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施一公與夫人在佛蒙特滑雪。西湖大學提供
「我總在想,當時我應該更大膽一點,去衝擊那些挑戰性更大、也更充滿不確定性的課題,在我人生精力最旺盛、創造力最強的年代。」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回憶20年前時如是說。
5月4日,在第101個「五四」青年節,西湖大學發布了20年前的「西湖青年畫像」。揭示了施一公、許田等「功成名就」科學家,曾在「三十而立」之時面臨的壓力和困惑,以此鼓勵當代青年,為人生與夢想不懈戰鬥。
許田在耶魯辦公。西湖大學提供
2000年,施一公還是普林斯頓大學一名普通助理教授。「那會兒的想法挺簡單,就是多出好的科研成果,建立自己在領域內的學術信譽。這是在一所世界頂尖大學立足的根本。」
施一公說,「助理教授」一職,看似體面,但還屬於「合同工」。合同結束時,如果通不過同行評估,就得捲鋪蓋走人。
但那時候,他並不擔心這一點。2000年是施一公取得重大科研成果的第一年,文章一篇接一篇發,還都是在CNS這樣高級別的期刊上。
但他依舊很拼:「每天泡在實驗室,一天只睡4個多小時,那是人生最富有激情和衝勁的年代,想幹事,要幹事。」
僅在一年之後,施一公就升職為副教授,3年後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歷史上最年輕的正教授。也就是在這一年,施一公第一次意識到基礎科研在應用領域的重要價值。
當年9月,美國國家癌症研究中心主任RichardKlausner打電話邀請施一公去做一個報告並研討開發抗癌藥的策略。
「最初我很奇怪,我的工作是基礎研究,總覺得跟製藥和應用距離挺遠。」後來,他才意識到,正是他的這項科研成果,為創新製藥提供了一個關鍵線索:「那是有別於論文發表的成就感。原來我們可以憑一己之力,讓世界變得更好。」
與不憂慮房子和科研經費的施一公不同,20年前的西湖大學副校長許田,還是一名「窮教授」。養家,是擺在他面前的人生課題之一。
2000年,耶魯大學遺傳學系內部剛剛批准許田成為終身教授,成為耶魯第二個華人教授。家裡一致決定給他買一輛3萬美元的汽車以示慶祝,讓這位「窮教授」終於告別了他駕駛多年的「小破車」。
那會兒的許田,已經發表了生長調控領域的相關論文。這個在當時看來相當「冷門」的課題,源自於他自學生時期就酷愛造訪的耶魯大學皮博迪自然歷史博物館。
恐龍骨架為什麼那麼大?螞蟻為什麼那麼小?許田的疑惑很樸素,卻無心插柳為癌症和罕見病的治療點亮了新的路徑。
他現在經常對學生說,科學沒有「冷門」和「熱門」之分,誰也不知道未來的世界會發生怎樣的變化,所以以興趣為導師、尊崇自己的內心,很重要。
科研以外,養家餬口的擔子不輕。2000年,許田與合作夥伴喬納森·羅斯伯格一起,在耶魯大學附近籌備起了羅斯伯格研究所孵化器。如今,已成功孵化了13個公司,包括三家獨角獸企業。
或是有感於20年前的經歷,西湖大學創建之後,格外關注年輕助理教授的生活,努力創造一個「拎包入住」的氛圍。正如施一公所言,「我們盡最大可能為年輕人解決後顧之憂,讓他們在自己的黃金年代,釋放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
中國生物技術網誠邀生物領域科學家在我們的平臺上,發表和介紹國內外原創的科研成果。
註:國內為原創研究成果或評論、綜述,國際為在線發表一個月內的最新成果或綜述,字數500字以上,並請提供至少一張圖片。投稿者,請將文章發送至weixin@im.ac.cn。
本公眾號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