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

2020-12-06 騰訊網

來源:《蘭州晚報》 2019年4月29日 R09民生

作者: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

「羨慕別人,也要鼓勵自己。

不要覺得別人做了兩個,

自己做了一個,

自己就是別人的二分之一……」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

施一公

【紀錄片】

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人——施一公

4月26日,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做客「百年蘭大·名家講壇」及「萃英大講壇」,從個人經歷及專業領域出髮帶來兩場精彩報告。

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應該有「脾氣」

26日上午,城關校區西區大學生活動中心禮堂裡座無虛席,掌聲頻起,不少師生站著聽完了講座。施一公以《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為題,與在場師生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體會。

施一公坦言,自己曾經也是迷茫的研究生,博士三年級才進入科研狀態,在博四、博五才發現了科研的樂趣。他總結: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刻苦努力、改變方法論和挑戰學術權威的批判性思維以及長期堅持是三項必備素質

作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時間的付出是必須的。所有成功的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施一公講述了清華大學生物系復系後首任系主任蒲慕明先生嚴格要求學生平均每周投入60小時到實驗室研究工作的故事,自己在美國讀博期間指出導師錯誤的故事,做博士後時導師教導他「什麼都可以再生,但是時間失去了就不會再生。我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只能把時間用在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的故事,告訴同學們真正的批判性思維、真正的方法論應如何養成,做研究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破除迷信。

一名優秀的研究生,還應該是一個有脾氣的人。施一公分享了自己培養的兩個非科班出身、也非天資過人「野路子」學生最後如何成長為學術大咖的經歷,講述了他們身上所具備的不服輸、固執的科學家「脾氣」,希望同學們都能通過不懈的努力和長期的堅持,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天下午,施一公又趕往榆中校區,為本科生做了題為《結構之美》的專業科普講座。

「我想與大家分享生命科學之美。」施一公以宇宙的誕生與起源引出人類文明,從宏觀視角展現了生命科學的發展和魅力。簡潔的數據、巧妙的類比、鮮活的例子、豐富的圖片……他引領在場師生充分感受到宏觀的宇宙太陽系天體學和微觀細胞科學的極致之美,通過對人類疾病的介紹,讓大家了解疾病與結構、疾病與科學的關係,感受到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對治癒人類疑難雜症帶來的巨大推動與希望

要在失去和獲得之間尋找平衡

兩場講座後,施一公與現場師生進行了精彩的交流互動。「施老師,我是一名臨床醫學的本科生,今年完成了一項創新創業項目,但是看到學長完成了兩個甚至更多,我很羨慕也很糾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要像他們一樣做更多的科研項目?」一位本科生提問。

不要去攀比,不要只看到表面的東西。」施一公說,每個學生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看到周圍的同學發了期刊、得到獎勵,就開始焦躁,太年輕的時候會太注重一些表面的東西,這很正常,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去做自己覺得驕傲的事,對得起自己,發揮自己的能力,沒有必要看別人做兩個自己就做兩個,而是應該把這一個做好。

一位特意趕來的「粉絲」舉手提問,「您是如何保持如此充沛的科研精力的呢?」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的人只需要睡4至5個小時就可以保持精力旺盛,也有的人必須要睡夠10至12個小時,不然第二天工作就打不起精神。」施一公笑著說,每個人需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然後發揮自己的優勢,後天的努力可以讓精力發揮到極致。他分享了自己保持精力的「秘訣」——每天晨跑十公裡。雖然昨夜到蘭州已是凌晨,休息四個半小時後的今晨六點,他依然沿著黃河跑了十公裡。在他看來,跑步不但可以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還能提高生活質量。

一位經濟學院的老師向施一公求教:「作為老師,如何修煉自己的境界與格局,成就學生?」

「就導師這個身份而言,是雙重的,一方面需要為學生提供學術指導,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施一公講了自己與導師之間的故事,「中國古語講『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給老師賦予了這麼重的期待,我更覺得老師為學生做一些事兒是天經地義的,否則我會內疚。

那您是如何看待學科交叉和時間分配的呢?」

「我們鼓勵學科交叉,但是坦率地講,沒有人可以做到樣樣精通。」施一公向同學們解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注這個可能就無法兼顧另一個,有時候你需要失去一些才可以得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失去和獲得之間尋找平衡

四個小時的分享中,施一公坦率而真誠地講述自己獨特的觀點與故事,語重心長地希望同學們可以對科學保有初心和熱情,敢於質疑權威,在不懈的堅持中實現人生目標和價值。「奮鬥,是一種浪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的文化賦予老師這麼高的期待,我更覺得老師為學生做一些事是天經地義的。一方面是學術指導,另一方面則是心理諮詢。」「中國在進步,也肯定在進步。我們不用太著急。我相信當拐點出現以後,你會發現原來中國要比你想像的強大的多。」講座中,施一公頻出的金句,也讓師生們受益匪淺。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帶好學生,是特別要緊的事
    不要覺得別人做了兩個,自己做了一個,自己就是別人的二分之一……」2019年4月26日,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蘭州大學「百年蘭大·名家講壇」上題為《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的報告分享中坦言,自己曾經也是迷茫的研究生,博士三年級才進入科研狀態,在博四、博五才發現了科研的樂趣。
  • 施一公: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近日,研究生新生已開始陸續開學,很多同學問: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對這個問題,施一公院士曾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專門寫了兩篇長篇博文進行總結,樸實精闢,流傳甚廣,得到很多導師及學長學姐們的極力推薦,以下為完整版,分享給大家。
  • 施一公有三位優秀女弟子,他的男弟子表現如何,同樣非常優秀
    在2016年入選了「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19 年 3 月,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細胞》上雜誌再次發表「剪接體的機理與結構研究」重大科研成果,此篇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萬蕊雪是她的師妹,三女英中最年輕的一位,白蕊。白蕊本科並不是清華大學的學生,她憑藉優秀的本科成績保送清華大學,並獲得「清華大學2015年未來學者獎學金」。
  • 解讀施一公:研究生最不重要的是智商,選專業究竟該看重什麼?
    解讀施一公「無論什麼學科,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我們選專業到底該以什麼為主?施一公的第一個身份,應當是我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其次才是原清華大學教授,現西湖大學的校長,以及新建的諾成建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 施一公:為什麼極其優秀的中國學生到國外脫穎而出的非常少?
    【編者按】9月9日,清華大學副校長,著名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獲得「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獎金高達100萬美元。9月16日晚,施一公在中國首檔青年電視公開課《開講啦》,分享了他的成長曆程與選擇,以及他對卓越人才的期望與思考。以下是他的演講精編。
  • 施一公:從清華大學副校長到西湖大學校長,回國科研拒絕美國高薪
    說到施一公院士,相信很多人不會陌生。如今,施一公院士已經是西湖大學的校長,成為了中國高等教育方面的新希望。但是在背後卻有著太多的艱辛。雖然當時有人認為施一公放棄國外優越的條件回到中國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夠留在美國,拿到美國國籍,但施一公院士卻通通放棄,也從沒有後悔曾經的選擇,因為中國有他的根,有他的親人,更有他深愛的祖國,因此,就算擁有留在美國的能力,即便是他國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國才是自己的家。
  • 研究生怎麼做?才能在學校期間有所收穫?看看施一公如何建議
    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研究生的問題,讀研其實是挺不容易的。研究生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讀研期間有所收穫?我們一起來看看施一公給出什麼樣的建議!不止如此,前幾年每年研究生報考的時候,選擇學術型碩士的考生還很多,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生報考,選擇專業學位碩士的人數逐漸增加,甚至超過了選擇學術型碩士的人數。如今已經到了12月份,距離2021年的研究生考試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知道備戰2021年研究生考試的考生們準備的如何了?
  • 施一公和杭州的緣分很深很深
    ——施一公《懷念我的父親》  很多人都問過施一公這個問題:你最崇拜的人,是不是同樣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  施一公總是這樣回答:有些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我會佩服,但不會崇拜。當然,如果一定要找的話,可能是我的父親。  施一公常說,父親是他唯一崇拜的人。在他的生命中,父親對他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
  • 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的3位女弟子,一人當選外籍院士,赴美引爭議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門下學子眾多,他曾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學子,但要想成為施一公教授門下門生並非易事,只有學業成績優異,熱愛科研,不懼苦難的人才有望可以拜入他的門下。02萬蕊雪萬蕊雪也是施一公教授門下得意門生,是顏寧教授的師妹,也是我國傑出的90後女科學家,施一公教授也非常愛惜萬蕊雪,常常也向他人提起自己這位得意門生
  • 《施一公:為什麼極優秀的中國學子到國外脫穎而出的非常少?》的評論
    :為什麼極優秀的中國學子到國外脫穎而出的非常少?》p=219524441#comment-119392 施一公啊,你犯糊塗。大學主要是「學」而不是「研」,那「科研」都讓你「代替」了,乾脆「取消」吧。大學就是為「科研單位」輸送人才的,而不是「代替」,研究生那是「工作」並不是「學生」別以為是「邊學邊幹就是」學生。
  • 西湖大學舉行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 施一公這樣說
    今年有274名博士研究生將在此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其中還有來自帝國理工、杜克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27名海外高校考生,佔錄取總人數的10%。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開學典禮上致辭,闡述了新冠疫情背景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與技術的價值與力量,以及西湖大學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 施一公門下得意弟子遠遠不止顏寧一個
    由於疫情的發生,很多做科研的科學家紛紛出現在大眾的視野,先是有「人不傳人」高福院士,然後到「雙黃連之母」王延軼所長,最後不知怎麼的施一公院士也走紅了。而說起施一公院士,就想起他出生於知識家庭,高中保送清華,清華提前一年畢業,然後遠赴國外留學,最後學成所歸回到祖國發展。
  • 施一公:手撕官僚,舉報大咖的饒毅是一個怎樣的人
    2、了解加深2000年,饒毅為了改變中國生科研究生教學落後的現狀,聯合上海生科院的學者一同創辦了一門綜合性的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課程,而這門課當時也開設的十分及時,深受學生們歡迎,在之後的數十年裡也成為中國生科領域最知名的研究生專業課程,為了組織這門課,饒毅花費了大量的心思。
  • 「接地氣」的施一公院士:科學家需要挑戰過去
    說到施一公,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九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在即將舉辦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年會活動上將會出現這位重磅大咖的身影,讓我們首先一同走近這位大咖院士,探索他身上的獨特魅力吧。
  • 父親是他唯一崇拜的人 施一公和杭州的緣分很深很深
    2018-04-18 10:20 | 都市快報很多人都問過施一公這個問題:你最崇拜的人,是不是同樣在普林斯頓大學工作過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施一公總是這樣回答:有些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我會佩服,但不會崇拜。當然,如果一定要找的話,可能是我的父親。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和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在研究生的精英群體之中,經常會聽到「師門」一詞,由此可見研究生十分注重導師的作用,尤其是知名導師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所以對於研究生來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導師是至關重要的。
  • 施一公:從西湖大學校長到身家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
    施一公也因此在2020年多了一個身份,身價超十多億的成功創業者。(根據2020年12月底的股價估算,應該有17億+)作為「網紅科學家」,施一公自回國後一直就「流量不斷」。和西湖大學類似,諾誠健華這一生物醫藥公司就是因為施一公才被人關注,贏得不少投資人的青睞。
  • 施一公培養清華精英顏寧與白蕊,如今58歲的饒毅培養了多少精英
    在研究生的精英群體之中,經常會聽到「師門」一詞,由此可見研究生十分注重導師的作用,尤其是知名導師在人才培養方面發揮的作用。人們常說「名師出高徒」,所以對於研究生來講,選擇適合自己發展的導師是至關重要的。
  • 這位美女青年科學家火了!師從施一公 又拿了個大獎
    《科學》雜誌和SciLifeLab頒發的2018年度青年科學家獎揭曉,清華大學博士後萬蕊雪成為細胞及分子生物學類別的勝出者。這是在中國本土攻讀博士學位的研究人員首獲該獎。她師從施一公,還要從一通電話說起……青年科學家!厲害了,這位清華姑娘!
  • 三位女博士讓清華自豪,留學回國的顏寧成為院士,而她追隨施一公
    但是大學培養優秀的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師資力量,所以在大學精英的深造過程中,優秀的學生群體都重視「師門」的效應。尤其是在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頂尖學府之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導師,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