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過度恐慌,要相信科學,我們終將戰勝這場病毒疫情!

2020-12-05 經典勵志傳

鍾南山院士表示,他本人是很有信心能夠戰勝這場病毒疫情的

這次疫情不會重複17年前的非典那樣

因為這次冠狀病毒定位我們也就花了兩周時間

就準確的定位出了它實際為新型冠狀病毒

另外,在加上我們還實施了一個很好的措施

那就是更好的監控以及隔離制度

因此,他很有信心,他不相信這次疫情會更壞

不會導致像17年前那場SARS疫情所造成

社會影響以及經濟損害!因此我們大家要攜手同心,做到早發現,早隔離,早治療,不要過度的恐慌,也不要謠傳,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就是對此次疫情最大的幫助和貢獻!

相關焦點

  • 對於疫情要相信科學,切不可以訛傳訛
    這也符合人們的正常心理,畢竟我們對新型冠狀病毒了解的還有很大程度上的不明確還存在很多未解之謎,所以大家的擔心和焦慮都是正常的。據報導這次聚集性本土確診病例的發生還是和「市場」有關!尤其是又涉及到了海鮮,據說是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出病毒,按說三文魚沒有肺不可能是病毒宿主,病毒應該在哺乳動物中更容易寄生。這次卻在三文魚案板上檢測出了病毒,真有「防不勝防」的感覺!
  • 切勿心理恐慌,正確應對「新型肺炎疫情」!
    適度的緊張可以引起我們重視這次疫情,採取科學良好的心態自我保護,過度的緊張則可能產生心理方面的問題,緊張焦慮、強迫洗手,反覆關門窗等。遇到這些情況,就有必要進行適度的心理自我調適了,這裡分享一些心理學上的方法,希望對大家維持心理健康有幫助。 首先,要正視自己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面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病毒,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很難做到從容面對。
  • 書單丨讀完這五本書對疫情不再恐慌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正常的生活軌跡。在正常的生活中,我們很難記得,人類的發展史是與疾病不斷鬥爭的歷史,也是醫療科學不斷發展的歷史。在疫情的困境中,我們有必要通過書籍去了解那些疾病曾帶給人類的傷害,也有必要去了解人類在與疾病的鬥爭中所獲得的成果——這樣,我們才能心存敬畏之心;這樣,我們才能少一些恐慌多一些戰勝疫情的勇氣。《DK醫學史》醫學的歷史,一直是人類為生存和健康而戰的歷史。從古代到今天的醫生們,在治癒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的道路上,留下了無數充滿驚奇趣味的冒險故事、荒誕不經卻又鼓舞人心的偉大嘗試。
  • 2020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
    克服恐慌情緒,不要讓「小道消息」擾亂疫情真相  最近幾天,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不斷發展,人們密切關注疫情相關信息與防疫工作。在疫情嚴峻的湖北,醫護人員與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在其他地方,人們的心也因病毒的挑戰彼此相連。
  • 疫情防控系列視評|相信科學就是我們的防疫利劍
    2020年春節與新型肺炎疫情不期而遇。節前兩天,首次提出「嚴防死守」,武漢封城。當前的疫情防控已步入新的階段。  與病毒的防控「戰役」已經打響,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此時此刻,沒有什麼比相信科學更重要,沒有什麼比及時通報疫情、採取果斷措施更有效。  相信科學,就要聽取科學的建議。
  • 對於變異新冠病毒我們不必過於恐慌
    中國和美國的新冠疫苗在不久前剛剛成功上市,就在全世界看到戰勝新冠病毒曙光的時候,突如其來的變異病毒再一次繃緊了各個國家的神經。儘管在中國並未出現變異病毒大範圍擴散的跡象,但是入冬以來全國的新增確診病例也呈突增之勢,成都、大連、北京等多個城市接連出現疫情。持續增加的中高風險區和不斷加強的防控措施,提醒整個中國社會疫情仍未結束,不可輕言勝利。
  • 疫情之下,別讓謠言成為製造恐慌的工具!
    ,恐慌感受升級,妨礙個體準確地認識、分析和考察自己所處的環境,變得過度敏感和多疑,從而影響自己對疫情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控和網絡信息的真偽判斷。這就需要我們做到: 1 關注權威科學信息 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戰鬥中,政府是具有權威信息的主要來源,實時發布,全程透明可信。作為普通百姓,我們只需要關注權威科學信息。對於隻字片語,來源不明的信息不閱讀,不相信,不傳播。
  • 中以海德創始人 RogerKornberg 新年賀詞——2021,疫情終將結束
    回首 2019 年,恐怕沒人能預設 2020 年底這世界是如何模樣。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經濟嚴重錯亂。隨之而來的不確定性和絕望仍然令跨入 2021 年的人們憂心忡忡。儘管如此,我們依然滿懷克服眼前的困難,擁抱未來的希望。有效的疫苗已成功上市,我們可以確信 2021 年會更好,疫情終會過去。
  • 2020年諾獎精彩解讀:人類終將跑贏病毒,相信我們能戰勝新冠
    所以我們總是回頭看覺得很特別,但那些開拓者研究的時候,對這個問題本身到底要怎麼定義可能還不完全清楚,所以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對於我們當下,其實我們已經知道新冠病毒是什麼,我覺得科學的研究其實可以讓我們在很短的時間,兩個星期就可以知道這個是什麼樣的病毒、核酸的序列。基礎研究可以讓我們現在的科學有很大的進步,那個時候要花很久,然後艱辛努力才能發現這個問題。
  • 堅守常識 相信科學——讀懂抗疫中專家話語的科學力量
    2月2日,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抵達武漢展開患者救治工作,出徵前她平靜但有力的話語傳遞出戰勝疫情的堅定決心。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擊戰中,包括鍾南山、李蘭娟在內的諸多專家在疫情研判、科學防疫、藥物開發等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為我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增添了信心。
  • 南科大校長陳十一:我們要相信科學 相信夢想 相信自己
    畢業於2020,這將是你們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對未來的計劃,也打亂了整個世界運轉的節奏。今天在這裡舉行的典禮,是今年全國三千多場畢業典禮中,為數不多的、全員參加的線下畢業典禮。
  • 「中國網評」對於變異新冠病毒我們不必過於恐慌
    中國和美國的新冠疫苗在不久前剛剛成功上市,就在全世界看到戰勝新冠病毒曙光的時候,突如其來的變異病毒再一次繃緊了各個國家的神經。儘管在中國並未出現變異病毒大範圍擴散的跡象,但是入冬以來全國的新增確診病例也呈突增之勢,成都、大連、北京等多個城市接連出現疫情。持續增加的中高風險區和不斷加強的防控措施,提醒整個中國社會疫情仍未結束,不可輕言勝利。
  • 8部必看的病毒感染電影,病毒比魔妖還可怕!
    電影講的是,病毒感染人類後引發生物變異變成喪屍,最終女主找到疫苗解救了全人類的故事。現實雖不至此,但希望能警鐘長鳴,時刻警醒,也相信我們終會戰勝疫情。《末日病毒》2009年驚悚災難片,又是一部講人性的末日片。
  • 案板新冠測試陽性,病毒是三文魚傳播的嗎?闢謠:暫無明確證據
    哪怕是在國外疫情肆虐的時候,國內也是沒有放鬆,可是最近北京在三文魚案板上檢測出了新冠病毒,一時之間北京疫情的局勢變得嚴峻了起來,人們擔心三文魚也會是新冠的傳播者之一。根據後續北京相關部門的一系列抽樣檢測,無法判斷三文魚是自帶、運輸感染還是進口過程感染,對於病毒來源其實還需要科學且專業的分析。
  • 國防大學心理學專家:你被疫情「替代性創傷」了嗎?
    ▲在抗擊病毒的戰役中,我們除了要戰勝身體的疾病,還要打贏心理之戰。 在意志行為方面 因病毒感受的衝擊,部分無法迅速疏解心理壓力的人可能會出現沉默少語、逃避現實、不願與人接觸、興趣減少或缺失、食慾下降,沒胃口,吃不下,吃什麼都不香或暴飲暴食、多疑、不易信任他人、持續的警覺性增高,以及做事拖拉、推諉、否認、退縮、迴避、過度恐慌、衝動行為、過分依賴、過度疲勞和不接受幫助
  • 從科學努力到科學弱點,科學如何戰勝新冠病毒?
    對於科學研究來說,疫情導致了科學研究重點的轉變,加速了科學信息的分享,更讓傳染病研究成果帶入了公眾的視野,推向大眾。首先,疫情期間,成千上萬的研究人員暫時放棄了此前耗費大量精力的研究課題,轉而開始研究這一流行病。
  • 歷史證明庚子鼠年多災難的說法是錯誤的,我們也必將戰勝這次疫情
    這種說法固然是不科學、不正確,也經不起歷史的考驗,我會用歷史事實予以抨擊;同時分析這種說法由來的原因。此次疫情的傳播範圍之廣、傳染人數之多,都超過了2003年的非典,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眾心理上的恐慌。
  • 2020年的這場疫情,讓我相信了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
    2021-01-09 16:51:11 來源: 狸貓旅行 舉報   回首2020年的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
  • 安徽首例被確診的患者治癒出院:「要相信科學相信醫生」
    今天上午,接受了2周時間治療的汪某某,手捧鮮花、走出了病房,他激動地說,「感謝政府,感謝安徽醫科大學附屬巢湖醫院醫生護士這麼多天給我的關心和照顧,也同時提醒一些患者朋友們堅定信念相信科學,相信我們的醫生,能共同戰勝這次疫情。」據了解,患者汪某某為30歲男性,安徽和縣人,長期在武漢從事冷凍肉類工作,1月17日回到和縣。
  • 團結應對才是戰勝疫情最重要手段
    團結協作是正道 世衛組織6月29日再次公布了最新的疫情應對時間表,以便公眾了解過去6個月來世衛組織的疫情應對工作,並承諾將繼續竭盡所能為各國服務。世衛組織再次呼籲,不要將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強調團結應對才是戰勝疫情的最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