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票房204.17億!中國電影離下個全球第一還有多遠?

2021-01-10 天目新聞

2020年最後一天,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200億大關。

雖然這一數字與去年642.66億的成績相比,下跌了68.2%。但在經歷了春節檔撤檔、停工178天後,這張成績單依然足以鼓舞人心。尤其是在積極防疫措施下,中國成為全球恢復最快的電影市場,首次超過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中國電影人一邊發自內心地為此感到欣喜,一邊忍不住思考,中國電影離下一個全球第一還有多遠?

電影市場加速升溫

年度票房達204.17億

國家電影局2020年12月31日晚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度中國電影總票房達204.17億(人民幣,下同)。其中,全年影片總產量650部,城市院線觀影總人次達5.48億,單日大盤最高票房為10月1日的7.44億。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變得格外難忘。面對困境,國家電影局和各地相關部門積極協調並紛紛推出紓困、扶持系列、組合政策,從相關機構管理部門到院線、電影從業人員,都在積極推動中國電影加速升溫。一起來回顧下,中國電影2020年經歷的重要時間節點:

1月23日,《唐人街探案3》《緊急救援》《奪冠》等影片先後宣布退出春節檔。第二天,為避免暴發聚集性疫情,全國所有電影院宣布停業。

3月20日,部分影院開工,但50多家影院收入為零,80多家影院低於100元,一周之後的3月27日,影院再次關停,這一關,就是180天。

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對推動我國電影在疫後更好更快發展作出安排部署。

5月13日,《關於電影等行業稅費支持政策的公告》《關於暫免徵收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的公告》發布,支持電影行業復甦。

7月20日,國家電影局發布通知,低風險地區電影院有序開放。

8月14日,全國影院上座率限制放寬至50%。一周後,救市之作《八佰》上映。

8月22日,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幕,首次設置線上展,打造「雲上電影節」。

8月27日,在《八佰》的助力下,全國票房突破50億大關。

9月25日,電影放映場所上座率調整至每場不超過75%。

10月1日,中國電影出現單日大盤最高票房7.44億。

10月3日,在國慶檔電影的推動下,全國票房達到100億元,觀影總人數也超過2.71億。

10月9日,國慶檔總票房39.2億元,在上座率不超過75%的情況下取得影史國慶檔票房第二的佳績。

11月3日,超100部優秀國產新片亮相第二十屆全國院線國產影片推介會,題材豐富,種類多樣,展現了中國電影行業的強勁發展勢頭。

12月25日至27日,全國連續三天票房單日過兩億,最終全年票房突破200億。

這一年,超過113部影片宣布開機,297部電影確定上映檔期,1431部影片成功備案,超70家影視機構重點推出超過287部影片,中國電影市場加速回暖。

國產電影市場份額超80%

歷史類型有突出表現

從7月20日全國低風險地區電影院陸續恢復開放至今,188天的日與夜,大銀幕持續點亮,超過300部影片(含復映影片)協力撐起中國電影市場,累計30部影片實現票房破億,其中國產影片高達21部。

天目新聞記者注意到,經過多年積累,中國國產電影早已不再停留於一次次偶然的爆發,而是正在成為國內院線主力軍。據《2020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統計,2020年中國國產電影市場份額超過80%,成為近10年來國產影片達到的最高份額,實現歷史性突破。

一方面,儘管遭遇疫情,但國產電影類型依然全面開花,尤其是在歷史類型方面有突出表現。在國產電影主要類型元素中,佔比最高的五個類型元素分別為歷史、劇情、動作、動畫、愛情。其中,受市場環境影響,喜劇、科幻類型影片上映數量較少,票房產出較2019年下降。得益於《八佰》《金剛川》等歷史題材影片的高票房加持,歷史類型元素影片票房佔比最高,達到27.12%。

另一方面,儘管受疫情因素影響,今年能夠引進的外國片源有限,但不可否認的是,國產電影所佔市場份額逐年增加,還是決定於近年來國產電影的質量確實在不斷上升,觀眾對其認可度也越來越高。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19年中國國產電影累計總票房411.75億元,佔比2019年全年票房64.07%,並出現了《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等爆款。

中國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離下個全球第一還有多遠?

連續六個月獲得全球月度票房冠軍;十月份累計票房9.72億美元為本年度全球單月最高票房;《八佰》《我和我的家鄉》等多部國產電影進入全球年度票房榜單前……2020年,中國電影接連在全球創下多項紀錄。

據《2020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2020年全球電影市場受到疫情影響,各地區總票房均同比降幅超過70%,中國則在積極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下,成為全球恢復最快的電影市場。在北美電影市場創造40年來歷史新低之際,中國電影市場以29.83億美元成績超越北美,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

此前,全球票房記錄一直被好萊塢把控。去年,《流浪地球》曾於2月份登頂全球票房冠軍,但很快被好萊塢電影反超。2020年登頂全球票房冠軍的電影《八佰》則實現了突破,以4.726億美元的成績,成為了影史上第一部全球年度票房冠軍的非好萊塢電影。

眼下,由《送你一朵小紅花》領銜的元旦檔剛剛落下帷幕。國家電影局1月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1月1日至3日全國電影票房達12.99億元,打破了2018年創造的12.71億元檔期票房歷史紀錄,其中元旦當日票房6.01億元,同比增長107.12%,刷新2018年創造的3.68億元元旦單日票房紀錄。

一個月後,《唐人街探案3》《你好,李煥英》《侍神令》《刺殺小說家》《新神榜:哪吒重生》《人潮洶湧》《熊出沒·狂野大陸》7部國產新片將齊聚大年初一,決戰春節檔。

中國電影的2021年已經正式開啟。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204.17億成全球第一大,中國電影市場「快速反應」價值凸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 | 躍幕,作者 | 龐宏波如願突破200億。今年,對於全球電影市場來說都是堪稱災難性的一年。在最極端的遭遇下,中國電影市場最終還是如願突破了200億總票房,達到了204.17億。根據燈塔研究院和微博電影聯合發布的《2020中國電影市場年度盤點報告》來看,中國電影市場約合31億美元的總票房也遠超北美電影市場的21億美元,成功登頂全球第一大票房市場。實際上,在這樣一個極其特殊的電影年份,很多數據都略顯「失真」。例如票房增速、觀影人次、上座率,一系列數據因為疫情的「亂入」徹底失衡,和疫情之前全年進行對比,實際上是存在不公平的地方。
  • 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 你貢獻了多少?
    國家電影局1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204.17億元,其中國產電影票房為170.93億元,佔總票房的83.72%;城市院線觀影人次5.48億。2020年票房前10名影片均為國產。
  •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
    現在無論你在中國的哪個城市,如果想看電影,一般出家門不遠就有影院,甚至可能有好幾家,各個類型的電影隨意挑選。這是中國電影多年發展的結果。  北京時間10月15日零時,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累計達129.5億元人民幣(約19.3億美元),正式超過北美同期成績,歷史上中國內地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這個消息,在海內外引發極大關注。
  • 119.91億!中國電影票房躍居全球首位
    今年國慶檔近40億元的票房成績,雖然未打破2019年國慶檔的票房紀錄,但遠超2018年國慶檔。值得注意的是,經歷了國慶檔,截至目前,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119.91億元。以In-year releases(按發行日)維度計算的2020年北美總票房目前約為11.41億美元(約77.47億元人民幣),按此數據對比,目前中國電影市場2020年總票房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爭奪國慶檔的9部影片背後,參與出品、聯合出品的公司有近100家。
  • 電影年度總票房突破550億的背後
    這一數據總算讓人鬆了一口氣,經歷了2016年的票房低增長後,2017年增速步入理性軌道。去年,不僅有《戰狼2》這樣票房達56.82億元的超級爆款,還有《芳華》這樣票房超10億的文藝片,口碑逐漸成為左右票房好壞主要原因之一。不過也不得不指出,全年院線上映的近500部電影中,質量低劣的爛片也不少,有的電影票房甚至低到僅幾百元。
  • 中國電影票房超越北美?成全球第一電影票房,中國怎麼贏的?
    來源:江瀚視野根據中新經緯10月18日的報導,據燈塔(阿里影業旗下)實時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0月15日0時,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市場累計票房達129.5億元人民幣(約合19.3億美元),這個票房成績也讓中國超越北美地區19.25億美元的票房
  • 來之不易的204億,電影行業的「2020抗寒啟示錄」
    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21年1月3日21時,元旦檔總票房達到了12.82億,打破2018年12.71億元的元旦檔票房紀錄。最終報收12.99億票房的元旦檔,創下了華語影史新高,其中元旦當天票房破6億,創下新年首日票房紀錄。2021年的電影市場迎來了「開門紅」。而讓人振奮的消息並不只這一個。
  • 2015中國電影"紀錄之年" 440億總票房背後的喜與憂
    「紀錄之年」,440.69億元的年度電影總票房,讓這一年成為首個票房超400億的年份。國產片票房佔到了總票房的61.58%,進口片佔比為38.42%(創7年來最低)。數據背後的這一年,新導演湧現、名導們尋新路、自來水助逆襲……電影營銷也開始有了更多招數。高票房下,中國電影又有哪些隱憂?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中國電影的原創能力跟不上票房增長速度,喜劇片整體品質不盡如人意。
  • 電影業的春天還有多遠?
    電影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影院經歷了長達178天的暫停模式。2020年下半年,電影行業緩慢復甦,2021電影市場迎來了開門紅。數據顯示,元旦單日票房突破6億,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單日記錄。那麼,這說明電影業開始復甦了嗎?工作日的夜晚,看看新聞Knews記者來到市中心的一家影院,影院內依然迎來了不少影迷。
  • 《少年的你》總票房破5億!中國電影市場近幾年快速增長
    據貓眼電影官方微博消息,貓眼電影實時見證由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10月27日15:23:47,總票房破5億。近年來中國內地電影票房收入以年均30%左右的增速節節高升。2012年電影票房收入170.73億元,2018年中國電影票房已達609.76億元,其中近六成為國產片票房,體現了國產電影近年來的進步逐步得到了國內觀眾的認可。
  •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易果生鮮破產重組|奇扒說1015
    比如,中國電影票房首次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可喜可賀~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電影院已經走出凜冬,萬達電影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淨利潤虧損達19.5億元-20.5億元,看來各項指標的陸續恢復要在第四季度了~ 1 萬達電影: 預計前三季度虧損
  • 一季度票房突破二百億,我國成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來源:人民日報)記者日前從國家電影局獲悉: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電影票房達202.18億元,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這也是多年來,全球電影市場冠軍第一次由北美以外的地區摘得。據了解,2018年1月至3月,全國電影票房202.1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8%;北美同期票房28.5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1.74億元,較往年同期基本持平。自產業化啟動以來,中國電影產業規模持續擴大,與北美電影市場的差距逐漸縮小。2003年電影產業化啟動之初,全國全年票房總和僅為10億元。
  • 全球科幻電影票房大比拼,《流浪地球》票房超越《星際穿越》
    《流浪地球》還在持續熱播當中,貓眼給出預測該片的內地最終票房將在47億元左右(約7億美元)收場。那麼這個成績放在全球科幻電影票房排行榜中,處於什麼位置呢?我們來了解一下各大名片兒的票房收入。註:全球票房收入以美元為單位。
  • 《獅子王》總票房15.6億美元 超越《復聯》躍居歷史第七位
    雖然上映後口碑兩極分化,爛番茄網站的好評率也只有53%,但迪士尼的真「獅」電影《獅子王》,自7月12日正式上映(美國上映時間是7月19日,比中國內地晚了一周)以來票房一路走高,截止到上周末,喬恩·費儒執導的這部電影的全球票房已經達到了15.6億美元,這超過了迪士尼和漫威影業的《復仇者聯盟》,攀升到影史票房總排行榜的第七位。
  • 《巨齒鯊》國內票房破10億,全球28億,李冰冰個人全球票房130億
    《巨齒鯊》國內票房破10億,全球28億,李冰冰個人全球票房130億票房堅挺的《巨齒鯊》在上映的第19天時,也就是今天,其中國內地的電影票房終於突破了10億人民幣。這個數字也超過北美,使中國內地成為該片的全球最大票倉。
  • 11.7日報: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中國空間站2022年建成
    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一 北京時間10月15日零時,2020年中國內地電影票房累計達129.5億元人民幣(約19.3億美元),正式超過北美同期成績,歷史上中國內地首次成為全球第一大票倉。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一成果的取得,最重要的是中國強大的抗疫能力為電影業的恢復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基本保障。
  • 2019年度中國十大票房電影排行榜
    2019年度,中國電影總票房突破了600億大關。其中,國產電影更是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讓我們一起回顧2019年,電影票房前10的國產電影,哪一部是你的最愛呢?第一名:《哪吒之魔童降世》總票房49.7億。
  • 中國男演員票房排行,劉德華54億,黃渤65億,成龍87億,第一100億
    說到作品,有很多種形式,有電視、電影、歌曲等,在這幾種形式中,電影是檔次最高的,而明星們的電影產量和質量也是衡量一個演員的標準。視圈裡的一姐孫儷和影界一姐章子怡相比,號召力就顯得比較小。而在電影這一塊兒,又是一個什麼標準去怎樣衡量一個演員呢?小編認為票房可以作為一個重要依據,而在中國,哪個男明星的票房最高呢?
  • 國家電影局: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
    「2018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該調查報告分為2018電影市場概況、票房榜單、口碑佳片以及產業概覽四大板塊。
  • 中國「獨角獸」全球最多,距離科技強國還有多遠?
    中國「獨角獸數量」首登全球第一根據胡潤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今年全球獨角獸榜單,目前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分布在24個國家的118個城市。這些獨角獸的平均估值為239億人民幣,總估值11.8萬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