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局:2025年基本弄清中國地殼情況

2020-11-27 央廣網

  由中國地震局、科技部等5部委共同舉辦的全國地震科技大會昨天在北京召開。4項重點工程被列為我國地震科技創新的項目計劃,將對提高地震監測預報水平,和抗禦地震風險能力等發揮重要作用。

  四個計劃分別是「透明地殼」計劃,「解剖地震」計劃,「韌性城鄉」計劃和「智慧服務」計劃。

  地震預測是公認的科學難題,根本原因是人類對地球內部的「不可入性」。由於看不到內部,科學家很難對其進行觀測和探測。「透明地殼」計劃就是要使看不見的地殼逐漸變得透明起來,從地球深部尋找地震安全。

  中國地震局局長 鄭國光:為什麼我們對地震的規律把握不夠,就是我們對地下的觀測探測能力遠遠不足以觀察地球,所以我們採用人工震源方法,採用國家實施的深地計劃,通過一系列行動了解地下結構。

  解剖地球計劃是對已經發生的地震進行外科手術式的精準詳細解剖,利用大數據、超級計算機等新技術進行數值模擬,發展和提出適用於中國大陸強震和前兆機理模型。逐步認識地震孕育發生規律。

  「韌性城鄉」計劃是通過採取防禦措施,使城市在地震發生時免遭破壞,或者即使造成一定程度災害也具備高效可恢復性。

  「智慧服務」計劃將全面提升防震減災科技產品,完善服務平臺,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智慧服務,不斷滿足政府、社會和公眾需求,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專家介紹,這四個計劃並非一蹴而就,這需要漫長的過程,甚至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中國地震局局長 鄭國光:我們到2025年有一個階段性目標,就是基本掌握我國重點地區,強震發生地區的地殼初步認識。

相關焦點

  • 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
    王蘭煒  男,1968年出生。1990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成都),獲工學學士學位,1990-2000年在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工作。2000年畢業於中國地震局蘭州地震研究所,獲理學碩士學位,2000年獲得高級工程師資格並調入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工作。2005年畢業於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獲理學博士學位。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現代化體系 2021-01-08 22:28: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田博群 責任編輯:田博群
  • 中國地震局預測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2018年招聘
  • 中國地震局:2025年初步形成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中國地震局局長閔宜仁作工作報告。中國地震局 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地震局8日在北京召開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提出,要準確把握「十四五」防震減災發展形勢和發展思路,夯實監測基礎,加強預報預警,摸清風險底數,強化抗震設防,保障應急響應,增強公共服務,創新地震科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不斷提高「防大震、減大災、抗大震、救大災」高質量服務能力。
  • 中國地震局:到2025年初步形成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體系
    中國日報北京1月8日電 1月8日上午,2021年全國地震局長會議在京召開。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防震減災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傳達學習國務院領導同志重要批示和致信精神,認真落實全國應急管理工作會議部署,總結「十三五」時期和2020年防震減災工作,謀劃「十四五」事業發展,部署2021年重點任務。
  • 地震局正部署連續GPS觀測站 進一步把握震後地殼運動狀態
    測繪局、地震局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汶川地震地形變化監測結果,介紹汶川地震對地震周邊地區及青藏板塊地形的影響。    陰朝民:汶川地震以後,中國地震局和國家測繪局組織了200餘人的觀測隊趕赴災區,冒著餘震和次生災害的危險,歷時一個多月,對震區已有的監測點進行了複測,獲得了第一手的觀測資料。通過兩局測繪人員、分析人員夜以繼日的分析論證獲取了此次結論,此次結果對後續工作有重要意義。    一是明確了結論。
  • 全球地震頻發 中國地震局及時加強研判近期震情
    東方網3月4日消息:中國地震局在其官方網站發布信息稱,為科學、準確把握全國震情趨勢,該局2日在北京召開了首都圈地區震情跟蹤暨華北地區強化監視與跟蹤聯合會商會,旨在及時加強對近期震情的研判工作。   近期全球相繼發生海地7.3級地震、琉球群島7.2級地震和智利8.8級巨震,造成了巨大破壞並引起廣泛的影響。
  • 中國給地球「做CT」:尋找地震規律 讓地殼變透明
    以地震為例,地震是地球內部應力作用的結果,了解地殼結構和地下應力變化,有助於我們探究地震孕育發生的規律。「我們現在可以上天下海,但對腳下大地的認知還不夠。人類對地殼結構了解不夠,進而難以深入研究地震孕育發生規律,突破地震預測的科學難題,」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副所長張曉東說。
  •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09研究生招生簡章
    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原中國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是我國公益類非營利性科研機構,主要任務是通過對地震過程的觀測、模擬和預測理論及方法研究,探索地震孕育、發生和發展規律,促進地震科學發展,為地震監測預報和防震減災服務。  地震預測研究所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研究員20人,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56人。
  • 2020年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招聘公告
    2020年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招聘公告  根據事業發展和工作需要,依據《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暫行規定》,現發布2020年招聘公告,真誠歡迎優秀人才加入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招聘崗位要求及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應聘基本條件  1.政治素質高,道德修養良好,學風正派,治學嚴謹,具有團結協作和創新精神;  2.熱愛防震減災科研事業,滿足地震預測研究所相關專業技術崗位的具體要求;  3.身體健康狀況滿足防震減災科研工作的要求。
  • 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與山東省地震局開展現代化業務交流
    為提升地震信息化水平,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事業現代化建設,2020年12月1日,中國地震局第二監測中心與山東省地震局在西安開展現代化業務交流研討。二測中心主任王慶良,山東省地震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希強以及雙方部分業務部門人員參加。
  • 中國給地球「做CT」:讓地殼逐漸變透明 尋找地震規律
    針對這些長期困擾地震學界的難題,不久前,我國啟動了地震科技創新工程,擬通過「透明地殼」「解剖地震」「韌性城鄉」和「智慧服務」4個計劃的實施,未來10年,我國的地震科學研究水平以及防震減災能力將大幅度提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地震局:2013年科技工作主要進展及2014年工作設想
    2013年,中國地震局深入貫徹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家地震科學技術發展綱要(2007-2020年)》指導下,全面落實《"十二五"地震科技規劃》,統籌科技布局,完善科技項目管理
  • 中國地震局張培震院士團隊獲得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張培震院士、鄭德文研究員、鄭文俊研究員、張會平研究員、王偉濤副研究員等完成的「青藏高原及東北緣晚新生代構造變形與形成過程」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 2019-2025年中國礦泉水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報告
    2019-2025年中國礦泉水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報告最後闡明礦泉水行業的投資空間,指明投資方向,提出研究者的戰略建議,以供投資決策者參考。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9-2025年中國礦泉水行業發展全面調研與未來趨勢報告》是相關礦泉水企業、研究單位、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礦泉水行業發展動向、制定發展戰略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4年博士招生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簡介    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於1950年,主要開展固體地球物理學、地震學、地球內部物理學、地震監測預報、工程地震學和地震社會學等科研工作,以及相關技術的開發和應用,為國家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服務。
  • 中國膜行業發展回顧與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19-2025年)
    一、中國工業廢水處理行業概述    二、中國工業廢水處理的現狀及特點    三、中國工業廢水治理的區域性特徵    四、中國工業廢水排放總量分析  第五節 2019-2025年中國汙水處理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一、2019-2025年中國水處理市場規模預測分析    二、2019-2025
  • 測基巖溫度,知地殼應力變化?
    2020-12-03 13:36:00   《科學通報》2020年第22期發表文章「熱測應力:測震學證據」,基於對2014年四川省康定縣Ms6.3級地震的監測結果,證實利用基巖溫度可以獲得地殼應力的動態變化,有望為地殼應力動態變化監測開闢一條新道路。
  • 山西省地震局組織召開2020年度中國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
    9月29日,經中國地震局科學技術與國際合作司授權,山西省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和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在太原聯合召開2020年度中國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聯合驗收會,會議由山西省地震局承辦。山西省地震局副局長田勇出席會議並講話。2020年度授權驗收的地震科技星火計劃項目共計8項,其中山西省地震局攻關項目1項、青年項目2項,河北省地震局青年項目4項,內蒙古自治區地震局攻關項目1項。會上,8名項目負責人分別就研究目標完成情況、考核指標實現情況、取得的成果、經費支出、資料歸檔等方面內容進行了匯報。
  • 北京市地震局:此次唐山地震不會對北京的地殼應力應變和地震活動...
    據北京市地震局微博消息,為回應公眾關切,北京市地震局對此次唐山地震進行專家解讀。問題一:此次地震對北京的波及影響是什麼情況?問題二:此次地震的背景是什麼情況?該地震發生在1976年唐山7.8級地震餘震區內。唐山地震餘震區的地震活動非常豐富,呈起伏衰減狀態,至今仍有4、5左右地震的發生。如1995年10月6日河北唐山市古冶區發生5.0級地震,2012年5月28日河北唐山市市轄區、灤縣交界4.8級,今日又發生5.1級地震。據專家會商分析,本次地震原震區近幾日發生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