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真是個特殊的年份,也是註定載入史冊的年份!這一年,新冠病毒(covid-19)席捲全球,為全世界帶來了巨大災難,堪稱慘烈!可以預見,新冠病毒過後,關於新冠病毒的影片肯定會出現很多,好多國家都會拍。可能是直接拍抗擊新冠病毒的過程,也可能是只拍新冠病毒大背景下的不同種類的小故事。
一、如果要拍「新冠病毒」電影,拍什麼類型的最好?
個人認為,新冠病毒席捲全球的災難場面、風格,更接近於「末世」題材類影片。因為,我們在此過程中所經歷的,那種感受,真的是既陌生又熟悉。
陌生的是,以前全人類從來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的發生,人類經歷了一戰二戰,敵對一方也是人類,而這次不同,人類共同面對的敵人是看不見的敵人「病毒」!
熟悉的是,我們所經歷的這些,好像又在哪裡都看到過!沒錯,就是災難大片裡!我們在以往的災難大片裡看到了這熟悉的一切:末世環境之下,人類的惶恐,人類的哄搶,人類的自私,人類的暴力,政府行動,軍隊行動,國家行動……等等,當然也有災難下突顯出了人類偉大的親情、愛情。
而且,當前的世界,娛樂大勢,想要對外輸出自己的文化,早已不適合拍攝傳統主旋律類型的影片了(如過去的:焦裕祿、雷鋒、大決戰等等),中國最近也在改革,不斷探索新的主旋律影片方式,比如成功的有《集結號》、《智取威虎山》、《戰狼》、《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我和我的祖國》等等,既要突出主旋律,又要兼顧商業娛樂文化的輸出!
所以說,新冠病毒絕不能拍得太傳統、太死板了,要拍就拍個能提現當今中國的地位,體現中國在這場疫情中所扮演的偉大角色出來!把中國的這種大國氣度拍出來,推到全世界,讓世界從此重新認識中國,消除外國特別是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刻板印象!
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如果要拍新冠病毒的電影,一定要選好類型,個人首選「末世」題材類型的世紀災難大片!
二、選擇了「末世」風格後,具體應該怎樣拍攝「新冠病毒」電影?
個人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逐條分析:
1.影片定位:格局要大,不能局限於國內的抗擊疫情故事,因為新冠病毒本就是一場「世界之戰!」,所以,要著眼於世界,要拍出史詩感。
2.寫實風格:影片要拍出史詩風格,就要拍出質感,要走寫實風格路線,無論影片用色基調、光線處理、服飾化妝都要突出寫實的質感,把「厚重感」拍出來,但同時,又不能太寫實,不能像偽紀錄片風格,顯得小氣。
3.兼顧市場:畢竟,要打破傳統主旋律影片的枷鎖、闖出新的主旋律影片的路子,就要兼顧市場!也就是要兼顧大眾喜歡的接受方式,千萬不要硬性說教,硬性弘揚!那樣適得其反。只有以「商業娛樂片」運作模式去製作,才能更親民、更普及。畢竟,只有做到成功的商業普及,才能在全球擴大推廣,才能更好的對外輸出中國文化,輸出中國理念。
4.適度煽情:災難環境下,人性的閃光亮點,永遠是最能打動人心的,肯定會有讓人淚奔的故事、場景、人物出現。但一定要做到克制,做到不刻意煽情,不給人物天使光環!往往,克制的情感更真實、更能震撼人心!
5.人物設定:這種大環境下的史詩風格電影不好拍,因為畢竟涉及到的人物、故事線眾多,如果非得把某個情節強加進去,反而會破壞故事的完整性,看著亂。所以人物關係的設定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個主人公的故事脈絡,要能貫穿所有新冠疫情下的各個環節參與者,比如:政府官員、吹哨人、醫學院士、護士、0號病人、各國家串聯等等……怎樣通過最少的「人際關係」脈路把所有人物都貫穿起來。這需要考驗編劇的功力了。
在這點上同樣為末世題材電影《2012》《殭屍世界大戰》的人物關係設定就非常巧妙,都是通過主人公簡單的人際關係線索,把末世來臨時所有涉及到的人物、場景、全世界都很自然地串聯起來,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看著簡單,並讓人感到信服。
6.特效運用:災難大片裡的特效,往往是最大亮點,但病毒類災難大片,特效要做到非常克制,要拍出來讓人感覺不出來有特效才好。但同時通過特效技術,把病毒傳播的各種細微之處、不為人知的一面做個全方位的展示,即起到了烘託災難氛圍作用,又起到了科學知識普及作用,給觀眾不同的視角真正了解新冠病毒!以後才能更好的預防它!戰勝它!
7.歷史畫卷:由於新冠病毒疫情是世界範圍!所以要以歷史畫卷的方式逐步展開。起到史詩電影應該有的記錄、弘揚、抨擊、反思的作用!把疫情爆發期間,人類的反應、國家的反應、經濟股市的反應、部分西方政客的醜惡嘴臉、國家間的資源掠奪、種族仇外心態的蔓延等等……再慢慢過渡到,人性的光輝、關鍵英雄的閃光時刻、國家之間的守望相助、種族之間淡化了隔閡、淡化了歷史仇恨等等,徐徐展開。
8.展望未來:最後,要描繪出全人類共同努力下打敗新冠病毒戰役的歡慶宏圖。還有對新冠疫情後、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展望,對世界大同、地球村的展望。希望這個世界不再有種族歧視、不再有國家戰爭、不再有邊緣分歧、不再有經濟制裁……等等。
最後,希望,我的希望,不僅僅是希望,希望中國能拍出這樣的史詩級影片!
加油,中國!
加油,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