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煜明、施一公:未來科學大獎意義重大,有助吸引科研人才

2021-01-09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7日消息,12月27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辦線上開幕儀式。由此,這一為期4天的全球性科學盛會正式拉開帷幕。各界頂尖科學家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

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以雲端形式進行呈現。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未來科學大獎願做一粒火種,在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當下,凝聚更多愛與力量,點亮科學之光,溫暖整個世界。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獲得未來科學大獎 幫助我們吸引更多科研人才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表示:過去20多年我們所做的工作對醫療衛生行業產生了積極影響,我特別感謝未來科學大獎委員會對我們的鼓勵,這對於我們吸引科研人才方面也有很大的助力。事實上,這幾年來自中國各個大學的學生申請明顯增多,這對我們科研團隊的擴充和科研人才的培養有非常積極的作用,感謝未來科學大獎。」

同時,盧煜明透露,目前已從產前(診斷)方面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癌症方面來,希望未來五年內,能夠開發出癌症早期診斷的檢測方法,捍衛健康,挽救生命。

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民間公益組織頒發的世界級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 表彰大中華地區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長期重大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未來科學大獎在我和在同行心中份量非常重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表示:獲得未來大獎對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個獎項是我非常看好的,也是我認為在國內份量最重的獎項之一,在國際上它的份量也越來越重。原因很簡單,未來科學大獎不同於國內眾多的其他獎項,它不是申請制而是提名制。其實被提名人對於自己被提名以及評審環節一無所知,直到被通知別人獲獎或自己獲獎,中間所有信息完全屏蔽,也是因為這樣一個嚴謹的評獎方式,不允許被評審人做工作的方式,才使得未來大獎的份量更加重要。我相信不僅是我本人,包括很多了解未來科學大獎的科學家從心裡都非常認同未來科學大獎的理念和評獎方式。

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捐贈人張磊:追求科學精神 為下一代樹立科學家榜樣

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捐贈人,高瓴資本創始人兼執行長張磊作為對話環節主持人之一總結表示:對我們做基礎科學投資的企業家、投資人來講,基礎科學是最有時間複利價值的投資,全社會在基礎科學投資越多,它的溢出效應就越大,雖然有可能不是立即發明某一項技術,但它會對所有的科技進步都產生巨大影響,而且科學無國界,當它產生好的影響惠及全人類時,就是全人類共同的文明。另外,我們應該重新審視科學精神。科學精神尤其重要,因為人類的好奇心就是用嚴謹的科學方法不斷追求真理的過程,這是我們要追求和提倡的,全社會都來提倡對科學精神的追求。最後,科學,要做、要投資、要有時間的複利,不僅要做時間的朋友,還要創造很好的科學氛圍,讓整個社會氛圍都能通過讓科學家當明星,讓科學家走紅地毯,受到全社會的禮讚和關注。Science is fun, science is cool, 我們的目標是傳遞科學是非常有趣、非常好玩的事情,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到對科學的關注和科學的學習上,從而推動下一代更多步入到科學的殿堂裡。

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捐贈人沈南鵬:讓未來科學大獎影響全世界

未來科學大獎 - 生命科學獎捐贈人、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表示:未來科學大獎是十幾位企業家、捐贈人共同策劃、共同商議成立的,體現了一個團隊的合作精神,這也是大獎的特色所在。五年來,未來科學大獎取得的成績超出了整個發起團隊和捐贈人們的預期:科研工作和科學家群體有了更廣泛、更深刻的影響力,尤其是走進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的世界,科學家正在成為他們眼中的英雄、「明星」,這令他們對科學也產生了濃厚興趣。

科研事業的進步並非一朝一夕,需要有持續的資金支持。沈南鵬表示,隨著未來科學大獎得到了科學家群體和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這讓成立永久捐贈基金的預想變得水到渠成。作為2019年捐贈人大會輪值主席,沈南鵬表示,未來科學大獎將充分結合國際上的優秀案例,摸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適合大獎自身特點的解決方案,共同打造一個延續百年、千年的未來科學大獎。此外,沈南鵬認為未來科學大獎要做出全球影響力,讓更多人知道中國不僅在科技轉換上誕生了一批全世界最優秀的科技企業,中國科學家在基礎科研最源頭的領域裡也取得了全球矚目的成就。

作為當今大中華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獎項,主辦方未來論壇希望藉助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啟迪科學精神、禮讚科學家,慶祝並分享科學成就,以科學精神影響大中華地區、影響世界、影響下一代。

相關焦點

  •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來源:新華網 2016-9-19 閻冬  歷經一年半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今日在京舉行並正式揭曉獲獎科學家名單。「物質科學獎」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得,「生命科學獎」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
  • 科學之光,溫暖世界|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正式開幕
    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2020年新冠疫情給全球帶來了重大的影響,未來科學大獎周活動以雲端形式進行呈現。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未來科學大獎願做一粒火種,在人類面臨共同挑戰的當下,凝聚更多愛與力量,點亮科學之光,溫暖整個世界。
  • 未來科學大獎揭曉,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分獲百萬美元獎勵
    9月9日下午,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的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 據澎湃新聞報導,清華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北京大學國際數學研究中心教授許晨陽分別獲得「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各為100萬美元。
  • 必看常識: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的成立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這一獎項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公考常識積累:未來科學大獎
    9月6日上午10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個獎項陸續揭曉,共誕生了4位獲獎人。  未來科學大獎的成立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至今已歷5屆。這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有「中國版諾貝爾獎」之稱。
  • 中國版諾獎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9 月 6 日上午,2020年(第五屆)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於2016 年創立,每個獎項的獎金為 100 萬美元。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虞涵棋 張唯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世界級民間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於2016年創立,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大獎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
  • 施一公獲頒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施一公獲頒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來源:清華大學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11-07   今日/總瀏覽:1/2208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數學家彭實戈獲獎
    澎湃新聞記者 虞涵棋 張唯 賀梨萍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這對風險的定義和定量有重大應用。彭實戈於1947年出生於山東,1985年獲法國巴黎九大(Université Paris Dauphine)博士學位,1986年獲普魯旺斯大學(University of Provence)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山東大學教授。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遼寧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盧柯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物質科學獎」。將未來科學大獎頒發給他,是為了獎勵他開創性的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提高金屬材料的強度一直是材料物理領域中最核心的科學問題之一。通常材料的強化均通過引入各種缺陷以阻礙位錯運動來實現,但材料強度提高的同時會喪失塑性和導電性,這導致了材料領域著名的長期未能解訣的材料強度與塑性(或導電性)的倒置關係。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4位學者獲獎
    200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07年被任命為國家科技部973計劃項目「金融風險控制中的定量分析與計算」的首席科學家;2009年由彭實戈帶頭,山東大學申報的「金融—數學跨學科交叉應用型人才培養實驗區」獲準立項;2011年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聘為3位「2011-2012普林斯頓全球學者」之一。2020年9月,獲得2020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中國諾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以理性的科學思想激發創新生態及科研動力,以求真求知的純粹精神引領青年科學工作者探索世界。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作為中國大陸首個非官方、非營利、民間發起的科學獎項,未來科學大獎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獎勵在大中華區做出傑出科技成果的科學家(不限國籍)。
  • 盤點歷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猜猜2020誰將折桂?
    未來科學大獎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將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揭曉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獲獎者。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大獎項,單項獎金約700萬人民幣,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其中,生命科學獎由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共同捐贈。
  • 盧煜明、薛其坤獲頒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清華大學副校長、物理系教授薛其坤1月15日,首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在數十名全球頂尖華人科學家、諾獎得主以及眾多優秀企業家見證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清華大學副校長、物理系教授薛其坤,分別獲頒「生命科學獎」和「物質科學獎」,每人的獎金為100萬美元。頒獎儀式莊重而感人,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了對科學的尊重,以及正在崛起的中國對原創、具有突破性基礎研究的渴望。
  • 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2020未來科學大獎
    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彭實戈獲得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也是山大人第4次獲此殊榮。2019年,山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王小雲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成為未來科學大獎第一位女性獲獎者。此前,山東大學校友薛其坤、馬大為分別於2016年和2018年獲未來科學大獎的「物質科學獎」。未來科學大獎於2016年設立,是中國大陸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每年評選一次。
  • 2018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
    他們在推動水稻產量可持續增長的「命題」下相得益彰,獲得了重大成就。他們的原創性工作對中國在基礎科學領域以及國計民生的巨大影響博得國際科學界的公認。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董欣年宣讀「生命科學獎」的頒獎理由,並與其他科學委員會委員劉勇軍、駱利群、饒毅、謝曉亮,以及「生命科學獎」捐贈人丁健、沈南鵬和張磊一起為李家洋、張啟發頒發獲獎證書及獎盃。由於身體原因,袁隆平教授沒有抵達典禮現場。
  •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正研究一次性早篩幾十種癌症...
    近日,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大獎周在線上順利舉行在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儀式上,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盧煜明做了發言,盧煜明曾因在血液中微量DNA的檢測方法的貢獻而獲得大獎,利用這項技術,他開創了無創產前診斷的方法,如今被千萬人使用、造福了全球許多家庭。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到多個領域,包括癌症診斷。
  • 剛剛,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等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借鑑了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知名科學獎項的經驗,同時也做了創新。比如,在捐贈模式上,其他獎項多由一個家族或個人捐贈,未來科學大獎每項獎項由4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 "中國諾貝爾"揭曉, 盧煜明獲生命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獎金各為100萬美元,以表彰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知社學術圈通過大數據分析,昨天預測最有希望榮獲大獎的七位科學家,有生命科學大獎的袁隆平、屠呦呦、和施一公,以及物質科學大獎的薛其坤、趙忠賢、潘建偉、和王貽芳。今天,薛其坤教授果然獲獎!大獎獲獎者生命科學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