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業的春天還有多遠?

2021-01-12 看看新聞Knews

電影是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2020年上半年,全國電影院經歷了長達178天的暫停模式。2020年下半年,電影行業緩慢復甦,2021電影市場迎來了開門紅。數據顯示,元旦單日票房突破6億,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單日記錄。那麼,這說明電影業開始復甦了嗎?

工作日的夜晚,看看新聞Knews記者來到市中心的一家影院,影院內依然迎來了不少影迷。

8點半,小廳放映的《送你一朵小紅花》,有38名觀眾,上座率近3成。

觀眾告訴看看新聞Knews記者,「電影好的話,會選擇來到電影院,因為相比自己在家裡,在電影院看還是會感觸更深一點。」

UME新天地影城值班經理盧經理表示,上座率還是要看片子,在影片《溫暖的抱抱》和《送你一朵小紅花》上映了以後,票房也是不差的。

剛剛過去的元旦三天假期 國內電影市場表現不俗,1月1日當天 單日票房突破6億,刷新了中國電影票房單日記錄。

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副教授趙宜表示,中國正在慢慢形成一種全新的市場文化,那種表達中國經驗的,能夠回應當下的電影,漸漸成為中國觀眾的首選。

影院從業者迫切期待能多上幾部好片子,讓復甦來得更快一些。眼下,受疫情影響,好萊塢大片"捂盤惜售",國產電影成了主力軍。這也讓不少本土影視企業,看到了機會。

「一個是《信仰》的製作,跟日本合拍的《北京月亮》爭取在十月可以開機。」

藝言堂是上海的一家影視公司,他們出品的電影《人潮洶湧》即將亮相今年的春節檔。這部電影2019年底完成拍攝,剛好躲過了疫情,3月復工後進入後期製作。因此,2020年裡的影院停業時間裡,他們創作並沒有停滯,反而有了更多的時間打磨。負責人說,他們很幸運,因為還有不少同行已經不得不告別電影,轉向網劇。

上海藝言堂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負責人顧曉東向看看新聞Knews記者透露,原來一些做院線電影的,或者比較小的公司,現在會更傾向於在網絡。

在從業者們看來,最可怕的其實不是停業半年,而是人們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觀影習慣被擱置了,重新喚醒需要從業者加倍努力。一方面,需要有優秀的內容來刺激,另一方面對影院來說,也許正是個轉型升級的契機。以前國內影院的排映方式單一,同一時間全國所有院線都是放這幾部電影。如今內容少了,精細化排映、影院分眾、形成各家特色又被提上了日程。顧曉東表示,「原來反正有米下鍋,來了影片往上一掛就行了,那如果把你逼到牆角的話,你就會改變,就跟以前餐飲業一樣,餐廳的豐富多彩跟我們影院的排片的豐富多彩肯定完全不能比的。」

當然,整個行業要完全回歸常態依然還有待時日。此外,因為疫情防控需要,"影廳內禁止飲食"的規定,對於影院來說,這一塊的收入大大縮水也在所難免,供應鏈企業也都在苦苦堅持。

上海永樂聚河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戴銘燦表示,「我相信只要有好的電影一定有消費者願意去買單,那整個影院賣品的開放會隨著很多事情更良性地管控,慢慢一定會逐漸開放起來。」

受全球疫情影響,整個電影行業受到的衝擊不言而喻。而中國的電影市場,已經率先走上了穩步復甦之路。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定格在204.17億元,約合31億美元,超過北美21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一票倉。有業內人士預計,全球電影市場也許需要五年時間,來恢復到2019年時的市場規模,但中國電影市場的復甦速度顯然會更快。而眼下,中國電影人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拿出好作品來,提升自己的競爭力。

上海師範大學影視傳媒學院副教授趙宜認為,電影產業的進步是不能依靠缺乏競爭對手來向前走的,從市場成功產業成功走向下一步文化成功的話,優質的電影去淘汰劣質的電影依舊是個主旋律。

在即將到來的春節檔,大家盼了一整年的《唐人街探案3》、遊戲IP改編的《侍神令》、好笑又好哭的《你好,李煥英》、以及《人潮洶湧》《刺殺小說家》等七部影片將為觀眾呈上精彩紛呈的觀影大餐。少了海外商業大片的衝擊,國產電影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間,也給為票房狂奔多年的中國電影一個難得的提高質量的窗口期。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李書馨 實習編輯:龐心瑜)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的世界電影業,「裂痕」正在發生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美國、義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電影業或進入「寒冬期」,撤檔、延期、停拍、電影院關閉……被按下「暫停鍵」的世界電影業,迎來了一次巨大的考驗。隨著疫情變化,有可能各國關閉的電影院越來越多,不排除有的國家像中國這樣全面關閉影院,世界電影業似乎從未面臨這樣的狀況,被動地等待,成為沒有選擇的選擇。全體電影人,包括製作、創作、發行等各個渠道的從業者,都不得不被疫情逼迫著去思考,當電影失去影院這個平臺時,該如何應對?
  • 美媒:中國電影業計算新冠病毒成本
    美國《銀幕日報》網站2月20日文章,原題:中國電影業計算新冠病毒暴發的代價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參加今年歐洲電影市場(EFM)的中國內地與香港買家及賣家明顯減少。但對國際影壇的幹擾只是此次疫情嚴重後果的冰山一角。
  •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
    特效藥離我們還有多遠?日前,央視新聞《新聞1+1》連線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對熱點問題進行解答。一、我們對病毒有多少了解?周琪表示,對病毒的研究,可以用「萬裡長徵第一步」來形容。面對病毒,它從哪兒來、將到哪兒去,它是什麼樣子?
  • 科學家說毛囊克隆不遠了,「不遠」究竟還有多遠??
    但一些脫髮人又有苦惱:植髮手術固然好,但需要足夠的毛囊,可我的脫髮面很大後枕資源不夠,這樣植髮效果有限,什麼時間有毛囊克隆技術問世,就像孫悟空一根毫毛變無數毫毛,想種多少頭髮就種多少頭髮,人的頭髮就永遠翩翩起舞,不知道毛囊克隆技術離我們還有多遠?  2013年10月21日英國媒體報導:英美兩國科學家通過複製人類皮膚細胞,創造新的毛囊,有望徹底解決脫髮難題。
  • 「颱風」已過境,「閃電」還有多遠?
    另據可靠消息,正民在徵戰半載之餘後欲求更進一步,將繼「颱風」「幻影」之後再推強力殺器——「閃電」進入江湖!又一場血雨腥風即將到來!
  • 疫情蔓延,全球電影業...
    全球電影業還要損失多少?前一天湯姆·漢克斯確診新冠肺炎,現在《花木蘭》撤檔……這次疫情,讓全球電影業都遭遇沉重的一擊。在中國市場,從2020年春節前夕開始,就出現影片撤檔、影院集體關門。每日經濟新聞3月初報導:2019年內地春節檔票房為59.1億元。如果沒有疫情,多位業內人士曾預測,2020年春節檔票房有望突破70億元大關。
  • 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
    濱海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年)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中新網南京9月28日電 題:探訪古黃河出海口:從古黃河口到長江口還有多遠記者 陳光明濱海曾經是古黃河口。但自從有了濱海港,這裡的人們開始關心:我們離長江口還有多遠。夜幕下的濱海港璀璨奪目。 陳其龍 攝上海是長三角的經濟龍頭。蘇南就因為直接接受上海的經濟輻射而成為江蘇的發達地區。而蘇北沿海,過去卻因交通和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的制約,怯怯地望著長江口的上海而不敢高攀。
  • 關注|我們離治癒愛滋病還有多遠?
    那麼,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截止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人被治癒了愛滋病,他的名字叫Timothy Brown(也被稱為「柏林病人」,因為他住在德國柏林)。Timothy在被查出HIV感染超過了10年之後,於2006年又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為了治療白血病,醫生給Timothy進行了骨髓移植。
  • 聊聊老閘北的電影業
    1918年,商務印書館委派鮑慶甲前往美國,囑其在考察印刷業的同時對好萊塢的電影業進行調查。是年,根據鮑慶甲的主張,商務印書館正式成立活動影戲部,開始拍攝風景片、新聞片、戲曲片和新劇片,是最早由中國人自資拍攝電影的機構。
  • 繁縷|春天記得吃「七草粥」
    年過月盡,驚蟄,春天將在短暫的倒春寒之後拉開帷幕。我能感知到一股巨大的力量正在蓄勢待發,從地表衝上枝頭,開始一個四季新的輪迴。↑吃七草粥有健康長壽、祛病免災、吉祥富貴的寓意。春天,繁縷常跟婆婆納混生在一起,白的藍的花兒爭相開放,我想它們才是最要好的朋友。雖然從葉形花形很容易分辨,但遠遠的望去,嫩綠的枝莖混雜在一起如手牽著手。
  • 那裡距離地心還有多遠?
    那裡距離地心還有多遠?深度這麼大的瑪麗亞海溝與地球的地心又有多遠呢?地殼之後還有著地幔,地幔又分為上地幔—中地幔—下地幔,每個地幔的厚度不等那裡距離地心還有多遠?大家是怎麼看的呢?歡迎關注後留言討論。
  • 人類重返月球還有多遠—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究員吳季:
  • 諾蘭被封「救市英雄」 他真能在7月拯救全球電影業嗎?
    甚至還有一些國外影院老闆放話出來:「《信條》什麼時候上映,我們的影院就什麼時候開門!」在這悲壯與決絕的口號中,他們已將自己的命運和《信條》捆綁在了一起。 目前,他們把吸引觀眾走進電影院的信心寄托在諾蘭的《信條》上,希望憑藉諾蘭影片的吸引力,「指引著電影業走向復興。」 《信條》的魔力 繼續把「穿越時空」玩到極致 《信條》就是諾蘭手中的「魔法棒」,這部投資超過2億美元電影有怎樣的魔力,能夠讓所有人視之為救市之作?諾蘭最為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拍攝了大量和「時空」有關的電影。
  •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
    移居火星:離我們還有多遠?或者還有更奇怪的方法。研究人員正在探索如何將其他物種的DNA與人類細胞結合起來,使航天員更能抵抗太空飛行的有害影響。科學家們看上的DNA來源於恢復力極強的水熊蟲,它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太空環境中存活的動物。聽起來是不是有點X戰警的感覺?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回應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嫦娥五號採樣順利完成後,距離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務院新聞辦今天(12月17日)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就載人登月計劃進行了回應。
  • 全球手機銷量排名,華為距離第一還有多遠?
    作為最強大的國產品牌,華為在全球市場已經超越了蘋果,那麼距離超越三星成為第一還有多遠呢?從數據中看出,2018Q3華為手機的全球市場份額為14%,排名第二,高於蘋果兩個百分點,可是和三星19%的市場份額還有一定差距。
  • 終極能源-「核聚變」,離我們還有多遠?
    那麼,我們離核融合能源還有多遠呢? 融合能源並不是科幻電影裡面才存在的東西,它是實實在在存在的而且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太陽就是核融合能源的一個最好的例子。當然,這是自然狀態下的核聚變反應,而我們人類需要的是,可控的核聚變反應。或許這將為人類帶來一次全新的能源革命。
  • 我們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
    但遺憾的是,這種顯示方式只是一種視覺欺騙,距離真正意義上的全息投影還相去甚遠,那我們現在距離真全息投影還有多遠呢?舞臺上的「初音」是真正全息投影麼?「初音」演唱會上的這種虛擬顯示方式專業名稱叫做「佩伯爾幻像」,它巧妙利用了光學錯覺,燈光照射在真實表演者身上,透過玻璃映射在舞臺上的特定區域就形成了上圖中的虛擬影像,這就是它的成像過程,其實並不複雜,只是一種視覺欺騙。
  • 2006年中國電影業:奏出新百年的第一曲交響樂
    新華社北京1月19日電(記者 周婷玉) 2006年,國產影片產量達到330部,比上年增加70部;電影票房收入超過26億元,比上年增長近6億元;27部影片捧回國際電影節獎項,比上年多了11部……這些日益見長的數字證明了我國電影產業政策的有力和電影產業改革的成績,同時也表明了電影業為構建和諧文化所做的努力。
  • 糖尿病治療離徹底治癒還有多遠?最新成果進行到哪一步了?
    但經過差不多100年的發展,糖尿病還只停留在可控制的範圍,究竟糖尿病治療離徹底治癒還有多遠?最新成果進行到哪一步了?我們知道,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皆因胰腺受損,進而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導致的 高血糖。在高血糖的長期影響下,各種組織,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的慢性損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