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紅酒
北歐,顧名思義,是指歐洲北部的五個國家,他們分別是瑞典、挪威、芬蘭、丹麥、冰島。這五個國家雖然面積都不大人口也不多,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非常富裕,而且富得流油。五個國家的發展水平長期位居世界前列,各項指標世界名列前茅,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地區。由於氣候較為寒冷,人口也不多,所以北歐的歷史比較簡單,至於富裕,也不過是近代的事。
在古代,北歐處於歐洲文明圈的邊緣,用荒僻落後來形容一點不為過。當地散布著很多野蠻落後的日耳曼部落,他們長期以來以放牧、農耕和捕魚為生。由於當地自然環境惡劣,百姓非常貧困,在公元6世紀很多北歐人尤其是丹麥人跑去當了海盜。很快,窮苦的北歐人嘗到了當海盜的甜頭,所以一批一批地跑去當海盜,劫掠範圍波及整個歐洲。被劫掠的歐洲人稱呼他們為「諾曼人」,也就是「北方人」的意思,而他們自己則自稱為「維京人」。維京人的意思是旅行和掠奪。
維京人的劫掠持續了好幾個世紀,整個歐洲深受其害,這些神出鬼沒的維京人到處流竄,燒殺搶掠,整個歐洲都籠罩在維京人的陰影下。不過隨著維京人勢力的擴張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以及內部矛盾的浮現,北歐地區逐漸形成了丹麥、挪威和瑞典三個國家,其中勢力最大的是丹麥。可以說,當時的丹麥是歐洲最大的強盜頭子,連英國和法國這種歐洲強國都要向其繳納保護費,巔峰時期整個斯堪地那維亞半島都是它的。
不過到公元10世紀,可能是厭倦了當海盜的生活,北歐人開始從良了。隨著徵掠活動的減弱,北歐人逐漸由海盜轉化為商人。地理位置重要、積累了大量財富的丹麥人成為了歐洲北部著名的貿易商,他們是波羅的海地區最主要的中轉商,丹麥因此一度成為了北歐乃至歐洲最強盛的帝國,丹麥的勢力一直擴充到波羅的海沿岸、冰島、格陵蘭等地。鼎盛時期,丹麥甚至佔領了蘇格蘭和英格蘭,並兩度登上了英格蘭的王位(11世紀丹麥的克努特大王兼任英國國王)。不過丹麥的強盛沒有持續多久,因為丹麥的體量太小,而且商業化的丹麥非常鬆散,所以丹麥的衰落成為必然。
13世紀,隨著德意志人主導的漢薩同盟形成後,丹麥的海上商業霸權遭到了漢薩同盟的挑戰,雙方為此爆發了多次戰爭。雖然為了維持自己的霸權和商業主導地位,丹麥在14世紀末糾集瑞典、挪威組建了卡爾馬聯盟。但這個聯盟過於鬆散,內部矛盾不斷,尤其是瑞典,始終不服丹麥,總想自己當老大,所以屢次遭到丹麥的打壓。最終,在16世紀丹麥和瑞典兩國翻了臉,瑞典脫離丹麥自治,卡爾馬聯盟隨之解散。丹麥人自然不能容忍瑞典人的背叛行為,所以雙方兵戎相見。瑞典人得到了長期和丹麥競爭的漢撒同盟的支持,最終在雙方的大戰中,瑞典人趕走了丹麥人,贏得了國家獨立。
瑞典獨立後,丹麥人並不甘心,所以積極備戰,準備重新收拾瑞典。而瑞典也同樣野心勃勃,試圖取代丹麥,所以在1563年雙方又打了起來。雙方打了7年,雖然兩國互有勝負,誰也壓不住誰,但兩國的梁子算是結下了。此後,雙方一直戰爭不斷。17世紀初期,雄才大略瑞典的新國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二世繼位,他通過改革,讓瑞典成為了北歐第一強國,並在1658年的戰爭中徹底擊敗丹麥,從丹麥手中奪得了不少土地,成為北歐以及波羅的海新的霸主。
就這樣,瑞典成為北歐國家中第二個崛起的國家。不過雖然瑞典看上去強盛一時,但其實家底很薄。因為瑞典的自然環境較差,區位優勢也不明顯,經濟也相對落後,瑞典的強大只是相對的。同時,瑞典崛起的時機沒有丹麥好,開始向外擴張時北海和波羅的海沿海其他國家已經發展起來了,尤其是東部的俄國和南部的德意志以及波蘭,都非常強大,即使挪威也和丹麥合併成了一個國家。由於瑞典向外擴張受到了嚴重的阻礙,所以瑞典只能在北歐地區稱王稱霸。但瑞典人並不甘心,為了擴張土地,他和俄國人打了起來,雙方為了爭奪稱霸波羅的海的霸權和沿岸的土地,雙方爆發了大北方戰爭。結果,瑞典人在戰爭中被擊敗,丟了芬蘭以及波羅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勢力被迫退回到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從此安分了下來。
不過瑞典人是非常幸運的,因為瑞典出了個牛掰人物,那就是諾貝爾。他不僅創立了諾貝爾獎,而且創造了諾貝爾工業帝國,帶動了瑞典工業的發展。加上瑞典和英國以及德國關係不錯,自身資源又比較豐富,所以承接了來自兩國的技術和資本,瑞典在和英德兩國的協作中工業化速度很快,一躍成為世界一流工業強國。北方戰爭後,瑞典學精了,再也不參與歐洲事務,成為了安分守己的乖孩子。不管是一戰和二戰,瑞典都置身事外,並在戰爭中獲益匪淺。二戰後,瑞典在美國和蘇聯之間左右逢源,可以說如魚得水,越混越好,一直笑到現在。
而被瑞典打敗的老牌霸主丹麥,在被德國人揍了一回搶走兩個州後,也學乖了。和瑞典一樣,丹麥也不再參與歐洲事務,窩在家裡專心養豬種地,最終發展為世界第一養豬強國,後來又發展起了航運和清潔能源等產業,國家富得流油,丹麥人生活的那叫一個滋潤。而挪威在19世紀擺脫丹麥和瑞典後,也過上了與世無爭的生活,又是伐木又是造紙,又捕魚又搞運輸,後來還發現了石油,成為了世界著名的產油國。雖然二戰時被德國人短暫的佔領了一段時間,但對挪威的影響並不大,挪威越混越好,已經成為了世界「最發達的國家」,幸福指數常年排名世界第一。至於一直打醬油的芬蘭和冰島,一個倒向蘇聯,一個傍上了英美,也都過上了好日子。
芬蘭人在19世紀被俄國人搶走後,一直處於自治狀態,俄國人對芬蘭還是非常不錯的。確切地說,芬蘭和俄國是合作關係。這也是為何十月革命後,芬蘭和俄國分道揚鑣的主要原因。前俄國各地,也只有芬蘭和俄國劃分得最徹底,畢竟兩國合作結束,大家各回各家。當然蘇聯人並不甘心,一直試圖吞併芬蘭,但芬蘭獨立意識強烈而且非常能打,又有美英撐腰,所以蘇聯一直不敢輕舉妄動。蘇聯人好不容易在1939年等到了機會,結果在冬季戰爭被芬蘭打得損失慘重,吞併芬蘭的事只能作罷。
芬蘭人也不是好惹的,二戰中站到了德國的一邊,狠狠地踹了蘇聯人兩腳。不過德國戰敗後,芬蘭人自知蘇聯人不會善罷甘休,所以給蘇聯人當起了小媳婦,實行全面親蘇政策換取了蘇聯的信任,成為了一個背靠蘇聯的民主國家。作為冷戰時蘇聯和西歐的北方橋梁,夾縫中的芬蘭獲得了難得的發展契機,加上芬蘭人又非常爭氣,所以把國家建設得非常好。等到蘇聯解體,芬蘭搖身一變重新投入西方資本主義陣營,成為了西方國家的一員。如今的芬蘭穩定祥和,國民富裕,簡直好得不成樣子,就像「童話裡的國家」一般。
至於冰島,完全是沾了美英的光。歷史上,冰島曾從屬於丹麥,是丹麥的海外屬地。即使1918年宣布為主權國家,但仍然受丹麥國王的控制。二戰時,為了防止德國滲透到冰島,英國人接管了島上的防務。1941年,由於英國兵力緊張,美國人駐防冰島。美國人不僅在冰島修機場、建軍營,還向冰島提供各種援助,使得冰島一躍進入了現代社會。在美國人的幫助下,冰島又是發展捕魚業,又是發展金融、旅遊和採礦,國家搞得非常富裕。實際上,整個北歐都非常富裕,即使拖後腿的芬蘭,人均GDP也在5萬美元以上,排名世界第十五。更厲害的是,北歐的自然和社會環境極好,幸福指數非常高,前三全部被他們包攬,即使墊底的瑞典幸福指數也排名世界第七。不得不說,北歐五國是真厲害。我們想要達到北歐五國的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至少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參考資料:《北歐人的幸福》、《北歐史》、《論北歐社會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