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研究生的問題,讀研其實是挺不容易的。研究生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讀研期間有所收穫?我們一起來看看施一公給出什麼樣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還有學生對於自身要求的提高,報考研究生考試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省份報考研究生的人數每年都在急劇增加。去年我國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已經達到了290萬,相比2018年的考研人數增加了52萬人,今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不止如此,前幾年每年研究生報考的時候,選擇學術型碩士的考生還很多,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生報考,選擇專業學位碩士的人數逐漸增加,甚至超過了選擇學術型碩士的人數。
如今已經到了12月份,距離2021年的研究生考試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知道備戰2021年研究生考試的考生們準備的如何了?小編都希望大家成功上岸啊!加油!加油!
對於已經成功上岸的準研究生們,研究生期間怎麼學才能收穫很多呢?讓我們跟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施一公一起來看看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施一公同時也兼任西湖大學的校長,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的施一公先生在1989年從清華大學畢業,而後經過自身的努力又獲得了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
施一公先生在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的時候,依然堅決地回到祖國,回到母校,施一公先生的愛國情懷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欽佩的。作為曾經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如今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先生在面對研究生教育的時候,給出過3點中肯的建議。
第一點:刻苦努力
研究生如果想在讀研期間有所收穫,就需要刻苦努力。其實,能夠考上研究生的人,怎麼會不刻苦不努力?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也不會一直堅持到考試,並且成功上岸。不過,刻苦努力並不是代表你覺得你自己很努力,也並不是說很多人看起來你很努力的樣子。
如果只是覺得自己一天天忙得不行,累得不行,但是每到一天結束的時候,並沒有感覺腦子裡裝下了什麼東西。那麼,這種所謂的努力就是沒有效果的。讀研的道路是艱難困苦的,如果想要出科研成果,必須需要付出高於常人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點:有批判性思維
擁有批判性思維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人很容易被別人的觀點「洗腦」,沒有自己的看法,就算對於一些事物一些看法有所懷疑,也不敢提出質疑。施一公先生曾經在美國上學的時候,在一次課堂上就勇敢地指出導師的錯誤,而後被導師欣賞誇讚。
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應該敢於挑戰權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並不是說有權威的教授或者科研成果就不能被提出質疑。如果歷史上有些已經得出結論的理論沒有被後人推翻,那麼世界也不會逐漸進步。
第三點:長期堅持
這些簡單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都堅持不了。「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如果可以長期堅持下來,必定也會有所收穫。
其實,施一公先生說的這三點,並不止適用於研究生,這三點對於任何學生都是有用的,如果,在學習上可以做到這三點,那麼長期下來也會積累不少的知識。
小編今天和大家的探討就要結束了。你們對於讀研期間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哪些建議嗎?歡迎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