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碳達峰和碳中和工作進行了系統的部署。2021年,碳達峰行動和汙染防治攻堅戰將如何展開?總臺央視記者近日專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介紹,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加緊編制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由於我國的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因此碳達峰行動面臨巨大的挑戰。
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 我們已經啟動了碳達峰行動方案的編制,我們會進一步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我們工作的節奏。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費。要鼓勵非化石能源的生產。
黃潤秋介紹,2021年將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利用市場機制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減少碳排放強度。
數據顯示,從2011年開始,我國在北京、廣東等7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共進行了4.3億噸的二氧化碳交易,總交易額接近100個億。
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 我們選擇一些典型行業,電力行業,有2000多家企業,會在比較短的時間之內,把相關的碳排放配額下達到這樣一些企業。我們會加快支撐系統的建設,註冊登記系統的話是在武漢,交易系統的話是在上海。儘快在線上開展第一單的碳排放權交易。
「十三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從「十三五」我國提出「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到「十四五」的「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堅決」到「深入」,一詞之差,將帶來重大的轉變。
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 「 十四五」觸及的生態環境問題,應該說層次更深,領域更廣,要求更高。那麼這樣就要求我們攻堅戰要進一步延伸深度,拓展廣度。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這是黨中央的決心。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如何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黃潤秋表示,生態環境部將以降碳為總抓手,調整優化環境治理模式,加快推動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治理轉變,通過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汙染問題。
(總臺央視記者 項飛 盛雲 允濤 何莉 劉潔 建濤 梁志 幫軍 王帥 河北臺 張家口臺 廣東臺 中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