在這條剛剛啟動的科學家生產線上將會學霸雲集、人才濟濟,無論你是什麼材料,都能在這裡實現鳳凰涅槃,振翅高飛,實現自己的理想。
  • 清華「女神」4年發表8篇CNS,師從施一公?未來成就可能超過顏寧
    在我國,清華大學是最頂尖的理工名校,清華大學的女生數量相對於其他綜合類院校來說,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清華大學的女性科學家非常惹人注目,之前火遍全國的顏寧就是清華大學的校友,因為天資聰明,智商超群,科研成果出眾,顏寧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不少人的心!
  • 科研界三大美女科學家,顏寧、王延軼、李晟曼,你更佩服誰?
    事實上,除了一些對國家重大科研貢獻的男性科學家外,還有不少巾幗不讓鬚眉的女性科學家,比如屠呦呦,李愛珍等人,她們用自己的一生致力於科研工作,科研成果造福了無數人。除了這些老一輩的女科學家之外,顏寧、王延軼、李晟曼三人就是我國青年女科學家的代表人,她們在各自研究的領域裡都是一等一的人才!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三人的傳奇經歷吧!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96歲老院士不願受獎:該給年輕人
    這個旨在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取得傑出成果的科學家的大獎,在往屆獲獎人中,有不少我們熟悉的科學家的身影,比如施一公、王小雲、袁隆平等等。而今年的未來科學大獎,設置的三個獎項共獎勵了4位科學家。而在這4位獲獎科學獎中,有一位獲獎者的年紀還刷新了未來科學大獎的紀錄:未來科學獎創立以來年紀最大的獲獎者。這位科學家就是王振義教授。
  •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新聞—科學網
    她師從施一公,還要從一通電話說起... 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據@清華大學消息,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因其在剪接體三維結構及RNA剪接方面的研究成果,當選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
  • 「接地氣」的施一公院士:科學家需要挑戰過去
    說到施一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九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在即將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年會活動上將會出現這位重磅大咖的身影,讓我們首先一同走近這位大咖院士,探索他身上的獨特魅力吧。
  • 「合同工」施一公 與「窮教授」許田的青年往事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回憶20年前時如是說。5月4日,在第101個「五四」青年節,西湖大學發布了20年前的「西湖青年畫像」。揭示了施一公、許田等「功成名就」科學家,曾在「三十而立」之時面臨的壓力和困惑,以此鼓勵當代青年,為人生與夢想不懈戰鬥。
  • 施一公獲頒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施一公獲頒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來源:清華大學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1-07   今日/總瀏覽:1/2208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分獲百萬美元獎勵
    9月9日下午,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據澎湃新聞報導,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
  • 清華美女學霸萬蕊雪,師從施一公,如今是網友眼中的偶像女神
    中國自古就有「名師出高徒」的俗語,這句話用在施一公教授和他的高徒萬蕊雪身上真的是很恰當!施一公我們都知道,他是原清華大學副校長,現在的西湖大學的校長,西湖大學是一所高起點高標準的民辦大學,這所大學目標是五年內超清華北大的大學,我們拭目以待!但是現在比施一公教授更讓人關注的是他的學生萬蕊雪。
  • 馬雲總結離職兩大真實原因,能否解釋」美女「科學家顏寧出走?
    打算出國深造的顏寧,給當時負責亞洲招生的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施一公寫了一封非常」自負「的介紹信:「我在各方面都很出色,我想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申請出國很浪費時間,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校……」但是,就是這份與眾不同的介紹信,讓施一公眼前一亮,大手一揮,直接同意錄取了!
  • 清華博士後萬蕊雪獲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
    11月23日,《科學》雜誌和瑞典國立生命科學實驗室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 萬蕊雪是90後,本科畢業於中山大學,後來師從著名生命科學家施一公。博士二年級的時候,在施一公的帶領指導下,萬蕊雪開始和同學一起向結構生物學領域最難的課題之一剪接體「發起進攻」。「我當時才二年級,不知道是什麼讓施老師如此相信我,交給我這麼重要的課題,但這份信任對我有很大的鼓勵,讓我能夠放開膽子去做。」萬蕊雪說。而施一公曾直言:「這是我最想培養的學生。」
  • 他是清華教授,獲德國500萬歐元大獎,是施一公的大齡得意門生
    接下去我們要說到的這個人,他叫柴繼傑,他就是清華大學的教授,他曾經獲得過德國500萬歐元的「洪堡教席獎」大獎,同時,他又是施一公的大齡得意門生,是施一公最為器重的一名男弟子。他由造紙廠工人「逆襲」為科研界大佬。33年前,柴繼傑畢業於大連輕工業學院,成為丹東鴨綠江造紙廠的一名工人,頭銜是造紙助理工程師。
  • 曾師從施一公,中國首位獲「德國洪堡教席獎」科學家!請悉知!
    說起施一公,在國內乃至世界的教育界那都是響噹噹的人物!1967年出生於河南的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並再清華大學畢業後進入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並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一心為公」的施一公卻在功成名就後,選擇了回到中國!
  • 施一公: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
    >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人——施一公4月26日,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做客「百年蘭大·名家講壇」及「萃英大講壇」,從個人經歷及專業領域出髮帶來兩場精彩報告。
  • 盧煜明、施一公:未來科學大獎意義重大,有助吸引科研人才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民間公益組織頒發的世界級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 表彰大中華地區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長期重大影響力的科研成果。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未來科學大獎在我和在同行心中份量非常重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表示:獲得未來大獎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獎項是我非常看好的,也是我認為在國內份量最重的獎項之一,在國際上它的份量也越來越重。原因很簡單,未來科學大獎不同於國內眾多的其他獎項,它不是申請制而是提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