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是一場「騙局」OR「創舉」?一組阿波羅11號準備階段舊照

2020-12-05 俗人何金水

阿波羅11號(英語:Apollo 11)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歷時8天13小時18分35秒,繞行月球30周,在月錶停留21小時36分20秒。三位執行此任務的航天員分別為指令長尼爾·阿姆斯特朗、指令艙駕駛員麥可·科林斯與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而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一事更進一步成為紀錄片和廣告常見之歷史事件。

而今天要分享的老照片是阿波羅11號登月前的相關訓練與準備照片,可以從這組照片裡,簡單了解下這次登月行動的一些細節。

【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左)和登月著陸訓練機(愛德華茲空軍基地)】

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的高潮部分,它推動人類太空探索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

1968年10月,阿波羅計劃開啟第一次載人飛行空間探索;不到一年之後,阿波羅11號也發射了。在此後短短幾年內,阿波羅計劃共有6次任務並將12名美國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

【阿波羅11號登月艙駕駛員巴茲·奧爾德林】

【1969年,阿波羅11號太空人與家人圍繞月球模型合影】

【太空人在任務訓練時操作飛行模擬器】

【1969年2月21日,甘迺迪航天中心裝配中的土星五號S-1C助推器】

1962年,甘迺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萊斯體育場向一觀眾發表了著名的演講。這篇演講喚起了美國和蘇聯之間太空競賽產生了一種新的緊迫感。這兩個冷戰時期的對手都決心超越對方,首先把人類送上月球表面。美國在這次競賽中除了開啟阿波羅計劃外,還有之前始於1958年的水星計劃和緊隨其後的1961年的雙子計劃。但在美國登月之前,蘇聯的太空計劃總體上處於領先地位,並且成功地完成了多項任務,包括第一個繞地球軌道運行的人造衛星「伴侶號」(Sputnik)和第一個探月衛星「月球2號」(Luna 2)。

【登月著落訓練機 (Lunar Landing Research Vehicle)】

【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進行訓練】

【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德克薩斯州進行地質考察訓練】

【從左至右: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麥可·柯林斯和巴茲·奧爾德林】

當時,美國政府在大約10年的時間裡每年向阿波羅計劃撥款約250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5%。為實現這一目標所需的系統、材料和技術幾乎都是全新的,當這些東西在被送到離地球24萬英裡遠的地方之前,都需要進行廣泛的測試和研究。其實,太空人對未知的一切也很陌生,因為他們是前往新世界的先驅。

【尼爾·阿姆斯特朗穿著太空衣進行訓練,攝像機固定在他的胸前】

【1969年4月1日,阿波羅11號任務的指揮艙和服務艙被轉移到工作檯上】

【1969年4月11日,阿波羅11號登月艙在做最後一次檢查】

【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的太空衣】

【巴茲·奧爾德林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模擬登月艙中訓練】

最終1969年7月,太空人麥可·柯林斯(Michael Collins)、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和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離開地球,登上月球。阿波羅11號的發射現場吸引了超過一百萬的人群,全世界觀看發射現場直播的觀眾人數也達到了創記錄的六億人。理察·尼克森總統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裡觀看了現場直播。

裝載著阿波羅11號的土星5號火箭於當地時間1969年7月16日9時32分(13時32分UTC)在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12分鐘後進入地球軌道。環繞地球一圈半後,第三級子火箭點火,太空飛行器開始向月球航行。30分鐘後,指令/服務艙從土星5號分離,在轉向後與登月轉接器中的登月艙連接。此後太空飛行器進入地月轉移軌道,前往月球。

阿波羅11號於7月19日經過月球背面,很快點燃了主火箭並進入了月球軌道。在環繞月球的過程中,三名航天員在空中辨認出了計劃中的登月點。最終,阿波羅11號的登陸點在寧靜海南部,在Sabine D環型山西南20千米處。

登陸之後,阿姆斯特朗把登陸點稱做「靜海基地」。

【巴茲·奧爾德林(左)和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模擬月球著陸器附近訓練】

【尼爾·阿姆斯特朗(左)和巴茲·奧爾德林與NASA的工作人員溝通】

【指令艙飛行員麥可·柯林斯在模擬器中工作】

【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在在失重狀態下接受訓練】

【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模擬器中訓練】

【阿波羅11號的指揮和服務模塊在進行安裝】

最終航天員們於7月24日返回地球,並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他們的降落點為北緯13度19分,西經169度9分,威克島以東2660千米(1440海裡),或約翰斯頓環礁以南380千米(210海裡),距回收船大黃蜂號24千米。

【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走過土星五號底部】

【1969年6月10日,阿波羅11號成員在一次步行疏散測試訓練中】

【111米高的土星五號火箭與太空人進入飛船的通道】

目前指令艙現在陳列在華盛頓的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中,它被擺放在朝著傑弗遜大道入口的主展廳正中,在主展廳裡還有其他先驅飛行器,比如聖路易精神號、貝爾X-1、北美人X-15、友誼7號(水星計劃)和雙子星座4號。

【1969,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的太空人合照】

看完這組照片,你有什麼想和大家分享的嗎?歡迎留言討論。

(完)

歷史在你手中,

與@俗人何金水 一起回味歷史老照片!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騙局?
    同時,美國公布重返月球「阿耳忒彌斯計劃」太空人團隊名單,以色列宣布啟動「創世紀2」號登月計劃。在這期間,有關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一場騙局」的論調再次成為熱門話題。數十年來,科學家不斷給出回應和解釋,但並沒有打消這個流傳甚久的說法。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願意相信「阿波羅登月」是假的呢?
  • 阿波羅登月計劃疑點重重,這真的是精心策劃的一場騙局嗎?
    阿波羅登月可謂是上世紀最大的新聞之一了,自從阿波羅登月之後,人類也正式踏入了月球。但是阿波羅登月也引來了無數人的質疑,那麼阿波羅登月到底是一場騙局還是確有其事呢,今天我們便來談一談阿波羅登月的疑點。疑點之一,阿波羅11號登月成功之後,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上插了一面美國的國旗
  • 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到底是一場騙局?還是真實事件?
    那句熟悉的「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就是出自阿姆斯特朗之口。阿姆斯特朗以後,一共還有11個人登上過月球,他們都來自於美國NASA的阿波羅計劃。人類登上月球,可以說是開啟了人類科學發展的一個「新時代」。但是1969年到1972年以後,人類就再也沒有進行過登月計劃,究竟是為什麼呢?
  • 阿波羅登月騙局!(二)
    根據這個故事,理察·威斯特博士說,他的團隊可以拍攝「阿波羅」登月現場的高清圖片。「馬庫斯·艾倫相信登月行動是一場騙局,他在故事中指出,沒有哪張月球上的金屬製品的圖片能說服他相信載人登月真實發生(艾倫相信機器人任務中將物體放置在了那裡)。這個故事極大地誇大了甚大望遠鏡的功能(它能仔細查看月球上130米小的物體),因此即將出現能清楚分辨著陸器的圖片就不足為奇了。
  • 阿波羅11號是一場騙局?從月球拍的照片疑點重重,究竟是不是陰謀
    去年是美國阿波羅11號順利載人登月50周年,從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點火升空,再到歷時五天的太空之旅,阿波羅11號最終選擇在月球靜海地區著陸,這次在月球表面的著陸任務很是成功,美國航天局地面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員看到阿波羅11號成功著陸在月球表面,那顆緊緊懸掛在嗓子眼的心,終於鬆了下來。
  • 分析:「阿波羅登月」是騙局嗎?
    這就是舉世聞名的「阿波羅登月計劃」。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甘迺迪角發射場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飛行。參加這次飛行的有美國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埃德溫·奧爾德林、麥可·科林斯。在美國東部時間下午4時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將左腳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這是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
  • 阿波羅11號是一場騙局?月球拍的照片疑點重重,究竟是不是陰謀
    去年是美國阿波羅11號順利載人登月50周年,從1969年7月16日阿波羅11號點火升空,再到歷時五天的太空之旅,阿波羅11號最終選擇在月球靜海地區著陸,這次在月球表面的著陸任務很是成功,美國航天我想上面的這一情景,我們很多人都能想像的到,畢竟我國近些年來在航空史上取得的突出成就,多多少少的也印證了這一情景,當看到自己國家的航天成果順利著陸在外太空的時候,我們從內心當中確實會情不自禁地自豪和驕傲起來。1969年7月16日,由美國航天土星五號巨型火箭的助推力量的幫助之下,阿波羅11號從美國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點火發射。
  • 四十年前父親給我買的一本科普讀物,詳細描述了阿波羅11號登月
    前幾年美國人自己出了一本書,名字叫《我們從未登上過月球》,作者引經據典地試圖證明上世紀1969年至1972年的美國阿波羅登月是一場騙局,出版後引發很多人對阿波羅登月是否陰謀論展開激烈地討論。但NASA對這種觀點從來不做官方的反駁和解釋,我認為NASA是認為對登月的真實性不屑置辯。
  • NASA再次公布大批阿波羅號登月點高清照片、視頻
    為了真實再現當年的阿波羅登月壯舉、澄清某些流言蜚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曾在2009年7月底公布一組照片,首次近距離展示了阿波羅11/14/15/16/17號登月點附近的情況。今天,NASA再次奉上大禮,又公布了阿波羅12/14/17號(13號未成功)登月點的多張清晰度空前的高清照片,以及一部高清視頻。
  • 阿波羅11號登月秘密(一):原來他並非登月的最佳人選
    阿波羅1號的三名太空人在火災中不幸喪生。此外,NASA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運載火箭土星5號仍存在嚴重問題,而登月艙的製造也面臨延誤。隨著蘇聯在緊鑼密鼓地推進自己的登月計劃,阿波羅11號想要在這場太空競賽中拔得頭籌,需要不止一次的巨大飛躍。好在隨後的一切進展順利。到阿波羅11號登月前7個月,阿波羅8號在1968年末順利完成繞月航行,創造了歷史。
  • 美國登月計劃,是騙局還是創舉?
    阿姆斯特朗於1969年7月21日時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被人們所熟知,但是種種謎團讓很多人對此感到懷疑,蘇聯一直認為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僅僅是為了讓蘇聯投入到太空競賽消耗財力,拖垮經濟,懷疑美國根本就沒登上月球。
  • 阿波羅登月:究竟是人類的一大步,還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
    可是這場登月帶給人類社會的不只是驚喜還有懷疑,很多人認為,這次登月活動是「20世紀最大的騙局」。自上個世紀70年代起,美國航天局的前僱員就曾在新聞上揭發「登月騙局」,他聲稱這次登月活動乃是美國在攝影棚中所拍攝的,這個消息一傳出,整個世界都沸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家認為登月事件並不真實。事實究竟如何?美國官方至今沒有任何反應,而第一個登上月球的太空人也並沒有公開發言。
  • 阿波羅11號的50個小知識(一)
    當提及阿波羅11號的主要目標時,NASA的回答言簡意賅:「載人登月然後再回來。」3、阿波羅11號的太空人在發射階段意外的平靜。成人的靜息平均心率在60到100下每分鐘,具體和個體的年齡、體型、心臟健康和其他因素有關。興奮可能會使心跳速度加快。但是整個過程中心率都受到監控的阿波羅11號太空人卻出奇的平靜。
  • 1969年,珍貴的阿波羅11號登月前準備的老照片
    阿波羅11號是阿波羅計劃的高潮,它推動了人類太空飛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1968年10月,阿波羅計劃的第一次載人飛行起飛;不到一年後,阿波羅11號發射升空。在短短幾年內,總共有6次任務使12名美國太空人登上月球表面。
  • 人類登月40年「阿波羅11號」登月八大內幕(組圖)
    日前,英國媒體披露了更多「阿波羅11號」的登月內幕,以及英國400年前的「載人登月計劃」。  內幕一  登月美國國旗化為灰燼  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中插在月球表面的那面美國國旗,一直是「月球陰謀論」中飽受質疑的主角,陰謀論者質疑稱,月球上沒有空氣,可太空人插在月球表面的美國國旗卻能迎風飄揚,這一漏洞顯示太空人仍然身處地球。
  • 51年前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還是偉大創舉?嫦娥五號已經證明
    另外,嫦娥五號發回來的照片也更加證實了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那就是月球土壤的照片,無論是阿波羅飛船還是嫦娥五號,月球土壤的特徵都是類似「完整平滑」雪地的感覺,而實際上,那都是由塵土堆積起的一層塵土殼。美國不再登月,是因為美國沒有如此大的資金和人力去支撐如此低效率、低可靠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美國阿波羅持續10年,每年消耗了2.5%的GDP。放到現在相當於每年5000億美元,堅持10年。也就是每年造40艘福特號航母,連續造10年。
  • 美國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一場世紀騙局嗎?
    距離阿波羅登月已經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關於此次登月的真假仍然爭論不休,有支持阿波羅登月是真實的,是美國科技實力的體現!但有更多的人認為是造假的,但更有一波支持登月是真的理論,卻有一個科學家都不敢苟同的觀點!
  • 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紀念,人類為什麼自此不再登月了?
    2019年7月20是人類登月50周年紀念日。50年前的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 「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從美國的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的登月徵程。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奧爾德林和柯林斯乘坐宇宙飛船飛越了38萬公裡徵程。最終於7月20日踏上了月球表面。
  • 阿波羅11號原始資料遺失,登月真實性再遭質疑,現在怎麼樣了?
    這批轉移的資料種類繁多,數量豐富,其中就包括了1969年阿波羅11號登月的原始資料,這批資料囊括了整個行動整個過程,可以說是見證美國最高光的時刻。資料總共14000多盤錄像帶,裝在2000多個箱子中,主要以影音資料為主(年紀較輕的朋友可能沒見過這種錄像帶,我國九十年代的時候,各個錄像廳中,播放的都是這種錄像帶),受當時技術的影響,每盤錄像帶平均約15分鐘的播放時間錄像帶包含了阿波羅11號從升空到登月、返回的整個過程。包含有各個監控站點、地面指揮中心、阿波羅11號機組人員等拍攝錄像和錄音。
  • 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沒看到外星人基地
    他回應「登月騙局」時表示,我不需要回應什麼「登月騙局」。對於人類「重返月球」的活動,他表示支持,但不支持美國這麼幹,他認為載人登月對美國來說已經沒有意義,「把機器人送上月球就足夠了」。他的願望顯然更大:人類得儘快前往火星,我認為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對於中國月球車「玉兔」,他表示僅僅聽說過,「了解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