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影院經歷了長達178天的暫停模式。2020年下半年,電影行業緩慢復甦,2021電影市場迎來了開門紅。數據顯示,元旦單日票房突破6億,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單日記錄。那麼,這說明電影業開始復甦了嗎?
工作日的夜晚,看看新聞Knews記者來到市中心的一家影院,影院內依然迎來了不少影迷。
8點半,小廳放映的《送你一朵小紅花》,有38名觀眾,上座率近3成。
觀眾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電影好的話,會選擇來到電影院,因為相比自己在家裡,在電影院看還是會感觸更深一點。」
UME新天地影城值班經理盧經理表示,上座率還是要看片子,在影片《溫暖的抱抱》和《送你一朵小紅花》上映了以後,票房也是不差的。
剛剛過去的元旦三天假期 國內電影市場表現不俗,1月1日當天 單日票房突破6億,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單日記錄。
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副教授趙宜表示,中國正在慢慢形成一種全新的市場文化,那種表達中國經驗的,能夠回應當下的電影,漸漸成為中國觀眾的首選。
影院從業者迫切期待能多上幾部好片子,讓復甦來得更快一些。眼下,受疫情影響,好萊塢大片"捂盤惜售",國產電影成了主力軍。這也讓不少本土影視企業,看到了機會。
「一個是《信仰》的製作,跟日本合拍的《北京月亮》爭取在十月可以開機。」
藝言堂是上海的一家影視公司,他們出品的電影《人潮洶湧》即將亮相今年的春節檔。這部電影2019年底完成拍攝,剛好躲過了疫情,3月復工後進入後期製作。因此,2020年裡的影院停業時間裡,他們創作並沒有停滯,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打磨。負責人說,他們很幸運,因為還有不少同行已經不得不告別電影,轉向網劇。
上海藝言堂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顧曉東向看看新聞Knews記者透露,原來一些做院線電影的,或者比較小的公司,現在會更傾向於在網絡。
在從業者們看來,最可怕的其實不是停業半年,而是人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觀影習慣被擱置了,重新喚醒需要從業者加倍努力。一方面,需要有優秀的內容來刺激,另一方面對影院來說,也許正是個轉型升級的契機。以前國內影院的排映方式單一,同一時間全國所有院線都是放這幾部電影。如今內容少了,精細化排映、影院分眾、形成各家特色又被提上了日程。顧曉東表示,「原來反正有米下鍋,來了影片往上一掛就行了,那如果把你逼到牆角的話,你就會改變,就跟以前餐飲業一樣,餐廳的豐富多彩跟我們影院的排片的豐富多彩肯定完全不能比的。」
當然,整個行業要完全回歸常態依然還有待時日。此外,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影廳內禁止飲食"的規定,對於影院來說,這一塊的收入大大縮水也在所難免,供應鏈企業也都在苦苦堅持。
上海永樂聚河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銘燦表示,「我相信只要有好的電影一定有消費者願意去買單,那整個影院賣品的開放會隨著很多事情更良性地管控,慢慢一定會逐漸開放起來。」
受全球疫情影響,整個電影行業受到的衝擊不言而喻。而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率先走上了穩步復甦之路。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定格在204.17億元,約合31億美元,超過北美21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票倉。有業內人士預計,全球電影市場也許需要五年時間,來恢復到2019年時的市場規模,但中國電影市場的復甦速度顯然會更快。而眼下,中國電影人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拿出好作品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副教授趙宜認為,電影產業的進步是不能依靠缺乏競爭對手來向前走的,從市場成功產業成功走向下一步文化成功的話,優質的電影去淘汰劣質的電影依舊是個主旋律。
在即將到來的春節檔,大家盼了一整年的《唐人街探案3》、遊戲IP改編的《侍神令》、好笑又好哭的《你好,李煥英》、以及《人潮洶湧》《刺殺小說家》等七部影片將為觀眾呈上精彩紛呈的觀影大餐。少了海外商業大片的衝擊,國產電影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也給為票房狂奔多年的中國電影一個難得的提高質量的窗口期。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書馨 實習編輯:龐心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