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等啦 各位小可愛們
又是一年高三畢業季
很多小可愛們即將走入大學這個象牙塔的大門
你是否還在為如何填報志願而煩惱呢
官官這次就帶來了
南寧師大化學與材料學院的專業簡介
跟著我來一起看看吧
學院簡介
我校化學與材料學院現有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應用化學3個本科專業,化學專業是廣西高校普通本科教育優質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為廣西高校優勢特色專業。擁有化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學科教學(化學)專業學位碩士點,2個自治區級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廣西天然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為省級重點實驗室,基礎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為自治區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化學一級學科被列入廣西 「十三五」博士點建設規劃。
截至2020年5月,學院有教職工60人,其中正高9人,副高20人,具有博士學位35人,有海外知名大學學習經歷11人,博士生導師6人,校內碩士生導師34人,校外碩士生導師38人。各類學生883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58人,碩士研究生125人。
學院網址:http://hcxy.nnnu.edu.cn/
招生諮詢電話:0771-3908065
專業介紹
化學專業
(本科四年,授理學學士學位,師範)
〔本專業在廣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錄取,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師德高尚、人格健全、教育教學理論紮實、化學實驗技能過硬,具備化學教學的基本技能和開展教學與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具有實踐反思、團結協作、開拓創新及終身學習能力的中學化學教師及教育工作者。包括培養能夠在化學及相關領域從事科研、技術及相關管理工作的人才。
就業方向:本專業主要培養合格的中等學校化學教師,為企業及事業單位輸送化學技術人才。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廣西高等學校普通本科教育優質專業,「教、賽、研」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成效顯著,近年來,本專業學生考研升學率屢創新高,2020年化學專業升學率達45%;學生參加全國學科競賽獲獎亦成果豐碩,獲全國師範院校師範生教學技能競賽「一等獎」兩項,獲全國高等院校化學專業師範生教學素質大賽說課「特等獎」一項及教學設計 「一等獎」三項,獲第九屆「華文杯」化學師範生教學能力測教學技能、教學設計 「一等獎」各三項。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
(本科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一定的人文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知識,系統掌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管理能力;具備較強的從事本專業和適應相鄰專業業務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質;適合到化工、輕工、機電、建材、交通等行業從事橡膠、塑料、纖維、塗料、粘合劑、高分子複合材料等生產、應用開發、過程控制、檢測、科技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業人才。
就業方向: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加工成型和應用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檢測、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畢業生可在塑料、橡膠、纖維、塗料等生產及應用部門從事技術管理、產品開發研究等工作。
專業特色:本專業為自治區高校特色專業,2011年被確定為廣西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及課程一體化立項建設專業,2014年被確定為廣西高等學校優勢特色專業,2015年獲批為廣西師範學院應用型本科(群)試點項目,2018年獲批為廣西天然高分子化學與物理重點實驗室。
應用化學專業
(本科四年,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化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及化工、材料等方面的工程技術知識,受到化學、塗料製備、無機功能材料方面的科研能力訓練和校內外實驗實訓,具備運用所學知識和實驗技能進行研究、生產和管理的能力。
就業方向:面向化工、材料、塗料、產品質量檢測等科研機構、企業和事業單位從事科研、生產、檢測和管理。
主要課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化工原理及其相應的基礎實驗、化學反應工程、儀器分析及實驗、塗料化學與工藝學及實驗、無機材料科學基礎專業綜合設計實驗、工業實習等。
專業特色:本專業形成了「基礎理論-科研創新訓練-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即大一夯實基礎理論;大二開始全員通過大創項目和網際網路+項目進入實驗室,全面培養科研創新能力,大三和大四通過深入校企融合,培養工程實踐能力。獲得中華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銅獎1項,自治區區級網際網路+金獎1項,銀獎4項,銅獎5項;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3項,「創青春」啟迪控股廣西大學生創業大賽金獎1項。本專業與南寧海關技術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崇左豫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開展產教融合合作。
學院精彩活動
▲學生參加「華文杯」競賽
▲模擬課堂大賽
▲暑假「三下鄉」活動
▲教學技能大賽
▲實驗技能大賽
▲畢業生晚會
▲近三年畢業生升學情況
高考落幕 你的心底是否存在一絲迷茫
如今再度揚帆 我們在南寧師範大學等你
夏日炎炎 我們九月見
南寧師範大學
主編 | 龍妮娜
副主編 | 李靜
責任編輯 | 甘友桓
來源 | 招生就業處 化學與材料學院
編輯 | 黃炎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