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大院系介紹
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
01
學院概況
學院成立於1996年,是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現任院長為李燦院士,執行院長為楊金龍教授。
學院包括
化學系化學物理系應用化學系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化學實驗教學中心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單位,自建設以來,緊密圍繞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目標,中心在硬體環境升級、教學體系完善、實驗教學研究、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產生了良好的示範輻射作用。
學科情況
一級學科
化學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
兩學科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中的「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化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
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
化學 被評為A+
材料科學與工程 被評為A-
兩學科進入ESI學科排名全球前1‰
化學
材料科學
二級學科
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應用化學能源化學材料學
化學生物學物理化學(含化學物理)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可再生潔淨能源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加工工程
本科招生專業
學院在單分子化學物理、納米材料科學等交叉學科前沿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原創性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學院承擔和參與了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973項目、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和面上項目,教育部「211工程」、「985工程」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等科研項目,每年科研經費逾1億。學院每年發表SCI論文600餘篇,其中高區論文佔70%以上,高水平文章數量呈逐年遞增趨勢。
2010年以來,學院共榮獲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18項
學院3項成果在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獎
2019年4月10日至15日,第47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在瑞士日內瓦落幕,我校組織5項成果參展,共獲得特別嘉許金獎1項、金獎1項、銀獎1項和銅獎2項,其中,我院傅堯教授團隊、俞書宏教授團隊和徐銅文教授團隊的三個項目分別獲得特別嘉許金獎、金獎和銀獎。
02
師資力量
學院擁有優秀的教學師資隊伍,並獲得了多項教學成果。在開設的本科課程中,「高聚物結構與性能」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無機化學」等7門課程為安徽省精品課程。獲得21項省部級以上教學成果獎,其中「全面提升高分子物理重點課程的教學質量」和「化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與成效」先後獲2005年和2018年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
03
培養特色
學院以培養從事前沿和交叉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領軍人才為目標,注重對學生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郭永懷講壇
學院設立了「郭永懷講壇」,一方面是為了紀念郭永懷先生,大力弘揚自「兩彈一星」偉業以來中國科大科教報國的優良傳統;另一方面,邀請著名專家對學院辦學給予指導和建議,並通過講座交流,提升我校化學與材料學科發展水平和社會影響力。
「郭永懷講壇」至今已成功舉辦了五場,分別邀請了李燦院士、楊學明院士、丁奎嶺院士、唐勇院士、尹志堯校友(中微半導體設備公司董事長、執行長)為學院師生帶來了精彩報告。
郭永懷講座
2019年1月,學院正式設立以郭永懷先生命名的學院學術交流系列講座,旨在構建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同時擴展學生視野、號召和引導更多青年學生關注化學和材料科學發展,為祖國培養更多科研人才。2019年3月,「郭永懷講座」品牌系列講座的第一場由復旦大學劉智攀教授開講。
未來化學/生物家國際夏令營
第四屆「未來化學/生物家國際夏令營」於2018年7月2日隆重開營。來自加州理工、密西根大學、杜克大學、名古屋大學、特溫特大學、莫斯科國立大學等國外知名高校,涵蓋美國、荷蘭、比利時、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馬來西亞、新加坡等8個國家的29位國外營員和中國科大的20多名學生志願者一同了解化學/生物前沿研究,深度了解體驗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不同文化的交流碰撞。
未來化學/生物家國際夏令營是由學校教務處、國際合作與交流部、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共同主辦的。今年已經是該營的第四個年頭。「未來化學/生物學家國際夏令營」旨在為化學、生物領域的學生搭建相互交流與學習的平臺,推進學生培養國際化進程,提升我校國際知名度,已逐漸成為學生國際交流活動的重要品牌之一。
英才教育——盧嘉錫化學科技英才班
由中國科大、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所和中國科學院化學所三方共同創辦,旨在通過有機結合高校和研究所的力量,發揮各自的優勢,培養化學科學以及相應化學工程應用領域優秀人才,探索校所結合、科教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為國家培養具有理論和專業特色的戰略人才。
前2學年按照學院統一學習計劃完成基礎課程的學習,第3學年選擇專業方向。學生按照所選方向的培養方案修讀課程,同時還要完成增設的學科群基礎課程內容,以及參加化學所和有機所組織的各類三學期課程、專題研討班、專家學術講座等.借鑑劍橋大學的化學基礎課程特點採用模塊化設計、循環提高的模式,對五大化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切塊重組,組成新的基礎化學教學體系按模塊挑選對教學內容最有研究、最有經驗的教授承擔授課任務
2018屆盧嘉錫化學科技英才班畢業生去向
畢業生全部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世界一流高校或研究院所繼續深造,總深造率高達100%。
04
畢業去向
學院本科畢業生的深造和就業前景十分優異,近80%的本科畢業生選擇進入國內外高校或研究院所繼續深造。獲全額獎學金被境外大學錄取的人數眾多,其中獲得牛津大學、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世界一流名校的全額獎學金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05
知名校友
六位校友入選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榜單
在湯森路透發布的「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化學家榜單」中,共有12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有6人是我院校友:
楊培東(88級,排名第10)
段鑲鋒(92級,排名第31)
夏幼南(82級,排名第35)
林文斌(83級,排名第54)
殷亞東(92級,排名第55)
孫玉剛(92級,排名第61)
六位校友入選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榜單
在湯森路透發布的「2000-2010年全球頂尖一百材料學家榜單」中,共有15位華人科學家入選,其中有6人是我院校友:
楊培東(88級,排名第1)
殷亞東(92級,排名第2)
夏幼南(82級,排名第4)
孫玉剛(92級,排名第5)
吳屹影(93級,排名第6)
段鑲鋒(92級,排名第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