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79歲退休享年80歲,首位中國人獲國際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

2020-10-19 隨州通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10月18日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她在全球首創的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為生物廢棄物製作新材料打開了一扇「綠色」的新大門,未來可在生物醫學等領域展開廣泛應用。憑藉這一發明,張俐娜榮獲美國化學會2011年安塞姆·佩恩獎,這是國際再生資源領域的最高獎,而張俐娜則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2019年6月退休(已快滿79歲高齡了)。向張俐娜院士致敬,她為祖國的科研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圖為:2014年10月31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張俐娜為武漢大學學生做"愛心與創新」講座。

可以看出,張俐娜院士在74歲高齡,飽含深情的演講還是那麼的精力充沛,一生都非常富有工作激情,為科研事業奮鬥終身。

2014年5月22日晚,張俐娜院士在華中科技大學,與學子分享科研之路的「愛心與創新」;2018年在學子畢業之際,在武漢大學,中國科學學院院士、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應邀作了以「愛心與責任」為主題的專題講演。

這三次講座中,都提到了「愛心」。

她將自己在高分子物理和天然高分子科學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歸納於源自「愛心」與「創新」,並與廣大教師學子分享了她的心得體會。

她認為「做研究應當先學做人」,其中的要訣就是要有「四心」:愛心、好奇心、信心和責任心。

具體說來,愛心體現在對國家的大愛、對家庭的摯愛和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好奇心在於多問「為什麼?」勇於探索沒有人走過的路,對於科學和技術中的每一個疑問刨根究底;信心讓我們在科研事業中認準目標,永不退縮;責任心就是「誠實可信做人,腳踏實地做事」。

張俐娜指出,「肩負責任」和「鍥而不捨」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金鑰匙。

在武漢大學畢業季做講座,她這樣說到:

做科研尤其需要四種精神: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奉獻精神和鍥而不捨的精神。創新精神就是需要我們有獨到見解,不盲目跟風。每個人都要有團隊精神,要善於和他人合作,為整個團隊著想。作為社會或是團隊中的一員,我們要樂於奉獻,學會寬容和忍讓,吃虧是福、分享是樂。面對未知的困難,我們要鍥而不捨、努力克服、不言放棄。


工作後我學到的第一課就是,「眼淚不能解決任何問題」。青年人一定要用心做事、誠信做人,遇事不要抱怨,要努力創造工作條件,不走捷徑,腳踏實地攀登科學高峰。我始終堅信,沒有做不到的事,只有想不到的事。比如,大家可能看到我在國際交流中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但殊不知我的英語和日語都是克服困難自學的。


一路走來,我最深刻的人生感悟是「天道酬勤」。沒有人的成功是靠運氣得來的,榮譽背後有不少辛酸苦楚。努力才是通往成功的捷徑,我們應當腳踏實地努力攀登,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完成我們的事業。

她多次對記者說「科研成果一定要轉化,要造福社會,造福人民;一個科學家首先應當愛自己的國家;每一次站在國際學術講臺上,我都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驕傲。」

巨星隕落!但是她的精神長存,激勵著我們繼續前行。

相關焦點

  • 武大首位女院士逝世,國際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中國第一人,享年80歲
    據武漢大學官方《訃告》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 圖源:武漢大學官網張俐娜是武漢大學第一位女院士,畢生致力於高分子物理與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
  • 武大首位女院士病逝,享年80歲,曾榮獲可再生資源領域國際最高獎
    據《南方都市報》10月18日報導,中國著名化學家、中科院院士張俐娜因病於10月17日晚上20點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曾從事於高分子物理學和天然高分子材料應用研究工作,是該領域的傑出科學家,為我國高分子材料領域做出重大貢獻。張俐娜於2011年成功當選中科院院士,也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
  •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享年80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享年80歲】10月17日,記者從武漢大學相關人士獲悉,17日晚8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在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 張俐娜,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因病逝世,享年80歲
    據武漢大學官方微博10月18日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她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在全球首創的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為生物廢棄物製作新材料打開了一扇「綠色」的新大門,未來可在生物醫學等領域展開廣泛應用。憑藉這一發明,張俐娜榮獲美國化學會2011年安塞姆·佩恩獎,這是國際再生資源領域的最高獎,而張俐娜則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 中科院院士張俐娜逝世 享年80歲 年逾七旬仍堅持為本科生上課
    據武漢大學10月18日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0月17日20時在武漢逝世,享年80歲。1963年7月畢業於武漢大學化學系;1963年7月至1973年7月在北京鐵道科學研究院金屬及化學研究所工作;1973年7月調任武漢大學化學系講師;1985年5月至1986年7月獲日本學術振興會獎學金(JSPS)赴大阪大學做客座研究員,從事高分子溶液理論研究; 1988年6月晉升為副教授;1993年6月晉升為教授;2011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9年6月退休。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院教授張俐娜逝世,享年80歲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院教授張俐娜逝世,享年80歲 澎湃新聞記者 湯琪 2020-10-17 21:36 來源:
  •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傅履仁去世 享年75歲(圖)
    5月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療中心逝世,享年75歲。5月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療中心逝世,享年75歲。中新社發 陳鋼 攝中新社舊金山5月12日電 美國首位華裔陸軍將軍、百人會前任會長傅履仁先生因心臟病發作,於當地時間11日在馬裡蘭州國家海軍醫學中心去世,享年75歲。傅履仁將軍1934年9月12日出生在北京,父親傅涇波曾擔任新中國成立前美國最後一任駐華大使司徒雷登的秘書。
  •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院教授張俐娜逝世,享年80歲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10月17日晚間從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張俐娜於當晚8:00因病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逝世,享年80歲。據武漢大學官網介紹,張俐娜,中國科學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為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1940年8月生於福建光澤。
  • 他是江西人、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女英雄,80歲的她走了
    你是否發現,一些完全可以用長相吃飯的美女,她選擇了才幹。他們才是女性中的王者,讓很多男人自愧不如。有一位來自江西的女性,他是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80歲的她走了!她所做出的科研成果,貢獻大,萬眾矚目!江西人會讀書是出了名的,張俐娜教授,長相與才華都非常出眾,有江南女子的溫婉,更有英雄城的豪邁,她45歲時獲日本政府學術振興協會獎學金(JSPS)赴大阪大學研究一年多。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10月17日,記者從武漢大學相關人士獲悉,17日晚8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在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10月17日,記者從武漢大學相關人士獲悉,17日晚8時,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在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張俐娜201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014年成為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會士。
  • 46歲做科研,71歲當院士!她的研究成果被稱為「神話般故事」
    她46歲開始踏入科研領域,71歲成為武大唯一女院士。而她更是憑藉世界首創的這種神奇低溫水溶劑「秘方」,成為了獲得「美國化學會安塞姆·佩恩獎」的第一位中國人。那時最常見的可再生資源是纖維素和甲殼素。也榮獲了國際再生資源領域的最高獎---安塞姆·佩恩獎,並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 又一80歲巨星隕落,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因病救治無效逝世
    據最新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張俐娜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因病醫治無效逝世,享年80歲。這個消息播報出來之後,不少人強忍悲痛為她的離世沉痛哀悼。不禁感慨一代科研巨星隕落,張俐娜的名字乃至全球在科研發展事業上都是享譽盛名的。
  • 武大首位女院士張俐娜逝世
    80歲。這是國際再生資源領域的最高獎,而張俐娜則成為了半個世紀以來獲得該獎項的首位中國人。 她個子嬌小,但身姿優雅,體態端莊,總是挺直脊背;她說話不緊不慢,節奏恰到好處,嘴角總帶著淡淡的笑;她在意形象,短捲髮利落又不失溫柔,衣著永遠優雅得體。她是張俐娜,武漢大學首位、也是唯一女院士。10月17日晚8時,她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她離開後,湖北目前沒有了女院士。
  • 代碼編譯器先驅88歲生日當天離世!她是圖靈獎首位女性得主
    計算機代碼編譯器領域的傑出開拓者弗朗西斯·艾倫(Frances Allen)因阿爾茨海默病併發症於8月4日離世,當天恰好是她88歲生日。艾倫是圖靈獎歷史上第一位女性獲得者,也是首位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女院士。
  • 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著名化學家張俐娜逝世
    80歲。張俐娜是一名大器晚成的科學家,46歲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科學研究,60歲開啟纖維素新溶劑和材料的全新領域研究,71歲成為武漢大學首位女院士。她是一位心懷國家、心懷天下的開創者,為推動中國和全球的綠色發展嘔心瀝血,憑藉全球首創水溶劑低溫溶解高分子技術,成為獲得國際可再生資源領域最高獎的中國第一人;她也是一位溫文爾雅的教書先生,是武漢大學師生眼中真正的「女星」。
  • 北大吳月芳獲中國天文學最高獎張鈺哲獎,80多歲仍在一線
    北大吳月芳獲中國天文學最高獎張鈺哲獎,80多歲仍在一線 「北大天文」微信公眾號 2020-10-12 18:53
  • 80後北大數學天才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代數領域最高獎
    什麼是科爾代數獎?當科爾教授在擔任了21年《通報》主編和25年美國數學會秘書長後退休時,為向他表示敬意而設立。原來的經費由科爾教授捐贈,後來其子又加贈了資金。每隔5年分別頒獎,獎勵在代數和數論領域的貢獻。
  • 首位獲菲爾茲獎女數學家因癌去世 年僅40歲—新聞—科學網
    伊朗總統魯哈尼在給這位去世的女數學家發去的唁電中寫道,伊朗和世界著名的數學天才瑪麗亞姆·米爾扎哈尼的去世,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悲傷,這位科學家使伊朗在國際科學界揚名,在國際舞臺上為伊朗婦女和青年贏得了榮譽,在表彰這位伊朗科學家產生的持久影響的同時,向伊朗科學界及其家人表示衷心的慰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