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層氮化矽減反射膜工藝

2020-11-22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摘要:本文研究了通過等離子氣相沉積(PECVD)在多晶矽片上製作三層氮化矽減反射膜層,設計的折射率逐漸減小的三層氮化矽膜層能更好的鈍化多晶矽片的體表面和減小光的反射,提高了多晶太陽電池的開路電壓和短路電流,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多晶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氮化矽薄膜作為表面介質層在傳統晶矽太陽電池製造中被廣泛應用,它能夠很好地鈍化多晶矽片表面及體內的缺陷和減少入射光的反射。氮化矽膜層中矽的含量增高,折射率和消光係數均相應增高,隨之氮化矽對光的吸收就會增強,所以高折射率、高消光係數的薄膜不適合作為減反膜,但是相應地增加矽的含量,表面鈍化作用呈現增強趨勢[1]。為了兼顧氮化矽膜層的鈍化和減反射效果,對於多晶太陽電池普遍採用雙層氮化矽膜的減反射膜層,即先澱積一層高折射率的氮化矽可以更好地鈍化太陽電池的表面,然後生長低折射率的氮化矽用於降低表面反射率,從而有效的提高了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理論上採用多層氮化矽減反射膜層通過不斷降低折射率,能夠更好的鈍化太陽電池表面和降低表面反射率[2]。本文研究的是利用PECVD製作三層氮化矽膜以及其對多晶太陽電池的影響。

1實驗

本實驗採用156×156多晶矽片,電阻率1~3Ω˙cm,厚度180um的P型矽片,所有矽片除PECVD工藝外,其它都經過相同的處理過程。首先矽片經過HF和HNO3的混合溶液進行制絨,然後經過820℃~870℃的POCl3擴散,接著進行溼法刻蝕去背結。再經過管式PECVD製作氮化矽減反射膜,PECVD過程中分別採用傳統雙層膜工藝和本文設計的三層膜工藝各做一組實驗,採用Sentech的SE400測試監控氮化矽膜的折射率以及厚度。傳統雙層氮化矽膜工藝:第一層膜(與矽表面接觸的那一層)折射率為2.3左右,厚度為30nm,第二層膜折射率為2.0左右,厚度為55nm;本文設計的三層膜結構為第一層膜折射率為2.35以上,厚度為10nm,第二層氮化矽薄膜的折射率為2.15左右,厚度為25nm,第三層氮化矽薄膜的折射率為2.0以內,厚度為50nm。

PECVD鍍完膜厚,通過反射率測試儀分別對採用雙層和三層氮化矽膜工藝的實驗片在波長300~1200nm之間進行反射率測試,用WT2000少子壽命測試儀分別對採用雙層和三層氮化矽膜工藝的實驗片進行少子壽命抽測,抽測樣片數量為實驗總片數的10%。最後經過絲網印刷製作背電場及前後電極並進行燒結做成電池片,在光照AM1.5,溫度25℃的條件分別測試兩組實驗片的電性能。

2結果與討論

通過反射率測試儀分別採用雙層氮化矽膜和三層氮化矽膜工藝所做實驗片進行反射率測試,波長選擇300~1200nm,反射率曲線如圖1所示。可以看出在短波部分(300~500nm)三層氮化矽比雙層氮化矽膜具有更低的反射率。可能是由於折射率從矽片表層向外逐漸遞減三層氮化矽膜,能使入射的太陽光在內部多次反射和幹涉,更大程度的增加了入射光的吸收,達到更好的減反射效果。

通過WT2000少子壽命測試儀對雙層氮化矽膜和三層氮化矽膜兩種鍍膜工藝所做實驗片鍍膜前後的少子壽命進行監測,抽測樣片數量為實驗總片數的10%,並計算出鍍膜前後少子壽命的增加量,根據統計發現三層氮化矽膜鍍膜前後的少子壽命增加量比雙層氮化矽膜的高。採用雙層氮化矽膜工藝的實驗片的少子壽命增加量的平均值為7.2us,採用三層氮化矽膜工藝的實驗片少子壽命的增加量平均值為12.7us。分析原因應該是由於三層氮化矽膜底層的氮化矽膜層(即與矽片表面接觸的那層氮化矽膜層)對矽片表面鈍化和體內鈍化的更好,所以鍍膜前後的少子壽命增加量比較大,少子壽命的提升有利於太陽電池開路電壓的提高。

將雙層和三層氮化矽膜所做的太陽電池分別進行電性能測試,結果見表1。從表1中看出,三層膜的太陽電池的開路電壓比雙層膜的提高2mV,另外三層膜太陽電池的短路電流也比雙層膜的提高了0.05A。分析原因開路電壓的提高應該與三層氮化矽膜的少子壽命高於雙層膜,鈍化效果較好有關;而短路電流的提升主要是由於三層膜的實驗片短波部分反射率較雙層膜的低,從而增加了光的吸收,所以短路電流略有提高。開路電壓與短路電流的提升,最終使三層氮化矽膜多晶太陽電池比傳統雙層膜的光電轉換效率提高了0.15%。

3結論

在太陽電池的產業化中利用PECVD對多晶矽片進行沉積氮化矽減反射膜,採用三層氮化矽膜工藝能更好的整合氮化矽膜層的減反射效果與體表面的鈍化效果。更高的底層折射率的氮化矽膜具有更好的體表面鈍化效果,可以進一步提高太陽電池的開路電壓,折射率逐漸降低的三層氮化矽膜層能更好的降低太陽電池短波部分的反射率,提高太陽電池的短路電流,批量實驗表明三層氮化矽膜的多晶太陽電池轉換效率較雙層膜的有所提升,所以多晶太陽電池採用三層氮化矽減反射膜比雙層氮化矽減反射膜更有利於提高太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曉泉,汪雷,席珍強,等.PECVD澱積氮化矽薄膜性質研究[J].太陽能學報,2004年03期.

[2]毛贛如,原小傑.等離子體增強CVD氮化矽作矽太陽電池的減反射膜[J].太陽能學報,1988(3):286-290.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電力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晶體矽太陽電池減反射膜的研究
    應用PECVD(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系統,採用SiH4和NH3氣源以製備氮化矽薄膜。研究探索了PECVD生長氮化矽薄膜的基本物化性質以及在沉積過程中反應壓強、反應溫度、矽烷氨氣流量比和微波功率對薄膜性質的影響。通過大量實驗,分析了氮化矽薄膜的相對最佳沉積參數,並得出製作戰反射膜的優化工藝。
  • 魔鬼在細節~氮化矽鍍膜工藝參數優化
    摘要:利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法沉積給定折射率的氮化矽薄膜,通過正交實驗法對襯底溫度、NH3流量和射頻功率3個對氮化矽薄膜沉積速率影響較大的工藝參數進行全局優化和調整,得到了氮化矽鍍膜的最優工藝參數。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的氮化矽薄膜作為理想的減反射膜,具有很好的表面鈍化作用,已被廣泛地用於半導體器件[1]。
  • 單晶PECVD工藝
    優點:在沉積工藝中,伴有大量的氫原子和氫離子的產生,使得矽片的氫鈍化性十分良好,且可以改變矽烷對氨氣的比率,來得到不同的折射率。3.PECVD的作用3.1 PEVCD的作用採用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PECVD)技術在矽片表面沉積一層理想的氮化矽減反射膜,在成膜的同時還有加氫作用,對矽片體內懸掛鍵進行飽和,因此在增強對光的吸收性的同時,對太陽電池起到很好的表面和體內鈍化作用,同時提高短路電流和開路電壓,進而提高轉換效率。
  • 市場監管總局抽查:3批次太陽能光伏組件用減反射膜玻璃產品不符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11月8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通報太陽能光伏組件用減反射膜玻璃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有3批次產品不符合標準的規定。本次共抽查了天津、山西、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河南、廣東等8個省、直轄市18家企業生產的18批次太陽能光伏組件用減反射膜玻璃產品。
  • 管式PECVD如何退火 氮化矽薄膜工藝參數最佳?
    摘要:研究了在真空與氮氣兩種環境中不同的退火溫度和退火時間對氮化膜薄膜性能影響,測試了退火後氮化矽薄膜的膜厚、折射率、少子壽命以及電性能參數。結果表明,多晶矽管式PECVD真空退火環境優於氮氣,並確定當退火溫度在450℃、退火時間20min時,工藝參數最佳。當溫度過高過低均不利於膜厚的增加也不利於形成良好的歐姆接觸,且此時光電轉換效率較差。
  • 耐火原材料氮化矽的兩種生產工藝對比
    反應燒結法生產氮化矽用一級結晶矽塊在球磨機中溼磨,酒精作研磨介質,磨至小於0.07mm(具體工藝要求細度不同)。然後淨化原料,配料製成坯體。成型方式可用澆注法、模壓法、熱壓注法或等靜壓法等。成型時要使素坯密度達到一定值。素坯先於氮化爐中進行預氮化。
  • 太陽能電池PECVD後基板表層氮化矽的清洗研究
    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工藝比較複雜,簡單說來,目前的太陽能電池片的生產過程可以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步驟:S11、超聲清洗,利用超聲波清洗矽片表面;S12、制絨面,通過化學反應在原本光滑的矽片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結構,以增強光的吸收;S13、擴散,將P 型的矽片放入擴散爐內,通過矽原子之間的空隙使N 型雜質原子由矽片表面層向矽片內部擴散,形成 PN 結,使電子和空穴在流動後不再回到原處
  • 【劉工總結】光伏組件封裝材料總結之太陽能電池的製作工藝
    6.4、去磷矽玻璃該工藝用於太陽能電池片生產製造過程中,通過化學腐蝕法也即把矽片放在氫氟酸溶液中浸泡,使其產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溶性的絡和物六氟矽酸,以去除擴散制結後在矽片表面形成的一層磷矽玻璃。在擴散過程中,POCL3與O2反應生成P2O5澱積在矽片表面。
  • 地暖膜反射膜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所以目前地暖行業除發泡水泥外,基本上均使用地暖反射膜,但隨著地暖市場的不斷普及與擴大,地暖發射膜也出現了一些新品種,其中良莠間雜參差不齊。目前市場上的品種地暖反射膜俗稱「鋁箔」「錫箔」,但嚴格上講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鋁箔」「錫箔」,實際上它是一種高真空鍍鋁膜與紙、布及其他保溫材料的複合產品。
  • 多晶矽太陽能電池製作工藝概述
    但多晶矽晶向偏離(100)面,採用上面的方法無法作出均勻的絨面,目前採用下列方法:  [1]雷射刻槽  用雷射刻槽的方法可在多晶矽表面製作倒金字塔結構,在500~900nm光譜範圍內,反射率為4~6%,與表面製作雙層減反射膜相當。而在(100)面單晶矽化學製作絨面的反射率為11%。
  • 氮化矽質耐火材料及陶瓷製品的製備方法
    (1)反應燒結(RS)反應燒結是將金屬矽粉與氮化矽原料混合成型後,在高溫氮氣氣氛下,坯體中的金屬矽粉與氮氣反應生成新的氮化矽結合相,從而將原料氮化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大約的反應燒結溫度為1400℃左右。這種方法不需要添加燒結助劑,氮化製品密度不高,無法達到完全的緻密化。因存在氮化深度等問題,無法對大型的部件進行反應燒結,只有厚度在一定範圍內的可用此工藝。
  • 等離子清洗機可以改變氮化矽層的形貌?
    真空等離子清洗機的刻蝕工藝在半導體集成電路中,既可以刻蝕表層的光刻膠,也能夠刻蝕下層的氮化矽層,通過對真空等離子清洗機的部分參數調整,是能夠形成一定的氮化矽層形貌,即側壁蝕刻傾斜度。1 氮化矽材料特點氮化矽(Si3N4)是目前炙手可熱的新材料之一,具有密度小、硬度大、彈性模量高、熱穩定性好等特點,在諸多領域都有應用。
  • 氮化矽鐵剛玉質複合耐火材料的製備與使用性能
    2.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物理使用性能:(1)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顯氣孔率:由下表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顯氣孔率可知,隨著氮化矽鐵含量的增加,兩種不同工藝製備的試樣的顯氣孔率隨之增加。(2)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體積密度:氮化矽鐵剛玉複合耐火材料的體積密度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可得知隨著氮化矽鐵含量的增加,兩種不同工藝製備的試樣體積密度的變化趨勢一致,都隨之降低。這種變化趨勢與顯氣孔率的變化是一致的。對於同一種工藝而言,原料中氮化矽鐵含量的改變顯然對體積密度影響較大。
  • 我國氮化矽陶瓷軸承球原料短缺
    氮化矽陶瓷軸承球的原材料主要為氮化矽陶瓷。總體上看,我國氮化矽陶瓷材料的供應比較短缺。    氮化矽陶瓷是一種燒結時不收縮的無機材料。它是用矽粉作原料,先用通常成型的方法做成所需的形狀,在氮氣中及1200℃的高溫下進行初步氮化,使其中一部分矽粉與氮反應生成氮化矽,這時整個坯體已經具有一定的強度。然後在1350℃-1450℃的高溫爐中進行第二次氮化,反應成氮化矽。
  • 晟元新材陶瓷與金屬焊接中的氮化矽陶瓷金屬化
    氮化矽陶瓷與金屬焊接工藝現在具有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氮化矽活性金屬直接釺焊工藝製作的電路板、氮化矽陶瓷焊接工藝的增壓渦輪、耐高溫腐蝕陶瓷絕緣隔離管路和傳感器絕緣封裝等。氮化矽陶瓷耐熱特性好,在常壓下,在1870℃左右直接分解,氧化氣氛可以使用到1400℃,實際使用超過1200℃力學強度下降。
  • 與傳統燒結方法相比,氮化矽陶瓷微波燒結的優勢在哪?
    氮化矽陶瓷的傳統燒結工藝有反應燒結、熱壓燒結、常壓燒結和氣壓燒結,近年來,出現了微波燒結等新型燒結方法。利用微波能對被燒材料進行整體加熱是其最大特點,由於是整體加熱,材料受熱均勻、溫度梯度小,這樣燒成的材料性質均勻,晶粒細小,緻密性好。另外,微波燒結還有升溫速度快、高效節能等特點,可以實現傳統燒結方法無法實現的結構和性能。
  • TEM/SEM顯微鏡微孔氮化矽薄膜觀測窗口
    在以前,實驗室使用電子顯微鏡觀測樣品做實驗使用的耗材,這些氮化矽薄膜觀測窗口基本都是從國外進口。耗材成本先不說,就購買的時間成本是非常長的。如果實驗數據不是很理想,還要花時間和費用去購買耗材,非常不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