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大學心理學專家:你被疫情「替代性創傷」了嗎?

2020-11-24 騰訊網

編者按

看著新確診病例數攀升、部分城市村莊被封、有些公共運輸停運、各種群體活動被禁,假期也被延長……這些天來,我們的心理和行為也發生了各種各樣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 心理學上的「替代性創傷」需要高度警惕、引起重視、加強防護。

▲在抗擊病毒的戰役中,我們除了要戰勝身體的疾病,還要打贏心理之戰。

什麼是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vicarious traumatization)簡稱VT,最初是指專業心理工作者,因為長期接觸患者,受到了諮訪關係的互動影響,而出現了類似病症的現象,即治療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了創傷。

我國首都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專家劉軍認為:「替代性創傷是指在目擊大量殘忍、破壞性場景之後,損害程度超過心理和情緒的耐受極限,間接導致的各種心理異常現象。」這些異常現象,通常都是出於對生還者及其創傷的同情和共情,而使自己出現嚴重身心困擾,甚至精神崩潰。

▲隨著各種災難性事件的發生,人們在各種救援工作、救援人員以及受災受害家庭中越來越多發現了「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的成因及危害

醫護人員、災難性救助人員和志願者等近距離接近災難的人,常常容易發生替代性創傷。面臨同樣的事件,為什麼有的人會有,而有的人不會?替代性創傷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兩大方面。

1.與個體自身素質有關

自身素質既包括身體強健也包括內心強大。從心理層面來看,容易發病的人,一種是精神壓力大的人,他們身體易疲憊,吃不好睡不香,不能及時補充營養,未能緩解疲勞,易受攻擊,造成免疫力不斷下降。另一種是心理上的易感人群,即特別容易受到暗示、被別人影響的人。一般來說,這種人很多都沒有主見、喜歡人云亦云,或者原本就在生活中遇到煩心事有不良情緒,再加上自身有童年創傷,心理就很容易被攻擊變脆弱。

▲精神壓力大、有性格缺陷、同理心強、共情力強的人,更容易出現替代性創傷。

2.與特定的環境因素有關

當下我們生活在信息化時代,網絡高度發達,任何人拿起手機,都會被信息包圍,有種身臨其境的錯覺。原因在於媒體環境往往在所有的重大刺激性事件中,都是以過度報導、喜歡煽情作為資訊行業的運行法則,尤其是自媒體以操縱負面新聞關注來抓公眾眼球求生存,給公眾帶來潛移默化的替代性創傷,以往也多次出現「媒體汙染」和「媒體暴力」。此外,計算機算法也會根據用戶的日常搜索和關注信息,平臺會「貼心」地推送這方面有關的各種信息。以至于于醫護人員忙於治療無暇想得太多時,公眾因為實時追蹤和自媒體的不斷推送,足不出戶就能體驗疫情「現場」,不自覺地就被「拽」到情境中,暴露在創傷信息下難以抽身自拔。

▲對疫情信息關注越多,越容易引起自身生理心理的強烈反應。

替代性創傷的危害

不僅在於受害者因為不斷疊加的信息病毒超出他們的心理認知接受能力,而產生損害身心健康的各種病症,導致削弱意志、影響情緒、瓦解信心、破壞團結等負面狀態而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同時,還會造成受害者接收到了各種信息之後,由於自身的分析決策、思維判斷、情感情緒和行為意志都受到影響,使得他們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過程中出現誤判和誤導,進而影響了防治疾病的效果和效率。

▲替代性創傷不但危害身心健康,還延誤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防治。

所以面對疫情,當下需要心理幹預和防護的人群,不僅要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者、疑似者;接觸過此傳染病患者的家屬、同事、朋友等;醫護人員、救援人員和應急服務人員等;還要包括易感人群和社會公眾。

替代性創傷的症狀

替代性創傷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睡眠障礙、飲食障礙、情緒不穩和部分生理症狀。

在認知方面

親身感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帶來的巨大損害,可能會導致人基本信念的改變,如從「我生活在安全的世界」到「危險無處不在」、從「悲慘的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到「感染病毒的事隨時可能會發生」、從「我的生活是有序的、可以預料的」到「生活中的意外根本無法預料」等等。這些信念的改變,會導致人心理上產生失控感、不確定感,對其個人、對生活失去信心,或是感嘆於自己的渺小與無能。部分受影響程度較重的人還會出現各種感覺過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判斷能力下降、記憶力降低而做事效率低下,甚至頻頻出錯。

在情緒情感方面

面對疫情危機,情感異常表現反應最多的是因為疫情的不確定因素,容易產生煩躁易怒、恐慌、緊張、焦慮等情緒,有人會特別生氣,憎恨遷怒於沒有做好隔離的人;有人看到別人開心放鬆會感到生氣,認為對方不合時宜。其次是置身於各種疫情信息之中,易導致震驚、恐懼、過分警覺、悲觀絕望、痛苦的情緒,幹什麼都提不起精神,無所事事,百無聊賴。還有部分在過度防護中產生強迫症狀,比如不斷地刷微信微博,無時無刻在看各種疫情信息,甚至主動去搜集信息,完全停不下來;每天不斷測體溫,每隔一會兒就要測一下,擔心發燒不放心;每天反覆洗手、反覆洗澡、反覆消毒。

在意志行為方面

因病毒感受的衝擊,部分無法迅速疏解心理壓力的人可能會出現沉默少語、逃避現實、不願與人接觸、興趣減少或缺失、食慾下降,沒胃口,吃不下,吃什麼都不香或暴飲暴食、多疑、不易信任他人、持續的警覺性增高,以及做事拖拉、推諉、否認、退縮、迴避、過度恐慌、衝動行為、過分依賴、過度疲勞和不接受幫助、過度飲酒或服藥、自傷、自殺等消極的應對方式和行為。總擔心自己生病,老覺得自己跟患病症狀能對應上,即使有醫護人員明確告知還是憂心忡忡。

在生理方面

自我隔離持續的時間較長後,還有可能出現多種軀體症狀,如睡眠障礙,晚上睡不著,早上起得早,睡著後做噩夢;腸胃不適,出現腹脹、腹瀉、便秘、口臭;軀體疼痛,常見頭痛、牙痛、肩頸痛和腰背痛;呼吸困難,過度換氣、上不來氣或窒息感以及肌肉緊張、體重減輕和掉頭髮等生理功能異常現象。

替代性創傷的科學心理應對

根據當前疫情危機給人心理帶來的衝擊及影響的特點,進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心理幹預與防護工作,應在快速反應中充分尊重和依靠科學。需要針對不同群體提前幹預,以降低社會公眾產生替代性創傷。

從組織層面來說,著眼心理防護力量主體構成,協調宣傳、衛生、安管部門和社會資源等力量,發揮聯合作用,注重科學管理。具體做法是:

>>>>一是大力開展科普宣傳工作。

一方面使社會公眾認識到面對疫情,多數人會有恐懼和害怕情緒,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幫助公眾了解科學心理學知識、掌握基本的自我心理調適方法。另一方面進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衛生健康常識宣教,要求通風、消毒、洗手,幫助公眾做到心中有數,切斷導致焦慮的源頭,減輕對環境的失控感及不確定感。再就是提供官方媒體的實時疫情通告和各種有效防治方法,不信謠,不傳謠,避免徒增焦慮。

▲其實人類一直不斷面臨著各種傳染病的侵襲,如麻疹、天花、結核病、猩紅熱,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也終將會被人類攻克!

>>>>

二是發揮心理防護專業人才隊伍作用。

設立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熱線,為社會大眾提供尋求專業人士幫助支持的通道。重點關注關心已經出現心理問題的人員,通過心理測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狀態,加強心理健康的監控和篩查。針對普通群體,設立一系列以問題為導向對接不同心理服務的方案,因人、因時、因地而宜地開展個人心理諮詢和團體心理疏導,及時促進和維護心理健康。

▲ 心理工作者是專門研究心理問題的發生、發展、變化和解決的職業人。有心理問題不能解決,向他們求助吧。

>>>>三是積極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廣泛開展各種具有心理療愈、心理成長性質的體驗式文體活動,如心理拓展活動、音樂治療活動、舞動訓練活動等,於無形中幫助大家釋放壓力。多組織觀看積極性的宣傳視頻,增加戰勝疫情的自信心;號召公眾相信國家和黨,依靠政府和軍隊的社會支持系統。

▲ 抗擊疫情先要照顧好自己!開開心心、快快樂樂的好心情,既提高身體免疫力又增強勝戰的自信心。

▲網友曬出在家繪畫寫字、手工製作等豐富的活動

從個體層面來說,著眼自我防護,積極主動作為,將關口前移,使預防大於治療。具體用好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覺察情緒,理解並接納情緒。

適當的焦慮和恐懼等負面情緒,確實有助於我們提高對疫情的警惕,我們不用壓抑或者否認負面情緒。其實情緒問題就像大自然有白天和黑夜一樣正常,要正確看待情緒問題、合理應對精神壓力、規範治療心理疾病。有心理問題並不是是性格上的軟弱和能力上的欠缺,羞於啟齒、諱疾忌醫的錯誤觀念,會使得一般心理問題得不到解決,日積月累慢慢轉變成嚴重心理疾患。

▲ 心理問題就像感冒一樣人人都會得,不用刻意迴避和隱瞞;面對疫情產生焦慮和恐慌,很正常。

>>>>二是使用適應性的行為,減輕疫情應激帶來的緊張情緒。

比如保持生活規律,跟平時一樣的節奏,正常睡眠、吃飯、運動、娛樂、家務都不能缺少,還可以嘗試一些自己喜歡的新娛樂。尤其要加強運動,有助於釋放一種叫內啡肽的「快樂因子」,它是人體產生的天然的抗抑鬱藥物,既能塑造健康體魄,還能讓人發自內心感到愉悅,使歡笑長相伴。另外,心理學家一致認為的最簡便易行的放鬆好方法是聊天和談心,能宣洩內心壓力。感覺心理壓力過大時,不好聚會就通過電話、微信、QQ等與親朋好友傾心地聊聊天,不要自己一個人承受,真正愛你的人希望聽你傾訴、幫你解困。

▲ 適度的娛樂和運動有利於我們形成更多正面的情緒;與朋友聊天有利於我們宣洩更多負面的情緒。

▲ 居家隔離期間進行「雲聚會」

>>>>三是學習更專業的身心放鬆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呼吸調節,最常用的是正念放鬆冥想,主要是做深呼吸的調整和訓練。練習時可以將手放在腹腔,深深地長長地吸一口氣,從鼻腔到胸腔,再到達腹腔,這樣氧氣和二氧化碳能進行充分的交換,然後再緩緩地慢慢地從腹腔到胸腔再從鼻腔上來,再呼出去。科學發現,這種正念冥想確實能夠增加大腦左額葉的興奮性水平,提高人的幸福感和耐受挫折的能力。最便捷的方法是感官調節,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各種感官(視、聽、觸、嗅、味)來幫助恢復平靜。如有意識地去感受身體跟地面和椅子接觸的感覺,感受手裡拿著的物品的感覺,慢慢地喝一口水或吃一點食物並體會感官的感受等等,來獲得內心的平靜。

▲ 能安靜穩定下來,就能從對抗推開轉為接納和擁抱,接下來就能遠離焦慮,思考怎麼解決問題。

最後我們樂觀清醒地看到,此次危機,「危」在引發了國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給社會造成巨大損失的同時給人們心理造成巨大衝擊,「機」在給全球上了一堂生命教育課,也促進了我國衛生防疫工作和心理健康建設。我們相信偉大的中華民族,一定以積極心態打贏病毒防疫戰!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徐匯博 倪致遠

主管|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

主辦|國防大學政治工作部宣傳處

監製:吳江根

總編輯:羅金沐

主編:陳飛

值班編輯:曹東南

相關焦點

  • 過度關注負面信息,對心理健康有影響嗎?
    百名心理專家免費在線指導答疑,從心理學的視角為大家,科普新冠肺炎的心理學防疫知識,更有愛心特群24小時鼎力加持,靶向瞄準、精準阻擊新冠肺炎!本期邀請到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心理諮詢師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心理專家— 郭平教授,郭教授將以心理替代創傷效應為切入點,教你如何進行自我調節,怎樣預防替代創傷。
  • 肺炎疫情前,請先照顧好自己
    前幾天,在確診案例新增的肺炎疫情微博熱搜中,又出現了一條讓人難過悲痛的消息:籃球巨星科比和其二女兒不幸墜機遇難身亡.......肺炎疫情蔓延,醫生和病人感染病毒去世,科比墜機身亡......各種負面的信息讓很多朋友都覺得難以接受。於是,有人問:「這個2020,可以重啟嗎?」但是生命和死亡,又是我們人生中必然要面對的課題。
  • 戀愛、失眠、抑鬱、創傷……|年度最值得關注的心理學研究
    心理學戀愛小貼士7)心理學家教你養魚:「假裝難追」能提升吸引力羅切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哈裡·賴斯說:「如果你看上去特別難追,可能會顯出你很有市場,我們稱之為擁有更高的伴侶價值」。芝加哥大學新研究發現,這個時候,你如果選擇完全放棄做決定,而是拋拋硬幣的話,6個月後的幸福感反而更高。在這項實驗中,志願者們回答了一系列問題,比如:我應該辭職嗎/搬家嗎/求婚嗎等等,也會自己創建問題並擲硬幣作出決定,並在3個月、6個月後接受跟蹤調查。
  • 南非著名心理學專家:邪教借新冠疫情社交隔離滋生
    專家預測,數月後一旦居家令取消,邪教將會捲土重來。下面讓我們了解一下這些邪教的表現以及怎樣認出它們。原文配圖  邪教組織拉人的方式一樣嗎  庫珀博士的研究重點是南非,南非擁有自己獨特的歷史和文化。庫珀博士認為,(南非的)邪教頭目們主要誘惑15歲至24歲的青少年,並利用聖經教義使他們就範。在世界其他地方,情況不盡相同。
  • 創傷心理學:創業失敗,人生黯淡,該怎麼辦?
    我們從心理學角度簡單分析一下。1.為什麼創業想要走出創業失敗的陰影,首先要學會自我反省,先要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創業?從心理學上講,促使我們去選擇創業實際上有兩個因素,一個是內在新因素,另一個是外在因素。內在因素,一般指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或者是特長專業領域,驅使你有創業的想法。而外在因素,則是整個創業環境的變化,是否適合你的創業想法。
  • 有形的傳染與無形的傳播:肺炎疫情中的心理創傷與PTSD預防
    當下,肺炎疫情的不確定性在大眾中引起了高水平的恐慌與焦慮。與人們的一般常識不同,心理學研究顯示,不僅自然災害、車禍或恐怖襲擊等會引發創傷後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威脅到生命的生理狀況/疾病也會引發PTSD。
  • 心理學:「創傷」和「成癮」正在折磨著你的身心,如何擺脫?
    ——保羅·希斯(Paul Heath創傷也指那些本質上並不對身體造成傷害,但令人極度不安的經歷:情感虐待 、霸凌 、由患有精神病的父母撫養長大、忽視、遺棄、無家可歸、重大喪失、嚴重的社會排斥、持續的重大壓力,例如慢性疼痛、貧窮或歧視。你有過創傷嗎?
  • 創傷理論的演進與文學性創傷敘事的意蘊
    [2]  雖然馬丁·沙可在歇斯底裡的症候、分類等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豐富了對創傷的研究,但他由於旨趣、視野的原因,並沒有深入到被觀察者的內心世界。追隨和繼承馬丁·沙可的創傷研究,並取得重大進展的是法國精神病專家皮埃爾·讓內和享譽世界的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說的創立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通過長達數年與諸多歇斯底裡症患者的交流和研究,皮埃爾·讓內得出歇斯底裡症是由心理創傷引起的結論。
  • 犯罪心理學:犯罪是尋找替代性滿足的象徵,其本質是一種返祖表現
    根據犯罪心理學家的研究結論,具備反社會人格的罪犯通常都有過童年心理創傷。 心理學家解釋說,當一個人在原生家庭中自然生長,習得健康良好的家庭社交關係和習慣後,會在一定程度上完全覆蓋和阻止人類的犯罪返祖狀態。 原生家庭的自然生長關係,往往就決定了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態與程度。
  • 那不是你的錯:擺脫羞恥感,走出童年創傷
    母親回答,什麼性教育,性教育是給那些需要性的人,所謂教育不就是這樣子嗎?對於性教育持這種態度的母親,思琪也無法去開口傾訴她的痛苦。可憐的思琪迫使自己愛上這個大她37歲的油膩男人,以合理化他們之間的關係,也說服自己活下去。
  • 湖北省肝膽疾病學會重症與創傷醫學專委會學術會議、武漢大學中南...
    紅安網消息 為進一步提高急危重症救治水平,提高臨床醫師專業技能,1月5日,湖北省肝膽疾病學會重症與創傷醫學專委會學術會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聯體學術會議暨急危重症培訓會在紅安縣人民醫院召開,來自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專家團隊和紅安縣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共150餘人參加會議。
  • 讀完這12本心理學的書,你會更愛你自己
    01在「認識心理學」這個維度為大家推薦兩本書: 《心理學與生活 》 和《對偽心理學說「不」》《心理學與生活》——【美】理察·格裡格 / 【美】 菲利普·津巴多時常有人問我,什麼是心理學?心理雞湯、色彩星座、催眠讀心、潛能開發、成功學,這些東西是心理學嗎?時常也有人問我,你是心理諮詢師,那你猜猜我在想啥?
  • 心理學專家:突發疫情環境下的「隔離期」或可成為孩子的特殊成長期
    疫情來勢洶洶,孩子們不能像往年一樣舉家團聚過春節,不能去親戚家串門。臨近開學,卻不能去學校、不能和小夥伴一起玩樂,孩子們自然會很好奇,外部世界發生了什麼?而當他們看到醫護人員穿戴上與平時完全不一樣的防護服,看到人們出行全部以口罩蒙面,他們也不禁會產生緊張和焦慮,小小的病毒真的這麼厲害嗎?
  • 解離的發生與創傷的治癒
    挑燈夜寫,今天呢我非常的迫不及待,很想利用這部電視劇,給大家講講心理學研究發現的一種很有趣的現象—解離,我想這個名詞的由來與物理學中的電解離一定有著一些關係。希望今天你看過之後,能夠認知童年創傷的影響,客觀看待精神疾病,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創傷,理解身邊人的行為。創傷,無論是來自童年還是成年後的,都應該積極的治療。
  • 好書推薦:心理學入門經典書籍《心理學與生活》
    首先,《心理學與生活》是美國史丹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裡推廣使用的經典教材,被ETS推薦為GRE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其次,還是被許多國家大學的「普通心理學」課程選用的教材。
  • 中國船東協會-大連海事大學關於舉辦航海心理學線上講座與交流在線...
    2020年聯合大連海事大學共同開展海員航海心理健康方面研究,內容包括近期出版海員心理50問手冊和航海心理學網絡講座與在線交流活動。 航海心理學網絡講座與在線交流活動定於12月7-10日18:30-20:00分題目在騰訊會議上舉行,屆時將邀請大連海事大學教授、遼寧海事局船員考試中心專家、醫學界專家、中遠海運集團資深政委等在線講座,並與海員朋友們線上交流。
  • 2020國防科技大學填報最多的十大專業,你的志願填對了嗎
    2020年國防科技大學填報人數比往年增多,其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力學、軟體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通信與工程、物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十大專業最受歡迎。
  • 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有何區別,兩者誰的級別高?
    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這兩所大學的名字極為相似,曾有很多人認為兩者是一所院校,只是名稱不同。事實上,這是兩所不同的大學,其區別也是比較大的。那麼,國防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到底有何區別,兩者誰的級別高?國防大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27年紅軍在井岡山創建的紅軍教導隊,可以說國防大學是我軍從弱到強、從小到大變革的見證者。國防大學先後經歷過多次改革,中國工農紅軍大學、抗日軍政大軍等都是它之前的名稱。直到1985年,我國才正式將其成立為國防大學。
  • 應用心理學大學排名 心理學專業好就業嗎
    隨著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開始講述心理學這個職業,感覺這個職業很有挑戰性,心理學也越來越受到考生的青睞,那麼有心理學專業的大學排名情況如何呢?  應用心理學專業大學排名  心理學專業培養具備心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門、高等和中等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從事心理學科學研究
  • 你的夢境被疫情「感染」了嗎?
    其中有20個夢境集群是噩夢,在這些噩夢中又有55%含有與疫情相關的特定內容,比如社交疏離、病毒傳染、個人防護和世界毀滅等主題。也就是說,在疫情蔓延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的夢境也被「感染」了。從這個角度來說,夢境就像黑夜中的守護神,默默清理著你那些不愉快的回憶。