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幾乎快要滅絕的黿

2021-01-13 小小動物大世界

黿

別名:藍團魚、銀魚

學名:Pelochelys bibroni

英文名:Bibron’s soft-shelled turtle

鱉科:Trionychidae

分布

雲南、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黿是整科動物中最大的一種, 背甲長33~47釐米,寬30~41釐米。背盤圓形,背甲外包有柔軟的革質皮膚,呈灰色,平坦,裙邊不發達。頭小,吻突較短,鼻孔在吻突前端。四肢具發達的蹼,內側三趾具爪。尾短,不露出裙邊。頭、頸可完全縮入殼內,四肢不能縮入。頭部為灰褐色,具淺色不規則斑紋,頜黃白色,腹面白色。瞳孔橢圓形。

棲息於江河、湖泊中,善於鑽泥沙。以水生動物為食。

我國古代即開始飼養,常在庭院放養一兩隻。由於黿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藥,且肉味鮮美,遭到了大量捕殺,現在野外的數量已經不多。

相關焦點

  • 「黿」字怎麼讀?在中國被譽「神黿」的物種,近日現身柬埔寨
    黿,漢語拼音為yuán,它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世界瀕危物種。在中國,已經不到200隻。2億年前,它們就生活在地球上了,人類稱它們為「水中活化石」。在中國,它曾被譽為「神黿」,《西遊記》裡駝唐僧師徒渡過通天河的「神黿」,就是它。
  • 力大如牛的黿,為何當今面臨瀕危的現狀?
    自上世紀80年代起,由於黿棲息地生境不斷惡化及人類的亂捕行為,致使黿的分布區在不斷縮小,種群的數量也隨之減少。黿野生種群的衰退及滅絕的原因,一是人類的捕獲,而是棲息環境的破壞,雖然歷代文獻中有不少人捕獲黿以後放生的記載,但是捕殺黿用以食用的人也不在少數。
  • 「百年神鱉」被當成「黿」,被正名時已瀕臨滅絕
    關注中國綠髮會,訂閱綠色未來 斑鱉生活於江河湖沼中底棲。以水生動物為食物,卵生。斑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全球已知存活僅3隻,其中蘇州動物園1隻、越南還劍湖1隻、長沙動物園1隻。分布於長江下遊及太湖周圍,中國特有種。
  • 中國古代有哪些動物?其中兩種已經遺憾滅絕了
    犀牛,現今中國野外是不存在犀牛的,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中國大地上自古以來便分布多種犀類,殷商時期的中國犀牛甚至分布到了內蒙古烏海一帶,但到了清朝時,它們的棲息地就僅剩下雲南了,最終在1920年代滅絕。亞洲象,現今中國存在的亞洲象數量極少,分布範圍也有為狹窄,只在雲南邊境一帶有所發現,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馴養的家象、役象則還有很多,中國古代時候的野生象分布便非常廣泛,商朝的時候黃河流域就有分布大象了。鹹水鱷,鹹水鱷魚顧名思義便是可以在鹹水水域生活的鱷魚種類,鹹水鱷學名叫做灣鱷,目前未發現有其他亞種分化。
  • 蘇州唯一的寺廟園林 被譽「吳門首剎」供養400歲巨黿瀕臨滅絕!
    始建於元至元年間(1264年)的西園寺,坐落在蘇州古城閶門外,東靠留園,西鄰寒山寺,北倚虎丘風景區,南臨閶門運河,是中國著名的律宗道場之一。明崇禎八年(1635年),寺廟改稱「戒幢律寺」,「幢」是旗幟的意思,「戒幢」就是以戒律為旗幟,弘揚戒法的寺院。
  • 泉州承天寺「鱉王」並非黿而是亞洲鱉
    浙江省的甌江流域是黿的故鄉,但甌江大黿數量日益減少。為了保護黿,吳柱及其志願者團隊專門成立了黿守護者團隊。通過調查了解黿的生存環境,形成相關的資料,以呼籲更多的人來保護黿。  吳柱說:「當聽聞泉州發現黿,我們十分興奮。如果確認這真的是黿,那麼福建將是又一個發現黿的省份。」  今天上午,三位志願者來到寺院內,但因為考慮到天氣及水質原因,「鱉王」已經放入正殿前的放生池中。
  • 泉州疑似發現黿? 專家:「鱉王」實為亞洲鱉
    接連兩日,早報持續關注承天寺的「鱉王」,不少市民也對「鱉王」興趣濃厚,但對於「鱉王」的真實身份,網絡上引起了一番不小的爭議,有人說是黿,又有人指出其不像黿,是鱉。昨日,3名從浙江趕來泉州的護黿志願者將「鱉王」的照片發給國內多位兩棲動物類專家鑑定,多名專家表示,承天寺內的「鱉王」並非黿,而是亞洲鱉。
  • 福建水池現巨"黿"? 已證實並非"黿"而是亞洲鱉
    昨日,記者詢問多位專家後初步判斷「鱉王」可能就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黿,但這一說法很快就被否定。經國內多位兩棲動物類方面專家鑑定,承天寺的「鱉王」實際為亞洲鱉。進展:浙江護黿志願者趕赴泉州辨真偽  在聽聞泉州疑似發現黿的消息後,杭州艾綠環境發展中心的環保志願者吳柱及其兩位攝影志願者立即前往泉州一探究竟。
  • 中國最後一隻斑鱉,從清朝活到現在,人類將親眼見證它的滅絕
    這也意味著,人們將親眼見證它的滅絕。斑鱉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鱉,俗名"癩頭黿",背甲橄欖綠色、橢圓形,可長達1500毫米;腹甲黃白色、具2塊胼胝體;鼻吻部突出、鼻短而寬扁;頭部具大的黃色斑紋等體重可達115公斤。是一種已有2.7億年歷史的古老龜類動物,曾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錢塘江、太湖)和雲南紅河流域。
  • 世界上最珍稀的動物,中國特有品種只剩下四隻
    因為環境問題和生物進化等等問題,現在很多物種都瀕臨滅絕,像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還有江中精靈江豚都是瀕臨滅絕的品種。還有一種中國的特有品種,斑鱉又名斯氏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稀少極其珍貴,是龜類中最瀕危物種之一,全球已知存活僅4隻,其中蘇州動物園2隻、越南同莫湖1隻、越南宣漢湖1隻。
  • 世界上最珍稀的動物,中國特有品種只剩下四隻.
    因為環境問題和生物進化等等問題,現在很多物種都瀕臨滅絕,像我國的國寶大熊貓,還有江中精靈江豚都是瀕臨滅絕的品種。
  • 地球上動物有許多,快要滅絕或已經滅絕的動物你知道嗎?收藏起來
    地球上動物有許多,快要滅絕或已經滅絕的動物你知道嗎?收藏起來已經滅絕的動物有:白臀葉猴又叫黃面葉猴、海南葉猴、毛臀葉猴等。在中國僅分布於海南島,已經絕跡。國外分布於寮國、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中國犀牛(1922年,中國)由於犀牛角極具價值,在中國的犀牛遭到獵殺。1916年,最後一頭雙角犀(蘇門答臘犀)被捕殺;1920年,最後一頭大獨角犀(印度犀)被殺;1922年,最後一頭小獨角犀(爪哇犀)被殺。在這最後十餘年間,共捕殺不足10頭。此後,沒人能在中國再看到任何一頭犀牛。鐮翅雞 (2000年宣布滅絕,中國)在我國境內則僅分布於黑龍江省小興安嶺及黑龍江下遊,十分罕見。
  • 中國大學生在線走進江南|「黿」來是你,天天在線
    中國大學生在線走進江南|「黿」來是你,天天在線 2019-09-15 22: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滅絕判定書?中國唯一一隻雌性斑鱉死亡,全球僅剩3隻!
    文/濤聲依舊滅絕判定書?中國唯一一隻雌性班鱉死亡,全球僅剩3隻!班鱉是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也是被稱為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之一,全球的斑鱉數量只有四隻,分別是中國的兩隻,越南的兩隻,全都是在亞洲,它的數量非常稀少,幾乎已經完全被下了滅絕判定書了,一直以來人們都小心翼翼的保護著它,因為它本身實在是太過脆弱了。
  • 科學家證實在2019年滅絕的動物,中國的斑鱉和長江白鱘在列!
    過去的5億年裡,地球出現了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每次大滅絕都令地球損失了75%以上的物種。科學家根據種種跡象推測,我們地球正處於「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時期。聯合國去年曾警告,目前地球有超過百萬種生物,將在未來數十年內滅絕。
  • ——青銅大黿與中國古代射禮
    身中四箭的作冊般黿2003 年,位於北京的中國國家博物館徵集各地文物時,意外出現了一件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珍奇藏品,那是一個長21.4 公分、高10 公分、寬約16 公分的大黿造型商代晚期青銅器。大黿(發音同「元」),是什麼動物呢?它俗稱沙鱉或藍團魚,是鱉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一類,目前屬於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
  • 再不做點什麼,這種狐蝠快要滅絕啦!
    然而,最近《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表明,一半的狐蝠物種快要滅絕了。 快要滅絕的萌萌的狐蝠。其實在30年前,在太平洋區域有一種狐蝠(關島狐蝠)已經滅絕了,當時人們希望通過這種生物的滅絕來警示更多的人對那些瀕臨滅絕的生物投入關注。然而,30年後,因為遭受獵殺以及棲息地的消失,狐蝠的種類和數量還在急劇減少,據統計,這種情況再持續下去,有一半的狐蝠很塊就要滅絕。
  • 世界最蠢的鳥,總忘記自己不會飛而摔死,蠢到快要滅絕!
    世界上最蠢的鳥,總忘記自己不會飛而摔死,蠢到快要滅絕!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一下。世界上最蠢的鳥叫做鴞鸚鵡。這是一種生活在紐西蘭的鳥類,不過它們的數量已經非常稀少的,甚至已經到了快要滅絕的地步,而這種鳥和其他的鸚鵡也有非常大的差異,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但它們的壽命卻非常長,是世界上最長壽的鳥類之一。
  • 這5種魚只有中國有,還有一種快要滅絕了,全吃過的肯定是土豪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的這五種魚是我們中國才有的品種,每一種味道都是極佳的,甚至其中一種因為太好吃,都快要吃到「瀕臨滅絕」。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過去人們可是連飯都沒有的吃更別提肉了,但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可以吃的起肉,現在吃頓肉都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了,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有吃過海鮮,尤其是生長著沿海地區的人們而言,想要吃海鮮就是「動動手」的事情。
  • 地球第二大淡水湖,湖邊60%物種快要滅絕,或將變成「死湖」?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很多動植物的生存環境都受到影響,不少動植物甚至因此滅絕,雖然現在人們已經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但是大自然的環境依舊在改變。地球上的第二大淡水湖就已經在走向消亡,湖邊60%的物種快要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