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這個中國特有物種宣布滅絕:活了上億年,卻沒能跨入2020年…

2021-01-15 科普中國

「我來過,又走了。」


昨天,#白鱘滅絕#的消息一上熱搜就牽動了上億網友的心。

長江白鱘,曾經的「中國淡水之王」、「水中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集萬千矚目於一身。


沒想到,還沒來得及跨入2020年,就要說永別了。



據稱,其實在2003年以來,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


沒想到,又一個物種悄悄滅絕。


留言中有一條尤其扎心:未曾遇見,已是永別。


今天,讓我們再好好地認識一下它們。



白鱘,又叫中國劍魚,因為吻部長得像鴨嘴,所以也有人稱它們為鴨嘴鱘,屬於軟骨硬鱗魚白鱘科。


它們最顯著的特徵是吻長,吻部可佔體長的三分之一。


體型優美,呈梭形,胸鰭前部的身體平扁,後部略側扁。背部灰黃色,腹部白色,各鰭灰白色,尾鰭外緣為青灰色。



別看它們長得很另類,其實它們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在地球上生存上億年之久了,在古代被叫做「鮪」。


1991年,在遼寧凌源發現了一件具有長吻部的魚類化石,經過古生物學家鑑定,屬於白鱘科。這說明,它們與其他鱘類一樣,早在侏羅紀時期就已經出現,早白堊紀時期或更早就在系統進化上分開了。


然而後來白鱘科下僅存2種,就是白鱘和匙吻鱘。


白鱘主要生活在長江的幹支流中,如沱江、 岷江、嘉陵江、洞庭湖、鄱陽湖及錢塘江,而匙吻鱘則住在美國的密西西比河流域。


白鱘和匙吻鱘最顯著的區別在於,白鱘的吻尖細,喜歡吃魚,而匙吻鱘的吻寬扁,更愛浮遊動物。


每年的2~3 月,白鱘會上溯到長江上遊產卵,一般在晚上至黎明。


它們的卵帶粘性,沉到水裡,有時候1尾可以產下 20 萬粒卵。


它們生長速度也很快,尤其是當年孵化出的幼魚更是如此。


個頭:


民間漁民流傳「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其中「臘子」指的是中華鱘,「象魚」就是指白鱘。


它們在7~8齡成熟時,身長就能達到2米,體重25公斤。


2007年,發現的一條白鱘體長約3.6米,是近些年來已知的最大一條。不過,根據動物學家秉志記載20世紀五十年代有漁民在南京曾捕到7 米長的白鱘,體重908千克,這是世界上淡水魚類體長度的最高記錄。 


攝食:


白鱘是一種肉食性動物,以其他魚類為食。不過,也會隨季節和環境發生變化,比如在長江上遊春夏季會以鯛魚為主,秋冬季則以蝦虎魚和蝦類為主。在長江下遊江段以鱭魚和蝦蟹類為主。


而且它們食量很大,一次進食量可佔體重的 5%,只要吃飽一次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不再攝食。


早在1983年,它們就已經被列為國家一類特有珍稀動物,可惜經過幾十年的努力,還是沒能保住。


很多人可能會疑問,為何不進行人工繁育然後放生。但現實的情況沒有那麼簡單。

在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可以捕捉到白鱘的幼魚,可是那個時候還沒有探索出白鱘的繁育技術。當後來具備白鱘繁育技術之後,卻再也捕捉不到魚了。也就是,白鱘並沒有等到人類技術進步可以挽救自己的那一天。


2003,中國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放生一條白鱘,此後白鱘便消失匿跡。2009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把白鱘列入「極危」等級。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和張輝博士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發表文章透漏,白鱘在2005-2010年時已經滅絕。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對於滅絕做出了定義:


「某一分類單元的物種的最後一個個體死亡,則認為該分類單元已經滅絕。如果無法確定最後一個個體死亡,在50年內沒有發現該個體,就認為該分類單元的物種絕滅。」



實際情況要想確定一個物種最後一個個體死亡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未來量化物種的生存狀態,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概念「功能性滅絕」。


功能性滅絕是指即便該物種還存在,也無法在自然狀態下擁有維持繁殖的能力。


因為,從遺傳上看,一個物種想要生存繁衍下去而不至於近親繁殖,需要一個最小有效種群。不同物種的最小有效種群的數量是不一樣的。因此,早在1993年白鱘就已經被科學家認定為功能性滅絕。

從進化歷史上看每一個物種都可能滅絕,舊的物種滅絕為新的物種提供生存的機會。


可是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息息相關,人類也是生態系統中的一員,生態系統出了問題,人類也無法倖免。


希望不再有動物滅絕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臺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中國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
    中國特有物種白鱘被宣布滅絕 2020-01-07 11: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 事實上,在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又一個物種滅絕,中國淡水魚之王未能跨入2020……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長江白鱘滅絕!科學家是如何定義物種滅絕的?
    剛剛跨入新的一年,我們就迎來了一個令人悲傷難過的消息:2020年1月2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等人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中發表論文,論文的內容顯示白鱘這一中國長江特有物種,很可能在2005-2010年就已經滅絕。
  • 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告滅絕,沒能進入2020年
    今天一早,一個噩耗登上微博熱搜榜「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人類迎來了新年,長江白鱘卻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論文原文截圖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這是繼白鱀豚(極危,CR,可能已滅絕)和長江鰣魚被研究人員宣布功能性滅絕之後的又一壞消息。
  • 長江白鱘宣告滅絕,這種美麗的動物沒能來到2020
    今天凌晨,「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熱搜榜前列,令網友痛心難過。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上述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院首席科學家危起偉博士,第一作者是該所的張輝博士。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噩耗: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布滅絕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 痛心!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痛心!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痛心!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曾被稱為「中國淡水魚之王」
    傳說可長到萬斤、曾經的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沒能進入新的一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危起偉介紹,2019年9月中旬,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上海組織了專家組評估,評估結果為,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失去:2020年宣布滅絕的物種
    IUCN將其列為2006年至2020年的「數據不足」時期,這一時期對其分類法進行了辯論,但3月份發表的一篇論文解決了該問題,最新的《紅色名錄》更新將該物種列入了滅絕類別。自2014年以來,日本政府本身就將蝙蝠滅絕。
  •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
    1月2日,當全世界人民都在歡度新年的時候,長江白鱘卻沒能進入2020年,被宣布滅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的科學家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發表的論文中稱,長江白鱘在多年前就已經滅絕。也就是說,繼白鰭豚後,長江又一物種已經消失。
  • 它經歷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卻沒能挺到2020年
    它曾經歷過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卻沒能進入2020年,最終滅絕。「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是指長江白鱘。長江白鱘曾經盛極一時,體長可達7至8米,體重為上萬斤。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它作為一種食用魚被大量捕撈,每年的捕撈量大約在25噸。魚攤上要多少割多少,價格很便宜。
  • 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真希望還有「漏網之魚」
    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圖片來源於網絡作為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古代魚類之一,長江白鱘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一億五千萬年。它的學名是中華匙吻鱘,和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鱘同屬匙吻鱘科的亞種,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2003年大年初一,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科學家最後一次救助一條長江白鱘、放生並跟蹤。但隨後,船觸礁,被放生白鱘的電波信號也消失。
  • 2020年地球怎麼了?已宣滅絕物種卻頻頻重現,地球環境或在變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最近一段時間經常會發現新的物種,很多是已經被宣布滅絕百年,最近卻又再次出現在人類的視野中。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深思,2020年地球到底怎麼了?也許地球的環境在逐漸的變好,或者有很大的事情等待著發生。地球上的生命史是非常漫長的,在地球形成幾億年之後就有原始生命誕生,生命史長達38億年之久。
  • 噩耗:中國長江白鱘宣布滅絕
    「中國最大淡水魚」長江白鱘被科學家證實已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論文原文截圖2019年9月17日,國際組織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專家在浙江杭州一個學術會議上報告稱,經專家組評估,中國特有物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長江白鱘滅絕(extinct)。
  • 那些在地球上活了幾億年,挺過多次物種滅絕的生物
    我們都知道,至今地球上已發生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了,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物種大滅絕、3.65億年前的泥盆紀物種大滅絕、2.5—2億年前的二疊紀物種大滅絕和三疊紀物種滅絕以及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的物種滅絕。
  • 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不要讓這些動物只活在科幻片裡
    很多人都在說,2020年是大自然報復人類的一年,大火、蝗災、病毒肆虐……1月2日,一條「白鱘滅絕」的消息佔據了微博熱搜,令5.7億網友痛心。長江白鱘,曾經的「中國淡水之王」、「水中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珍稀動物、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集萬千矚目於一身。沒想到,還沒來得及跨入2020年,就要說永別了。
  • 鯊魚出現「功能性滅絕」!在地球上活了4億年,如今或無法挽救
    地球誕生已經46億年了,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地球上也誕生了豐富的生命。而要是說起古老的動物的話,我想一定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恐龍了,但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有很多物種在地球上誕生的時間要比恐龍誕生的時間更古老。
  • 中國長江又一物種宣告滅絕
    白鱘郵票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