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寫作是一場絕望的競賽

2020-12-01 環球網

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皇家學院常務秘書宣布82歲加拿大女作家愛麗絲·門羅獲得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

10月10日,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當愛麗絲·門羅的名字從諾貝爾獎委員會終身秘書彼得·英格倫的口中蹦出後,會場一陣騷動和歡呼聲。人們舉起相機和手機,對著英格倫的大腦門不停地拍攝。

大西洋的另一岸,加拿大總理史蒂芬·哈珀一大早在推特上「代表全體加拿大人,向當代短篇小說大師愛麗絲·門羅榮獲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表示祝賀」。

門羅的好友,加拿大另一位著名女作家瑪格麗特·阿特伍德則在推特上說:「我的電話都快被打爆了,愛麗絲,趕快接電話啊。」

而此時門羅,正躺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個小鎮的家中,安然地睡覺。最終,是女兒把她從睡夢中叫醒。這位想像力豐富的女作家沒想到,今年自己會得諾貝爾獎,她說:「你知道,我來到西部,是要處理很多家務事。」

82歲的門羅老太太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在採訪中她甚至一度語帶哽咽:「這感覺真是太美妙了!」雖然與文字打了一輩子交道,老人卻想不出什麼語言來形容這份「美妙」。

只是很快,門羅就恢復到了往日的謙遜與平和。在獲得諾獎之後的幾天裡,她並沒有接受幾家媒體的採訪。即便是面對加拿大廣播公司的話筒,這位滿頭白髮、臉頰削瘦、帶著銀色耳環的老人家仍然像對待她的短篇小說一樣,惜字如金。

門羅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拿大人。她也是在該獎項設立的100多年裡,第13個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家。而在此之前,她三次榮獲加拿大總督小說獎,以及大英國協作家獎、歐·亨利獎,還有布克國際文學獎等。

但門羅自己卻覺得,寫作「是一種絕望,絕望的競賽」。在過去的大半生裡,「我沒有一天停止過寫作。」門羅說。

她生活在加拿大西部一個只有3000居民的小鎮,這是他第二任丈夫出生的地方。這裡距離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有三個小時的車程。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她都住在一幢帶小花園的家裡。

「飯廳裡從地板到天花板都放滿了書,」前去採訪的《巴黎評論》記者描述道,「而在其中一側,放著一張小書桌,上面是一臺舊式打字機。這就是門羅寫作的地方。」

美國小說家喬納森·弗蘭岑則稱, 「門羅是為數不多的能讓我相信『小說就是我的信仰』的作家之一,而這些作家大部分已經作古。」

20歲家境貧寒的門羅只讀完大學第二年的課程,隨後嫁給詹姆斯·門羅,來到溫哥華的郊區,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家庭主婦。在隨後幾年裡,她連生四個女兒。懷孕期間,門羅一直「像瘋了一樣」進行寫作,因為她覺得,「以後有了孩子,就再也不能寫作了」。

在漫長的寫作馬拉松奔跑時,她輸掉了一個女兒。她的二女兒出生後不到15個小時,便不幸夭折。

寫作時間對主婦門羅來講變成一件奢侈的事。孩子們還沒到上學年齡之前,門羅在他們睡午覺的時候寫作。等孩子上學了,她就在他們上學之後寫。她和第一任丈夫開了一家小書店,去打理書店之前,在家做家務的時間也用來寫作。

她對自己每天的寫作頁數有一個定量,強迫自己完成,「這是種強迫症,非常糟糕」。

曾經一段時間,她要照顧四個孩子,她試過一直寫到凌晨一點,然後第二天一早六點起床。「我記得自己曾經想,這太可怕了,我可能要死了。我會心臟病發作。」

在她有些絕望的時候,1968年,門羅37歲,她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快樂影子舞》終於問世——這部集子的寫作時間差不多和她大女兒年齡相仿。而這本遲到的處女作一炮而紅,為她第一次贏下加拿大最高文學獎——總督獎。

她贏下了一座分量十足的獎盃,卻沒有守住那份海誓山盟的婚姻。如今,前夫詹姆斯還在用心運營著那家據說只賣平裝書、遭許多傳統書商鄙視的書店。門羅的獲獎,給冷清的書店帶來不少生意。

隨著聲名鵲起,她反而成了加拿大文學圈一個不折不扣的「逃離者」。她搬回了自己出生的安大略省,在柯林頓小鎮定居下來。

有記者稱她,在避開與文學界的接觸方面,可稱得上是個「高手」了。「我想我是個友善的人,但不好交際。」門羅淡淡地回答道,「但如果不是這樣,我可能已經喪失了自信。我會聽到太多我不理解的談話。」

她從不把自己定位一個公眾意義上的作家,她說:「唯一會阻止我寫作的就是把寫作當成一份職業。」

在小鎮上,門羅只知道一名「其他的作家」。那是一個住在一幢年久失修的房子,光著上身、坐在屋後的走廊上,伏在一臺打字機上打字的男人。「不管是下雨還是晴天,他每天都坐在那兒,」門羅說,「我不認識他,不過,我真是好奇死了,他究竟在寫些什麼。」

拿出交際時間來寫作,對門羅來講,並不算是一種犧牲。「主婦們聚在一起,爭論些什麼方式吸塵或是清潔絨毛玩具更好,」她對此很不屑,「我都快被弄瘋了。」她寧願推著嬰兒車,走到幾公裡外,避免這些咖啡聚會。

但門羅是個絕好的聆聽者,她的小說中許多素材,都來自她聽到的小鎮上的故事。她寫的基本都是這個城市郊區小鎮中上演的平民中的愛情、家庭生活。

門羅一生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類似故事集的長篇小說。所有小說的主題,幾乎可為其2001年出版的小說集標題完美概括,那就是:憎恨、友誼、求愛、愛情、婚姻。

「我從不為尋找素材發愁。我只要等,素材就會冒出來,唯一讓我犯愁的是如何處理這些海量的資料。」她說永遠都不會離開這個小鎮了。

瑪格麗特稱,因為門羅的小說,她生活的小鎮已經和福克納(美國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約克納帕塔法縣一樣,成為產生傳奇的地方了。放在中國,那可能就是莫言的高密縣。

「她的作品地域性非常強,同時,她在小說中為我們呈現出這些地方人們的普遍共通的人性。」《紐約客》小說編輯黛博拉·特瑞斯曼評價道。

但是在很久之前,加拿大作家都不太敢觸碰加拿大相關的題材和小城鎮的故事。「我們被告知這些題材在市場上銷量慘澹。」加拿大作家聯盟的執行主任約翰·德根表示,「愛麗絲·門羅則為我們照亮了這條道路,讓我們知道我們可以寫我們來自哪裡,我們是誰。這是她成功的秘訣。」

不過門羅也承認,並不是隨時都能閃現新的想法。「每逢這樣的時候,我一整天情緒都不好,也是我唯一非常煩躁的時候。」這些時候,要是她的丈夫找她聊天,或在房子裡進進出出,把門弄得砰砰響,她就覺得「快要爆炸了」,要是他還敢哼起歌來的話,估計只能吃不了兜著走了。

和門羅一起進行寫作長跑的,還有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只是後者又做了一次「陪跑者」,但他們有很多相通之處。和村上一樣,門羅每天堅持走很遠的路。門羅給自己定的目標是5公裡,如果哪一天不能走這麼多,以後必須在其他時間補回來。

「你是在保護自己,這麼做會讓你覺得如果你遵守所有好的規矩和習慣,就沒有什麼可以打敗你。」像每天堅持散步一樣,門羅也從沒停止寫作。其實,門羅所害怕的「不是放棄寫作,而是放棄那種興奮,或者失去想要寫作的衝動感」。

她一直疑惑:一旦不需要一直工作了,大多數人會幹什麼?「我唯一用來填補生活的就是寫作,」我沒有學會如何多姿多彩地生活。」面對法新社的記者,她謙虛地講道:「我想或許我在文學方面成功,是因為我沒有其他的天賦。」

在出版最後一本小說集《親愛的生活》之後,今年年初門羅宣布封筆。該書獲得了安大略省的延齡草圖書獎。「在歡呼中離去,感覺很美。」門羅自我安慰道。而早在三年前,門羅披露了她同癌症抗爭的經歷,但沒有說太多細節。

折桂諾獎,似乎又讓她燃起了寫作的衝動。門羅笑著說,「我實在工作太久了,我想也許自己該放鬆放鬆了。但是,獲得諾獎或許會讓我改變封筆的主意。」

對很多人來講,愛麗絲·門羅還是個陌生的名字。在諾貝爾獎官網的一項調查中顯示,沒有閱讀過門羅作品的有將近七成。

一些媒體形容門羅獲獎為「爆冷」。不少網站上冒出類似《關於愛麗絲·門羅不得不了解的十件事》、《愛麗絲·門羅軼事五則》等文章,來介紹她曾經在大學做過女招待、採摘過菸葉,不少作品被改變成劇本等故事。

但這些並不影響這塊諾貝爾獎章的分量。宣布門羅獲獎的彼得·英格倫評價道,「短篇小說一直處於長篇小說的陰影中,門羅選擇了這種藝術形式,她將它很好地開墾,接近完美。」

美國猶太作家辛西婭·奧茲克曾稱她為「我們時代的契訶夫」,「她將會比同時代的其他作家更長久地被讀者記住」。

很多人想知道,贏得諾貝爾文學獎,對門羅來講是否算是贏得了這場「絕望的競賽」。 只是,那個她曾在大學裡「極度迷戀」,和她攜手走過40年的第二任丈夫格裡,已經不能和她分享這份勝利的快樂了。今年4月,格裡去世了。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回歸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裡你最欣賞哪位?看到這裡,我想說的作為一名女性,應該說是愛寫作的女性,我最欣賞的諾獎得主是加拿大女作家門羅。門羅以短篇小說聞名全球,其影響巨大的《逃離》2004年出版,她被稱為「當代短篇小說大師」,以其精緻的講故事方式著稱,清晰與心理現實主義是門羅的寫作特色。現在,把諾貝爾文學獎頒給她,又會有誰不服呢?美國女作家、普立茲獎得主簡·斯邁利(Jane Smiley)曾大讚門羅的作品「既精妙又準確,幾近完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超7成得主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1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各洲獲獎人數分布為:歐洲85位、北美洲15位、南美洲6位、亞洲5位、非洲4位、大洋洲1位。也就是說,在歷屆得主中,歐洲人捧走了超過7成的諾貝爾文學獎盃。
  • 書籍自有命運,眾說紛紜下,誰才能成為諾貝爾文學獎最終得主呢?
    那究竟誰才能在即將揭曉的諾獎中,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得主呢?每年諾獎臨近開獎之際,西方一些博彩公司都會公布諾獎得主賠率榜單。有時候,從名單上我們也可以猜測當年的諾獎得主。而且有時候這一年的諾獎得主,大多可能是曾經得過許多大獎的作家,而這些大獎的得主或者入圍者,也就是接下來諾獎的候選人。比如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早在得諾獎之前,莫言便已經獲得諾尼諾國際文學獎得主,並曾經入圍過紐斯塔特國際文學獎。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提名者作品推薦
    [摘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對喜歡文學、熱愛讀書的人來說,無論獲獎者還是提名者,他們的作品都值得一讀。根據諾貝爾官網消息,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為法國作家派屈克·莫迪亞諾。瑞典皇家學院官方網站的數據顯示,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有210位提名候選人,其中36位是首次獲提名。歷任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平均年齡為65歲,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46歲。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固然是喜事,但配得上諾貝爾文學獎的人,永遠比實際得獎的人多。
  • 諾貝爾文學獎2019提名名單
    據媒體報導,諾貝爾基金會5日表示,瑞典學院今年將同時頒發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2018年,受性侵醜聞影響,文學獎的評審機構——瑞典學院陷入信譽危機,多名院士先後辭職抗議,導致評審無法繼續,瑞典學院決定不頒發諾貝爾文學獎。 而瑞典文學院表示,今年將會恢復頒發,並會產生兩位得主。 ​諾貝爾獎2019年頒獎時間是哪天?
  • 諾貝爾文學獎歷屆得主:亞洲作家僅5位 這兩人拒領
    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 超7成得主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 1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各洲獲獎人數分布為:歐洲85位、北美洲15位、南美洲6位、亞洲5位、非洲4位、大洋洲1位。也就是說,在歷屆得主中,歐洲人捧走了超過7成的諾貝爾文學獎盃。
  • 2018、2019諾貝爾文學獎公布 116位諾獎文學得主 女性有15位
    2019年10月10號晚,瑞典學院宣布,將2018年和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分別授予波蘭女作家託卡爾丘克和奧地利作家漢得克,截止到目前,諾獎文學獎歷年獲獎名單當中,116位獲獎者一共有15位女性獲獎,下面小編來介紹這些傑出的女性。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最多的國家,為什麼是法國?
    從1895年諾貝爾文學獎設立至今,法國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先後有15位作家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緊隨其後的是美國和英國。法國作家們為什麼受到瑞典文學院如此青睞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得獎大戶:哪些法國作家拿了獎?
  • 2020諾貝爾文學獎正式揭曉
    諾貝爾文學獎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之最佳作品者。超7成得主是歐洲人,亞洲作家上榜5位116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中,各洲獲獎人數分布為:歐洲85位、北美洲15位、南美洲6位、亞洲5位、非洲4位、大洋洲1位。
  • 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 10年來這些人曾獲此殊榮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2018、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波蘭作家奧爾加·託卡丘克(Olga Tokarczuk)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奧地利作家彼得·漢德克(Peter Handke)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
  • 近兩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籍日本人奪魁,歌手斬獲諾貝爾文學獎
    近兩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籍日本人奪魁,歌手斬獲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一直是世界文壇最高的榮譽,能夠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無論在寫作的語言還是深度上都達到了一定的境界,而每年只有一個可以說這個獎項在世界文壇佔到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 2019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1901-2017年)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其代表作
    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加·託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海外網10月10日電當地時間10月10日,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奧爾加·託卡爾丘克(Olga Tokarczuk),將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彼得·漢德克(Peter
  • 歷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都是誰你知道嗎?
    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西爾瑪·拉格洛夫(瑞典)191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德)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裡斯·梅特林克(比利時)19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蓋哈特·霍普特曼(德)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2020諾貝爾醫學獎揭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經典名句
    從10月5日至10月12日,諾貝爾獎委員會將陸續公布六大獎項,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具體的公布時間如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最早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諾貝爾物理學獎:最早北京時間10月6日17:45諾貝爾化學獎:最早北京時間10月7日17:45諾貝爾文學獎:最早北京時間10月8日19:00諾貝爾和平獎:北京時間10月9日17:00諾貝爾經濟學獎:最早北京時間10月12日17:45
  •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頒獎詞全盤點
    歷年諾貝爾獲獎人數國別排行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及頒獎詞 全盤點 文 | 群學君整理 轉載請在文末留言
  •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門羅作品《逃離》在線閱讀
    2013諾貝爾文學獎 新作新書《親愛的生活》近日推出據新華社消息,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於瑞典當地時間10月10日下午1時(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7時)揭曉,加拿大作家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獲此殊榮,新書《親愛的生活》 dear life也將於近日由新經典文化推出。
  • 諾貝爾文學獎:曾追授瑞典作家 英語寫作更易獲獎?
    根據其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目前的頒獎單位是瑞典文學院。文學獎首位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  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和以色列人阿格農。
  • 眾說紛紜,競爭激烈的諾貝爾文學獎,在2020年究竟會花落誰家?
    坊間傳聞,包括閻連科、殘雪、村上春樹和瑪格麗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在內的一批國內外知名作家可能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或者獲獎!那究竟誰才能在半個月左右後,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最終得主呢?每年諾獎臨近開獎之際,西方一些博彩公司都會公布諾獎得主賠率榜單。
  •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數據分析
    諾貝爾文學獎是當前世界文學(嚴格來說是歐美文學)領域最權威的獎項,是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創立的五個獎項之一。於1901年首次頒獎,截至2019年,共計頒獎112次,共116人獲獎(有4次同時頒給2人,其他均只頒給1人;有2人未領獎,下文計入統計)。
  • 法國作家莫迪亞諾獲2014年諾貝爾文學獎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201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加拿大作家愛麗絲•門羅;2012年的這一獎項則由中國作家莫言獲得。      【漲姿勢】       諾貝爾文學獎是如何評出來的?  諾獎各獎項評選基本流程相似。就文學獎來說,評獎機構為瑞典文學院及諾貝爾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