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工」施一公 與「窮教授」許田的青年往事

2021-02-23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02年,施一公與夫人在佛蒙特滑雪。西湖大學提供

「我總在想,當時我應該更大膽一點,去衝擊那些挑戰性更大、也更充滿不確定性的課題,在我人生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回憶20年前時如是說。

5月4日,在第101個「五四」青年節,西湖大學發布了20年前的「西湖青年畫像」。揭示了施一公、許田等「功成名就」科學家,曾在「三十而立」之時面臨的壓力和困惑,以此鼓勵當代青年,為人生與夢想不懈戰鬥。

許田在耶魯辦公。西湖大學提供

2000年,施一公還是普林斯頓大學一名普通助理教授。「那會兒的想法挺簡單,就是多出好的科研成果,建立自己在領域內的學術信譽。這是在一所世界頂尖大學立足的根本。」

施一公說,「助理教授」一職,看似體面,但還屬於「合同工」。合同結束時,如果通不過同行評估,就得捲鋪蓋走人。

但那時候,他並不擔心這一點。2000年是施一公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第一年,文章一篇接一篇發,還都是在CNS這樣高級別的期刊上。

但他依舊很拼:「每天泡在實驗室,一天只睡4個多小時,那是人生最富有激情和衝勁的年代,想幹事,要幹事。」

僅在一年之後,施一公就升職為副教授,3年後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也就是在這一年,施一公第一次意識到基礎科研在應用領域的重要價值。

當年9月,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Klausner打電話邀請施一公去做一個報告並研討開發抗癌藥的策略。

「最初我很奇怪,我的工作是基礎研究,總覺得跟製藥和應用距離挺遠。」後來,他才意識到,正是他的這項科研成果,為創新製藥提供了一個關鍵線索:「那是有別於論文發表的成就感。原來我們可以憑一己之力,讓世界變得更好。」

與不憂慮房子和科研經費的施一公不同,20年前的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還是一名「窮教授」。養家,是擺在他面前的人生課題之一。

2000年,耶魯大學遺傳學系內部剛剛批准許田成為終身教授,成為耶魯第二個華人教授。家裡一致決定給他買一輛3萬美元的汽車以示慶祝,讓這位「窮教授」終於告別了他駕駛多年的「小破車」。

那會兒的許田,已經發表了生長調控領域的相關論文。這個在當時看來相當「冷門」的課題,源自於他自學生時期就酷愛造訪的耶魯大學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

恐龍骨架為什麼那麼大?螞蟻為什麼那麼小?許田的疑惑很樸素,卻無心插柳為癌症和罕見病的治療點亮了新的路徑。

他現在經常對學生說,科學沒有「冷門」和「熱門」之分,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所以以興趣為導師、尊崇自己的內心,很重要。

科研以外,養家餬口的擔子不輕。2000年,許田與合作夥伴喬納森·羅斯伯格一起,在耶魯大學附近籌備起了羅斯伯格研究所孵化器。如今,已成功孵化了13個公司,包括三家獨角獸企業。

或是有感於20年前的經歷,西湖大學創建之後,格外關注年輕助理教授的生活,努力創造一個「拎包入住」的氛圍。正如施一公所言,「我們盡最大可能為年輕人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在自己的黃金年代,釋放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

相關焦點

  • 許田放棄美國耶魯大學終身講席教授加盟西湖大學
    中青在線杭州4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劍平)今天,據西湖大學有關負責人介紹,曾擔任過15年美國耶魯大學遺傳系副系主任以及11年耶魯大學校長特別顧問的許田教授已全職加入西湖大學。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的聘書頒發儀式。
  • 創業者施一公創業者施一公
    2008 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 500 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2014 年 3 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了晶體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他回國後所贏得的第一個國際最高獎項。
  • 他是復旦學霸,與施一公、饒毅齊名,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職回國
    據悉,艱難地悄悄越過的許戰只有紐約市立大學30多名教授和一名教授擁有科研經費。辛苦生活,沒關係!但我沒有機會進行科學研究,不!他是復旦學霸,與石一公、羅一奇一起放棄耶魯終身教授,全部時間回國許田毅決定離開紐約市立大學,買了一張6美元的火車票,來到紐哈芬市,以後敲了他導師斯皮魯教授的研究室的門。他的英語水平很差,幾乎有權力硬著頭皮說,不允許後退。
  • 創業者施一公
    時任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評價,「施一公回國一舉將清華大學建成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施一公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院長的日子,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科從只有40多個獨立實驗室,增加到了120個。2018年,施一公離開親手締造的國際一流的結構生物學中心,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開始了一場新的試煉。
  • 科學+|創業者施一公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
  • 南方科技大學和西湖大學,院士團和海外終身教授團的對抗!
    目前已經擁有中科院院士28名,國際會士35人,國家特聘專家71人,國家特聘專家(青年) 84人, 教育部特聘專家22人,「國家特支計劃」專家8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4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由於南方科技大學的高起點精英化教育,本科階段就是全英文授課,因此南方科技大學也被譽為最洋氣的高校,本科畢業生出國留學率高居全國高校第一!
  • 許田:基因科技+人工智慧+金融資本將掀起新一波科技革命
    2020年8月20日,美國耶魯大學遺傳學系原副系主任、終身教授,西湖大學講席教授、副校長許田走進「復旦金融公開課」,以「顛覆性的基因科技:漫談健康、生活與未來」為題,與學院學術訪問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終身講席教授魏尚進展開了深入探討。
  • 專訪施一公教授:基礎研究的喜悅無與倫比
    施一公教授、潘建偉教授、許晨陽教授也將迎來屬於他們的這份榮譽。今天,我們將為各位讀者送上未來論壇對三名獲獎人的專訪。讓我們一道在問答中,領略他們的風採。2017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公布後,未來論壇青年理事王皓毅第一時間通過電話連線對生命科學獎得主施一公進行了獨家專訪。
  • 施一公:青年人才應讓科學精神成為一種本能
    原標題:施一公:青年人才應讓科學精神成為一種本能   「我們為什麼需要科學精神?因為科學精神是產生重大科學發現的土壤,關乎一個國家的健康發展。」11月9日下午,在第二屆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閉幕式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在主旨報告中反覆強調了一個詞——科學精神。
  • 這位美女青年科學家火了!師從施一公 又拿了個大獎
    《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她師從施一公,還要從一通電話說起……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 施一公:青年人才應讓科學精神成為一種本能
    施一公說,人類社會還同時面臨氣候變化、自然災害、能源短缺、糧食安全等全球性問題威脅,人類未來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後疫情時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科學作為一種革命性力量,既是解決問題的有力武器,也是通往未來的必由之路。
  • 施一公弟子、清華90後萬蕊雪談青年學者如何迅速建立影響力
    那麼青年科學家該如何迅速在國際學術圈建立自己的影響力?針對這一問題,施一公弟子、清華大學90後博士後、2018年「青年科學家」得主萬蕊雪在5月24日於上海舉行的浦江創新論壇科技創新青年造就者圓桌峰會上表示,國際知名期刊投稿時間長投稿困難這個問題確實存在,其本人在發表學術成果的時候也遇到過該問題。
  • 施一公教授,你因科研聲名鵲起,故請不要肆意妄言
    近期時常看到一些網絡文章,是以施一公在題為「宇宙與我們的存在」演講視頻中的觀點為依據撰寫的,例如今年10月在網絡上發布的《施一公:靈魂、鬼和神都是存在的》文章大肆傳播,筆者深感憂慮。對於這些錯誤信息的流傳本該有業內學者發文正本清源,或者由施教授自我更正,但遺憾的是這些錯誤觀點仍然在延續,並且可能貽害諸多學子和世人。
  • 師從施一公,半路出家的清華教授柴繼傑,今日再發Science
    柴繼傑,1966年生於遼寧,現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談家楨生命科學創新獎獲得者,已發表80多篇SCI,13篇CNS,他引12000+次。主要科研領域與方向:以蛋白質晶體學為手段,結合生化細胞生物等方法研究生物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關係。
  • 「接地氣」的施一公院士:科學家需要挑戰過去
    說到施一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九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在即將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年會活動上將會出現這位重磅大咖的身影,讓我們首先一同走近這位大咖院士,探索他身上的獨特魅力吧。
  • 清華大學雒建斌、施一公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施一公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生命科學獎,獲獎項目是《剪接體的結構與分子機理研究》。施一公教授施一公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結構生物學家,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 三位科學家受施一公邀約毅然回國,加入西湖大學任教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孟子》有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大丈夫生於世,必當有番作為。當代的青年們,在受到祖國的悉心培育之後,更應該學成歸國,報效祖國。即所謂「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此外,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更是一位值得現在年輕人學習的青年榜樣。施一公畢業於清華大學,之後,又去霍普金斯大學深造,並於2008年婉拒美國聘請,毅然回國在清華大學全職任教,又於201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