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前瞻 — 過繼細胞療法(ACT)

2021-01-15 健康界

自從2017年兩款CAR-T產品相繼上市以來,過繼細胞療法(ACT)持續升溫。美國、中國和日本成為該領域的佼佼者。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年會(AACR)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腫瘤領域學術盛會之一,自然少不了對此研究進展的報導。

今年AACR的ACT研究總共分為四個「section」,收錄了共66篇相關摘要。我們摘取了幾個主題進行前瞻性分析:3D腫瘤模型在ACT中的應用、NK細胞治療、CRISPR基因編輯的應用,以及14天T細胞「速成法」

1.過繼細胞療法(ACT)

過繼細胞療法(adoptive cell therapy, ACT)是指從患者體內分離出具有活性的免疫細胞,在體外進行改造(或不改造)和擴增,重新輸入到患者體內以達到治療疾病(以腫瘤為主)的目的。

人體內免疫細胞種類繁多,每種免疫細胞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因此,過繼細胞療法主要包括TIL、LAK、CIK、DC、NK、TCR-T和CAR-T等。

提起細胞療法,國人的第一印象也許是2016年的「魏則西事件」。事件大致經過:某些醫院過度宣傳,收取高昂費用,採用未經臨床驗證的DC-CIK療法,導致患者「無力回天」。DC-CIK療法雖然理論上沒有問題,而實際上還有很多科學問題尚未解決。這也導致我國細胞療法的發展一度「沉淪」。然而,「魏則西事件」並未讓細胞療法停滯。

2017年,美國FDA分別批准了諾華的Kymriah和吉利德的Yescarta,標誌著ACT的時代真正開啟。於此同時,TCR-T和CAR-NK等細胞療法的發展也是甚囂塵上。

2018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更是頒發給兩位在免疫治療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安德森癌症中心的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的本庶佑教授。

2.ACT中3D腫瘤模型

2019年AACR將於3月29日至4月3日在美國亞特蘭大的Georgia World Congress Center舉行,屆時將有數萬人參加。會議的內容更是包羅萬象,囊括了實體瘤和血液瘤,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新技術和新藥物等等。

眾所周知,藥物研究在臨床前都需要在細胞或者動物上預實驗。一般的細胞培養,特別是實體瘤細胞,大部分是貼附於培養瓶的表面形成細胞層,是一種二維結構(2D)。但是這種2D培養和人體內細胞的空間結構完全不一致,很難模擬出細胞處於的微環境。

因此,科學家們開發了3D球型培養(3D spheroids)。相對於2D,3D球型培養的細胞與體內的生理狀況更加相似,包括細胞間相互作用、細胞增殖、厭氧狀況和基因表達。而且這種模型對應藥物篩選也非常有利。

來自德國的Medigene Immunotherapies GmbH公司就開發了這樣一種模型,分別構建了腫瘤細胞系和健康原代/多功能幹細胞形成的3D球型細胞,用以評價TCR-T細胞在這兩種模型中的細胞毒性 [1]。

結果顯示:TCR-T能夠殺傷和其共培養的球型腫瘤細胞,但對健康細胞形成的細胞球沒有影響。這些結果也在2D培養中得到驗證。說明3D球型培養是一個有效體外驗證TCR-T功能的模型。

另一項來自BioDuro LLC的研究驗證了CAR-T在3D模型中的作用。該研究中用螢光標記的Raji細胞(一種淋巴瘤細胞系)來進行3D培養,隨後通過不同比例與CAR-T細胞混合培養 [2]。

通過24小時的混合培養,CAR-T能夠殺傷與其混合培養的球型細胞,而且與CAR-T細胞數量呈正比。這兩項研究同時說明3D球型細胞的培養是TCR-T和CAR-T前期藥物測試有潛力的模型。

3.NK細胞療法

人體免疫細胞裡有一群叫自然殺傷細胞(NK),是天然免疫的一道屏障,能夠抵禦病毒和細菌等外源感染。越來越多的研究也發現NK細胞在殺傷腫瘤細胞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今年的AACR有5篇與NK細胞治療相關的研究,咱們一一講解。

第一篇來自Celularity,他們從人類胎盤CD34+前體細胞培養出專屬異體NK細胞(PNK)。這種細胞在眾多實體瘤和血液瘤中展示出細胞毒性,並且在AML動物模型中明顯降低腫瘤負荷 [3]。

第二篇關於開發一種長期監測NK細胞ADCC的方法。研究者利用的工具稱為Celigo成像系統,不僅能夠獲得NK細胞殺傷的全景圖,而且能更好特化靶標抗體在細胞殺傷功能上的效果 [4]。

第三篇關於體外擴增和工程化NK細胞,通過輻照的K562細胞。被K562刺激的NK細胞不僅提高了激活和生存基因的表達,而且延長了NK細胞壽命並增強了對腫瘤細胞的毒性 [5]。

第四篇關於CAR-NK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中的應用。表達CAR和不表達CAR的NK92細胞都能抑制MUM腫瘤模型生長,但CAR-NK檢測在肝臟中聚集,說明有可能解決MUM肝轉移的問題 [6]。

最後一篇講述了NK治療在小鼠模型上的應用。研究者在體外有條件地擴增小鼠的NK細胞。這種擴增的細胞不僅能減緩乳腺癌腫瘤模型的生長,而且可以延長小鼠的生存率 [7]。

4.ACT中CRISPR的應用

無論是CAR-T、TCR-T還是CAR-NK等細胞療法,都需要基因工程技術將靶標序列插入相應的載體。CRISPR-Cas9系統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非常精準、廉價、易於使用的基因編輯技術。

CRISPR-Cas9技術在構建CAR-T載體等細胞療法中得到廣泛應用。今年的AACR更是有多達幾十項研究應用這項技術。我們選取其中的兩篇與細胞治療相關的摘要,分享給大家。

第一篇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CAR-T細胞,靶向CD33,用以治療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CD33在90%以上的AML患者都有表達。在造血幹細胞表面沒有表達,在成熟的粒細胞和其他組織也沒有表達,因此CD33成為髓系白血病治療的良好靶點。

該研究開發的異體CAR-T(T細胞來自於患者以外的其他人)。有些患者免疫細胞狀態無法達到製作CAR-T的標準,而異體CAR-T的開發可能解決這種問題。但人體對異源免疫細胞的排斥是這種CAR-T應用的一道障礙。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利用CRISPR-Cas9技術編輯來自健康人的T細胞,將CD33抗體位點插入到TRAC基因座中,該基因的失活能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另外,β2-微球蛋白位點也被破壞,防止CAR-T細胞被宿主免疫系統清除 [8]。

研究結果顯示:異體抗CD33的CAR-T細胞體外展現出抑制AML細胞系的強勁活性,體內也能抑制AML小鼠模型中腫瘤的生長。

第二篇研究關於應用CRISPR-Cas9技術確定和T細胞衰竭的相關基因。T細胞衰竭是導致T細胞療法在實體瘤中療效有限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可以確定哪些基因在T細胞衰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9]。

5.快速T細胞療法

雖然T細胞治療取得了卓越的效果,但對於那些生命垂危的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因此,縮短細胞製備時間尤其重要。

凱特公司從提取患者細胞,到CAR-T細胞回輸進患者體內,這一過程大約需要18天,諾華的製備時間為22-29天,Juno的製備時間為24天。

來自NexImmune的研究者正在試圖解決這一問題,他們的研究結果也會發表在今年的AACR上。他們從T幹細胞、中心細胞和效應記憶細胞中分離並產生治療性的CD8 T細胞,只需要14天時間。

簡而言之,研究者利用順磁性納米微粒的aAPC,共價結合各種有利於T細胞增殖的抗體。多肽裝載這種aAPC,然後在GMP的T細胞擴增平臺上生產腫瘤特異的CD8 T細胞 [10]。

AML特異性T細胞可以從非常低頻的前體細胞擴增500到5000倍。這個系統用來生產多發性骨髓瘤(MM)特性T細胞也能達到相同的結果。通過細胞因子分析和腫瘤殺傷實驗,證實這些T細胞都是具備正常功能的。

而這些細胞最終的功能將會通過臨床試驗得以驗證,通過招募復發/難治性AML和MM患者。如果試驗得以成功,這種方法將較大程度上縮短T細胞製備的過程,對急需治療的患者大有裨益。

參考資料:

[1] Maja Buerdek, Kathrin Mutze, Kai Pinkernell, Dolores J. Schendel. Medigene Immunotherapies GmbH, Martinsried, Germany. 2303 / 2 - In vitro evaluation of TCR efficacy and toxicity using 3D spheroid models.

[2] Ruyi Li, Shanshan Gan, Leixin Zhang, Thomas Broudy, Yong Hu. BioDuro LLC, San Diego, CA. 2314 / 13 - Pharmacology studies of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 T cells in luminescent xenograft and 3D in vitro tumor models.

[3] James Li, Xuan Guo, Hemlata Rana, Andrea DiFiglia, Joseph Gleason, Uri Herzberg, Robert Hariri, Xiaokui Zhang. Celularity, Warren, NJ. 935 - Genetic modification potentiates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human placental CD34+ cells-derived NK cells.

[4] Leo L. Chan, Lucas Ferrari De Andrade, Charles A. Thomas, Dmitry Kuksin, Kai Wucherpfennig. Nexcelom Bioscience LLC, Lawrence, MA;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Boston, MA; Dana Farber Cancer Institute, Lawrence, MA. 2325 / 24 - Long term time-course monitoring of NK cell-mediated ADCC using the Celigo Image Cytometer.

[5] Mira Tohme, Sasha Lazetic, Kate Jamboretz, Luxuan Buren, Chao Guo, James Trager. Nkarta Therapeutics, South San Francisco, CA. 2304 / 3 - Expanded and engineered NK cells upregulate expression of activation and survival gene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ytotoxicity and persistence.

[6] Bao Quoc Lam, Takahito Sugase, Mizue Terai, Meggie Danielson, Nadezhda Anikeyeva, Melissa A. Wilson, Yuri Sykulev, Takami Sato. Sidney Kimmel Medical College of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 Philadelphia, PA.

[7] Shih-Wen Huang, Yein-Gei Lai, Jen-Qi Wu, Yae-Huei Liou, Nan-Shih Liao. Academia Sinica, Taipei, Taiwan. 2302 / 1 - Natural killer cell cancer therapy in mouse model.

[8] Brigid McEwan, Zinkal Padalia, Ashley Porras, Jason Sagert, Jonathan A. Terrett, Tony Ho, Demetrios Kalaitzidis. Crispr Therapeutics, Cambridge, MA. 1428 / 9 - Allogeneic CRISPR/Cas9 gene-edited CAR-T cells targeting CD33 show potent preclinical activity against AML cells.

[9] Jin K. Park1, David A. Canner, Rebecca Herbst, Amy Li, Olivia C. Smith, Aviv Regev, Tyler E. Jacks. 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 Cambridge, NY; Broad Institute of MIT and Harvard, Cambridge, NY. 1431 / 12 - In vivo CRISPR/Cas9 screen of adoptively transferred T cells reveals novel mediators of T cell exhaustion and immunosuppression.

[10] Sojung Kim, Lauren Suarez, Emily Lu, Celine Walmacq, Daniel Dembrow, Juan Varela, Dan Bednárik, Kenneth Carter, Naimish Pandya, Kristi Jones, Mathias Oelke. NexImmune, Gaithersburg, MD. 1423 / 4 - AIM ACT, a novel nanoparticle-based technology that generates therapeutic numbers of functional tumor-specific CD8+ T cells with T stem cell, central and effector memory phenotype in 14 days.

2019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特別競技賽案例徵集火熱進行中!戳此了解更多大賽詳情。

相關焦點

  • 2019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新藥前瞻
    AACR作為美國癌症領域的第一大會,必然少不了對新藥的介紹。今年有兩個「Session」專為新藥而開,名為「NewDrugsontheHorizon」。這兩個「session」共介紹了10個新藥,包括了小分子和大分子。但這十篇摘要,只有3篇顯示內容。那麼,本文將重點介紹這三個新藥,也簡單了解一下其他藥物的情況。
  • 細胞生物技術不斷革新 過繼免疫療法成新風口
    腫瘤過繼免疫療法是將自身或異體的抗腫瘤效應細胞的前體細胞,在體外採用IL-2、抗CD3單抗、特異性多肽等激活劑進行誘導、激活和擴增,然後轉輸給腫瘤患者,提高患者抗腫瘤免疫力,以達到治療和預防復發的目的。CAR-T和TCR-T技術作為過繼細胞治療的最新技術,其治療效果好、副作用低,被廣泛應用。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球腫瘤發病率呈上升趨勢。
  • 來了解過繼轉移T細胞療法
    為了解決「紅顏殺手」,國家需要引入新的療法。 這不,隨後就有好消息傳來,Nature Medicine公布了一種新療法,或許可以幫到癌症患者。多發轉移的晚期乳腺癌完全治癒了 Judy Perkins ,49歲,美國人,出生於美國東部的佛羅裡達州,是一名結構工程師,在被查出乳腺癌後,因為肝臟腫瘤的體積比較大(和網球大小差不多),而且全身還有多處繼發性癌症,鑑於病情較嚴重,已經沒有辦法通過常規的方法治療,所以醫生預測,她最多只能活3個月。
  •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技術
    還有研究發現異基因NK細胞能夠對腫瘤目標產生更強的效應;後期大量的臨床試驗還嘗試使用同種異體NK細胞、單倍體NK細胞和單倍體同種NK細胞與藥物結合來治療腫瘤。另一種方法是使用NK細胞系、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人胚胎幹細胞(hESC)或臍帶血(CB)衍生的NK細胞進行過繼轉移。
  • 新型過繼細胞療法!新基與Immatics達成$15.9億協議,開發T細胞受體T...
    2019年08月31日訊 /生物谷BIOON/ --Immatics是一家致力於發現和開發T細胞定向癌症免疫療法的臨床階段生物製藥公司。近日,該公司宣布與新基(Celgene)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及選擇協議,開發新型過繼性細胞療法(adoptive cell therapy)用於多種類型癌症。
  • ...參加美癌症研究協會(AACR)虛擬年會,強調下一代測序(NGS)技術...
    來源:智通財經網智通財經APP獲悉,周二,泛生子(GTH.US)方面表示,公司在6月22日至24日舉行的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虛擬年會上展示了14項臨床研究數據。所展示的數據展示了該公司在行業領先的下一代測序(NGS)技術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治療癌症的醫院可以利用該技術檢測基因改變,進行臨床管理。在AACR虛擬年會上展示的數據是與中國10多家知名癌症研究機構和醫院合作產生的。泛生子的創新技術,包括文庫構建和富集、未知基因融合檢測、液體活檢檢測等,在AACR會議上發表的14項臨床研究中均有體現。
  • 全球癌症細胞免疫療法發展迅速,中國研究緊追美國
    日前,有關癌症細胞免疫療法趨勢臨床發展的最新報告——《自然療法藥物發現》(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發表了「 癌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前景 」 2020年報告 。截止今年3月,全球癌症細胞療法管線包括1483種活躍療法,同比2019年增加了472種,其中CAR-T療法增幅最大,增加了290種活性療法。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第11期)
    2.臨床研究表明CAR-T細胞療法可有效治療復發性套細胞淋巴瘤新聞來源:CAR T-cell therapy effective for relapsed mantle cell lymphoma patients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領導的一項為期一年的隨訪研究顯示大多數對先前療法有抵抗力的套細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 ...黃曉軍團隊研究成果在美國癌症學會(AACR)《臨床腫瘤研究》上發表
    年3月,美國癌症學會(AACR)會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臨床腫瘤研究》,影響因子10.199)以論著形式發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黃曉軍教授團隊的「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緩解期清髓單倍型造血幹細胞移植優於化療」的前瞻研究成果,為中危急性髓系白血病第一次緩解期鞏固治療選擇提供了高級別循證醫學證據。
  • 腫瘤過繼細胞免疫療法NK,TIL,TCR,CAR-T各顯神通
    伴隨著封閉免疫負調控的抗CTLA-4,抗PD-1抗體和CAR-T療法在腫瘤研究中獲得的顯著療效,免疫療法掀起了癌症治療的一場革命,這種療法能持久清除殘留在體內的少量的、播散的腫瘤細胞,且能提高機體因放、化療而受損的免疫功能,與常規三大療法聯合應用顯示出互補的優勢。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
    在兩篇新的論文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用「智能(smart)」細胞療法破解這一難題的互補策略:除非被僅在癌細胞中同時出現的一組蛋白所激活,否則這些活的細胞藥物會保持惰性。
  • 過繼細胞免疫治療4、5月全球動態聚焦
    摘要:5月9日《火石創造-過繼細胞免疫治療全球地圖》的發布在業內產生了較大的反響,也為魏則西事件中被冤枉的細胞治療「平了反」。而在火石百家欄目,大咖們對細胞治療目前的行業現狀、技術進展、發展機遇等進行了更深入探討。本文將為您聚焦最近一個半月過繼細胞免疫治療領域的重大研究進展及產業、資本動態。
  • CAR-T細胞療法最新研究進展(第18期)
    在兩篇新的論文中,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用「智能(smart)」細胞療法破解這一難題的互補策略:除非被僅在癌細胞中同時出現的一組蛋白所激活,否則這些活的細胞藥物會保持惰性。這種通用方法的生物學方面已經在Wendell Lim博士及其同事們在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細胞設計計劃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贊助的合成免疫學中心的實驗室中探索了好幾年。
  • 2019年度巨獻:癌症免疫療法重磅級研究成果!
    .2019.11.002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mmunit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埃默裡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對慢性病毒感染所致的免疫細胞「耗盡」(exhausted)進行研究為如何完善癌症免疫療法提供了新的線索;文章中,研究人員對小鼠機體中耗盡的CD8 T細胞進行研究,當存在持續性病毒感染或癌症時,CD8 T細胞就會失去抵禦疾病的能力,同時還會在其表面展示出抑制性檢查點蛋白
  • 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對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CAR-T療法雖然在治療血液癌症方面取得了出色的療效,但是如何有效治療實體瘤仍然是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的挑戰。在今年的AACR年會上,我們也看到了這方面的進步。Shoba Navai博士是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和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的細胞和基因療法中心的兒科教授。
  • FDA認可,國內臨床研究獲批!新型抗癌療法,可治療多種癌症
    另一類是過繼T細胞療法,TIL療法就屬於這一種。這種療法解決了T細胞對腫瘤的識別性難題,與CAR-T細胞療法和PD-1/PD-L1抗體相比,具有多靶點、腫瘤趨向和浸潤能力強、副作用小等優點。黑色素瘤:針對晚期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療,疾病控制率為80.3%,客觀緩解率為36.4%,對PD-L1陰性的患者也有響應;宮頸癌:針對該類患者的臨床試驗數據顯示,客觀緩解率是44%,完全緩解率是11%,疾病控制率是85%;肺癌:美國莫菲特癌症研究中心主導的一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試驗顯示
  • 抗癌治療:顯著延長肺癌患者生存期,研究顯示CAPRI細胞療法有效
    這裡所提到的CAPRI細胞療法,是一種腫瘤免疫治療的方式。近年頗受資本關注的Car-T,也是一種對抗癌症的細胞免疫療法。我們觀察到這兩種療法之間的協同相互作用,並且發現這種聯合療法可能有助於治療其他癌症。」這項研究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U1804281、8171771、81702810和81773060)和河南省衛生廳科學技術研究計劃(批准號:201702018)的支持。
  • Cancer Res:新的過繼細胞轉移方法顯著縮短T細胞製造時間
    2020年11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過繼轉移的T細胞可以延長晚期實體瘤患者的生存期,有時還能治癒這些患者。雖然前景廣闊,但產生必要的T細胞來幫助這些患者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如此緩慢的速度使得這種療法對於大多數需要立即治療的患者來說是不切實際的。
  • 【癌症防治】腫瘤過繼免疫療法進入臨床
    由吉林大學承擔的「在體外培養系統中誘導腫瘤特異性CTL過繼治療惡性腫瘤的臨床研究」日前通過鑑定。  生物治療已逐漸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腫瘤四大治療方法之一,過繼免疫治療也逐漸成為腫瘤生物治療中最受關注的方法。
  • 2020年度最新癌症進展報告
    導讀 2020年9月24日,美國癌症研究協會剛剛發布了本年度最新的癌症進展報告,報告中全面總結了2019年8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剛剛過去的這一年裡,癌症治療取得的突破性進展,包括目前癌症仍然存在的巨大挑戰有哪些,以及癌症治療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