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經歷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卻沒能挺到2020年

2020-12-03 吳曉波頻道

巨變的範圍是如此廣大,只要在正確的指引之下,隨便去哪裡都能發現滅絕的現象。最後還有一個故事所講述的滅絕差不多算是發生在我家後院——說不定,也同時發生在你家。

——《大滅絕時代》

文 / 巴九靈

2003年春節前的一天,是危起偉博士最後一次見到活體長江白鱘,當時他和同事救助了一條白鱘,安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之後,追蹤的快艇卻擱淺了。第二天是大年三十,所有人回家過年。

煎熬地等了三天,再找,跟蹤信號丟失,那尾白鱘不知所終,足足找了半年都無果。

2019年12月23日,他發表研究論文對公眾宣稱:人類再也見不到長江白鱘了。

在世界滅絕動物墓地裡,長江白鱘的墓志銘會這樣寫:

長江白鱘,「中國淡水魚之王」,生長於一億五千萬年前,與恐龍同一個時代。體型龐大,數量稀少,從未被人類成功馴化。它曾經歷過6500萬年前第五次物種大滅絕,卻沒能進入2020年,最終滅絕。

「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是指長江白鱘。長江白鱘曾經盛極一時,體長可達7至8米,體重為上萬斤。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它作為一種食用魚被大量捕撈,每年的捕撈量大約在25噸。魚攤上要多少割多少,價格很便宜。

然而短短五十年間,長江白鱘的數量急劇下降,在2017至2018年的一次全流域捕撈調查發現的322種魚類中,沒有發現一條活的長江白鱘,研究者估計白鱘可能在2005-2010年已經滅絕。

長江白鱘為什麼會滅絕?這要從它的外號「水中老虎」說起。成年的白鱘沒有天敵,屹立於長江食物鏈的頂端,以吃活魚為生。

但長江白鱘的食物呢?

據《經濟日報》報導,長江漁業資源已經告急,長江幹流的捕撈產量已不足10萬噸,有的魚類瀕臨滅絕,長江主要經濟魚類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這「四大家魚」的資源量,與上世紀50年代相比,減少達97%以上。

長江無魚。

小巴看到了一個令人十分難過的微博熱搜,#長江白鱘滅絕#。但遺憾的是,這個物種對於我們來說依然太過陌生,很多悼念難免張冠李戴。

網絡上小巴甚至找不到白鱘的清晰照片,不少緬懷白鱘的文章,配成了北美匙吻鱘的照片。

白鱘與匙吻鱘外形對比

圖源:新浪微博@fengfeixue0219

與此相比,是同為珍稀保護動物的大熊貓,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蠢萌、治癒,吃飯睡覺都有無數人圍觀,打個滾就能在社交媒體上刷屏。隨便拿出一張照片,能叫出名字的粉絲不在少數。

這樣的明星「流量」,代表著更多的資金和政策保護。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宣布將大熊貓的受威脅程度從「瀕危」(endangered)變為「易危」(vulnerable)。網紅動物不再瀕危。

但是更多瀕危動物如長江白鱘,提供不了娛樂價值,既不能在B站做鬼畜素材,又不能做表情包,更不是IP,甚至無法人工養殖。即使它們有著寶貴的生態價值,也只會在不為人知的邊緣地帶,默默死去。

同樣是瀕危動物,投對胎很重要。迎合我們喜好的流行文化,究竟對保護自然生態起到多大作用呢?

電影《長江圖》中,船長高淳追隨神秘女人逆長江而上,經過三峽大壩,巨大的閘門緩緩拉開,金屬摩擦的聲音刺透耳膜,如同宏遠而古老的神話傳說,高淳流下了一滴眼淚。

他為何哭泣?

遼闊悠長的長江,養育了最大的淡水魚,也容納了另一個龐然大物——水壩。

研究大型瀕危魚類半輩子的危起偉博士,第一次看見長江白鱘是在1984年,葛洲壩下的一尾死亡白鱘。這條淡水魚之王撞上了大壩,死在了洄遊的途中。

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過度捕撈、航運影響、環境汙染等人類無節制的活動,都加速了長江物種的滅絕。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今年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這將是長江史上最大規模的休養生息。

十年禁漁能達成多大的效果,小巴也不知道,但長江白鱘、「長江女神」白鱀豚已經宣告滅絕,而中華鱘、活潑可愛的江豚,尚存一絲救助的可能。

「微笑天使」江豚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種種積極舉措不僅僅是對長江物種的保護,對長江的保護,更是對人類自己的保護。我們不要等到珍稀動物滅絕了,才用手機在社交媒體上發帖刷屏,成為一日熱搜。

長江白鱘沒了,是2020年的第一個警鐘。

參考資料:

1.《宣布滅絕!追憶長江白鱘的最後蹤跡》,澎湃新聞

2.《長江無魚》,財新周刊,杜偲偲

3.《四面絕境,難覓生路:白鱘消失前經歷了什麼?》,果殼,少俠小黃雞

4.《沒有熊貓可愛,其他珍稀動物就活該滅絕?》,新周刊,劉江索

相關焦點

  • 地球經歷過幾次物種大滅絕?(史前物種大滅絕)
    依據滅種的生物分類的屬的數量,這次生物大滅絕被評為五次大滅絕事件的第二位。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是古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於距今5億年左右,延續了大約6500萬年。
  • 珊瑚白化、南極西瓜雪,地球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嗎
    人類既有的地質研究表明,地球生命自進入顯生宙以來,至少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每一次物種大滅絕都意味著地球環境的巨大改變。雖然這五次物種大滅絕都離我們很遙遠,但我們很可能將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末世的重現——更確切地說,按照科學家的最新說法,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不是迫在眉睫,而是已經來了。
  • 恐龍滅絕了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偷偷發生,這次剛好是人類
    硬骨魚登陸魚鰭變四肢,爬行動物的春天到來了,逐漸的發展壯大到巔峰最後再沒落,最後恐龍就出現了,它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 目前已知地球的生命史上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滅絕事件的發生,都會導致當時統治地球的主要物種消失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硬骨魚登陸魚鰭變四肢,爬行動物的春天到來了,逐漸的發展壯大到巔峰最後再沒落,最後恐龍就出現了,它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 目前已知地球的生命史上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滅絕事件的發生,都會導致當時統治地球的主要物種消失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硬骨魚登陸魚鰭變四肢,爬行動物的春天到來了,逐漸的發展壯大到巔峰最後再沒落,最後恐龍就出現了,它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目前已知地球的生命史上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每一次滅絕事件的發生,都會導致當時統治地球的主要物種消失滅絕。
  • 人類正在經歷一場現實版的物種大滅絕
    可是地球生命進化演化之路卻並不平坦,歷史上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又稱奧陶紀生物大滅絕,古生物學家認為是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即大冰河時期造成的。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3.65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又稱泥盆紀大滅絕,導致此次滅絕事件的原因現在還不清楚。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於距今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又稱二疊紀生物大滅絕,科學家認為這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和超新星爆發產生的伽馬射線暴照射地球有關。
  • 活了1億年,熬過6500萬年前的物種大滅絕,長江白鱘為何會滅絕?
    近日,長江白鱘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作為中國的淡水魚之王,卻沒能逃脫走向滅絕的厄運,這不禁令人唏噓。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長江白鱘是我國特有的物種,它們生活在長江中(近海也有發現蹤跡)。長江白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魚類,它們的祖先出現於距今超過1億年前的白堊紀,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
  • 地球正在經歷第6次物種大滅絕?
    現在,因人類活動造成的影響,物種滅絕速度比自然滅絕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進入第6次大滅絕時期。7月18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所長、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馬克平在首都科學講堂上,呼籲保護生物多樣。■平均每小時就有一個物種滅絕《自然》雜誌稱,50年後100多萬種陸地生物將從地球上消失。
  • 滅絕至少6500萬年,13.6萬年前就沒有的物種都再現地球
    地球自誕生至今已經有46億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地球也經歷了很多變化,其中就有很多生物由於無法適應地球的環境變化而最終走向滅絕,如猛獁象,它們的滅絕就與地球的環境變化有關,而且諸如此類的情況還不少。其實在生物滅絕或消失的時候,也會迎來一些比較奇蹟的事件,那就是被認定為滅絕或消失的物種會「驚喜」地再次出現,但是具體是為什麼科學家還沒有找到原因。
  • 人類正在製造第六次物種大滅絕
    有物種在誕生;也有一些物種由於不能適應環境,群體的數量越來越小,最終走向了滅絕。自有生命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按照發生的先後順序這五次生物大滅絕分別是:4.4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3.6億年前的泥盆紀大滅絕,2.51億年前的二疊紀大滅絕,2億年前的三疊紀大滅絕,65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大滅絕。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拉開序幕,大多數物種滅絕前,會持續存活多久?
    從地球上生命出現至今,已知的物種大滅絕,已經發生過5次。每一次物種大滅絕,對於地球上的生物來說,都是一次「大洗牌」,每一次倖存下來的動物都快速演化,重新讓地球變得生機勃勃,那麼,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後,地球是否會再次恢復如初呢?
  • 人類將經歷第6次生物大滅絕?這種物種已預知,開始給自己鋪後路
    筆者:三體-小遙地球在太陽系中旋轉了幾十億年,孕育了無數生命,在此期間,大自然始終維持著固定的秩序,甚至影響著生命的存亡。根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在人類統治地球之前,這裡已經經歷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並且很有可能出現第六次,而我們即將目睹這一切。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有一些物種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幾百萬年,但在2019年之前就永遠地消失了。在新的2020年,仍有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已經滅絕的物種2019年12月23日,中國水科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稱,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滅絕——長江白鱘沒能進入2020年。
  • 地球正經歷第六次生物大滅絕,人類進化已停止?為高級物種讓路?
    地球的歷史已經有46億年了,42億年前地球上出現海洋,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自地球生命誕生以來,地球上已經經歷了六次生物大滅絕,這六次都屬於生物大規模集群滅絕事件,而規模較大的生物滅絕事件則超過了二十次,大大小小的生物滅絕事件則不計其數,地球上已經出現的生物,其中有98%已經滅絕了,倖存下來的只是少數,不過,地球上現存的生物不全都是倖存者
  • 13.6萬年前白喉秧雞再現,滅絕物種為何頻繁出現?
    鳥類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大生物類群,它們被認為是恐龍的後代,今天的鳥綱都可以追溯至鳥翼類,而鳥翼類是因為手盜龍下的分支,古生物學家發現的手盜龍化石最早出現在侏羅紀時期,經歷過第五次生物大滅絕僥倖存活,經過6500萬年的發展演化,到今天進化出了將近1萬多種鳥類,在我國分布就有1400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
  • 地球上五次生物大滅絕,無數物種徹底消失,人類或許正經歷第六次
    寒武紀大爆炸以後,地球出現過形形色色的生物,但最終卻因氣候的變換,生存環境的改變,而導致滅絕,其中,最著名的生物大滅絕共有五次,今天就來說一下地球上的五次生物大滅絕,看完之後,我們會發現生命原來如此脆弱,而我們人類,可能在經歷第六次的到來。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奧陶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持續了長達6500萬年,是歷史上海域最廣泛的時期。
  • 地球經歷過五次物種大滅絕,你都知道嗎?
    依據滅種的生物分類的屬地數量,這次生物大滅絕被評為五次大滅絕事件的第二位。泥盆紀大滅絕3.:距今約3.77億年前的晚泥盆紀法門階至早石炭紀之際,分為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因發生在晚泥盆法門階的早期,所以稱為法門大滅絕,第二個高峰出現在石炭紀與泥盆紀交接,兩事件中間間隔100萬年,是地球史上第二次大物種滅絕事件,大多海洋生物消失在此次大滅絕中,該滅絕事件五次物種大滅絕中時間持續最長的,大約持續了兩百多萬年或更長。第二次生物大滅絕進化之道的一個重大的突破,最早的陸地脊椎動物海納螈登上了陸地。
  • 恐龍在6500萬年前就滅絕了,人類文明不過幾千年,中間的空白期都發生了什麼?
    6500萬年前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是地球的第五次滅絕事件,這一次大滅絕事件比之前的四次更為溫和,約佔全球75%的物種滅絕,恢復也更為迅速,這次滅絕事件的起因被認為主要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引起的。上圖為生命之樹,這次滅絕事件對生物圈的最主要的影響可以從下圖生命之樹的一角落看出來,這也是地球動物界6500萬年來發生的最主要的事件。
  • 地球歷史上經歷的五次大滅絕事件,期待不會有第六次
    地球上曾經出現過各種巨大災難導致這些物種的滅絕,而下面我們就要說一說歷史上曾經發生的五大滅絕事件:第一次,奧陶紀大滅絕時間:發生於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事件:導致大約85%的物種絕滅。奧陶紀(Ordovician Period,Ordovician),地質年代名稱,是古生代的第二紀,開始於公元前5億年,延續了6500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