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蘭州晚報》 2019年4月29日 R09民生
作者: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耿睿
「羨慕別人,也要鼓勵自己。
不要覺得別人做了兩個,
自己做了一個,
自己就是別人的二分之一……」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
施一公
【紀錄片】
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人——施一公
4月26日,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做客「百年蘭大·名家講壇」及「萃英大講壇」,從個人經歷及專業領域出髮帶來兩場精彩報告。
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應該有「脾氣」
26日上午,城關校區西區大學生活動中心禮堂裡座無虛席,掌聲頻起,不少師生站著聽完了講座。施一公以《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為題,與在場師生交流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和體會。
施一公坦言,自己曾經也是迷茫的研究生,博士三年級才進入科研狀態,在博四、博五才發現了科研的樂趣。他總結: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刻苦努力、改變方法論和挑戰學術權威的批判性思維以及長期堅持是三項必備素質。
「作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時間的付出是必須的。所有成功的科學家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心血。」施一公講述了清華大學生物系復系後首任系主任蒲慕明先生嚴格要求學生平均每周投入60小時到實驗室研究工作的故事,自己在美國讀博期間指出導師錯誤的故事,做博士後時導師教導他「什麼都可以再生,但是時間失去了就不會再生。我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只能把時間用在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的故事,告訴同學們真正的批判性思維、真正的方法論應如何養成,做研究一定要多問幾個為什麼、破除迷信。
「一名優秀的研究生,還應該是一個有脾氣的人。」施一公分享了自己培養的兩個非科班出身、也非天資過人「野路子」學生最後如何成長為學術大咖的經歷,講述了他們身上所具備的不服輸、固執的科學家「脾氣」,希望同學們都能通過不懈的努力和長期的堅持,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當天下午,施一公又趕往榆中校區,為本科生做了題為《結構之美》的專業科普講座。
「我想與大家分享生命科學之美。」施一公以宇宙的誕生與起源引出人類文明,從宏觀視角展現了生命科學的發展和魅力。簡潔的數據、巧妙的類比、鮮活的例子、豐富的圖片……他引領在場師生充分感受到宏觀的宇宙太陽系天體學和微觀細胞科學的極致之美,通過對人類疾病的介紹,讓大家了解疾病與結構、疾病與科學的關係,感受到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對治癒人類疑難雜症帶來的巨大推動與希望。
要在失去和獲得之間尋找平衡
兩場講座後,施一公與現場師生進行了精彩的交流互動。「施老師,我是一名臨床醫學的本科生,今年完成了一項創新創業項目,但是看到學長完成了兩個甚至更多,我很羨慕也很糾結,我不知道自己是否也要像他們一樣做更多的科研項目?」一位本科生提問。
「不要去攀比,不要只看到表面的東西。」施一公說,每個學生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階段,看到周圍的同學發了期刊、得到獎勵,就開始焦躁,太年輕的時候會太注重一些表面的東西,這很正常,但是一定要量力而行,去做自己覺得驕傲的事,對得起自己,發揮自己的能力,沒有必要看別人做兩個自己就做兩個,而是應該把這一個做好。
一位特意趕來的「粉絲」舉手提問,「您是如何保持如此充沛的科研精力的呢?」
「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的人只需要睡4至5個小時就可以保持精力旺盛,也有的人必須要睡夠10至12個小時,不然第二天工作就打不起精神。」施一公笑著說,每個人需要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然後發揮自己的優勢,後天的努力可以讓精力發揮到極致。他分享了自己保持精力的「秘訣」——每天晨跑十公裡。雖然昨夜到蘭州已是凌晨,休息四個半小時後的今晨六點,他依然沿著黃河跑了十公裡。在他看來,跑步不但可以讓自己保持充沛的精力,還能提高生活質量。
一位經濟學院的老師向施一公求教:「作為老師,如何修煉自己的境界與格局,成就學生?」
「就導師這個身份而言,是雙重的,一方面需要為學生提供學術指導,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提供心理諮詢。」施一公講了自己與導師之間的故事,「中國古語講『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給老師賦予了這麼重的期待,我更覺得老師為學生做一些事兒是天經地義的,否則我會內疚。」
「那您是如何看待學科交叉和時間分配的呢?」
「我們鼓勵學科交叉,但是坦率地講,沒有人可以做到樣樣精通。」施一公向同學們解釋,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專注這個可能就無法兼顧另一個,有時候你需要失去一些才可以得到,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在失去和獲得之間尋找平衡。
四個小時的分享中,施一公坦率而真誠地講述自己獨特的觀點與故事,語重心長地希望同學們可以對科學保有初心和熱情,敢於質疑權威,在不懈的堅持中實現人生目標和價值。「奮鬥,是一種浪漫。」「『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的文化賦予老師這麼高的期待,我更覺得老師為學生做一些事是天經地義的。一方面是學術指導,另一方面則是心理諮詢。」「中國在進步,也肯定在進步。我們不用太著急。我相信當拐點出現以後,你會發現原來中國要比你想像的強大的多。」講座中,施一公頻出的金句,也讓師生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