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怎麼做?才能在學校期間有所收穫?看看施一公如何建議

2020-12-04 儒雅的小喬菇涼

小編今天要和大家討論一下關於研究生的問題,讀研其實是挺不容易的。研究生到底該怎麼做,才能在讀研期間有所收穫?我們一起來看看施一公給出什麼樣的建議!

近年來,隨著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增大,還有學生對於自身要求的提高,報考研究生考試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省份報考研究生的人數每年都在急劇增加。去年我國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已經達到了290萬,相比2018年的考研人數增加了52萬人,今年的研究生報考人數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不止如此,前幾年每年研究生報考的時候,選擇學術型碩士的考生還很多,但是近幾年的研究生報考,選擇專業學位碩士的人數逐漸增加,甚至超過了選擇學術型碩士的人數。

如今已經到了12月份,距離2021年的研究生考試只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不知道備戰2021年研究生考試的考生們準備的如何了?小編都希望大家成功上岸啊!加油!加油!

對於已經成功上岸的準研究生們,研究生期間怎麼學才能收穫很多呢?讓我們跟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施一公一起來看看吧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施一公同時也兼任西湖大學的校長,出生在河南省鄭州市的施一公先生在1989年從清華大學畢業,而後經過自身的努力又獲得了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博士學位。

施一公先生在面對廣闊的發展前景的時候,依然堅決地回到祖國,回到母校,施一公先生的愛國情懷是值得我們所有人欽佩的。作為曾經清華大學的副校長,如今西湖大學的校長,施一公先生在面對研究生教育的時候,給出過3點中肯的建議

第一點:刻苦努力

研究生如果想在讀研期間有所收穫,就需要刻苦努力。其實,能夠考上研究生的人,怎麼會不刻苦不努力?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也不會一直堅持到考試,並且成功上岸。不過,刻苦努力並不是代表你覺得你自己很努力,也並不是說很多人看起來你很努力的樣子。

如果只是覺得自己一天天忙得不行,累得不行,但是每到一天結束的時候,並沒有感覺腦子裡裝下了什麼東西。那麼,這種所謂的努力就是沒有效果的。讀研的道路是艱難困苦的,如果想要出科研成果,必須需要付出高於常人的時間和精力。

第二點:有批判性思維

擁有批判性思維其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很多人很容易被別人的觀點「洗腦」,沒有自己的看法,就算對於一些事物一些看法有所懷疑,也不敢提出質疑。施一公先生曾經在美國上學的時候,在一次課堂上就勇敢地指出導師的錯誤,而後被導師欣賞誇讚。

有批判性思維的學生,應該敢於挑戰權威,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每個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並不是說有權威的教授或者科研成果就不能被提出質疑。如果歷史上有些已經得出結論的理論沒有被後人推翻,那麼世界也不會逐漸進步。

第三點:長期堅持

這些簡單的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都堅持不了。「天才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如果可以長期堅持下來,必定也會有所收穫。

其實,施一公先生說的這三點,並不止適用於研究生,這三點對於任何學生都是有用的,如果,在學習上可以做到這三點,那麼長期下來也會積累不少的知識。

小編今天和大家的探討就要結束了。你們對於讀研期間需要注意的事情還有哪些建議嗎?歡迎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施一公: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
    施一公坦言,自己曾經也是迷茫的研究生,博士三年級才進入科研狀態,在博四、博五才發現了科研的樂趣。他總結:成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刻苦努力、改變方法論和挑戰學術權威的批判性思維以及長期堅持是三項必備素質。「作為一名優秀的研究生。時間的付出是必須的。
  • 解讀施一公:研究生最不重要的是智商,選專業究竟該看重什麼?
    解讀施一公「無論什麼學科,研究生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我們選專業到底該以什麼為主?施一公的第一個身份,應當是我國著名的自然科學家,其次才是原清華大學教授,現西湖大學的校長,以及新建的諾成建華公司的聯合創始人。
  • 施一公:低年級研究生應該如何讀英文文獻?
    本文轉載自施一公科學網博客,作者施一公序:此文針對本科生和一、二年級的博士、碩士生,對高年級的博士生和博士後也應該有參考價值。從小到大,我感性思維多一些,不善於讀書。85至89年在清華生物系讀本科期間,從未讀過任何一種英文專業期刊。
  • 施一公:帶好學生,是特別要緊的事
    不要覺得別人做了兩個,自己做了一個,自己就是別人的二分之一……」2019年4月26日,著名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蘭州大學「百年蘭大·名家講壇」上題為《從迷茫的研究生到優秀的科學家》的報告分享中坦言,自己曾經也是迷茫的研究生,博士三年級才進入科研狀態,在博四、博五才發現了科研的樂趣。
  • 施一公:我是河南人,中!
    關鍵詞•人才短缺知道應該做 不知道怎麼做  上述情況的存在,造成了目前國內科技界缺乏高精尖人才。在河南代表團第一次全團會議上,施一公曾發言,稱如今的國內,很多人知道應該做什麼,但不知道怎麼做。昨天,對施一公的採訪仍以他最關注的人才開始。  他說,很多人申請項目,「這些項目是對的,甚至請國外的專家來,這些項目也應該立項。但是很尷尬,我們做不好,就是因為沒有合適的人才。」  他總結說,事情一定要落實到人上,「我們缺的是人才。」  在這次全國兩會期間,在任何場合,「航空港」都吸引最多的關注。
  • 西湖大學舉行2020級博士研究生開學典禮 施一公這樣說
    今年有274名博士研究生將在此開啟一段新的旅程,其中還有來自帝國理工、杜克大學、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等27名海外高校考生,佔錄取總人數的10%。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在開學典禮上致辭,闡述了新冠疫情背景下,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與技術的價值與力量,以及西湖大學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 即將成為研究生的你,研究生期間應該做什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1.研究生期間我們應該做什麼(1)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儘量廣地涉獵學科基本知識,儘量深地了解所研究領域的方方面面、過去和現在。
  • 學生如何才能考入?
    學生如何才能考入?在很多學生和家長心裡,可能並不是很了解西湖大學。事實上,西湖大學建校也就短短兩年時間。西湖大學前身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陳十一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教授等科學家籌建。
  • 如何成功發表SCI論文?看看4位復旦學霸的經驗,值得借鑑、收藏!
    然而如何才能在期刊發表SCI呢?今天,復旦研究生邀請了復旦四位學霸,給大家分享一些寫論文的小Tips,一起來看看吧!如何高效閱讀文獻呢?建議先選取課題組或本領域的代表性文獻(近5年)來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做好筆記和標記,當積累到一定閱讀量時,自然會有「質變」感覺。對於研究/試驗方法相同、結論不同的文獻,需要批判性的閱讀,探討存在差異的原因。
  • 施一公有三位優秀女弟子,他的男弟子表現如何,同樣非常優秀
    但這並不是說施一公沒有出色的男弟子,他的男弟子也同樣出類拔萃。說起施一公的男弟子,就不能不提從造紙工人到長江學者的柴繼傑教授。他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丹東鴨綠江造紙廠,成了一名造紙工人。工作四年以後,他利用空閒時間準備,順利考取了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研究生。畢業後,到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藥物研究所攻讀博士,從這時候開始,他才真正接觸生物學。博士畢業後,在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做了2年博士後。
  • 施一公: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
    近日,研究生新生已開始陸續開學,很多同學問: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博士生?對這個問題,施一公院士曾進行深入的思考,他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專門寫了兩篇長篇博文進行總結,樸實精闢,流傳甚廣,得到很多導師及學長學姐們的極力推薦,以下為完整版,分享給大家。
  • 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科研寫作能力?六點建議送給大家
    本文原發表在施一公的科學網博客,原標題:如何提高英文科研寫作能力?原本英語也很差的著名的科學家施一公院士,在文中總結了自己十幾年來寫作英文科研文章經驗心得,並給出了6點具體的建議。
  • 數學和英語不好的考生,如何順利考取研究生?聽聽導師的建議
    有些考生也還在糾結自己到底報考哪個學校和哪個專業,因為很多相近專業考生都可以報考,所以在這報名的時段內大家都是權衡完所有的利弊後作出最優的選擇。在這些考生中,有一部分群體由於本身基礎或者其他原因,雖然經過了差不多一年時間的備考複習,但是自己的某一門或某兩門科目總是學不好,一般以數學和英語不好的居多。
  •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清華施一公有獨門之法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一直是困擾同學們的一大難題,我今天分享清華原副校長、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獨特方法,他堅持做了幾年,效果非常明顯。建議大家看看。施一公教授的方法並不是每天記多少個單詞,閱讀多少文章,原因就是一般人很難堅持下來。而他的這個方法就是每天看30分鐘當地的英文報紙,如果你在紐約,就看紐約時報的頭版,在華盛頓,就看華盛頓時報。在看的過程中,一定不要應付,走馬觀花,而是在看報紙的過程中,發現不認識的單詞,一定不能放過,猜一猜,想一想,查一查。
  • 【畢業論文】【研究生】如何下載國外碩博士論文
    【技巧】如何隨心所欲下載外文文獻/書籍【經驗分享】如何應對朋輩壓力顏寧:講講如何記實驗記錄科研方法 |
  • 美國研究生留學熱門醫學專業學生該如何斟酌適宜自身的專業匹配?
    許多醫學生畢業後想出國繼續就讀深造,最多的選擇便是出國讀研,關於美國研究生留學醫學生出國讀研專業的挑選等問題很多人並不是十分清楚。面臨眾多醫學生留學可選擇專業,留學黨們該如何斟酌並選擇呢?今天優弗教育就給大家解析下美國研究生留學熱門醫學專業學生該如何斟酌適宜自身的專業匹配,期待對於大家的專業選擇有所啟示。
  • 看看過來人的建議!
    看看過來人的建議!首先為大家介紹一下兩者的區別,專碩主要以實踐為主,重在應用和就業,培養的是高層次的人才。學碩是以學術研究為主,重理論和研究,主要培養的是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然後收費標準、招生專業和學制也不同,專碩的收費不高於本校普通專業學術型自籌經費研究生收費標準,招生專業比較有針對性,學制2-3年,大多是讀2年就行了。學碩的收費每年碩士生不超過8000元,博士生不超過10000元,招生專業涵蓋所有的專業,學制一般為3年。
  • 施一公牽頭,立志五年趕超清華的這所「黑馬」高校現在怎麼樣了?
    施一公牽頭,立志五年趕超清華的這所「黑馬」高校現在怎麼樣了?有這麼一所新學校,惹得施一公放棄了清華副校長職位而從之,吸引了如馬化騰、王健林等諸多商業大咖兩百億的大力投資,獲得了如南科大校長陳十一院士、北大科技部主任饒毅等各領域大牛的充分肯定,它就是備受矚目、發展神速、前途無量的創新型高校——西湖大學。
  • 顏寧的老師,施一公主導下的西湖大學離成功還有多遠?
    1990年初,施一公赴美深造,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及化學博士學位。 在此期間,系主任兼實驗室導師有一次自認為發現了生物物理學中的一個重大理論突破,激動得給大家演示,結果被施一公當場指出一個演算上的錯誤。
  • 華科大研究生跳樓自殺,留下七頁遺書《狗血的研究生生涯》
    是研究生制度,還是導師,還是他自己心裡太脆弱?這篇稿子相對詳細地介紹了研究生生涯,包括任務安排、獎學金評定、公司做事、徐老師的說法、石老師的「關心」、校招與論文、遭遇等7部分。而在文章最後,則感慨:「一個天生視力三米外看不清別人的臉的人,跟人說又有誰在意;父母為此付出無數的汗水,如何回報;華科計算機就業率很高,沒找到工作是什麼處境;兩年來,每日翻來覆去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